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53章 動不如靜

  賬號:搜索第353章動不如靜第353章動不如靜←→:

  眘今年的京城雖冷,然并未降雪。

  那些雪仿若在別處都下完了。

  如此也讓得京城走親訪友更輕松。

  這日一早,沈逾白又坐上馬車前往瑞安街。

  崔府門房早已對他熟悉至極,連通報都省了,只行了禮就去忙自己的。

  沈逾白也如回了自家般自在。

  找到崔明啟時,才發覺薛玉書也在。

  彼時崔明啟獨自給自己倒杯酒:“此乃逾白孝敬我的,這酒實在好,喝了再不愿嘗其他。家中都堆放不下了,若非薛大人不宜飲酒,我必要送薛大人幾壇子。”

  薛玉書臉色便很不好看。

  那陣陣酒香飄入鼻中,他一聞就知是“六元酒”,確實非尋常俗酒可比。

  此次薛玉書大病一場,便是好了也消瘦得厲害,大夫特意交代莫要飲酒。

  也是知曉此事,崔明啟方才愿意將沈逾白送的“六元酒”拿出來。

  因著這場病,薛玉書倒是沒被要求離京救災,可也是到了正月十二才頭一次出門,來了崔府。

  他本是嗜酒之人,沒酒當前卻不能喝,屬實是折磨。

  好在沈逾白來了,薛玉書熱情邀請他坐下,又問起沈逾白授官一事。

  “以你的功績,若能使些力氣,升任三品也并非不可能,崔閣老當年便是如此。”

  說到此處,薛玉書就是一頓。

  二十二歲的三品大員,屬實驚人。

  師祖眼光果真好,當年一眼看中沈逾白,可惜這位六元公并不愿入劉門。

  年前那些事也足以證明沈逾白當年的選擇是對的。

  崔明啟目光灼灼看向沈逾白。

  若此次能升任三品,以沈逾白的年紀,就算熬也能熬入閣。

  也因此,薛玉書上門提起此事時,他很心動。

  此次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和禮部左侍郎都有空缺,年后必定要會推。

  凡是京中三品以上官職有實缺,需由九卿正三品以上的官員共同推舉。

  崔明啟和薛玉書一人有一票,加之秦詔年前已伸出橄欖枝,只要沈逾白點頭,這三品官位還是極有可能的。

  四品與三品雖只差兩級,實際卻是天壤之別。

  三品京官的會推之權才是他們最核心的權利,地方上的二品巡撫在地方上如何說一不二,一旦上京述職,必要上這些三品京官家中拜訪。

  上門總不能只拿嘴來求,金銀珠寶、文玩字畫必是要呈上一呈的。

  也可說,每逢會推之時,就是京中三品大員們的發財之日。

  沈逾白笑道:“薛先生切莫在此時為我費力。”

  薛玉書苦笑道:“經師祖一事,我深知護住一派系何等艱難。我既無法維持劉門,只盼望用手中之權護他們全身而退。”

  若能將沈逾白扶上位,大可拉近雙方的距離,往后若再投奔崔明啟也就順理成章。

  師祖臨終前就指明了劉門的求生之道,他與師祖相比差得遠,依師祖所言總歸比自己亂撞好些。

  沈逾白道:“薛大人乃是學生院試時的提學官,也是學生的座師。當年幸得座師公允,才有了學生后來的六元及第,學生感激之情一直埋于心中。”

  薛玉書錯愕:“你竟還記得?”

  座師與座師也是有區別的。

  他不過是院試的提學官,和鄉試、會試的主考比起來就不值一提。

  何況會試的主考官乃是當時的劉三輔,而他只是劉三輔的徒孫。劉秉卿是沈逾白的座師,他這個院試的座師就不會有人在意。

  他實在沒想到沈逾白今日會提及此事。

  沈逾白道:“學生受了先生提攜,如何能不記得。”

  以往薛玉書是劉門的二把手,遇到于達也可頂兩句。

  自劉秉卿去世后,以往那些攀附他的人仿若一夜之間消失,朝堂之上被人任意擠兌,險些連劉秉卿的身后名都保不住。

  而在這時,以前與他疏遠的沈六元竟稱他為先生,他如何能不觸動。

  薛玉書深吸口氣,道:“你既喊我一聲先生,此次我定會助你。”

  沈逾白卻笑著搖搖頭:“薛先生身在局中,看得便不真切。先生若真助學生,才是害了學生。”

  薛玉書一怔。

  崔明啟便道:“你且說說。”

  沈逾白道:“當今一直未給學生派官,必定是在搖擺。學生雖有功績,然資歷過淺,此時若薛先生推學生,就是告知天子學生與劉門走得近。”

  帝王擅猜忌,一個如此年輕的三品大員,又有劉門助力,會否成長為另一個于達?

  如此野心勃勃,不如去地方上熬著。

  薛玉書恍然:“此次空出的兩個位子,于達必會竭力推自己的人,圣上既已削弱于門勢力,必不會再讓于門之人坐上那位子,而逾白又是合適人選,反倒會助力逾白。”

  沈逾白笑道:“正是如此。”

  “前些日子你和于衍之事傳得沸沸揚揚,莫不是你的手筆?”崔明啟眼中多了些懷疑。

  沈逾白幫著崔明啟倒了杯酒水:“如今宜靜不宜動,如此行事后,于達必會警覺,怕是輕易不會對學生動手了,學生何必做這等吃力不討好之事?”

  此事明面上是挑明他和于衍的矛盾,實際卻是為了帶出于衍私自乘坐首輔官船一事,是沖于達去的。

  不過他也借此從中獲利,向天子展現了他在士林中的聲望,于他派官一事有助力。

  敢對于達動手,又要施恩于他,這背后之人并不難猜。

  薛玉書思忖片刻,方才抬起頭:“是秦詔所為?”

  沈逾白笑道:“不是薛先生,也就只能是秦三輔。”

  “很快就要稱他為秦次輔了。”

  崔明啟感慨道。

  去年才入閣成三輔,不足一年升為次輔,秦詔晉升實在過快。

  “先生也會升為三輔,如今首輔權勢太大,圣上必要擴充內閣,薛先生若想護住劉門,就要盡力入閣。”

  內閣滿員為六人,自當今登基后從未滿員。

  只去年才增添至四人,以前長期只有三人,為的就是讓三個派系相互牽制,不再讓一方壯大。

  李慶芳退后,秦詔方可入閣,只是李門早已不復往昔。

  于達升任首輔之位,于門就靠劉門牽制,可劉秉卿去世后,劉門就失去最大庇護,再不加以限制,于門會迅速壯大成為,甚至超過當初的李門。

  當今必不會任由于門壯大。

  薛玉書卻是無奈苦笑:“我劉門如今勢弱,此前被于門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怎能牽制于達?”

  何況他連劉門都護不住,又怎么入閣?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通古今后,我養成了未來奸相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