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綬這次出奇的沒有反駁宋煊的狂妄之言。
他對于老家的情況也是知曉一二的。
許多官員當官后,都盼望著能夠外放到南方去。
不說風景優美,那也是沒有什么刀兵災害,穩穩的熬資歷唄。
可是像宋煊這樣愿意前往西北等艱苦之地去維護國家,甚至百姓的學子,他當真是沒見過。
他真是赤子之心吶,這個沒法噴,應該鼓勵!
晏殊飲了口冰啤酒,他覺得不該打消宋煊的積極性,隨即搖頭:
“宋十二,你不要覺得遼國皇帝親率五十萬大軍攻打西夏失敗,就覺得遼國軟弱可欺,他們可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而且大宋養了那么多兵,一旦要打仗,耗費的錢財海量而去,根本就沒有那么多錢財支撐。
太祖皇帝立下的封樁庫可沒多少錢財拿出來了。”
真宗皇帝大搞封禪的事情,可是耗費了許多錢財,又帶起了奢靡之風。
若是想要撥亂反正,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會攻擊你一個小小的學子。
他們甚至都可以讓你無法中舉。
在朝廷多年,晏殊深知政治斗爭的殘酷,他也趕上過寇準等人的黨爭。
王欽若為了詆毀寇準,把澶淵之盟說成是城下之盟。
晏殊覺得宋煊是過于激進的,無關乎黨爭之事。
待到他能夠主鎮一縣之地后,興許就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朝廷哪有錢去打仗啊,更不用說大宋還有多少敢戰之兵!
況且自從太宗皇帝高梁河之戰,乘著驢車逃跑,雍熙北伐,分三路大軍伐遼大敗諸多戰事,宋朝對遼朝早有畏懼之心。
“晏相公所言確實在理,但是幽云十六州有先進的農業,手工業以及文化都比遼國本部更加發達,他們擁有了此地,積極消化,利用這些來反哺自己。”
“十二,你且詳細說說。”范仲淹覺得這個觀點很是新奇,他未曾聽說過。
宋煊便組織了一下語言,緩慢開口:
“眾所周知,契丹遼朝以前是單一的游牧經濟模式,如今他們是農牧相結合的經濟模式轉變。
這都是有賴于燕云十六州的歸入,為他們帶來了廣闊的農耕土地以及大量的農耕人口和先進的農耕技術。
廣闊的草原和游牧經濟給契丹提供了強大的騎兵資源,再加上燕云地區的農耕經濟,契丹遼朝的經濟模式變得更為靈活。
其經濟實力也不斷提高,軍事上的補給也更為充足,戰車、兵器等各種軍事裝備逐步得到完善,使原本強大的契丹騎兵如虎添翼。
他們還在那里設立許多學校,培養漢人人才,為他們所用,便認為是遼國人,長此以往下去,大宋再也沒有機會收回燕云十六州,而且對抗遼朝皆是在低姿態。
他們想來就來,想借口邊界討要土地或者增加歲幣,大軍帶出來溜達溜達,就能得到許多錢財,何樂而不為呢?”
范仲淹聞言有些沉默,宋煊所言在理。
長此以往下去,大宋距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晏殊卻是因為在中樞知道的多一點。
遼國皇帝多次通過減免賦稅的方式來爭取燕云地區漢人百姓之心,而且徭役也少,故而許多漢人都沒有南歸之心。
甚至還會反過來幫助遼朝對抗宋朝。
“恰巧俺在經商之道有些經驗。”宋煊嘿嘿笑了幾聲:
“待到俺去西北后,便掙一掙西夏與遼國的錢,看看怎么削弱他們的經濟實力。”
晏殊嘴角帶笑,大家都知道這個話題很沉重,但也沒想到宋煊會在這個時候毛遂自薦。
他倒是要瞧瞧宋煊的斂財本事。
光靠著這個飲子可成不了太大的事,頂多喝個新鮮。
而且在河北是有數個榷場的,雙方用來交易,主要也是宋朝掙錢吃香。
“方才你說李德明有稱帝的野心?”
宋煊知道李德明的兒子李元昊稱帝了,他打好了稱帝的基礎,可惜沒來得及就病死了。
李元昊可比他爹更加激進。
瞧著范仲淹詢問,宋煊自然而然脫口而出:
“對啊,誰都能看得出來李德明的野心,將來在西北宋夏之戰必會有許多戰事發生。
我到了西北后要編練新軍用于防范西夏入侵,免得到時候被他打敗了,朝廷還要給西夏人歲幣,那就更沒面子了。”
宋煊如此荒誕的言語,晏殊并不覺得不會發生。
對上西夏這個彈丸小國,他敢稱帝的話,晏殊相信朝廷的文臣武將都是主戰派。
咱大宋打不過實力強橫的遼國,還打不過你個小小的西夏嗎?
你們也配!
威震西北的名將曹瑋因為丁謂的打壓一直被貶,離開了那里,短時間沒有人能夠壓制住李德明。
“十二,你所說的是否有些危言聳聽?”
宋綬這下子連涼啤酒都喝的不痛快了。
“李德明都敢硬剛遼國皇帝率領五十萬人馬的親征,關鍵還打贏了。
而且大宋的軍事實力遠弱于大遼,宋公是覺得李德明他不會信心爆棚,反倒會夾起尾巴做人嗎?”
宋綬搖搖頭,那些個武夫最喜歡夸耀自己的武力了。
尤其是擊敗大遼五十萬人馬的戰事,定然會大肆宣揚,也會升起不該有的心思。
如此說來,宋煊的猜測是對的!
那留給大宋的時間變不多了。
“依照你的想法,可有像樣的制裁辦法?”
晏殊雖然沒有想到解決辦法,但是宋煊他既然早就發現了,難道就沒有什么應對之策嗎?
“俺現在只想到三步走。”宋煊伸出手指后又抓起肉串:
“還望三位相公參謀一二。”
晏殊也拿起肉串:“好,你盡管來說。”
宋煊伸出手指:
“第一便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編練一支軍隊,人數也無需多了,一萬左右差不多,再西北邊境布置五個這樣的軍隊。
第二,便是要多修建城堡,互為掎角之勢,以此來遲滯敵方的騎兵來去如風的進攻,猶如太祖皇帝在宋遼邊境大規模種樹一樣。
第三,要有效利用鄰國的關系,李德明擊潰遼朝,遼朝定然想要找回場子,否則他的面子放在哪里?
以此來挑撥遼朝與西夏之間的關系,讓他們繼續迸發戰事。
最后便是唃廝啰以及被李德明吞并的其余勢力,他們并不是完全的臣服于他,有更多的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