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20章 此誠乃圣王之策也

  第820章此誠乃圣王之策也第820章此誠乃圣王之策也←→::mayiwsk

  秋九月,洛陽.

  皇宮花苑,菊花滿園。

  “這,大建工坊不但不花朝廷一分銀錢,反而能斂財無數?”

  女帝萬年坐在蘇曜身邊,凝望著他,那雙清澈的眼眸中小星星一閃閃的。

  “從科舉制、考成法再到特許經營,大將軍,您這腦袋里到底是裝了什么,竟能想出這么多絕妙的法子!”

  而顯然,不光是萬年,小劉協也是一臉的欽佩之色。

  作為昔日的皇帝,劉協很清楚,大漢最大的病灶就在于錢!

  沒錢就沒兵,而沒兵就沒法管控那些野心勃勃的亂黨。

  這些年,包括他的父親在內,無數皇帝為了搞錢殫精竭慮,但世家們拒不配合,搞得皇權與世家對立嚴重,不但財政愈發枯竭,人事大權也漸漸的不在掌中。

  舉目望去,朝廷各府衙,盡是世家大族塞進來的親信黨羽,讓皇帝閉目塞聽,地方逐漸失控,只能依靠宦官和外戚來掌控局勢。

  但是,大將軍這科舉制,簡直是四兩撥千斤,一經實施便成效斐然。

  他們從沒想過,有一天,不動刀子,也能讓如袁家那般豪門難以出仕。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皇權復興的曙光!

  世家之所以能夠逐漸做大,掌握了人才選拔的渠道,通過察舉制互相舉薦,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甚至出現了如四世三公這般的龐然大物,根源就在其對人才的壟斷。

  如今,科舉制出現了,寒門子弟有了上升之途,世家大族任你權傾朝野,但也不能保證子孫后代各個都能在仕途平步青云。

  而考成法的推行,更是讓朝廷上下的官員不敢懈怠,行政效率大幅提升,那些徒有虛名,人浮于事的現象在嚴苛的考核下無所遁形,庸碌者逐漸被清理出官場。

  如今,這特許經營亦是讓人眼前一亮。

  確實,劉協如今已不再是皇帝,但他依然居于宮中,陪在姐姐身旁,對于朝廷事物十分了解。

  他很清楚,為何首次科舉要籌備那么久的時間,而第二次科舉又要延遲這么久才重新舉辦?

  最大的原因就是物料不足,也就是沒有教材和紙張。

  且說洛陽官辦的工坊,雖然經過蘇曜的技術改進,在穩定局勢重新開張后已經有了更高的產出。

  但是,僅靠這一座工坊,想要在短時間內滿足上萬學子的考試需求顯然是天方夜譚。

  光是為了印制統一的官方教材,蘇曜就重新撿起了雕版印刷,征集了京師周邊所有工匠,全力開工,也沒法完全滿足需求,只能做到老師們人手一份,學生們則出現了十數個人共用一本書的現象。

  甚至,到了考試的時候,還有大量竹簡的混用,這都是因為受困于紙張產量不足。

  可以說,朝廷為了這次科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依然是難以為繼。

  如果想讓科舉成為定制,想要建立起蘇曜規劃中的,從京師到地方的三級考試體系,那么就不可能只靠洛陽的官坊和佐伯那一點點可憐私家作坊的產能來維持。

  因此大建工坊勢在必行,這是最近朝堂百官難得的共識。

  可是,光是一座造紙和印刷工坊,就花費了朝廷大量的精力與金錢,要想在全國、不,僅僅是在他們直轄控制的區域鋪開,對如今的朝廷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能承受的天文數字。

  “每座縣城都要建立學校?每郡治所三年舉辦一次考試?”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就算教書先生的能請來,咱們也沒有那么多簡牘、紙張和教材來,總不能讓學子們在地上寫字吧!”

  且說朝堂上,對于蘇曜的雄心壯志,朝中諸大臣們都表示了明確的擔憂。

  他們知道,蘇曜這顯然是嘗到了首次科舉的甜頭,現在腦門一熱,就想要全國鋪展。

  但是,現實層面的困境并不是靠個人野心就能解決的。

  沒錢沒物,你縱使權勢滔天,你也搞不成這事兒啊。

  然而,所有人都沒想到,面對質疑,蘇曜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所有人的疑慮壓下。

  “特許經營制,可解此困。”

  朝廷缺錢,官辦作坊難以大規模鋪展?

  那么就把通過特許經營制,讓地方的世家們參與進來,承擔這部分成本。

  蘇曜提出的特許經營制,簡單來說,就是朝廷將造紙和印刷的技術授權給地方世家或富商,讓他們在當地建立工坊,生產紙張和書籍,出售以盈利。

  作為回報,這些工坊需要向朝廷繳納一定的特許費用和專利費,同時按照朝廷的要求生產教材和考試用紙。

  這些世家大族,有錢、有資源、有人脈,只要給予適當的利益誘惑和政策引導,不怕他們不動心。

  而且,這也能讓他們從單純的權力爭奪者,轉變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從而減少改革的阻力。

  這樣一來,朝廷不僅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能通過特許費用增加財政收入。而地方世家和富商則可以通過經營工坊獲得利潤,同時也能在當地提升自己的聲望和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能夠迅速擴大紙張和書籍的產量,滿足科舉考試的需求,推動教育的普及。

  此政策一經蘇曜提出,登時便在朝堂上博得滿堂喝彩。

  “妙極,妙極!”荀彧最先忍不住贊道。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雖然不少人心中仍有疑慮,但不得不承認,蘇曜的這個方案確實解決了當前的困境。

  “如此一來,朝廷既能節省開支,又能迅速擴大紙張和書籍的產量,實在是兩全其美。”王允也表示了贊同。

  萬年女帝看著蘇曜,眼中滿是欽佩:“大將軍果然才智過人,此計一出,科舉之事便可順利推進了。”

  “不僅如此,特許經營制還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蘇曜嘿嘿一笑,繼續說道:

  “工坊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普通人力,能夠為當地貧苦百姓提供就業機會。”

  “同時,紙張和書籍的普及,也能促進咱們文化事業的傳播,提升百姓的識字率,為朝廷培養更多的人才。”

  太傅盧植聽得連連點頭,撫須贊嘆:

  “大將軍之謀,實乃高瞻遠矚,此特許經營之制,于朝廷,可增財賦、促科舉;于地方,能興實業、惠民生;于天下,更可弘文化、育賢才。”

  “古之圣王,欲致太平,莫不以興教勸學為首務。今大將軍行此良策,使天下學子皆有書可讀,有紙可用,實乃蒼生之福,社稷之幸。”

  “假以時日,文教大興,賢才輩出,我大漢復興指日可待,此誠乃圣王之策也!”: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我在三國騎砍無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