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19章 覬覦

  “等等,肯尼迪先生…”迪恩有些沒反應過來,“您是想為比特公司介紹ipo的承銷商嗎?”

  “是的,他們有打過電話給你,但你沒有給他們回復。”

  “所以這家投行到底是誰?”迪恩最近接過太多這樣的電話,他根本記不住具體是華爾街哪家機構。

  “美林證券”安東尼.肯尼迪給出了確切的名字。

  “美林?”迪恩眼中有些恍然,作為四大投行之一,他有些印象。

  對方這兩天也曾打過電話給他,美林給出的方案是按照估值12億美元,來制定相關的發行策略。

  這個數字和摩根士丹利的報價比沒什么優勢,所以迪恩冷處理了他們。

  只是沒想到美林竟然找到了安東尼.肯尼迪那里,迪恩有些奇怪,這毫不相干的兩方是怎么湊到一起的?

  “肯尼迪先生,因為比特公司已經和摩根士丹利達成了口頭協議。

  所以我需要知道美林對我們來說重要嗎?這決定了比特公司和它的合作程度。”

  既然美林找到了安東尼.肯尼迪,那么他們之間必然有隱形的聯系。

  而這道關系網的強弱程度,也間接影響迪恩對美林的態度。

  如果只是普通的遞話,那迪恩大概率會給個面子,但不會讓對方參與核心交易。

  反之,如果美林和安東尼.肯尼迪有很強的利益聯盟,那迪恩就需要考慮承銷商的組合問題。

  一家公司上市不會只有一個承銷商,通常這會由三到四家投行組成的聯盟,來共同承銷上市公司的股票。

  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分擔風險,畢竟包銷的風險很高,單個投行很難承受上市失敗帶來的損失。

  不過這幾個承銷商中會有一個主承銷商,它將負責上市公司的招股書制定以及各種流程問題。

  相應的因為承擔了更多的義務,主承銷商拿到的包銷股票份額也最多。

  另外這個承銷聯盟一般是也是由主承銷商發起并組織,他們之間還會有進一步的包銷協議。

  現在按照比特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的談判進度,后者很可能會成為本次ipo的主承銷商。

  不過如今安東尼.肯尼迪在為美林遞話,迪恩可能需要重新考慮這個的問題。

  當然對比特公司來說,開價才是一切。

  “迪恩,你聽說過美林的另外一個稱號嗎?”安東尼.肯尼迪當然和這家華爾街投行有聯系。

  “另外一個稱號?”迪恩有些驚奇的問道,老實說他對華爾街了解有限。

  “美林在華爾街或者外人眼中,又叫‘愛爾蘭裔天主教公司’。”

  這就是安東尼.肯尼迪打電話給迪恩的原因,愛爾蘭裔在美利堅無處不在。

  聽到這個名字,迪恩就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

  “這也是我們自己人?”

  “美林公司的高層中有80都是愛爾蘭裔,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迪恩。”

  安東尼.肯尼迪用數據說明了一切,這在華爾街并不是什么秘密。

  “他們沒和我提起過,甚至我們都沒聊幾句。”迪恩都不記得和美林的人說過什么了。

  “因為你沒給他們機會。”肯尼迪無奈的解釋了一句。

  當初美林的人還沒深入交談,迪恩就找了個由頭掛斷了電話。

  沒辦法,現在他們只能通過安東尼.肯尼迪的關系來聯絡迪恩。

  因為美林的人知道這兩人都來自斯坦福大學,也曾在報紙上有過合照。

  最重要的是愛爾蘭裔群體的組織,超乎常人的想象。

  “好吧,他們的條件是什么?”在商言商,迪恩需要維護比特公司的利益。

  “這個你們自己談,我只負責介紹伱們認識。”精明的安東尼.肯尼迪,不參與自己利益之外的事。

  愛爾蘭裔雖然很團結,但沒有強買強賣的道理。

  他只負責遞話,如果生意談成了,那么雙方都會或多或少記住他的人情。

  如果生意沒有談成,那這和他肯尼迪也沒什么關系。

  當然從心底里來說,肯尼迪希望愛爾蘭裔能相互幫助,然后一起賺取更大的利益。

  “我會聯系他們的。”迪恩給出了自己的保證。

  “good,我替丹尼爾向你表達謝意。”肯尼迪滿意的掛斷了電話。

  迪恩不置可否的挑挑眉,也收起了自己的摩托羅拉。

  “迪恩,是誰?”注意到這里的大衛.摩根塔勒,關心的問道。

  “美林的人,我讓他們聯系摩根士丹利了。”迪恩沒有細說,他不想解釋太多。

  “哇哦,看來我們的估值,差不多已經可以確定了。”

  瓦倫丁夾著雪茄,得意的朝空中噴了一大口煙。

  這么多知名投行找上門來,比特公司的股票肯定不愁賣。

  “yeah”迪恩笑著扇了扇飄散的煙霧,“我們等摩根士丹利的好消息。”

  對于迪恩來說,只要開價合適,他不介意把美林拉入本次的ipo交易中。

  他根基尚淺,他需要團結更多的盟友。

  顯然擁有“愛爾蘭裔天主教公司”綽號的美林證券是個不錯的對象,他們是天然的盟友。

  另外隨著以后參與美利堅經濟活動越來越深,他也需要在華爾街有自己的關系。

  摩根士丹利是一層,美林證券可能是更深入的那一層。

  好了,經過這次ipo之后,迪恩大概已經完成了自己人脈關系的初步布局。

  白房子那里有我們的阿肯色州長,聯邦最高法院有安東尼.肯尼迪。

  華爾街有現在正準備合作的美林證券,硅谷的商業盟友更多,這里遍地都是斯坦福的校友。

  瞧瞧屋子里歡騰的這些人,他們都是迪恩親密的伙伴。

  不過看到眾人喜氣洋洋的臉龐,迪恩也開心的笑了起來。

  16.6億美元的ipo估值,他沒有什么不滿意的。

  這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料,也超出了迪恩的預期。

  無論是在硅谷,還是在整個美利堅,以16億美元估值上市的公司少之又少。

  60年代的福特汽車算一個,80年代的蘋果是第二個。

  現在到了90年代,比特公司將會是第三個。

  縱觀近代三十年商業史,ipo即達到獨角獸規模的企業,也不過只有三個。

  現在比特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當然有理由高興與自豪,這甚至可能會寫入哈佛商學院的教材。

  另外福特是汽車公司,蘋果是計算機公司,而比特卻是軟件公司。

  這意味著它將是歷史上,當之無愧成長最快的軟件企業。

  至于20億美元的估值,老實說迪恩最開始也只是試著喊一喊。

  他知道這不可能,現在的一級市場,不會為這個數字買單。

  因為他們也要賺差價,他們的差價在二級市場,也就是普通人接觸的股市。

  比特公司的股票包銷給承銷商,承銷商再賣給大型投資機構,大型投資機構再轉售股市。

  一環套一環,每一環都有差價。如果最開始的估值太高,大型投資機構就會失去興趣。

  為什么大多數新股上市都會經過一輪漲幅?因為承銷商已經提前預留好了差價空間。

  否則股票怎么流通?承銷商和大型投資機構的利潤又從哪來?

  如果再過幾年互聯網狂潮開啟,或許20億美元輕輕松松,但現在很難。

  不過16.6億美元也不錯,迪恩可是有比特公司三分之一還多的股份哦。

  “比特公司最近的ipo很火熱嗎?”

  西雅圖,鋪就天鵝絨地毯的辦公室中,比爾.蓋茨捏著下巴注視著眼前的電腦。

  屏幕上正運行著teams軟件的3.0版本,這是蓋茨第一次如此認真的審視它。

  “是的,他們在華爾街很搶手,各大投行最近頻繁的派代表飛來西海岸。”

  微軟市場運營部主管史蒂夫,同樣把目光放在了眼前的teams軟件上。

  不過和蓋茨審視的目光不同,史蒂夫帶著一絲欣賞和羨慕。

  “他們的軟件做的相當不錯,我敢保證他們一定對window系統有過詳細的剖析。”

  在史蒂夫接觸的所有第三方軟件中,比特公司的teams和windows兼容的最徹底。

  它們很少有代碼層面的沖突或者bug,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知道微軟內部的軟件開發小組,都不一定能做到這個程度。

  僅這份技術實力和在枯燥的代碼海洋中,尋找毫不起眼的bug的耐心,就值得史蒂夫對比特公司保持一份敬意。

  “即時通訊軟件的市場潛力,已經被證明了對嗎?”比爾.蓋茨目光閃爍。

  “什么?”史蒂夫還沉浸在對temas的贊嘆中。

  “我是說…”蓋茨轉過頭,屏幕上的亮光在他鏡片上倒映出teams軟件的界面,“微軟也能開發這樣的軟件嗎?”

  “比爾,你是說…”史蒂夫臉上的表情有一瞬間的錯愕。

  eon,盡快做一份市場評估,我需要知道它們大概的潛力。”

  蓋茨看過華爾街的報告,但他對那群非專業人士的班門弄斧不屑一顧。

  他更信任來自微軟市場部門的調查,因為他們才是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軟件公司。

  他喜歡財富堆積的感覺,也喜歡看著微軟一步一步壯大自己的帝國版圖。

  早在去年他就試著去收購比特公司,可惜迪恩拒絕了他,而當時蓋茨也沒有認真對待它。

  現在蓋茨已經明白,比特公司不會被收購了,它已經有了軟件行業巨頭型企業的雛形。

  既然無法侵吞下這塊肥肉,那為什么微軟不自己去做呢?

  他們有這樣的實力,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mhtxs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

  上一章:

飛翔鳥中文    美利堅往事1988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