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一章 核聚變飛船

飛翔鳥中文    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有聲小說點這里

第五十一章核聚變飛船  提高Q值的意義無需多言,這是核聚變反應堆產出能量的基礎。這一方面,陳岳通過更多的降低能耗、提升控制精準度、核聚變的完全度、提升設備精度等幾個大的方面來展開研究。

  其中每一個方面,都會涉及到少則幾十個,多則上百個的研究項目。而每一個項目又會由一個或者多個專門的研究機構來進行研究。

  僅僅這一個研究方向,便牽扯到了數百個大型研究機構。這些大型研究機構,又牽扯到了更多的上游的機械廠、發電廠、鑄造廠、冶金廠、芯片廠、運輸線路等等。

  這樣龐大的工程,如果不是陳岳這種模式,換做人類文明來做,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的損耗。

  提升點火時間長度的研究同樣重要。它涉及到核聚變反應堆的穩定性。陳岳可不希望某一天,自己乘坐的一艘飛船聚變著聚變著,然后忽然間熄了火,再也打不著了。

  在星系環境內還好一點,畢竟這里能較為容易得獲取到補給。如果在星系之外的恒星際空間里,那里可能周邊數光年范圍都沒有一丁點宏觀物質,到那種情況才算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走投無路了。

  這一點主要通過更先進的鋰合金材料,以及氚自持技術和等離子體穩定性研究來進行提升。這同樣涉及到了眾多研究機構。

  整體裝機容量這一點涉及到反應堆的規模。很顯然,越大的飛船需要的整體容量越高。

  小型化方面就不用說了,就像此刻陳岳所造的這座占地數百萬平米的核聚變電站,多大的飛船都不可能有這么多空間啊。

  這四個研究方向牽扯到了目前陳岳科技體系的方方面面,陳岳必須要統合整個科學體系,一同發力,同步推進,才能最終推動研究的進展。

  以整個木星系統所有規模以上衛星為資源來源,陳岳竭盡全力的推動著科學這輛沉重的大車緩慢前進。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在開始研究的第七十年的時候,第二座具備實用價值的核聚變發電站投產運行,開始并網發電。

  比起第一座核聚變電站,它的占地面積小了一半,能量產出則高出了足足十倍,能耗則降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

  在當前階段,核聚變電站相比起核裂變電站來說,還是不具備任何優勢的。它的整體效率,大約和普通的火力發電站持平。

  但仍舊是那句話,火力發電站的上限便在這里,技術再高都無法突破極限。聚變發電站現在水平雖然和你持平,但上限不知道高了幾千萬倍。

  又發展了二十年時間之后,也不知道跑壞了多少艘飛船,不知道耗費了多少礦產資源,不知道更新迭代了多少次,核聚變電站的綜合效率,終于和核裂變電站持平了。

  此刻,陳岳核聚變技術的Q值提升、整體裝機容量、反應堆小型化、點火時間長度四個方面俱都出現了長足的進步。

  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船用反應堆,其體積、質量、穩定性方面,俱都達到了已經趨于成熟的核裂變反應堆的性能指標。

  也即,此刻陳岳完全可以將現在的核裂變飛船,改造為核聚變飛船,這些飛船不會有任何性能降低。

  但,這還不夠。

  只是持平,對于陳岳來說沒有任何意義。陳岳要的是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遠的航程,更高的加速能力。

  此時此刻,陳岳已經可以宣稱,自己徹底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只是程度不那么深而已。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轉眼間又是十幾年時間過去。這一天,陳岳終于達成了一個以往不敢想象的目標。

  在核聚變反應堆之中,快中子轟擊鋰合金之后產生的氚,歷史之上首次超過了核聚變所消耗的氚!

  在這之前,陳岳所建造的最先進的核聚變反應堆已經連續運轉了十六年時間沒有停火。且預計還將可以運轉至少十年以上。

  但,哪怕它能連續運轉三十年時間,都還是存在時間限制。到時候聚變反應堆一旦停火,就必須要重新補充氚才能再次點火。

  但現在,伴隨著產出超過消耗,便意味著氚自持持續長度限制這一點,被陳岳徹底攻克。從此之后,只要設備裝置不損壞,核聚變便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再也不必擔心停火問題了!

  這個重大突破,讓陳岳極為振奮。

  自此之后,陳岳的運氣仿佛一下子變好了,又接連有數個重大問題在短短五年時間之內得到突破。

  “這算是厚積薄發?足足上千個大型綜合研究基地上百年的研究,產出的科學數據,終于由量變產生了質變。”

  陳岳感慨著,心中滿是自豪。

  因為這一切,都是在他持之以恒的推動之下才出現的。

  這些重大問題的解決,讓單位重量與體積的聚變反應堆的能量供給總量,首次達到了核裂變反應堆的五倍。

  但這仍舊不是極限。

  陳岳有預感,再過最多二十年時間,這個數字將達到十二倍左右。

  理想情況下,同等質量的燃料,核聚變產出的能量是核裂變的五倍左右。

  但,核裂變反應堆轉化為陳岳能直接利用的電能,損耗較大。而陳岳新開發的,專門用于轉化核聚變反應堆能量的系統,則可以將損耗做到更小。如此,才能有核聚變能量高于核裂變十二倍的情況出現。

  “雖然此刻還未開發到極限,但現在情況下,建造核聚變動力飛船的時機已經成熟。該換裝了。”

  陳岳做出了這個對自己來說意義堪稱極為重大的決定。

  他并沒有直接在原來的核裂變飛船基礎上改造飛船,因為那些飛船是專門為核裂變動力設計的,不太適合核聚變。

  他全新研發了一款飛船,經過數年時間的迭代與改進之后,終于將其定型,然后生產了出來。

  全新的結構布局,全新的材料,全新的動力源,重大升級的離子推進系統、通訊系統、抗輻射系統、隔熱系統、電控系統…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以方便以后跟進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的連載更新

飛翔鳥中文    融合電腦,我能操縱億萬太空戰艦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