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762:五、兵勢篇正文762:五、兵勢篇←→:最新網址:badaoge
762:五、兵勢篇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段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于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纊弩,節如發機。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貴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曹公曰:用兵任勢也。(用兵要善于利用‘勢’。)
曹公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
曹公曰: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曹公曰:先出合戰為正,后出為奇。(先出兵正面交戰叫正,后出兵從旁奇襲叫奇。)
曹公曰:以至實擊至虛。(用最強的兵力去攻擊敵人最薄弱的環節。可一破千里。)
曹公曰:正者當敵,奇兵從傍擊不備也。(正面抵擋敵兵,奇兵乘敵不備從側翼奇襲。)
曹公曰:自‘無窮如天地’已下,皆以喻奇正之無窮也。
曹公曰:發起擊敵。(曹操說:節,指的是疾猛地攻擊敵人。)
(故善戰者,其勢險,)曹公曰:險猶疾也。
(其節短。)曹公曰:短,近也。
曹公曰:在度不遠,發則中也。
曹公曰:旌旗亂也,示敵若亂,又金鼓齊之,車騎轉而形圓者,出入有道整齊也。
曹公曰:皆毀形匿情也。
曹公曰:以部曲、分、名、數為之,故不亂也。
曹公曰:形勢所宜。(軍隊的實力和氣勢,應該處理恰當。)
曹公曰:見羸形也。(這是說故意裝出軟弱的樣子,來引誘敵人。)
曹公曰:以利誘敵,敵遠離其壘,而以便勢擊其空虛孤特也。
曹公曰:以利動敵也。
曹公曰:求之于勢者,專任權也;不責于人者,權變明也。
曹公曰:任自然勢也。(這是說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兵勢篇的著名典范,便是發生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局勢形成之前的官渡之戰。公元200年,袁、曹兩軍在官渡作戰。在這場戰斗中,曹操善于捕捉戰機,能夠根據戰場勢態的的發展靈活地變換戰術,以正兵抵擋袁軍的進攻,以奇兵襲擊袁軍的屯糧庫,燒毀了袁軍的全部糧草,正是明線暗線雙管齊下,使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最后擊敗了袁軍,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曹操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首先在于他在謀略上高于袁紹。在袁紹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來進攻他時,他能夠客觀地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制訂出以逸待勞、后發制人的作戰方針政策。在具體實施時,也能夠抓住要害。這一點可以從曹操選擇官渡作主戰場上看得出來。曹操一開始就把主力布置在官渡,而不是沿黃河處處設防,這是因為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為許昌北、東之屏障。因此,官渡是袁紹奪取許昌的必爭之地。守住了官渡,就能呃其咽喉,使袁不得進,為反攻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其次,曹操的勝利還在于他精通兵法,并能夠靈活運用。在白馬、延津前哨戰中,曹操以佯攻示形于敵,調動袁軍并分散了他們的兵力;在白馬初戰告捷領兵撤退時,能有利誘敵,以卒待敵,最后擊敗了袁軍,順利地退回官渡。在決戰中,曹操善于聽取部下的正確意見與建議,懂得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只有靈活地變換戰術,正奇并用才能變被動為主動的道理。因此他積極創造有利于自己的戰略態勢,在得知袁軍將全部糧草聚集在烏巢又疏于防守的信息后,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戰機,果斷地決定派精兵奇襲烏巢糧庫,一舉燒毀了袁軍的全部糧草,使得袁軍彈盡糧絕,軍心動搖,為曹軍主力部隊戰勝敵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官渡之戰是孫子兵法所說用兵作戰‘以正合,以奇勝’的極好印證。從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上,也能從反面印證《孫子兵法·兵勢》中要點的合理性與正確性。袁紹的失敗,敗在他不知擇人而任勢,不懂戰術的變換。他只知下面作戰,不懂正奇并用;同時又驕傲自負,不能聽取下屬的正確意見,以至于常常坐失良機,最后將原有的兵力優勢喪失貽盡。官渡之戰的這些經驗教訓,歷來被兵家所關注,至今仍可以給我們以深深的啟迪。”
請:m.badaoge←→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