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流浪》正文←→
“何謂乾闥神?”
“即天空音樂神。”
“何謂阿修羅神?”
“即非天神。”
“何謂迦樓羅神?”
“即金翅鳥神。”
“何謂緊那羅神?”
“即天上歌唱神。”
“何謂摩侯羅迦神?”
“即大蟒神。”
“孰是善神,孰是惡神?”
“誰都是善神,誰都是惡神。善惡并沒有根本的區別。”
“如此說來,天龍八部是善惡混雜其中,難分真偽了?”
“非也?佛教主張無明煩惱是可以逐漸降伏而分層斷除,無明斷盡,佛性也就徹底圓滿,這就叫做斷煩惱證菩薩,了生死入涅磐,根本也沒有什么善惡可言。至于善惡問題,僅是世間法中的觀念。走出世間法,乃是無善無惡。善別于惡,有善必有惡,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講惡,也不講善。其實善惡問題,縱是世間法中,也是沒有絕對的,正象毒藥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藥可以救人也可能殺人一樣。故此,圣位的佛菩薩,他們本身固然沒有善惡可言,他們看眾生也沒有善惡區別,唯有如此,才能平等博愛地來普渡眾生。善與惡,不過是凡夫眾生的自我執著而已。”
“方丈!佛教不言善,不言惡,那人性之本究竟是善還是惡?”
“悟靜!看來你還未領悟老衲剛才所言的真正含義。”
“方丈!悟靜在入佛門之前,雖是一介武夫,但我對于世間各家學派對‘性本善?性本惡?’的紛爭還是了若指掌。孟子講‘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講性本惡,楊雄認為人性是善惡混合,公孫子主張人性無善無惡,告子講性無善無不善,甚至還人推崇孟子主張‘食,色,性也’,而后人則多數傾向于孟子。因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統思想。”
“阿彌陀佛!悟靜!你休要再受其觀點主張的影響,只要你一心向佛,總有一天會悟出禪機,你便不會再攪在‘性本善?性本惡?’的紛爭之中。到那時,你便會超凡入圣,無有生死善惡之分了。”
“方丈!總而言之,佛教之中還是有善惡之說的。”
“阿彌陀佛!悟靜言之有理。佛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也就是說佛教也主張人性本善之論。但是,事實之上,佛教雖說是性善論,也可以說是性惡論。然而,佛教的本質,既不屬于性善論,也不屬于性惡論。”
“既是如此,佛教之善惡,當應隨緣而定。”
“善哉!眾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論;眾生皆由于無始以來的無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卻是性惡之論。因為,性善論者可以防惡而歸于善,性惡論者則可以去惡而成其善;兩者觀點不同,但目的還是一樣。所以,佛教可以適其所適、因緣而定。
若從根本上說,性善論也好,性惡論也好,他們都是僅僅討論當下一生的本性問題。說性本善與性本惡是從哇哇墜地時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惡行為,也就是業。但他們卻沒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惡行為。孟子偏重理性價值,所以說是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轉變,所以說性惡。而實際上,他們都是片面之觀。
從這一點上講,佛教既非性善論,也非性惡論。因為佛看眾生皆有佛性,他是從無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終達成‘佛性’目的。從當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論斷善惡,在眾生來說,善的佛性與惡的無明,根本就是難兄難弟,分割不開。有佛性的時候,就已有了無明,它們是一體的兩面,在生死,是無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從無明開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說人之本性是善固然不對,是惡也不對。若從當下的一生而言,善與惡,理性與物性,乃是與生俱來,投于善則善,投于惡則惡。”
“如此說來,佛教的善惡觀與楊雄的善惡混合以及公孫子的性無善無惡論、告子的性無善無不善有大同小異之處?”
“阿彌陀佛!不可如此亂加聯系。佛教善惡之觀超凡脫俗,誰也無法取替。佛教說善說惡,但其本質上又講無善無惡。可這也不能等同于公孫子的性無善無惡之論,因為在現實世間的凡夫之位上,人性并非沒有善惡,只是在出世以后,才設法加上善惡的名目。這從根本上來說,性無善無惡論便沒有道出人性之本源。而佛教認為,人性的善惡之觀不是一成不變,要徹底廢除一切善惡及無善無惡的定論。”
“阿彌陀佛!經老方丈這么講說,悟靜漸漸在開悟。”
“阿彌陀佛!不再言善言惡,你則會立即醒悟。”
“承蒙老方丈開導。請老方丈繼續為弟子說法。”
“善哉(載)!汝還有何佛理未通?”
“弟子請問,何謂蕓蕓眾生?”
“蕓蕓眾生即是說宇宙眾生、大千世界不可勝數。”
“何謂大千世界?”
“佛教以每一千大世界為一個佛國土,包括一千的三次方個太陽系,相當于天象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個太陽系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何謂西方極樂世界?”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也稱彌陀凈土。它在《華嚴經》中的位置雖然不高,但它在地處東方的中原和扶桑的佛教僧侶心目中,卻是一切佛國中影響最大、‘聲譽’最高的一個。《阿彌陀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就是說極樂世界距這地球相隔了十萬億座星云。凈土宗就是以念阿彌陀佛,死后往生阿彌陀西方凈土為目的。”
“西方極樂世界究竟如何?”
“佛經中描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個盡善盡美莊嚴奇妙的仙境。在那里,國土以黃金鋪地,所有一切器具都是由無數珍珠瑪瑙、百千種香料共同粘合而成,到處蓮花結香、鳥鳴雅音。在西方凈土里,眾生沒有任何痛苦,享受著無限樂趣。如若飲食,則七寶器缽自現眼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衣著果品、花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聲樂,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心所欲,應念即至,吹之便去。在那個冥冥高空之上的西方極樂世界,一切人間的痛苦憂愁都會頓然消失,人們可以得到世間所求而不得的幸福和快樂。這個圓滿世界乃由阿彌陀佛愿力所成的佛國凈土。在十方法界之內,有著十方的諸佛凈土,西方極樂世界,祗是無量佛國凈土中的一個。”
“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凈土之一,那其他凈土該當如何?”
“一切凈土,盡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三寶弟子也有不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愿往生甚世界的。東晉時代的道安大師、唐代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都是愿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內院的彌勒凈土。如果是悲愿宏深而信心堅強的佛教徒們,也有不愿往生他方佛土而愿生生世世在人間度化。
至于華藏世界,也即蓮華藏世界,《華嚴經》中說是毗盧舍那佛的顯現,各類生靈動物,山川大地,一切現象都是佛光佛體,一切聲音都是佛法的獅子吼。毗盧舍那佛就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他的國土全部是佛教化眾生的凈土。蓮華藏世界的構成特別妙勝,由須彌山無數風輪所持。最下面的風輪能持上面的一切寶焰,最上的風輪能持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蓮華,四周為金剛輪山所圍繞。蓮華藏世界有無數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各有大蓮華,每一蓮華中又包藏無數世界,所以稱蓮華藏世界。蓮華中包藏的多層次世界,次第布列,其中第十三重為娑婆世界,為人類所居住。由于整個蓮華世界是光明燦爛的世界,因此娑婆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的本性,只要彰顯佛的本性,就能得道成佛。”
“阿彌陀佛!西方凈土,何其遠也!”
“阿彌陀佛!西方凈土,遠可至無限天邊,近可在有限眼前。關鍵在于你怎樣修心養性。”
“方丈!悟靜已得知何為西方極樂世界,但不知那十八層梵天又為何物?”
“天并不止是指天。它包括六欲天,色界十七天或十八天,無色界四天。欲界六天又稱六欲天,即四大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在欲界六天之上,具體分為十八層梵天,高高居于地球和欲界之上。色界為四禪十八梵天。初禪三天,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三禪三天,即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四禪九天,即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大自在天。無色界四天即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何謂十八層地獄?”
“地獄是欲界六道最低的空間位置,十八層并非確數,極言其低而已。不管是八大地獄、十大地獄還是十八層地獄,數量多少并不重要,只要世人不敢為惡,一心向善向佛即足矣。”←→yxy110所寫的《人生流浪》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本小說《人生流浪》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與59文學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