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南陽(宛城)臥龍崗 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留下的遺跡和歷代修建的紀念建筑。每處遺跡都反映了諸葛亮的重要活動,或反映了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現保存和修復的紀念建筑面積共占地十三畝(不包括庭院),有莊嚴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樓、榭,建筑風格樸實,具有濃厚的鄂西北民居風味。武侯祠始建于晉朝,隆中文物風景區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隆中諸葛亮故居,現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之一。
當然,在這唐末五代十國的亂世之初,慕容天水所游覽觀光的古隆中尚無上文所描述的恁多古跡名勝。但是,至少還可以說,至此的名勝古跡有的是已經有了,但此后年代里在此所增建的名勝之地,耶無害那是自然無從一飽眼福。然而,誰又能知道他此時此刻的心中會不會想像得到這古隆中在千年后世之后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慕容天水在這古隆中逗留了好長一陣,尚覺未飽眼福,但是時近午時,他感覺腹中饑餓,便只好上馬行路,直奔襄陽城池。
說起這襄陽城,在如今湖北省襄樊市區漢水南岸。它南跨漢沔,北接京洛,地處要沖,水陸交通方便,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為楚國之北津戍,東漢末為荊州牧治所,可想而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城郭建置歷史悠久,至元朝末年城垣大部分被戰火摧毀,至明朝洪武初年,又于舊址重新修筑。其城高約8米,周長6公里,四面六門,四角都建有子城,各為角樓,此后雖屢建屢修,但仍然保持著明初舊制。如今全城輪廓尚存,尤其以北城垣保存最完整,清代重修的小北門城樓依舊聳立城頭,重檐九脊,古貌猶存。登樓遠眺,北臨漢水滔滔,碧波縈帶;南望峴山,崗巒連綿,城廓街市,盡收眼底。其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攬天然之勝。其西北角有子城,名“夫人城”,相傳為晉代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筑。東晉時梁州刺史朱序鎮守襄陽時,前秦苻丕來攻,朱序之母韓夫人登城巡視,見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遂領女婢及城內婦女于此斜筑新城一段,后來此角果然被攻破,幸虧依賴新筑之城垣,方才得以擊退攻城之敵,時人因此稱這段城垣為夫人城。時至明初又在此擴建子城,長24.6米,寬23.4米,上嵌石匾,鐫刻“夫人城”三字,其下嵌有古碑數通,其中同治年間樹立的石碑,上面刻有“襄郡益民勝跡夫人城為最”等字樣。
此時此刻,慕容天水已下馬步入襄陽城西城門,來來往往的人群,使他頓覺耳目一新,更聞到一股新鮮的風土人情。他感覺這里的百姓異常的親切,仿佛是自己的故鄉,就象令人心向神往的世外桃園一樣,毫無“獨在他鄉為異客”的孤獨、寂寞感。很快,他找到一家命曰“沉香客棧”的處所,開始休息整頓,打點行裝。所謂“梁園雖好,非久戀之家園”,這里雖然如故鄉一樣的親切近人,但是他畢竟還是一位游子,一位過客,前方還有更多更漫長的路在等待著他。
故此,他在“沉香客棧”僅僅休息了半個時辰,便又繼續上馬趕路。經過一天一夜的行進,他已經跨過漢水,進入河南境地,穿過新野,由經鄧州,一直來到了南陽城。說起這南陽城,乃是名人輩出之地,名醫張仲景,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蜀漢丞相諸葛亮,不勝枚舉,竟然都出在這小小的南陽城!
河南南陽古稱宛城,曹操收降張繡、接納張繡之叔父張濟之遺孀鄒氏、兵敗宛城,講的就是這個地方。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宛城,被張繡打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死于亂軍之中,愛將典韋力戰身亡之地。在南陽城西的臥龍崗,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曾經躬耕于此;后來他又隨叔父去了湖北襄陽,隱居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三國時的徐術(庶)·徐元直曾經指點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得天下!”這“臥龍”即指諸葛亮是也。在四川成都南郊,占地面積37,000平方米,也有西晉末年十六國成漢李雄為紀念三國蜀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的武侯祠。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234年,終年54歲,字孔明,山東瑯琊郡(今山東省沂南南)人。至于這諸葛亮到底是何地之人,山東中瑯琊、南陽、襄陽?中原之大,人家足跡遍野,四海為家,何需再爭個所以然么?
在這河南南陽城西的臥龍崗,為紀念三國時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唐、宋時都曾為他建祠。至元初又遭兵火焚燒,殿宇被焚毀,大德年間重修。清康熙時,南陽郡守羅景在祠內發現前人題詠“臥龍崗十景”的石刻,曾據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臺、老龍洞、野云庵、草廬、小虹橋、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巖、諸葛井,與武侯祠的山門、大殿、清風樓、三顧堂、關張堂、石牌坊相映襯,構成雄偉壯觀的古建筑群。祠內碑刻很多,其中岳飛書寫的前后出師表,書法灑脫俊逸、引人入勝。祠東南隅有臺,傳說為諸葛亮讀書處,西南有龍角塔。至新中國解放后已將西院辟為博物館,并在東部新建了漢畫館和漢碑亭。
這臥龍崗是漢畫像石墓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據說徐州也是其中之一。此地畫像石早有發現,解放后又有大量出土。這漢畫像館建于1937年,這一年不正是日本鬼子瘋狂侵略中國的年頭么?搜藏畫像石二千三百余塊,并將發掘的漢畫像石墓遷至館內復原陳列。漢代畫像,內容豐富,有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舞樂百戲、天文圖像、珍禽異獸等。其畫像采用淺雕加施陰線的技法,注意畫面的磅礴氣勢,給人以粗獷、古樸、奔放之感,在漢代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為一個說書講藝人,我只能把臥龍崗的情況介紹到這,希望能給旅游愛好者提一個簡略的“小說旅游路線”;至于書中男主角耶無害經過此地是看到的什么樣子,那也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南陽人才輩出:百里奚,楚國人,今南陽人,秦穆公時任秦相,輔佐秦穆公稱霸諸侯。
范蠡,楚國人,今河南南陽淅川縣大石橋鄉至寺灣鎮間。20歲入越國做官,與文種一起輔佐勾踐雪恥滅吳國。后自稱陶朱公經商,三致千金,富可敵國,被稱為商圣。他是中國古代罕見的位極人臣,而又成為頂級富豪的人。只是據美麗的傳說他和西施泛舟太湖,歸隱山林,得以善終。
劉秀、劉縯兄弟,南陽人。新莽政權無道,天下大亂。景帝后人劉秀兄弟率南陽宗室起義,打出“漢軍”旗號。劉秀的大哥劉縯才能出眾,打了數次勝仗,揚名天下,因功高震主被玄漢政權的皇帝劉玄殺害。后來劉秀擊敗劉玄和赤眉軍當上皇帝,追謚大哥劉縯為齊武王,追謚弟弟為魯哀王。
鄧禹,東漢名將,劉秀的同學,云臺二十八將之首。
吳漢,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三國里三位“李豐”之一蜀漢李豐的父親。
鐵鉉,字鼎石,鄧(今河南鄧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歷官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潰敗的士兵堅守濟南,擊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奪位后被施以磔刑,時年37歲。后人尊敬其忠義不屈,在各地建立鐵公祠來紀念他。
張巡,唐朝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兩年,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汗馬功勞,毫無疑問的忠臣智將。
此外,南陽還有黃忠,文聘,鄧芝,鄧艾,許攸,張釋之,范曄,庾信,岑參,岑文本,左雄,鐵鉉,龐振坤,彭雪楓等,一代名相諸葛亮曾長期在南陽隱居耕種。自古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亂世出英雄,河南各地歷史名人最多。
人生流浪正文441、南陽(宛城)臥龍崗網友轉載于網絡,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于本站管理員聯系.如發現小說人生流浪內容有與法律抵觸之處,請馬上向本站舉報。如果對人生流浪作品瀏覽,或對作品內容、版權等方面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留言,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