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39、荊州大亂

  三國有關羽大意失荊州,如今卻有槍王不在荊州亂,不信老單咱們接著往下看。

  話說曹呂莊登程返鄉,三公子耶無害一直將曹呂莊送至長安城郊外,方才依依不舍,各奔南北。

  至于耶無害返回京城如何,這里暫且不提。只說這位已年逾花甲的曹呂莊,雖然他單身徒步,沒有騎驢也沒有騎馬,但是對于這位飽經風霜的老者來說,他依然是“寶刀未老”、步伐穩健有力。即使如今正處于烈日炎炎的夏季,但是這依然阻擋不住他那歸心似箭的前進步伐。因為他那一顆驛動飄蕩的心早已遠寄家鄉,身后的一切世事已置之度外,好象前方僅有唯一的一個目標在吸引著他前進不息——荊州!荊州!…盡快趕往荊州!

  然而,遠在他鄉征途之中的曹呂莊和進京趕考的耶無害這師徒二人,卻沒有料到事情已是如此的糟糕,荊州遠非他們所想象和愿望的那樣會被很快平息。實際上,荊州兵亂已發展到不可救藥的地步。此時此景的荊州城內外,早已是戰火漫天,一片濃煙火海。鎮守城池的兵馬將士早已是死傷無數、所剩無幾。就連那城中最高的府第——仇王府也已是殘磚斷瓦、一片狼藉,一個人影兒也看不到。…

  就在曹呂莊動身返鄉的這一天,也就是農歷七月初六日,遠在千里之遙、煙火未息的荊州城南門之外,晃然馳來一群披紅掛彩的男女騎士。只見其中為首的一位是虎臂熊腰、黃袍束身、背插寶刀,在他身后,便是一左一右跟著兩位青衣武士,隨后便是三位白衣武士和五位風姿卓卓的女俠。

  你道這群人士從何而來?他們又是姓何名誰?實不相瞞,這十一位武士和女俠正是從江南廬山趕往至此的“追命刀”吳天霸、“黑燕鉆天”張云海、“繩鏢劍舞(五)”孫可行,天山第四劍陳斗云、第五劍秦七郎、第六劍萬星照,以及“廬山五嬌”金步搖、李仙丹、鄭溫柔、沈香園、上官女。

  你道吳天霸等十一人來此做甚?其實他們早已得知荊州被困,而且還知道仇天亭手下十名將士被狂風吹落至洞庭湖已幸免身亡坐船渡江而去,并且他們得知那位號稱“鐵手護花使”的皇甫梨奇也已渡江返往萬花宮;所以他們最后還是決意離開廬山東林寺過江北上:一來他們可以繼續尋找殺手阿里耶庫爾;二來他們是為路過荊州一觀這里的戰況,也好在萬急之中助仇將軍一臂之力。

  但是,現在在他們十一人來到荊州城南門外,一見城外刀槍縱橫、橫尸遍野的情形,那城內的景狀自然是可想而知。于是,他們縱馬加快行進,穿過殘破不堪的城門,便直向城內飛奔而去。

  很快,他們跨過七零八碎、血跡遍地的大街小巷,一直來到仇王府。然而,他們一見仇王府府門內外已是墻倒屋塌、冷落異常,眾人立即下馬,慢慢跨進了那狼籍一片的大院。但是使他們揪心欲知的是——這府內怎么一個人也沒有?那仇將軍夫婦倆人何在?難道會被賊兵捉去不成?…

  吳天霸等人在此處尋視、思索許久,最后,他們還是從一位城內老百姓的嘴里得知一些情況:說是有十位將士奮力拼殺已將仇夫人等人護送回老家,但是,這十位將士之中并沒有仇將軍的影子。奇怪?吳天霸等人還是百思不得其解,這等兵亂大事,仇大將軍怎么會不在場?這老家都丟了,難道說“一代槍王”仇天亭都不聞不問?!…這前來攻城的賊兵又是從何而來、何人所使?想不到他們一月之前從這與大哥耶金風等三人分道而行之時,這里還是兵馬訓練有素、城內一片繁華的荊州古城,如今卻已是天壤之別。她已再無昔日之光彩和固若金湯的氣勢,如今恰是落得個肢離破碎、無顏面對世人,更無顏面對這些趕至前來的武士俠客,她的內心和肌膚都在流淌著傷痛的血水,又有誰能醫治好她這憔悴的容顏和傷痛的內心?可誰曾料,荊州城落得此狀,也不過是在轉瞬之間的事,實在是可惜可泣可嘆可惋!為此,后世有人作詩嘆曰——

  人有旦夕禍與福,天有不測之風云。

  蟬嗓邪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七雄雌雄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

  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話至此處,暫且不提吳天霸等十一人縱馬荊州城一事。只說就在吳天霸等人正在城內痛心觀望之際,在那遠通巴蜀境地的遙遙山道之上,一群將士正護送著一輛敞蓬馬車在巔簸前行。在這輛馬車之上,正坐著一位懷抱小孩、面帶愁容的婦人。其實這位車上的婦人不是別人,正是荊州剌史仇天亭之妻耶家珍。在她身后和兩旁,正是曾跟隨仇天亭前去耶家莊園救駕的高副使等十位將士之中的幾位。但是,這十位將士經過極力沖殺護駕仇夫人出城,如今已僅剩下高副使等五位將士。這也難得十位將士對仇大將軍的一片赤膽忠心。他們一路護送著仇夫人已有三日,但是由于前往東道鎮耶家莊園路途遙遠而且山道彎彎,十分難行,所以他們還未行過三分之一的路程。在這一路之中,不要說是仇夫人耶家珍,就是高副使等五人也是一直愁眉緊鎖、萬般思念仇大將軍。他們幾人記得異常清楚,自從他們和仇大將軍在山峪中遇到那場狂風,他們就已與仇大將軍失去聯系。他們真不知為何那一陣狂風竟會將他們和仇大將軍相隔千里之遙,更無從得知也根本不會相信那場“狂風失散”竟是他們與仇大將軍的千古永別!…

  再說在那巴蜀東部山川的東道鎮耶家莊園的“飛龍客棧”大門之外,只見三位輕裝束裹的年輕武士在一群人的簇之下紛紛上馬準備東行。在他們身后的石階旁,便是耶老太爺、大公子耶東升和總管康忠漢等人。明了之人不難看出,那跨馬欲行的三位武士正是“蜀東六雄”之中的“飛天神龍”耶金風、“鐵扇公子”歐陽青風和“卷地風”黃世英。

  試問這三人要去何方?實不相瞞,他們三人正是奉耶老太爺之命前去荊州城打探消息,如有不測,他們三人也好助荊州剌史仇天亭一臂之力。其實,耶金風和兩位兄弟也早已在莊園里憋悶不住:他們料想,耶家莊園已暫時不會有什么危險,而且家園內有康總管帶人看守,更有縣衙郭昭·郭都頭率人保護,更何況他們自從在萬年寨劉振天府中遇見靜眉道長之后,為了武林道共同的目的和利益,他們古、耶、劉三家已經講和,日后不再為地盤相爭,而應顧全大局、共對武林叛逆之人。所以,他們兄弟三人早欲出征遠行繼續尋找仇殺。而且借此出行之機,他們還要尋找那已出入江湖的三位結拜兄弟;必要之時,更要助“南槍王”荊州剌史仇天亭一臂之力。

  于是,臺下馬上的眾人相互拱手辭別,“飛天神龍”耶金風便一馬當先,領著兩位好兄弟向東方疾馳而去…

  且說那遠在京城長安的三公子耶無害回歸丞相府后,他便打算在這臨考前的最后一天在京城內作最后一次的游學觀光。于是,耶無害上殿辭請王丞相之后,便獨自走出相府,一個人輕松自在地向西行去。

  時辰不大,耶無害已慕名漫步來到長安城佛經三大譯場之一的大興善寺,其目的就是準備在此游覽觀光一番。然而,如若耶公子得知荊州城及仇王府已落魄得不盡想象之狀,他哪有還閑暇之心來此處觀光?甚至是他寧愿放棄此次應試,也要飛馳而歸、去力挽一切。但是,他死也不會現在就想到——“荊州已是大勢已去,萬念俱灰!”更何況他現在還是興致勃勃地來到大興善寺,那“荊州的一片風火煙云”對他來說依舊如蒙鼓中。但是,這寺內的景狀卻大大出乎其料,更不知道他竟會在這美其名曰“大興善寺”之內遇到佛面獸心的惡魔和“吸血鬼”,實則是大善不善而是大惡極惡。

  也許有人不禁要問,為何耶公子這不去、那不去,偏偏先到這佛寺?這對他日后的應試又有何益?其實這在前文已說過,耶無害是慕名前來,而且這些佛教經典對他的儒學理論也是“有益無害”;更何況他觀賞完這佛教圣地以后,他還要到那“開成《十二經》”去一飽眼福用以彌補他的不足。因為那碑文《十二經》里薈萃著前朝眾多名家的手筆石刻及“真草隸篆行”的經文,早已是琳瑯滿目、五彩繽紛,他豈有不去之理?

  再說起這京城的大興善寺,早在兩年前,耶無害的另一位佛家名師法深大師給他講述佛道理論之時,便提及過這一佛教密宗發源地的大興善寺。而如今這大興善寺在陜西省西安市南2.5公里。始建于西晉泰始至泰康年間。在隋朝開皇年間,印度僧侶那連提黎耶舍、阇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后來到長安傳授密宗時便住于此處。及至唐朝開元四年至八年即公元716年至720年號稱“開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在這里翻譯出密宗經典五百多部,其中就包括《楞伽經》和《圓覺經》兩部密宗經典。據說日本僧人也有慕名來此學習的。其后在一行和尚做主持時,寺內僧眾對天文、數學的研究曾作出重大貢獻。子午線緯度的長度就是一行大師(法名一行,本名張遂,出生于魏州昌樂,即今河南濮陽市南樂縣,一說邢州巨鹿,今河北邢臺,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鄒國公張公謹的曾孫。)計算出來,比國外的阿拉伯天文學家最初實測子午線長度公元814年還早有90年。如今唐時建筑早已毀損,僅遺留有唐刻青石龍頭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碣。現存的佛殿、禪堂、配房、鐘鼓樓等,都是明清的建筑物。1956年全面修葺。所以,這大興善寺已不愧為佛法大師及密宗經典薈萃一方的精華圣地雅閣!

  但是,三公子耶無害今日來至此處,卻遠非他所想象之中的精華圣地。他只見這里的院墻和大殿殘缺不齊,冷落僻靜的寺院里似乎看不到人的影子。耶無害對此不禁有些愕然與失望!正在行走之際,耶無害猛然聽見殿內及院墻一角傳來“叮叮當當”的打鑿聲。他尋聲觀望,只見是幾位寺僧在修補房子和院墻。他心中不覺升起一絲快意,而這絲快意又很快煥發出一個美好的幻想。因為這一時他突然發現這寺僧有心進行修補,他日必然不會象今日如此荒涼簫條!小說屋xiaoshuowu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