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yingsx←→:
周邦彥(1056~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人。元豐中,獻《汴都賦》,自太學生一命為太學正。居五年,出為廬州教授,知溧水縣,還京為國子主簿。哲宗如對,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徽宗時,仕至徽猷閣侍制,提舉大晟府,出知順昌府,徙處州,提舉南京鴻慶宮,卒。邦彥精通音律,在大晟府審古樂、制新調,對詞樂的提高和發展有一定貢獻。其詞多寫閨情、旅思,亦有感慨身世及詠物之作。詞風典麗精工,形象豐滿,格律嚴謹,善于融化前人詩句入詞而渾然天成。著有《清真居士文集》,已佚。詞有《清真集》,陳元龍為注,題作《片玉集》。代表作有《瑞龍吟》、《蘭陵王》、《六丑》、《西河》等。)
葉夢德(得)(1077~1148年,字道卿。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二年1024年進士。歷官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罷為侍讀學士,知河陽。存詞二首。)
李清照(1084~約1151年,號易安居士,濟南人。李格非之女,趙明誠之妻。與夫共事金石研究。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1129年,夫夫卒。清照流寓越州今屬浙江紹興、杭州,晚居金華。其詞以南渡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多寫離別相思之情,后期于身世悲慨中寄寓亡國之慟。詞風婉約,偶爾有豪放之致,多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淺近。論詞崇尚典雅、情致、協律,有《詞論》一篇,提倡“詞別是一家”之說。代表作有《如夢令》、《鳳凰臺上憶吹簫》、《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等。她亦能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不傳。后人輯有《漱玉詞》,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岳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抗金名將。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為秦松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南宋孝宗時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但他已是身歸那世去了好多年!真正的公理、正氣還應是在他本人活著、本人健在時而充塞人心、充塞世界!等到人死了以后,又吹這吹那,又有什么用呢?有《岳武穆集》。詞存三首。)
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夔州通判。南宋孝宗趙勝乾道八年1172年,為四川宣撫使王炎干辦公事,投身軍旅生活。后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居山陰。為杰出詩人,詩存九千首。亦工詞,楊慎·楊升庵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人,后來這吳縣被分封劃作蘇州幾區,主要為吳中區,真是滅了古縣名,不便于歷史、地理研究。但為了城區發展,也只好如此。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四年1154年進士。歷知處州、靜江府兼廣南西路安撫,權史部尚書,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晚退居故里石湖。是南宋四大詩人之一,多關心國事和民瘼之作,尤以田園詩著稱。詞風似詩,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等。)
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四年1154年進士。歷太常博士、太子侍讀。光宗朝,如為秘書監,又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改知贛州。宋理宗趙昀紹熙中,致仕。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而又自成一家,稱誠齋體。有《誠齋集》,詞附集中。)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南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八年1148年進士。宋孝宗趙勝淳熙時,知南康軍,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南宋寧宗趙擴慶元被,為煥章閣侍制。慶元二年1196年,落職奉祠。卒謚文。生平從事著述和講學,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亦能詩文。著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通鑒綱目》等。詞有《晦庵詞》。)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理宗趙昀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南宋度宗趙祺當朝,累遷直學士院,知贛州。南宋恭宗趙顯、德佑年初,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使元營,被拘留,后脫逃,由海道南下。益王立,拜右丞相,以都督出江西,兵敗被執,囚于燕京四年,不屈而死。能詩文,詩詞抒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著有《文山集》、《文山樂府》。)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曾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二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六十八歲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保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錢塘即今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宋仁宗嘉祐八年即1063年進士。歷任館閣校勘、提舉司天監、翰林學士,政績卓著。曾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后出使遼國,駁斥契丹的爭地要求,并主持修訂《奉元歷》,改制渾儀、浮漏、影表。宋神宗元豐三年即1080年任延路經略安撫使時,整頓軍備,防御西夏入侵。一生勤奮好學,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著述達35種,大多散失。《夢溪筆談》集其一生研究和見聞的精華涉及天文、數學、歷法、地理、地質、水利、物理、生物、醫藥、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天文方面成績顯著;歷法上大膽創新,提出《十二氣歷》。數學方面創“隙積術”和“會圓術”。物理學方面作凹面鏡成像實驗和聲音共振實驗。地理地質方面以流水侵襲作用解釋奇異地貌成因,從化石推測水陸變遷情況,制成遼北立體地形模型。編制北宋疆域地圖集。還記述早期指南針裝置,地球磁偏角的發現,活字印刷術,煉鋼、煉銅法等。又精研藥用植物與醫學,著有《靈苑方》已佚、和《良方》。)
畢升(北宋時期的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他在雕版印刷的基礎上,抓住了活字印刷的主要特征制造可移動的字模,進行排版和印刷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畢升的發明比德國人谷登堡還早了四百年。它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BiShe
d(改善,改革,改進。)i
約960~約1127年,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北宋時人。其同時代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北談》中對其發明有詳細記述。活字印刷術在宋仁宗慶歷元年至慶歷八年即1041~1048年間發明,方法是用泥土制成泥印,每字一印,用火燒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置在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熔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固著在鐵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樣印刷。使用時兩塊鐵板一塊排字,一塊印刷,輪換使用。他發明的活字印刷比德國用鉛活字印刷早約400多年,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13世紀末王禎改泥活字為木活字,并發明轉輪排字法。后又有銅Cu、錫S
、鉛Pb等金屬活字。)
感天動地《竇娥冤》的作者是誰?元代戲曲家,是王實甫?馬致遠?關漢卿?請在這元末四大家里選擇其一。實則是關漢卿,你可猜對?
郭守敬(1231~1316年,元朝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學家,字若思,邢臺今屬河北省人。曾任都水監,修治過大運河大都即今北京至通州段,他經四年測算編成中國古代最精良歷法《授時歷》通行360年。設計創制多種觀測天象儀器,主持大量測量工作,包括晷影、恒星位置、冬至點、近地點和黃白交點位置的測量。編制月亮運動表,測定全國27個測點的緯度、晷影、二分和二至晝夜時刻,取精確度較高的數據。在計算日、月、五星位置時,創用三次差內插法。在黃赤道坐標換算中創用近似球面三角法的弧矢割圓術。)
黃道婆(約1245~?,元朝棉紡織革新家,又稱黃婆,生卒年不詳,松江府烏泥涇今屬上海人。她在很小時被送給人家當了童養媳。由于不堪忍受家庭虐待,只身逃往海南島崖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大約在元貞年間,她回到故鄉,將在崖州學到的紡織技術進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彈、紡、織工具,如攪車、椎弓、三錠腳踏紡車等,提高了紡紗效率。在織造方面,她用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的棉紡織業的發展。元惠帝至元三年1337年人們為她立祠院,1957年又在上海為她建墓園并立紀念碑!)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年,作《水滸傳》。)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年,施耐庵的學生,作品有《三國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平妖傳》)
祝允明(1460~1626年,字希哲,號枝山,江蘇常州人,弘治舉人,曾官廣東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職,身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五朝,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作品有志怪類文言小說集《志怪錄》、志怪類文言小說《語怪四編》。)
唐寅·唐伯虎(1470~1523年,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吳縣即今江蘇省蘇州人。擅長山水、人物、花鳥畫,是明代著名畫家。其墓在蘇州城北桃花塢,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移葬于蘇州城外橫塘鎮東北王家村邊,占地約1畝,墓丘高二米余。墓前有石坊和石碑亭等。)←→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