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19、鼠戰江湖

  生來死去一場空,天空地空萬事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寧愿要生命過程的精彩和燦爛,不要長壽的窩囊和死去的輝煌。

  人生大笑能幾回?何不趁早今日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是何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打漁、捕漁為生),授人以錢不如授人以前(前程、前途)。

  孤獨給敗就像綠林俠客孤獨漢、大醉俠一樣,一醉解千愁,如何能同銷萬古愁?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樣看來,做一只“醉貓”是多么美好,我就是一只孤獨行走江湖的醉貓。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百年身世意味著要《百年孤獨》。何止是“百年孤獨”?豈不是太狹隘?就是千年孤獨又有何懼?萬年孤獨也在所不惜,萬萬年都將去矣。

  孤獨給敗眼觀《三國志》曹操有云: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誠如其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人心者才可得天下。《性愛大師》寄語:要改變世界,就要從改變思想開始。每一個結束就是一個新的開始。世事如棋局局新,世上新人超舊人。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后浪轉而為前浪,浪里郎浪里郎,也會死在沙灘上。

  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有說天下武功,唯快字不破;也有說天下武功,唯讓字不破,唯泄字不破;讓與泄有近似之意。白云蒼狗,貧窮富貴,皆是過眼煙云,總會煙消云散。永恒永存的是日子,是英魂名垂不朽、萬古流芳。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人在江湖飄,怎能不挨刀?稍一不留神,便會掉入陷井或是圈套。所以,人生在世要做好受苦受難、百折不撓的思想準備;要行走江湖,就要笑傲江湖,敢于橫跨江湖縱過海,萬丈高樓腳下踩。

  總有一日,不再需要百年孤獨。孤獨無時不刻無地不存不在,何謂百年、千年、萬年又萬萬年?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以夢為馬,揚帆起航。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真正的孤獨給敗終究會站在長城之上,看著天馬行空,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威旺江湖綠林界。江南福地,風景佳麗,太湖之濱,周莊同里,木瀆越溪。“風刀”三山天外天,“劍花煙雨”東山起,日落西山“笑三少”,江南有道亦無道。萬壽無疆(吳江),盛澤(勝則)千里,震澤(震則)七都八坼。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中原之北的長城(誠)之上,遙望天馬行空,勝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北汽威旺長安風光無限。道路四通八達,總會梅開三度,山清水秀,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從將軍到奴隸容易,從奴隸到將軍就要經過艱苦艱難的歲月歷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好了,至此我們閑言少絮,書歸正傳。真是好良言難勸該死鬼,單田芳不禁感嘆道:“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叫你們三俠五義回歸北宋去,可你們有的還是不聽勸,還是要來到這亂世闖蕩江湖。要么怎么說有這五鼠戰江湖呢。

  這五鼠,也就是江湖之中盛傳的五義:即飛天鼠也叫鉆天鼠盧方(江湖武林之中也號稱“飛天神鼠”,與后來南宋初宋高宗趙構時期的“飛天神鼠”李馬是江湖武林之中同號不同人),掣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他們與“御貓”展昭展雄飛同在包拯帳下同官為僚,早已是貓鼠同穴、交上了好朋友,成為一代江湖官場奇談,直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在“御貓”行走江湖尋找殺貓幫的同時,五鼠更是進行著暗中尋殺江湖殺貓幫的特殊使命。只不過后來,南俠展昭被我單田芳請回北宋別在這亂世里鬧騰。這不,我老單也要把這所謂的五義也就是五只大老鼠請回北宋包黑子的開封府去效命,也別在這擾亂這部《亂世英魂》也就是《千古奇英》別名《三貓流浪記》,御貓都被我請走了,我叫你還“五鼠戰江湖”?我老單叫你“無鼠戰江湖“。你信不?信不信由你。我能把死的說活了,能把活的說死了。你不信?咱們可以試試。誰要是說假話、瞎話,天打五雷轟。

  “嗆來個嗆!嗆來個嗆!別看我是小奶貓,可知道的故事真不少!嗆來個嗆!嗆來個嗆!要知三毛死得早,自殺他殺天知曉?你不知我不曉,真是他媽的鬼知曉。…”

  “喵——去去去!一邊邊去,別在這搗亂。”大花貓沖著白里透紅、與眾不同的小奶貓喵叫道。

  “報告——”又一只小黑貓飛奔前來報道:“五鼠鬧江湖都被單老前輩發配到北宋去了,沒有五鼠戰江湖的大戲了。“

  “喵!我們早知道了。“大黑貓沖著小黑貓喵喵嚷道:”不需要你來匯報。你們兩個小兔崽子,不對,兩個小貓崽子都給我滾滾長江東逝水,都滾回貓軍團里去。“

  “喵!喵!“小奶貓與小黑貓不樂地沖它們喵喵直叫:”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哼!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老子(勞資)投八路;八路不留爺,老子上鐵路;鐵路不留爺,爺奔歪脖樹;歪脖樹不留爺,爺爺逛馬路;馬路不留爺,才把爺難住。“

  “嘿!你倆小崽子,真是個鬼機靈,人小鬼大,趕快滾!“大花貓沖著兩只撒丫子貓腰直逃的小貓子直叫。

  “喵!老大!不要給這兩個小鬼一般見識。”大黑貓喵道:“現如今這五只大老鼠都被單老前輩遣回北宋,我們五只流浪貓也不必再捉它們了呀。”

  “喵!捉什么捉?”大花貓喵叫道:“他們是五義,是包黑子的手下,為官府做事,而且是御貓展昭的江湖朋友。都已經是貓鼠一窩、交上了好朋友。”

  “喵!大花哥、大黑哥、大黃哥。”“黑白貓”隨即喵叫道:“五只大老鼠都拜把子結義,我們五只貓也拜把子結義吧?”

  “喵!好主意,我贊同。”“貓小白”樂得差點蹦了起來。

  “喵——好,一不做,二不休!桃園才三結義,我們可是五個貓哥們,比五只大老鼠還講貓哥們義氣。”大花貓仰天長嘯一聲:“我們五義拜把子,老鼠有五義,老貓也要有五義。”

  于是,大花貓、“黑貓警長”、“英雄大黃貓”、“黑白貓”、“貓小白”共同站在太湖南岸,插香擺案,然后跪地仰天,齊聲喵道:“關老爺在上,我大花貓,我大黑,大黃,黑白貓,小白貓,

  從今日起,共闖江湖,有福同享,有難同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誰若忘恩負義,天打五雷轟。”頓時,五只貓爪“啪啪”拍到了一起。

  “喵!老大!”“黑貓警長”仿佛想到了什么,喵道:“我們可是五位正義之貓,不過卻有五色貓投胎附體在陰陽教教主‘青竹紅葉‘黃白黑的身上,雖然此人號稱亦陰亦陽、亦正亦邪,依老貓我看,他們絕不會是什么好東西。那五只色貓也必然是我們喵星人里的敗類。”

  “喵!”老四“黑白貓”接聲喵道:“二哥言之有理,這五色貓就是紅貓、黃貓、藍貓、黑貓、白貓五個家伙附體在陰陽教教主‘青竹紅葉‘黃白黑的身上,必不是什么好貓。”

  “喵!不用怕。”老小也就是老五“貓小白”喵叫道:“我以后就投身在洛陽美女捕快’玉面白貓‘白小蝶的身上,一定把這五只色貓抓捕歸案、繩之以法。”

  “喵!”老二“黑貓警長”大黑貓不禁樂道:“那個美女捕快我的認識,我們是同行,我以后就是巴州黑貓捕快褚人杰。”

  “喵嗚——”老三英雄大黃貓也隨聲喵道:“我會附身在藍貓捕快也就是鐵臂捕快郭昭郭都頭身上,我們三個捕快貓可以共同對付它們五色貓。”

  “喵嗚——”老四“黑白貓”也仰天長嘯:“我會叫我家主人江南七怪的老大氣死風燈白夜黑也一同去捉拿這五只色貓。”

  “喵嗚——”大花貓隨即喵叫:“既是如此,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去抓色貓。不能讓它們五色貓在江湖上混淆黑白、亂我視聽。我們五義之中的黃、黑、白、藍、花貓可不是它們那等江湖敗類。”

  “我們江湖再見,后會有期!“喵完,五只貓”滋溜“蹤影不見,估計各自去找自家主人投胎轉世去行走江湖抓五色貓去了。

  前文說到:前一陣子,狗屁志光大師在徐州云龍山下云龍湖畔殺貓吃貓的事跡敗露,遭眾仇敵愷,便逃之夭夭。游擊大隊便一路追殺至此太湖南岸湖州之東的五都廟港、七都、八都、九都、十都,巧遇苗族義士苗人鳳一路相隨。但是這苗人鳳自從與胡一刀大戰之后,也被我單田芳遣回原籍,回歸他們的《雪山飛狐》,不能像做夢一樣地加雜在徐州云龍湖游擊大隊的人馬里面。

  在《亂世英魂》前文書里96、黑沖灘,這一章節里我們說過,游擊大隊總指揮葉無雙帶領游擊大隊一共26人追擊相府殺手而在陜西麟游縣西南的喇嘛帽山下路遇劉知俊、張格、李存審爭邀他們各入其國為官,最后相持不下,游擊大隊兵分三路,分別去了岐、晉、蜀三國。第一路,由葉無雙帶隊,和黃陵王黃子靈、北陵王北蒼龍、五陵王玉滿樓、杜陵王杜月笙、唐陵王唐立中、秦陵王秦武陽七人隨岐國大將劉知俊去晉見岐王李茂貞;第二路,由徐州“貓王”葉學云帶隊,和徐州長史耶家林、“風雨二俠”甘上山、遲上海、“亂世雙雄”趙下鄉、郇下海、“嘉州小三俠”朱犁頭、馬背峨、牛平羌、“黑貓捕快”褚人杰十人隨晉國蕃漢副總管李存審去見晉王李存勖;第三路,由白馬寺護法“夜游神”大師帶隊,和“揚州小八義”共九人隨隨蜀國戶部侍郎張格去見蜀王王建。這三路人馬分別隨劉知俊、李存審、張格去了岐、晉、蜀,而且每一位游擊隊武士都被封了品位大官,被提拔重用,成為國之精英。后來,這三路游擊隊又合縱為一,奔波于岐、晉、蜀三國之間,做了許多除暴安良、行俠仗義之事,深受萬民敬仰,威震江湖武林界。簡直比后世的“加里森敢死隊”的還令敵寇聞風喪膽!再往后來,十四陵王之中的另外七位,即金陵王李金山,東陵王東至春,西陵王西風來,南陵王南季風,中陵王中四海,魏陵王魏漢超,少陵王少先鋒,也相繼加入了游擊大隊,共計是33人,開始周游各國,進行游擊戰。如今,這支隊伍日益在受到各國官府的請用,走到哪都是衣食無憂,行宿方便。因為岐王、晉王、蜀王早已向各王傳遞過書信,讓這支仁義這師遍行天下去行俠仗義,官方不得橫加阻攔,并且要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方便。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先前在虞山武林大會之后司馬府舉行的那場英雄大聚會,他們最終還是要勞燕紛飛、各自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崗位之中。但是,經過這場大聚會,各方英雄豪杰得以交流和切磋武藝,增進了相互了解,對發揚中原武術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推進作用。更可喜的是,經過這場大聚會,縱橫天下、行俠仗義的游擊大隊又得以壯大。先是有“四大鈴(陵)王”和“旋風十八騎”加入,隨后蘭陵王、信陵王和嘉陵王也紛紛加入。由于各自的志向原因,在場的34位“天下第一”和鬼見愁、臭萬里并沒有加入游擊隊。這樣,游擊大隊由來虞山之前的33位一下子猛增到58位,陣容得以強大,聲名更是風靡江湖、威震朝野。其中經過排列重新組合的陵王,已由原來的“十四陵王”,加上“四大陵(鈴)王”及信陵王、嘉陵王共計是“二十陵王”,真是實實在在的一個“陵王”大團結!各個陵王以及各位游擊隊員無不為此而感到興奮無比、躊躇滿志,都希望在未來以后的日子里發揮才智、建功立業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報負。故此,游擊大隊應蘇州刺史大人之請,準備繼續留在蘇州,為民為官做出一些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壯舉!

  在此之后,“旋風十八騎”留在了蘇州,其余四十位游擊隊員則奉蘇州司刺史司馬福之令,沿江東巡,希望能尋查到江湖殺手方可貴的蹤跡。其實這四十位東去的游擊隊員很好記,就是“兩葉雙雄風雨神(2237位),朱馬牛揚(羊)耶貓陵(3822033)。”共計是40人,不信你可以算算。

  前文112、龍在江湖,這一章節提到“神劍浪子”鄭少秋、“江南浪子”馬鞍山和“揚州三杰”,即“嘯(笑)傲江湖”江嘯天、“臥虎藏龍”梁小龍(也在“龍在江湖”一說之列,只因他深藏不露,輕易不展露頭腳。)、“展翅高飛”高盡義五人以及“聲東擊西﹑指南打北”神吉祥一共六人拜見了徐州長史耶家林和游擊大隊總指揮葉無雙,表示愿意加入徐州云龍湖游擊大隊。最終,這六人如愿以償,名列云龍湖游擊大隊的第59、60、61、62、63、64把交椅。正好是八八六十四卦數。

  不久以后,“貓王”葉學云和“黑貓捕快”褚人杰(大黑貓“黑貓警長”的化身)便衣潛入民間,暗中尋查“飛天鼠鏢(標)”李可久、“采花淫賊”花蝴蝶和“掘墓大盜”林立富,最終這三個“明娼暗盜”罪惡累累的淫盜之輩被逮捕歸案!據說此間有洛陽“玉面白貓”白小蝶(就是貓小白的化身)和原巴蜀東道“鐵臂捕快”郭昭郭都頭(這家伙就是逃脫于志光的屠殺而稱之為英雄大黃貓的化身)以及“小李飛鏢”李小龍的相助。其中的“鐵臂捕快”郭昭郭都頭早在四年前耶家老少被“西莊王”古西天逼迫背井離鄉投奔徐州之際,郭都頭已攜全家前去河南南陽,在官府中仍做捕快,慣穿藍色官服,故號稱“藍貓捕快”。個中詳情,終有解說之日。不知你還能不能等到?但是,游擊畢竟是游擊,官府畢竟是官府,江湖畢竟是江湖,有些人只是礙于情面及所處環境,并未加入游擊大隊,但也做出了不多鮮為人知而又可歌可泣的傳奇軼事。比如官府里的“玉面白貓”白小蝶、“鐵臂藍貓捕快”郭昭,以及諸多江湖武林義士,如“江南七行怪”、五鼠、門神周和“黑白雙煞”等,并未加入游擊大隊。

  雖說徐州云龍湖游擊大隊總數有64位,即:徐州司馬葉無雙總指揮,緊隨其后的,便是徐州“貓王”葉學云,即兩葉;“亂世雙雄”趙下鄉、郇下海;“風雨二俠”甘上山、遲上海,白馬寺護法“夜游神”;正是“兩葉雙雄風雨神”。共是2237位。

  嘉州小三俠朱犁頭、馬背峨、牛平羌,“揚州小八義”,徐州長史耶家林,巴州“黑貓捕快”褚人杰;黃陵王黃子靈,北陵王北蒼龍,五陵王玉滿樓,杜陵王杜月笙,唐陵王唐立中,秦陵王秦武陽,以及金陵王李金山,東陵王東至春,西陵王西風來,南陵王南季風,中陵王中四海,魏陵王魏漢超,少陵王少先鋒,“四大鈴王”及新蘭陵王蘭采風、信陵王信永(勇)漢、嘉陵王劉嘉陵,共計是“二十陵王”,整整四十人!號稱“朱馬牛揚耶貓陵”。共是3822033位。

  “神劍浪子”鄭少秋、“江南浪子”馬鞍山和“揚州三杰”,即“嘯(笑)傲江湖”江嘯天、“臥虎藏龍”梁小龍(也在“龍在江湖”一說之列,只因他深藏不露,輕易不展露頭腳。)、“展翅高飛”高盡義五人以及“聲東擊西﹑指南打北”神吉祥,以及“旋風十八騎”,江湖號稱“兩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下蘇杭。”共是2311824位。

  故此,徐州云龍湖游擊大隊總人數,合計7332464位。正好是八八六十四卦。

  但此次尋跡太湖巧遇苗人鳳的游擊大隊僅是其中的“兩葉雙雄風雨神”7位。即葉無雙、葉學云、趙下鄉、郇下海、甘上山、遲上海、白馬寺護法“夜游神”姓氏名誰暫且不知,又被江湖人戲稱“游擊大隊”里的“江南七怪”,如再加上苗人鳳,又將喚作是“江南八怪”。但是,他們八位并不屑于此號,根本不承認!誰信他江湖里亂砍亂說?又沒有被正史編號?正宗編號的那是關于徐州云龍湖游擊大隊人員的順口溜:

  兩葉雙雄風雨神(2237),朱馬牛揚耶貓陵(3822033)。兩浪三杰神吉祥(2316),十八太保下蘇杭(18)。

  后來“兩葉雙雄風雨神”7位游擊隊員行走江湖于太湖南岸七都吳溇、五都廟港、南潯、織里、銅羅、桃源、青云、烏鎮等地;“兩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下蘇杭。”24位正是游走在常熟、蘇州、杭州、紹興、會稽山、云臺山等各地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然而“朱馬牛揚耶貓陵”33位游擊隊員行走江湖在中原徐州、微山湖、臨城、棗莊等地,主要根據地在北方古彭徐州一帶行俠仗義。江南一帶,則主要由“兩葉雙雄風雨神”7位游擊隊員和“兩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等江湖義士去行俠仗義。

  再往后來,其中的“兩葉雙雄風雨神”7位游擊隊員以及“兩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24位共計是三十一位在太湖之西的茅山不期而遇,解了“黑風雙煞”對“江南七俠”的劫殺。而在后面遠遠觀戰的孤獨給敗心里知道,他們一部分人還蒙在鼓里,其實江湖殺手“閃電不及”方可貴早已被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斬殺于上海灘,總有一天他們會親自告訴他們這些江湖義士,讓他們專心去尋找“南大殺手”而不再去走別的彎路。

  再說“貓王”葉學云和“黑貓捕快”褚人杰、苗人鳳卻沒有料到,西毒歐陽峰的侄子歐陽克吹著笛聲招引來了成千上萬的毒蛇一直圍攏而來。一場“人蛇大戰”和號稱“龍爭虎斗”的“蛇貓大戰”即將拉開。

  而就在這時,孫悟空直落在半空云朵之中,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片樹林里竟在一揮之間空寂一片!僅僅剩下這八個人站在原地靜寂一片,西毒歐陽峰和歐陽克叔侄倆早已不見蹤影,貓群不見,蛇群沒了,方臘及志光等也全都沒了!一場即將拉開的“人蛇大戰”及號稱“龍爭虎斗”的“蛇貓大戰”全被孫悟空一下都攪黃!沒了!等到他們幾人清醒過來,原來的確是一游戲一場夢!不僅如此,他們七位與“兩浪三杰神吉祥”、“十八太保”合力解圍“江南七俠”趕走“黑風雙煞”一事以及尋找“南大殺手”竟也是在夢境之中!就連苗人鳳也擺擺手身歸《雪山飛狐》去了。

  夢中醒來,異常的輕松。“兩葉雙雄風雨神”特別好奇于太湖南岸的七都之地,進行了走訪研究。說起這都,在此就要說一下這七都的由來。

  七都,地處蘇州吳江西南境內,與太湖水乳交融,與太湖的東山、西山、三山島隔水相望,自古便有“魚米之鄉”、“蠶桑之地”的美譽。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吳地的先民們就在此地逐水而居,繁衍生息了,傳統農耕文化在這里被世代承襲。《禮記·王制》說:“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先秦時,蘇州一帶為南蠻,又稱荊蠻,南蠻人好戰,吳越兩國五次水上大戰均與七都有關,至今,在七都的廟港尚有一個名為“吳越戰”的古村落。

  吳地民風淳樸,與中原文化緊密相契又自成一家。上古時周部落的領袖周太王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歷。季歷與兒子姬昌(即周文王)都很賢明,周太王想立季歷為嗣,以便傳位于姬昌。泰伯深知父親心思,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奔到了荊蠻之地,建立了勾吳國,并開創了吳文化,被后世稱為吳泰伯。在七都的吳溇村北,曾建有古泰伯祠,南北朝宋武帝時,古泰伯祠改建為吳王廟,自此,七都遂有吳溇之名。清宣統年間,七都為吳溇鎮,廟港為五都鎮。民國后,改為吳溇鄉與五都鄉,民國三十七年,始現七都鄉之名。

  仲雍墓,在如今常熟虞山東麓。仲雍又稱虞仲、吳仲,是周太王次子。因太王欲立幼子季歷,與兄泰伯同避江南,泰伯成為當地君長。泰伯死后,由他繼位。仲雍死后葬常熟的烏目山。吳人為紀念虞仲,便把烏目山改稱為虞山。其墓依山而造,墓門在北門大街,正面刻“敕建先賢仲雍墓門”,背面刻“清權坊”。坊旁稍后即清權祠。墓前有四塊墓碑,為明清時補立,正中一塊為明崇禎巡按御史路振飛所立,上刻“商逸民虞仲之墓”。為虞山最早的古跡之一。

  其實七都之名,由來已久。在吳江的歷史上曾設有二十九都,現在的七都鎮擁其三,即原廟港鎮為五都,原七都鎮為六都和七都。宋紹興年間,設因瀆(隱讀)巡檢司,管轄五、六、七、八等都。元末軍閥割據,吳王張士誠筑湖城,并從湖州大錢口至蘇州開鑿運糧河,均經過七都。然而,張士誠終究是草莽英雄,最后敗于叫花子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又有唐代詩人陸龜蒙隱居于此,至今尚有浦里橋、陸家港東養鵝浜等古跡,村以人傳,陸港、陸家港村也因此得名。南宋時,宋高宗趙構探望吳駙馬亦來過此地,在隱讀村留下了天到橋、龍船渚等遺跡。

  自此之后,“兩葉雙雄風雨神”經七都過南潯、青云,一直來到郁郁蔥蔥的桃花源林。一片片幽靜深遠的小道,不禁讓人油然想起——

桃花源記[魏晉]陶淵明作者介紹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絕跡官場。

  其作有《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陶淵明的歸隱田園,真是世人的夢想之地…

  《亂世英魂》第13、美麗的傳說,這一章節中那個酒店駝背老人所唱的《飲酒》一詩,即是陶淵明陶大俠所寫: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然——

  讓我們再回首往事:《亂世英魂》第39、花月樓中救步搖,這一章節中曾寫道——

  吳天霸說完,飛步跨出禪門,轉眼便不見他縱身何處。

  話說法凈和尚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已來到潯陽柴桑馬回嶺面陽山的山坡之下,只見他跨下馬鞍,拿起包裹沿山坡登階而上。這里周圍蒼松環繞,翠綠滿盈,層林迭蕩,真好比似一個“山清水秀”的隱逸之地。很快,法凈和尚便來到了兩旁呈現“凹”形石欄桿的一片墓地。只見這墓地、坐北朝南,寬一丈半許,高約半丈,長二丈許。那墓碑的前額橫刻“清風高節”,碑腹上豎直刻著“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

  話說到這,你道這是何人之墓?實不相瞞,這正是東晉朝代著名大詩人陶潛·陶淵明(365?~427年)的墓葬。正是在“13、美麗的傳說”那一章節里那條假駝背老頭為騙倒“蜀東六雄”所唱《飲酒》之詩的作者墓地所在。這座墓長7.9米,4.1米,1.62米。外殼為長方形拱頂磚石結構。其墓碑左為墓志,右為《歸去來辭》。其墓碑左右,各列碑刻一塊——其左為《五柳先生傳》,所謂“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說的就是他;其右為修墓人姓氏、年月。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縣人,晉代杰出詩人,早年曾做過參軍、縣令一類的小官,四十一歲時退隱歸田,安居潯陽柴桑即今九江縣馬回嶺境內。該墓重修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現原貌基本保存完好。

  說了老半天,這法凈和尚為何來到這般田地呢?其實,這并不奇怪,而且此乃是常有之事。更何況,今日他還是遵照老方丈的囑托順便前來上香,即使是今日重任在身,他也不可忘卻此事。要知道這陶淵明是何等人物,他乃是那廬山西北麓東林寺的創基始祖慧遠大師的密友。想當初,于今已有五百零二十年之久,陶先生時常與慧遠大師以及山南道士陸修靜在一起談佛儒論道法,談笑間,海闊天空心胸寬,早已結下了不解之緣。就是那慧遠大師也曾為陶先生的才學所傾倒,對他是深敬不疑。現在輪到他們這一輩,豈能對他們祖師的尊友懷有不敬之理呢?于是,法凈和尚在陶先生的墓前點燃三支香火,又作了三拜,便提起包裹向墓后隱身而去。

  時辰不大,只見一位青衣峨冠、手持折扇的秀才從那陶淵明的墓后走將出來。只見他右手搖著折扇,左手倒背著一步一款地來到陶公墓碑的右側,拉開臭架子對著碑上的文字朗朗念道:“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嗯!好!好!妙哉!妙哉!善哉!善哉!”

  隨后,這位青衣秀才如行云流水地走到山坡下的那匹駿馬邊,他左右瞧瞧并無行人,便飛躍到馬鞍上,一溜煙地向東北方向疾馳而去。…

  你道這位衣著和相貌平常的青衣秀才是何許人也?慧眼精明之人是能看出這位素衣秀才正是東林寺和尚法凈。

  話至此處,讓我們重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區或湖南常德一帶。

  (3)為業:把…作為職業,以…為生。為,作為。

  (4)緣:順著、沿著。

  (5)行:行走這里指劃船。

  (6)遠近:偏義復詞,僅指遠。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見。

  (8)夾岸:兩岸。

  (9)雜:別的,其他的。

  (10)鮮美:鮮艷美麗。

  (11)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12)繽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13)異之:以之為異,即對此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詫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

  (14)復:又,再。

  (15)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

  (16)欲:想要。

  (17)窮:盡,形容詞用做動詞,這里是“走到…的盡頭”的意思。

  (18)林盡水源:林盡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盡,完,沒有了。

  (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22)若:好像。

  (23)舍:舍棄,丟棄,

  (24)初:起初,剛開始。

  (25)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才,副詞,只。

  (26)行:行走。

  (27)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然,形容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28)平:平坦。

  (29)曠:空闊;寬闊。

  (30)屋舍:房屋。

  (31)儼(yǎ

  )然:整齊的樣子。

  (32)之:這。

  (33)屬:類。

  (34)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35)雞犬相聞:(村落間)能相互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36)種作:耕種勞作。

  (37)衣著:穿著打扮,穿戴。

  (38)悉:全,都。

  (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40)黃發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黃發,舊說是長壽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發。

  (41)并:都。

  (42)怡然:愉快、高興的樣子。

  (43)乃大驚:竟然很驚訝。乃,竟然。大,很,非常。

  (44)從來:從…地方來。

  (45)具:通“俱”,全,詳細。

  (46)之:代詞,指代桃源人所問問題。

  (47)要:通“邀”,邀請。

  (48)咸:副詞,都,全。

  (49)問訊:詢問消息,打聽消息。

  (50)云:說。

  (51)先世:祖先。

  (52)率:率領。

  (53)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兩個詞。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

  (54)邑人:同鄉(縣)的人。邑,古代區域單位。《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一個排的編制)

  (55)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絕,絕處。

  (56)復:再,又。

  (57)焉:兼詞,相當于“于之”,“于此”,從這里。

  (58)遂:就。

  (59)間隔:隔斷,隔絕。

  (60)世:朝代。

  (61)乃:竟,竟然。

  (62)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是兩個詞,不同于現代漢語里的“無論”。

  (63)為:對,向。

  (64)具言:詳細地說出。

  (65)所聞:指漁人所知道的世事。聞,知道,聽說。

  (66)嘆惋:感嘆、惋惜。惋,驚訝,驚奇。

  (67)余:其余,剩余。

  (68)延至:邀請到。延,邀請。至,到。

  (69)去:離開。

  (70)語:告訴。

  (71)不足:不必,不值得。

  (72)為:介詞,向、對。

  (73)既:已經。

  (74)便扶向路:就順著舊的路(回去)。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舊的。

  (75)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標記。志,動詞,做標記。處處,到處。

  (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達。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77)詣(yì):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78)如此:像這樣,指在桃花源的見聞。

  (79)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尋,尋找。向,先前。志,名詞,標記。

  (80)遂:終于。

  (81)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2)高尚:品德高尚。

  (83)士:人士。

  (84)也:表判斷。

  (85)欣然:高興的樣子。

  (86)規:計劃。

  (87)未果:沒有實現。果,實現。

  (88)尋:隨即,不久。

  (89)終:死亡。

  (90)問津: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

  (91)津:渡口。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于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于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但是古人卻萬萬沒有料到,“兩葉雙雄風雨神”在頻鄰南潯古鎮、烏鎮古鎮的桃源之鄉的密密樹林之中到處隱約可見古人尋而不得的“世外桃源”。更讓江湖武林界萬萬沒有預料到的是,江湖之中幾多尋而不見的武林奇俠“孤獨給敗”竟然隱跡于此所謂的“世外桃源(園)”,這孤獨給敗究竟是誰?耶無害?耶天云?陶淵明?難道說他戴著千人面具抑或是戴著貓頭面具?…

  《亂世英魂》89、此恨綿綿昏厥死,這一章節曾經寫道:

  至于這后來的年輕小伙究竟是誰,無人知曉,只知道他留下一個“孤獨給敗”的名字,但從此以后音信全無,誰也不知道他歸向何方?仿佛江湖上已再無此人,曇花一現過后,留下的都是虛幻的感覺。

  后人對此曾經以詩為念。其詩曰:

  武功蓋世獨不尊,黃陵一現猶若魂。

  誰人再求盟主位,何不眼觀黃陵文?

  一片深山幽谷間,青衣劍客輾轉入洞。洞內,清涼幽幽,流水潺潺,有與世隔絕的的美妙感覺。隨著這位青衣劍客,有一種進入桃花園洞的感覺!步履在這洞里行間,會讓人油然想起大唐詩人劉禹錫的那篇千古佳作《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是徒兒回來了吧?”只見一位白發銀裝的老道盤坐于洞,二目微閉,沖著來人問道。

  “師父!徒兒已完成師命凱旋而歸。”

  “嗯!我知道你不會令我失望的。你可以揭下你臉上的面具了。”

  “是!”于是青衣劍客從面部揭下一張假皮,露出了他的廬山真面目。你道這位年輕劍客是誰?實不相瞞,他就是耶無害的四弟耶天云!

  “你要記住,從此以后,不再會有孤獨給敗這個名字!”

  “是!徒兒銘記于心,讓這四個字在江湖上消失!”

  “嗯!不過為師我還要托咐你一件事。”

  “師父請講!”

  “有朝一日,你前去天山雪峰,找到天山童姥童可欣,替我勸勸她‘放下屠刀,脫離苦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天山童姥?!她是不是一位白發蒼蒼的仙女?”

  “你不必多問!你只要到了那里,自然會認得。現在你可以再次出山了。記住我說的話,出門在外,莫要逞強。要知道‘天外有山,山外有人’哪!”

  “是!徒兒謹記不忘。”

  “去吧!洞外已有人在等著你!”

  耶天云聞聽此言,試欲再問,但是他知道師父的脾氣,也就未敢再多問。他向閉目養神的仙師拜了三拜,轉身緩緩而去。

  洞外,深林幽幽,不見天日,清爽無比。耶天云仰天唱息,感覺如卸重擔。他不禁感慨地吟誦道:“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武林爭霸枉用功,不及人生一場醉。”

  “哈哈哈!好一個‘不及人生一場醉’!孤獨給敗怎么這么悲觀人生?”

  再說耶天云聞聽此言,心底不禁一驚,但他的面色上絲毫沒有反應出來。他已聽師父說洞外有人在等他,莫非來者便是?等到他轉身尋望,只見是三位氣宇不凡的劍客,正是“江南三大樓主”!難道他的行蹤已被暴露?被他們三人盯住了不成?這也怪自己太大意了,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可小瞧!

  “請問三位閣下是…”

  “在下黃飛鶴!這兩位是岳明陽,滕閣里。我們三人特來請孤獨大俠做我們的武林盟主!”

  “孤獨大俠?就是你剛才所說的孤獨給敗?你們大概是認錯人了。在下姓耶,名天云,不是什么孤獨給敗!”

  黃飛鶴見此人語氣堅決,知道這等人物斷然不會承認自己是孤獨給敗,便只好說道:“孤獨給敗臨走之際說,江湖上不再會有孤獨給敗這個名字。看來,事實的確如此!”

  聞聽黃飛鶴的一番言語,耶天云不由心中暗道:“他們為什么偏偏認為我就是孤獨給敗?我出來進去可是兩副不同的面孔,難道他們都是火眼金睛能識破我么?或者說在這深山幽谷我孤獨一人出現,他們就認為我是黃陵上曾經出現的孤獨給敗?師父說過的話,我已經銘記于心。我只要對任何人都不承認,他們又能奈我何?”

  “黃大哥!”只見岳明陽走過來說道:“也許孤獨給敗是個不祥的名字,這位耶公子既是不承認,我們也不能強人所難!只是我們武林界沒有個領頭之人去共對武林仇敵,我們勢必是各行其所,各自為政,難成一統,終將會被武林叛逆各各擊破。到那時,怕是我們中原武林就全被邪惡之人所控制了。”

  “三位大俠胸懷大志!我想很多中原有志之士都和你們一樣,必將同仇敵愾,鏟除江湖邪惡!”

  “嗯!我相信耶公子也是一位有志之士!”只見滕閣里接聲說道:“如今江湖險惡,敵在暗處,我在明處。要保全實力,鏟除邪惡,身藏不露是可以的。只要該出手時就出手,我想江湖邪惡之人不會猖獗多久。”

  “好!既是如此,耶某告辭!希望有一天,我還能遇見三位大俠。”

  “耶公子請!”

  于是,耶天云在“江南三大樓主”的目送之下,緩緩前行。他儼然是一位秀氣的書生模樣,絲毫看不出一縷武士的痕跡。

  “黃大哥!你說他究竟是什么人?”只見滕閣里望著耶天云的背影向黃飛鶴尋問道。

  “我也拿不準他究竟是誰!也許是我們認錯了,他并不是孤獨給敗!”

  “不過他很可疑!”岳明陽思索著說道:“雖然孤獨給敗在黃陵僅是曇花一現,我們并沒有看清他真正的面孔。但我們一路跟蹤至此,隨后孤獨給敗失去蹤跡,而后就又是他出現。試想,在這深山老林,荒無人煙,他一個白面書生為何會在此出現?他不是孤獨給敗又會是誰?”

  “不錯!”滕閣里也隨聲附和道:“你睢他一出現所唱的那首詩,什么‘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

  “武林爭霸枉費功,不及人生一場醉!…嗯!這好像是在總結今日的黃陵大戰!不錯!一定是他!他就是孤獨給敗!”黃飛鶴斷然吼道。

  “可是人家不承認,也不愿做這個武林盟主!”岳明陽補充道。

  “哦!我想起來了!”滕閣里猛拍了一下大腿,叫道:“怪不得我看他好生面熟,可就是一時想不起來。到現在我終于想起來了,他就是去年曾經大鬧京城擂的耶無害!”

  “噢?!你敢斷定是他?”黃飛鶴追問道。

  “是他!絕對錯不了!”滕閣里不容置疑地吼道。

  “那他就是‘飛天神龍’耶金風的兄弟!曾經血洗太行、大戰太極十三劍!憑他的武藝,他必是孤獨給敗!快追!我們的武林盟主!”

  黃飛鶴一聲高喝,他們三人撒丫子便向前追趕。但是他們哪里還追趕得上?他們心目之中的“孤獨給敗”最終銷聲匿跡!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