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百六十章,財政與發展

  而如果有什么災難是比戰爭還苦重的,那就是隨后的蟲群災害。

  聯盟在南線打得還不錯,傲爪星域沒什么大事,很快恢復了過來。

  隨后被聯盟拿下來的荊芥星域戰爭倒是打得比較少,但后續的蟲害問題則不小,但好歹在初期就被管控住了,現在雖然還在虧本,可人口存留的比較多,虧得額度也比較少,很快就能夠扭虧為盈。

  而其他的星域,那問題就大了。西線的三個星域,帝國方跟鐵鎧軍反復的爭奪;北線的四個星域打得沒有西線那么激烈,但是蟲群災害卻因為北線的策略有誤,比西線還要更加嚴重。

  最爛的,當然就是皇女星域了。

  從人口上就能夠看出來。

  龍鷹星域1.2萬億人口,孟河星域1萬億人口,都算是一個普通星域正常的人口規模,蛛網宙域的十二個星域規模上應該也差不多才對。

  甚至更多一些。

  就比如戰前的皇女星域,按理講應該有三萬億以上的人口規模;阿方佐宙域也應當有兩萬億。其他的,人口規模應該都基本在萬億以上。

  但實際上,除了阿方佐星域本來人就多之外,其他所有的星域,現在的人口都不到萬億了。哪怕是阿方佐宙域,也只有1.4萬億。

  最慘的皇女星域,本來應該是蛛網宙域的精華,但現在只有2570億人口了。

  而除卻人口銳減之外,各地的產業也被打得稀里嘩啦。

  這些都是戰爭的影響。

  然而,被打爛就被打爛了,人口銳減就銳減了,如果聯盟想的話,可以加大力度壓榨還活著的人,用還活著的產業,硬去榨干資源。

  畢竟戰爭結束了嘛,總有油水可以榨的。實在不行,養不活的,就喂口飯吃,別凍死餓死,然后一股腦拉上船當血稅交給帝國,不就完事兒了嗎?

  但聯盟并沒有這么做,反而硬擠出了很多財政支出,在往這些世界上砸。

  為的,就是要將蛛網宙域的元氣快速的恢復過來。

  如果硬去榨的話,那聯盟非得把蛛網宙域拿到手里,干什么呢?

  將那諸多星域拿下來,為的就是在戰爭之后,幾乎清理一空的白紙上,好好作畫。

  當然,這么做就注定了要先苦后甜。

  所謂的苦,還不僅僅只是財政壓力,也包括了整個政治治理上的壓力。

  被打爛成一片的戰后重建工作,固然不太需要面臨的各個星球上的原有勢力的反撲了。他們縱使還存在,也勢力大減,并且在重新奪回星球、重建星球的過程中,受到聯盟的扶持和控制,掀不起風浪了。

  但是同樣的,沒有了那些地方勢力,就意味著聯盟也沒法借助原本星球上本來應該有的各種勢力的財富。不僅要重頭建立自己的政府體系,而且很多地方是真的要從一片白地中,重頭建設。

  也好在,諸多星球上還有當年處理蟲群感染的‘蟲治辦’組織的存留。借由蟲治辦為根基,建設起來新的管理體系,會稍微減少些難度。當年在對抗寄生感染者的時候,為了能夠就地的利用星球的人力物力,也多多少少進行了一些緊急的重建工作。雖然主要的部分,在食品、藥品、軍火這些基礎的必須品上,更高級的生產力根本來不及發展,但多少也算是有點底子。

  但也正是因為一片空白,在‘苦’完了之后,就有甜頭了。

  這也是奧賽娜在講述完了聯盟現在總體狀況概覽之后,重點要講述的,就是聯盟接下來的兩年發展計劃。

  其中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龍鷹星域方面。

  這是聯盟的核心地帶,雖然人口占比只有十分之一還不到,但卻在整體產值上,占了30往上。

  聯盟財政中掙錢的星域有四個,但說白了傲爪、孟河、阿方佐三個星域掙得都是點小錢,有些財政盈余沒錯,但影響不了大局。唯有龍鷹星域,1.3萬億的財政盈余,幾乎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養了整個聯盟。

  不僅肩負著帝國稅的納稅重任,同時像是聯盟龐大的軍費支出、對于那九個虧損星域的財政支撐,也幾乎全部都是依靠著龍鷹星域龐大產能和財政結余,方才能夠堅持得下來。

  對于龍鷹星域的進一步建設,那是必然而然的。

  實際上,聯盟的諸多重大的產能升級,尤其是對于聯盟中央研究所(武佳蓉領導的黑箱工廠),產出的各類新型高級技術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都是龍鷹星域做這個先行者。

  從科研,到造船業,再到尖端戰爭兵器的生產、再到高級工程機械的制造、高級能源的開發與制造…龍鷹星域舍我其誰。

  同時,一些低端產業,在保證龍鷹星域整體的就業率的情況下,就盡可能往外移了。

  說實話,龍鷹星域做這些所謂的低端工業,其實也是效率最高的,并且利潤也不錯。規模大不說,關鍵是工業類目齊全,上下游供應鏈的配置都非常齊全,這就具備了很強的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

  但產業升級是必然的,外面嗷嗷待哺的兄弟們要喝口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算是留在龍鷹星域的所謂低端產業,也都是要更進一步升級。

  就拿最最簡單的一些原料加工業來說,有了更高級別的工程機械和生產線,往后冶煉金屬也好、化工產品的初加工也罷,都是在降低人力投入,反倒是提升效率上去走的。

  富裕出來的人力,實在不行了投入第三產業都是可以的。

  文化行業、服務業、奢侈品行業更多的產出,一方面是賺錢,另一方面也是讓龍鷹星域那些重工業、支柱產業的居民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哪怕是農業方面,那也是要走大農場,高效生產的路徑。各種最新的農業基因技術、農業機械,都能夠讓養殖業也好、種植業也罷,生產效率更高的提升。甚至,在江美魚星區的幾個重點農業世界上,聯盟奢侈的拿出來了氣候重構技術。

  用氣候重構,講一個死寂星球恢復過來,成本高昂,而且意義沒那么大;但是,用這項技術給本來自然條件就不錯的星球,在氣候方面再調優一番,讓其更適合農業發展,那成本就低廉多了。

  而如果龍鷹星域里,再有富裕的工程師,不管是生物工程還是機械工程亦或者其他什么別的行當,則可以外派到其他星域去,做技術扶貧,也是效果頗為出色。

  龍鷹星域內逐漸擁擠的上升通道,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緩解一些壓力。

  總而言之,龍鷹星域基本就是按照過去的路徑,繼續向前,向更高精尖、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

  而在另外十三個星域上,則強調盡快扭虧為盈,并且必須是要以‘發展生產力’為目標,不得搞歪門邪道的。

  派往各個星域、各個星區、乃至于各個星球的聯盟官員們,一個個身上都是背著明確的指標,有死命令的。

飛翔鳥中文    從行星總督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