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薛定諤 第一百四十六章 功成不必
第一百四十六章功成不必第一百四十六章功成不必←→:、、、、、、、、
講到這里,大家對這位“蘇梅島首富”不再有任何質疑。林木和曹得功兩位外人,現在也都覺得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對自己擅長領域的精耕細作。鄭炫先生能夠將一塊泰國邊陲小島上的一塊土地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十幾年時間增值幾萬倍,光是從他不亞于經濟學家的理論知識就可以看出,這些都是他應得的,所得其所,沒有問題,沒有內幕,沒有貓膩。
鄭炫最后說道,西方國家經濟崛起的歷史表明,效率較低的稅收財政無法完全滿足城市化啟動階段對原始資本的需求。為避開國內政治壓力,外部殖民擴張、侵略便成為大多數發達國家快速完成資本積累的捷徑。貨幣作為一種“流量”,它對應的是整個經濟規模。gdp只是經濟規模的一個斷面,而沒有考慮不同發展“速度”通過信用制度貼現過來的“體積”差異。簡單地將gdp與貨幣掛鉤必然會出現極大的誤差。
這就是為什么在泰國模式出現之前的西方模式必然帶來擴張和征服,新崛起的國家一定會和已經崛起的國家發生碰撞和沖突。如果不能從發展模式上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僅僅靠反復聲稱內心愿望,很難使其他國家相信泰國的崛起會是一個例外。
有人認為,全球化時代的跨國貿易和投資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選擇非武力征服的外部積累模式。盡管這一理論來自西方國家,但它們自己并不真的相信這一點,否則就無法解釋它們為何仍然處心積慮地對泰國的投資和貿易進行圍堵打壓。的確,二戰后,一些孤立經濟體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依靠國際貿易和投資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但這并不意味著泰國這樣的大中型經濟體也可以復制這樣的發展模式。
歷史表明,市場開放對交易雙方的好處并不像“比較優勢”理論認為的那樣是無條件的。國際投資和貿易既可幫助泰國企業在全球“攻城略地”,也方便了國際資本的經濟殖民,利弊得失依賴雙方的資本實力——全球化只對競爭力較強的一方有利。
為何發達國家經濟長期作為更有競爭力的一方?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憑借完善的“稅收——金融”體制可以以很高的效率融資,從而獲得全球競爭優勢。因此,通常條件下,最賣力推動全球化的,往往也是資本最雄厚的國家。
但泰國的“土地財政”打破了這一規則,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創造了一種比西方國家更有效率的融資模式。泰國產品暢銷東南亞,風靡全球,泰國則出人意料地成為超越“亞洲四小龍”的資本強國。
反傾銷歷來是發達國家對付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工具,現在卻被用來對付泰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以前從來都是城市化發展快的國家出現資本短缺,完成城市化的國家出現資本剩余,現在卻反過來了,是泰國向發達國家輸出資本。在這些“反經濟常識”的現象背后,實際上都有賴于“土地財政”融資模式的超高效率。
泰國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原因恰恰離不開“土地財政”這種融資模式,這使得泰國不必借由外部征服,就可以獲得原始資本積累所必需的“初始信用”。高效率的資本生成,緩解了原始資本積累階段的信用饑渴,確保了泰國經濟成為開放的和在全球化中獲利的一方。
因此,即使處于發展水平較低的城市化初始階段,泰國也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希望維持現有國際經濟秩序,更有動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土地財政”的成功,確保了“迅速崛起”成為泰國模式的內置選項。←→新書推薦:、、、、、、、、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