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沒有出現之前。
大明的農業情況,和大部分古代華夏王朝沒有什么區別。
雖然說現在的農耕用具,比以前還是發展了不少,畝產比以前高了一點點。
但是在最大生產力上,人力是有極限的,這是沒辦法克服的事情。
實際上,最近兩年旋耕機和拖拉機的出現,最高興的并不是廣大的貧農階級。
最高興的是擁有百畝以上田地的地主階級!
其次是有五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田地的富戶階級。
最后才是那些擁有十畝地以上,五十畝地以下的普通自耕農。
至于十畝地都沒有的貧民階級,對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的出現不但沒有高興,反而十分厭惡!
因為這些農用器械的出現,更進一步擠壓了貧農階級的生存空間!
原本各位地主豪紳們,就算再有錢,手頭的良田再多,因為他們耕不過來的原因,總是得請貧民來耕的。
也就是俗稱的佃戶。
雖然說做佃戶確實不比自耕農好,但是在洪武年這個時候,做佃戶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的。
不管是官田還是私田,待遇都還湊合。
一個無地之人,只要夠勤快,靠給人做佃戶,也能養家。
但是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出現后,生產力大大增加了。
地主們只需要請幾個人來操作這些機器,就可以耕幾百畝地了!
雖然可能秋收農忙的時候,還是需要額外請一些人來做短工,幫忙收糧。
但是短工都是付錢的,干一天的工,就賺一天的銅錢。
可比佃戶來的收入少多了!
一旦有錢的地主們普及了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的耕種模式。
那以后貧民們想要做佃戶,都沒地方做去,收入要銳減了!
雖然現在大明對工人的要求,是每年都在增加,進工廠打工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但是華夏人對土地的執著程度,可不是十來年就能轉變的。
再加上現在的工人缺口也沒有那么大,至少不可能安排的下所有的無地貧民。
可以預見的未來,大明的無地貧民們,生活都要更加艱難一些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情況,就是洪武帝故意為之的。
對于地主階級來說,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的出現,讓他們更省錢了,也更方便耕種手頭的土地了,是一件好事。
對無地貧民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華夏經過戰亂后,現在其實是處于一個地廣人稀的時期。
但是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無地的貧民呢?
主要都是因為,大明的人口大部分都密集的扎堆在南方地區了。
南方的土地十分緊俏,屬于人多地少的情況。
可是茫茫北方,其實有大把大把的荒地,都在等著人開墾呢。
但是因為華夏百姓根深蒂固的故土難離,不愿意背井離鄉的思想觀念,根本沒人愿意去北方耕地。
寧愿在家鄉給地主做佃戶,也不愿意舉家遷移上千里,到北邊做自耕農。
從移民令頒布至今,八年時間,別看已經有百萬戶移民從南方遷移到北方了。
但是對大明來說,真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一個蘇州府,就有超五十萬戶,二百三十五萬以上的人口!
整個南直隸,不過十一州府,便有一千二百萬人!
要知道,南直隸的面積,只有不到24萬平方公里。
而北方的山東省,包括遼東都司在內,大小足有27.3萬平方公里,其中遼東占了12.4萬平方公里。
但是整個山東,只有五百萬人,其中遼東只占據了50萬的人口!
越往北,人越少!
北方是面對北蠻的第一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軍糧供應。
而且北方可耕的土地非常的多,不管是山東還是遼東,都有大把的荒地!
但是南方的百姓,很少有人愿意移民過去。
沒辦法之下,洪武帝才盡全力推動耕地機器的問世。
為的就是提高百姓的耕地生產力,減少甚至根除佃戶這一階級!
然后再許以重利,迫使這些無地的貧民們,接受朝廷的指派,前往地廣人稀的地方開墾荒地!
沒地方去做佃戶了,工廠招工又很搶手的情況下,朝廷拿出每戶移民給一百畝,二百畝土地的誘惑,那就真的會很有效果了。
這也是一個成熟政治家才會做的事情。
對百姓以利誘之,以大勢為之,而不是強逼百姓低頭,用行政手法逼迫或者強制無地百姓移民。
如果強迫百姓移民,那民間絕對會怨聲四起。
就算移民后這些百姓確實生活更好了,但是心中依舊會對朝廷有不滿之氣。
畢竟是“強迫”的。
但是洪武帝以推動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普及,為百姓提高生產力為理由,間接的將佃戶的生存空間擠壓掉。
然后再出臺千年難得一遇的好政策,荒地完全白送,只要報名就能領。
如此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從民間到朝堂,所有人都只能夸贊洪武帝愛民如子,心系民生!
廣大中產和地主階級,能夠更好,更方便,更省錢的耕種自己的土地了。
貧民階級,也必須得為了生活,“自愿”的報名移民,去領一二百畝地,乖乖為大明開墾新田,提高耕地面積!
朝廷也能獲得更多的糧食儲備,邊軍又能就近的獲得軍糧供應,能更好的出塞作戰。
這才是真正溫和而又能一箭數雕的治國之策!
洪武帝溫言細語的,將他如何以提高農戶生產力,再配合行政手段的方法,利誘百姓自愿主動移民,以達成自己的目標的手段和思路,都向孫子細細道來。
最后,他還總結道:
“孫兒,民間有一句諺語。”
“你可以把牛牽到水邊,但你無法強迫它飲水。”
“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按頭。”
“治國亦然。”
“不管朝廷要推行什么政策,要達成什么目標,最上策都是以利誘之,讓其自愿的去做和接受。”
“而不是用強硬的政令,強制其去按照你的要求做事。”
“如此一兩次,民怨四起,國必將亡!”
“前可有秦始皇與隋煬帝之鑒!”
“你必銘記在心!”
“日后如果你為天子,遇事切勿操之過急,慢慢來,莫要一意孤行,當以大勢逼之!”
“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都不可操之不及。”
洪武帝話里話外的,似乎透露著一些耐人尋味的意思。
太孫抬起頭,看了一眼神色和藹的祖父,恭敬的拜道:“孫兒謹遵皇祖父教誨。”
“治大國,需徐徐圖之,不可逞一時之快,釀成大錯!”
洪武帝滿意的點點頭,撫掌大笑:“乖孫兒,孺子可教也!”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