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1章考舉的種子第0361章考舉的種子←→:沒讓劉盈在屋內等候太久,張蒼便將手中事務盡數交到陽城延手中,旋即面帶惱怒的走進了屋內。
略帶敷衍的對劉盈拱手行過禮,便見張蒼滿是惱怒的坐下身來,雙手交叉藏于衣袖之中,別過身去,自顧自生起了悶氣。
——對于張蒼而言,這次考舉,絕對稱得上是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倒也不是說張蒼本人,因這次考舉受到了什么傷害,而是那一份份試卷、參加考舉的那一個個考生,實在是讓張蒼有些大失所望。
方才那張以累加法,去算方形田畝面積的卷子且不說,方法是笨了點,但人家起碼也是算對了,勉強能算是有理有據;
——有運算過程,又得到了正確結果。
真正讓張蒼感到惱怒的,是那些不但方法笨,同時又沒算出正確答桉的試卷!
如雞兔同籠那道題,雞和兔加起來也就五只,腿加起來十八條;
這難度,簡直不能更簡單了吧?
可偏偏有那蠢到極致的人,洋洋灑灑答了好幾頁,最后得出‘某只雞多生了條腿’‘某只兔子斷了條腿’的離奇答桉。
單只是如此,那倒也罷了。
畢竟雞兔同籠,考驗的并非是加減、乘除這種入門級的算術方式,有不精通算術的人沒答上來,張蒼也完全能夠接受。
但張蒼實在無法理解:考驗乘法的方田求積,以及考驗乘除、加減的‘農戶稅后收入’,居然也有人能算錯!
——而且這里的算錯了,并不是結果出錯,而是從過程到結果,通篇都讓人不知所云!
越想越氣之下,張蒼再也按捺不住胸中惱怒,不顧劉盈以及曹參當面,只嘿嘿冷笑起來,眉宇間,卻絲毫不見喜悅之情。
“丞相可知,于農戶勞一歲所得余糧之題,鄙人今日,有何見聞?”
“嘿·······”
“農戶有田百畝,產粟米三百六十石,稅十五取一,農、妻、子三人傅,米石作價六十錢;”
“此題,莫不易?”
“——米三百六十石,稅十五取一,則去其二十四;米石六十錢,口賦三算,則又去其六,余三百三十石!”
“可偏就有那才俊,言此農當有奴仆數人,需繳奴算;又地方苛捐雜稅不勝枚舉,題中未言明,故此題不得解!
“這!”
“唉!
神情激動地說著,就見張蒼神情郁悶的一拍大腿,一陣長吁短嘆不止。
而在張蒼身側,見張蒼這般反應,曹參也不由一陣失笑,眉宇間,卻也悄然涌上了些許思慮之色。
坐在上首,淺笑著看完張蒼的‘怒火中燒’真人秀,又好心給張蒼留了片刻調整的時間,劉盈才笑著搖了搖頭,略帶調侃的望向張蒼。
“北平侯有此怒,倒也尋常。”
“——自秦行挾書之律,禁天下民藏書,凡天下習文之士,便多苦無經、典以習。”
“朕更有聞:二世之時,關東群雄并起而共討暴秦,然故六國之后,反于其土大肆搜刮經書典故,然終不得······”
搖頭苦笑的說著,便見劉盈終是稍嘆一口氣。
“二世之時,故六國之后亦如此,更枉論尋常民戶?”
“及此次考舉,朕出術算之問三,若應考之士未曾習讀九章算術,則必難解此三問。”
“故朕以為,北平侯大可不必如此惱怒?”
聽聞劉盈這溫聲細語的勸解,張蒼縱是仍有惱怒,卻也不好再任性,終也還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點了點頭。
——劉盈說的沒錯。
過去幾十年,別說是先賢典故、百家書籍了,就算是上面寫有字兒的散竹條,也有的是人高價求購!
可即便如此,一本完整的書,甚至只是某一完整的片段,都鮮有出現。
沒辦法;
秦焚天下之書,焚的就有夠徹底的了·······
除了某些提前收到風聲,又有足夠膽量的人,將家中藏書砌入墻垣中、埋進泥土里之外,全天下最后僅存的書籍,便全被收集到了秦咸陽宮的石渠閣內。
而后,便是先皇劉邦先入咸陽,項羽隨后而至,并于鴻門宴后,將咸陽宮一把火燒了個一干二凈·······
若非初入咸陽之時,故酂文終侯蕭何準確的意識到‘咸陽不宜久留’,并提前將石渠閣內的書籍大部分拉走,恐怕現今天下,連一卷有十根以上竹條的竹簡殘卷都找不到!
可即便當初,蕭何將秦咸陽宮石渠閣幾乎搬了個空,但諸子百家、故戰國列雄史書,也仍舊是失傳大半;
即便是留存的部分,也大都是前言不搭后語的殘篇、殘卷,且雜亂無章,全被堆在如今的未央宮石渠閣內。
在今年,劉盈頒布廢除挾書律的詔書之后,這種情況或許能好些。
起碼那些曾于秦時藏書于墻垣、泥土之中,并至今不敢承認自己有書的人,也終于可以大搖大擺的站出來,承認自己‘有書’。
但想想就知道,能在如狼似虎的秦吏面前藏起書籍,又幸運的沒有在秦末戰火中斷掉家族傳延者,本就是少數中的少數。
就算現如今,挾書律被劉盈明詔廢止,書籍的私有再次合法化,但天下書籍的存量,恐怕仍舊會低到令人發指。
——毫不夸張的說,現如今的狀況,但凡是有人能拿出來字跡清晰,通篇完整,且能證明是‘先賢典故’的書籍,就基本可以斷定:這卷竹簡,就是存世的最后一卷絕版!
除非是萬般巧合,否則當今天下,便幾乎不存在‘某一本書曾同時被兩個人藏匿,并至今保存完好’的可能性!
若非如此,劉盈也不可能在廢除挾書律的同時,順帶開出‘完整的書籍一卷千金,殘卷百金’的超高價碼,來無限制從百姓手中求購書籍。
因為劉盈清楚的知道:自己求購的,或者說朝堂求購的,并非是某本書籍的其中一本拓抄版,而是實打實僅存于世的絕版!
在這種情況下,張蒼能憑借記憶,將曾擔任秦御史時看過的書籍盡數保留下來,對華夏文明而言,確實是不幸中的萬幸。
可即便如此,張蒼也不能指望天下人都和自己一樣,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更不能要求此次參加考舉的考生們,都曾經做過秦御史,在秦石渠閣待過幾十年,將秦咸陽宮石渠閣里的藏書翻了個遍·······
想到這里,張蒼胸中怒火也終是散去大半,便漠然向劉盈一拱手,表示自己‘謹遵教誨’。
至于再多的話,張蒼卻也不愿說了。
——真要說起來,當今天下藏書稀缺的問題,還就只能指望張蒼解決!
因為秦焚天下之書后,將所有書籍的所有版本,都無一例外的留存在了咸陽宮石渠閣內,作為備份;
而當今天下,敢說自己看過秦咸陽宮石渠閣內的每本書,并能背誦出大部分的人,除張蒼之外再無第二者!
拋開復拓難度不談,只要張蒼愿意把腦子里那些書籍手寫出來,并往劉盈手上交上去一份,那天下書籍奇缺的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但問題在于:人,是有私欲的。
作為一個有私欲的人,比起無私奉獻,張蒼顯然更愿意把那一本本書籍都藏在腦子里,作為張氏一族萬世不絕的堅實基礎·······
“后二題,可有作答,又言之有物者?”
思慮間,耳邊傳來劉盈的詢問聲,張蒼便也從思緒中緩過神;
但在意識到劉盈的問題內容后,才剛被張蒼強自按捺下去的惱怒之色,便嗡然再次涌上面龐。
“稟陛下。”
“此次考舉,自關中各地趕至而應者,凡二千四百一十七人。”
“除考日,應故未至考場者數十,余二千三百九十四,皆卷無空白。”
聽聞張蒼此言,劉盈只下意識一愣,片刻之后,便又是一陣搖頭苦笑不知。
——不交白卷,幾乎是華夏民族最深刻,也最源遠流長的基因特征了。
在考試中‘不管對或不對,總得寫點什么’的想法,即便到了兩千多年后的新時代,也仍舊被華夏民族所傳承。
而從張蒼再次扭曲起來的面容之上,劉盈也不難猜測出:這些秉著‘就算寫錯,也不能什么都不寫’的考生,究竟答出了怎樣駭人提問的答桉,讓張蒼這把年紀的老者,都按捺不住的肝火上涌·······
想到這里,劉盈只搖頭又是一笑,旋即稍側過頭,對身旁的春陀輕輕使了個眼色。
片刻之后,春陀便抱著一只木箱去而復歸,恭敬的將木箱放在了劉盈面前的木桉之上。
“少府陽公言:箱內之卷,皆方田求積、農戶余糧二題答對者·······”
聽聞春陀小聲的稟告,劉盈也緩緩一點頭,旋即將木箱中的試卷一把抓起小半。
——方田求積,說白了,就是一道235x235的算術題;
如果不會算乘法,也完全可以和方才,劉盈所看到的那張答卷一樣,用二百三十五加二百三十五的方式,算他個二百三十五次,也能得出正確答桉。
至于農戶余糧,也與之類似,就是360360÷152x3的基礎運算。
只是比起方田求積,這道農戶余糧更貼合實際。
對于天下書籍奇缺,年輕人沒有知識獲取來源,劉盈自是早有預料,也完全能夠接受。
但具備簡單地加減乘除,至少會算加減,卻是劉盈絕不動搖的底線。
說得再直白的,就是如果有人連這兩道題都答不出來,那后面的主觀題,劉盈也就沒有浪費時間攬閱的必要了。
——加減法都不會的人,能有個屁的主觀見解!
如是想著,劉盈便低下頭,靜靜閱覽起了手中的試卷。
但很可惜,并沒有什么能讓劉盈眼前一亮的發現,或者驚喜。
這些合格答卷中,除了僅有的幾個異類,如那個用加法計算乘法的人,其他的,基本都是正常人。
在方田求積一提上,大多數人用的是算酬法;
即:235x235,等于200x23530x2355x235,得出470007050117555225。
農戶余糧一提,也是中規中矩的解答過程。
至于雞兔同籠,不出劉盈所料,大多數人都沒有用解方程,而是用的排除法。
即:如果雞有四只,則兔有一只,總共有2x4412條腿,題目要求18條腿,故排除······
通過這樣的排除法,分別排除全是雞、全是兔,以及雞有四只、三只、兩只的可能性,最終得出雞有一只,兔有四只。
至于后面兩道主觀題,也并沒有什么有營養的內容。
于‘地方政弊,以及解弊之法’一題,這上百份合格答卷,幾乎全是千篇一律的‘陛下慧眼如炬,明見萬里,地方郡縣吏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的彩虹屁。
對于這樣的答桉,劉盈雖談不上驚喜,但也算是勉強認可。
——這些人別的不說,起碼已經具備了‘睜眼說瞎話’‘粉飾太平’這兩條官場技能;
//118220/《我的治愈系游戲》
未來步入官場,就算不能有所作為,也起碼能保一方平安,做一個守成之臣。
至于后面那道時事政論,卻著實有些讓劉盈大失所望了。
——和上一題一樣,還是千篇一律的‘陛下慧眼如炬,明見萬里,陛下說朝鮮該打,那就必然該打’的大型馬匹現場。
對于這些二三十歲的青年考生,能有這樣的政治覺悟,劉盈自然是勉強認可。
但這道題,可是劉盈窮思竭慮,才終于拿出來的‘鷹派’鑒別題!
結果可倒好,鷹派一個都沒甄別出來,鴿派也不見端倪,反倒是炸出來一片官場老油條······
“唉·······”
“也罷。”
“過去幾十年,能冒頭的,基本都已經在秦漢之交冒了頭,還沒冒頭的,不是能力不足,便是年紀還小。”
“就是這能用的人,老的太老,小的太小·······”
“人才斷檔期啊”
滿是唏噓得發出一聲感嘆,劉盈便也沒了繼續往下看的性質。
從榻上起身,對張蒼草草交代一句‘挑出最好的十分答卷送入宮’,劉盈便頗有些失望的離開了相府。
而此次考舉,也隨著劉盈這一陣感嘆,而宣告結束。
——沒有意外驚喜,也沒有能人云集、大牛涌現。
有的,是一批矮子里面拔將軍的人,也就是按‘比爛’,選出的一批不那么爛的人。
對于劉盈而言,這樣的結果,顯然不盡如人意。
但最起碼,考舉的種子,已經被劉盈撒下;
在不遠的將來,一個又一個垂名青史的名臣,便皆會通過這三道算術題、兩道主觀題,而步入劉盈,以及天下人的視野當中。
且劉盈敢斷定:那一天,并不會太過遙遠··········←→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