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簡要介紹一下朝鮮歷史

  淋雨淋感冒了,低燒,裝調不好,科普章調整一下。

  如正文當中所提到:在華夏歷史記載中,最早出現的關于朝鮮半島的記載,便是商紂王在位時期的三賢之一箕子胥余,被周武王姬發分封為朝鮮君。

  而在箕子胥余獲封,并于朝鮮半島北半部立國之后,朝鮮半島其余的土著部族,也逐漸出現在了史料記載當中,如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余等。

  按照《后漢書》《尚書》《周易》等古華夏典故記載,初代朝鮮君箕子胥余,大約是在公元前1120年,被周武王姬發封為朝鮮君。

  須得一提的是:武王姬發封箕子胥余,并非是通俗意義上的‘宗周分封’的模式。

  ——最開始,身為殷商遺老的箕子胥余拒絕了武王的好意,并決定效仿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周遠走;

  但按照當時的時代背景,取代了殷商社稷,立姬周社稷的武王姬發,并不能像后世之君那樣‘徹底鏟除前朝余孽’,而是應該遵從存亡續斷的普世價值,善待殷商之后。

  而身為商紂王太師的三賢之一,又流淌著殷商子姓王族血脈的箕子胥余,以及三賢中的另一位:微子啟,顯然成為了武王姬發‘善待前朝遺老’以邀買人心的最佳人選。

  不過有異于后世人猜想的是:武王封箕子胥余、微子啟,并非是絕對意義上的‘邀買人心’——起碼按照歷史記載,武王姬發真的很尊敬箕子胥余在內的商末三賢,并曾恭敬的就治國的問題請教過箕子胥余。

  但不知是出于亡國之恨,還是出于殷商王族的自尊心,箕子胥余、微子啟二人最開始都沒有接受武王的分封。

  過了一段時間,微子啟接受了武王的分封,成為了宋國的開國始祖,爵位宋公,并成為了殷商嫡脈。

  而箕子胥余卻似是賭氣般,跑去了十萬八千里外的朝鮮半島,一副‘我和姬周老死不相往來’得架勢;

  見此狀況,武王姬發也并沒有因此而惱怒,而是大方的承認并分封箕子胥余為朝鮮君。

  從此以后,‘周朝鮮君’箕子胥余,便和姬周王室達成了一種微妙的默契,按照當世史學家公認的說法,應該是:武王分封,而箕子胥余不受;

  對于‘朝鮮君’的爵號,箕子胥余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對于姬周王室,箕子胥余即不承擔責任、義務,也不享受任何特權,只是在自己的‘朝鮮國’內捏泥巴。

  所以箕子朝鮮,一般被稱為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實際上的國號,也并非是‘箕子朝鮮’,而是:朝鮮。81ŹŴ.ČŐM

  而在當世歷史研究中,之所以要在朝鮮前加上‘箕子’二字,主要是為了區分箕子朝鮮,以及后來取代箕子朝鮮的衛滿朝鮮。

  箕子朝鮮的具體位置,普遍被當世研究者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國土基本與現代朝鮮一致;

  在箕子胥余于公元前1120年成立箕子朝鮮后,箕子朝鮮一直平穩延續到了燕昭王燕職在位時期,即公元前300年前后,燕將秦開北逐東胡千里,并東渡遼水進攻箕子朝鮮,直達滿番汗(今朝鮮清川江以西,大寧江流域博川郡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余里。

  大幅擴張領土之后,燕國便在這片‘新服之土’上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筑燕長城;至于箕子朝鮮,則同朝鮮土著——真番部落一同歸降燕國,為燕藩屬。

  又過了短短數十年,中原大地風云驟變,公元前230年,始皇嬴政掌控下的秦國正式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進程,燕太子丹派出使者荊軻,也沒能阻止祖龍統一的腳步;短短八年后的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將王賁生擒于遼東,燕國徹底滅亡。

  燕國滅亡后,曾為燕國藩屬的箕子朝鮮和真番部,自然也是恢復了‘自由身’;

  但根據史料記載中,始皇一統天下后的‘大秦疆域’,箕子朝鮮顯然也曾短暫成為秦的藩屬,即從公元前222年公元前220年左右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10年,祖龍駕崩沙丘,二世繼立、天下大亂的十幾年時間里,箕子朝鮮曾被并入華夏版圖。

  至于公元前210年,二世繼立之后的亂世,箕子朝鮮并沒有留下關鍵的記載,按照燕國被秦所滅之后,箕子朝鮮歸降秦庭來推斷,公元前210年后的十幾年時間里,箕子朝鮮應該是再次恢復了‘自立’狀態。

  而箕子朝鮮再一次出現在史料記載當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部分: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繼皇帝位,鼎立漢祚;同年,燕王臧荼反叛,又被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親自平滅。

  在臧荼兵敗身亡后,臧荼的殘部分成了兩股勢力,即:率部北上,尋求匈奴庇護的王太子臧衍,以及向東逃亡,尋求箕子朝鮮庇護的衛滿。

  對于臧衍的庇護請求,匈奴人自然是答應的痛快——多養一個漢人貴族,就能讓整個漢室惡心,而且還能不時得到關于漢室內部的消息,這筆買賣對匈奴人而言很劃算。

  而對于衛滿的庇護請求,箕子朝鮮君王箕準答應的也很痛快;

  至于原因,文中稍有提到——衛滿對朝鮮王箕準謊稱:漢室比嬴秦還要暴虐,如果再不戒備,那漢兵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打過來了;

  到這時,從箕子胥余獲封為朝鮮君的公元前1120年,已經過去了九百多年的時間,偏安一隅的箕氏朝鮮王族,早已經沒有了先輩的遠見。

  所以被衛滿稍微一嚇唬,朝鮮君臣便趕忙答應收容衛滿,并將朝鮮西部,與漢室遼東郡接壤的‘邊境線’周邊區域分給衛滿安置部眾,并下令由衛滿全權負責‘抵御漢室入侵’的‘邊防’任務。

  如愿得到箕子朝鮮庇護,又深知漢室仍舊深陷于‘異姓諸侯之亂’‘北蠻匈奴之患’的內憂外患之中,根本無暇關注偏遠的朝鮮半島,久而久之,衛滿便也逐漸生出了歪心思。

  直到公元前195年,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駕崩,年僅十五歲的太子劉盈繼皇帝位,并由太后呂雉暫掌朝政,衛滿也終于按捺不住膨脹的野心,旋即開始了行動。

  至于行動過程,也并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內容——衛滿派人告訴箕準:漢室的太子繼位了,想拿你的腦袋鎮鎮場子,如果漢兵真打過來,我根本攔不住。

  得到衛滿從朝鮮西邊境傳回的消息,朝鮮王箕準自然是信以為真——畢竟曾經,光是一個燕國,就曾把箕子朝鮮打的屁滾尿流;始皇在位時期的大秦王朝,甚至不費一兵一卒,就見箕子朝鮮劃入了版圖。

  ‘得知’漢兵將至,箕準自是對衛滿無所不應,將衛滿當成了箕子朝鮮最后的救命稻草。

  ——按照史料記載,末代朝鮮王箕準,甚至曾拜武夫衛滿為博士······

  而被箕準視為救命稻草,甚至拜為博士的的衛滿,卻是僅憑一句‘我去平壤保護你,漢兵不認路,肯定找不到平壤’,就成功率兵抵達朝鮮國都:平壤,并憑借一場輕松寫意的宮變,一舉顛覆了箕子朝鮮社稷。

  被救命稻草衛滿突然背刺,朝鮮王箕準也總算意識到自己中了套,怎奈大局已定,也只能馬不停蹄的難逃之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境內,并在馬韓、辰韓、弁韓三國國君的擁立下,自立為‘韓王’。

  從這一點來看,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近千年的經營,應該是收獲了不錯的成效——最起碼,本就身為朝鮮半島土著的馬韓人,都已經成為了箕氏的忠實擁護者。

  但與本書中稍有所不同的是:在自立為韓王之后,最后一代朝鮮王箕準卻并沒有派使者前往漢室(也可能派了,只是沒能通過衛滿的封鎖),而是在短短十數年后絕嗣(也可能是箕準本人去漢室的路上,被衛滿截殺了?誰又說得準呢······)

  至此,傳延九百余年的箕子朝鮮徹底宣告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繼承箕子朝鮮領土,并通過武力擴張,吞并高句麗、真番、臨屯、沃沮、夫余五部的‘衛氏朝鮮’,也就是文中的衛滿朝鮮(兩種說法都可用)。

  按照史料記載,衛氏朝鮮的建立者衛滿,出身故衛國王族之后,姬姓衛氏;

  在取代箕子朝鮮之后,衛滿也曾雄心勃勃的想要統一朝鮮半島,卻被朝鮮半島南部同仇敵愾的三韓,即馬韓、弁韓、辰韓三國所阻止。

  為了抵御衛滿的入侵,馬韓、弁韓、辰韓三國甚至宣布合并,統稱‘辰國’,并由實力最強大的馬韓王擔任‘盟主’,也就是辰王。

  在整個朝鮮半島南半部的同仇敵愾之下,衛滿窮盡一生,都沒能完成‘統一朝鮮半島’的野望,只得含恨而終。

  漢文帝年間,衛滿離世,其子衛蒙繼位,作為已知世界僅有的兩個龐然大物,漢匈雙方在各自的明君——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恒、匈奴單于攣鞮冒頓的帶領下,進入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期。

  衛蒙在位期間,漢室繼續秉承‘休養生息,積蓄國力’的方陣,竭力避免于匈奴發生正面沖突;而匈奴人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統一草原最后的阻礙——河西月氏人身上。

  被這樣兩個龐然大物,尤其是彼此之間‘和平發育’的龐然大物夾在中間,衛蒙縱是有雄心壯志,但礙于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也實在是無力施展,只能在兩個大家伙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收服朝鮮半島上的小國、小部落,暗中積蓄力量。

  便是在衛蒙的隱忍中,時間又過去了三十年,漢室的文、景兩位明君賢主相繼離世,武帝劉徹年幼登基;

  匈奴更是先后失去了攣鞮冒頓、攣鞮稽粥(老上)兩位雄主,以及攣鞮軍臣、攣鞮伊稚斜兩位守成之主,迎來了攣鞮烏維的時代。

  看著漢室那年幼登基,甚至險些被太后廢黜天子位的‘莽夫’,又看了看陷入內部混亂的匈奴,垂垂老矣的衛氏朝鮮君主衛蒙,終于感覺到屬于自己的那個機會到了。

  于是,衛蒙開始悉心培養起太子衛右渠,并表示: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們衛家君臨天下的時代,很快就要來臨了。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十一年、元光六年),衛氏朝鮮王衛蒙離世;咽氣時,衛蒙再三囑咐太子衛右渠:王師西取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之后的二十年時間里,漢室便開始展開對朝鮮半島的‘和平統一’行動。

  ——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濊君南閭等叛衛右渠,率二十八萬口歸遼東內屬,武帝旋即在遼東塞外置蒼海郡,但統治困難,三年后即罷撤;

  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朝鮮半島南部諸部族控訴衛氏朝鮮阻礙他們與漢朝通商(實則為阻礙朝鮮諸部朝覲長安),漢武帝派出涉何出使朝鮮,召諭朝鮮王衛右渠歸屬中國。

  但對于武帝劉徹的招撫,衛右渠卻并沒有接受,只婉言拒絕,并恭敬的送漢使涉何一行回去。

  之后的事,就是一段明明很少有人聽說,卻令人感到無比熟悉的劇情了。

  ——回程途中,漢使涉何殺死朝鮮裨王長,旋即以‘殺朝鮮將’向長安邀功,武帝劉徹贊賞其‘勇武’,便任命涉何為遼東都尉。

  聽聞此事,并得知了漢室對此事的處理結果,朝鮮王衛右渠大怒,旋即派出jing兵剿殺涉何。

  再之后的劇情,大家就很熟悉了。

  ——漢將涉何‘在鴨綠江畔離奇失蹤’,漢皇劉徹雷霆震怒,羽林大軍轉瞬即至,明明說的是‘親自找找失蹤的涉何’,然則衛氏朝鮮上下,只轉瞬間立為齏粉······

  當然,漢室最后給出的交代是:我們已經查到,漢遼東都尉涉何,被朝鮮王衛右渠所派的兵士射殺;漢軍后續的行動,都只是為英勇戰死的‘涉都尉’報仇雪恨。

  就這樣,從涉何出使朝鮮,到朝鮮王衛右渠被屬下殺害,總共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衛氏朝鮮,便被盛怒之下的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所顛覆。

  千百年前的箕子朝鮮、近百年來的衛氏朝鮮,乃至于朝鮮南半島的辰國,以及真番、扶余、高句麗等朝鮮諸部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也自此被完整劃入了華夏版圖之中,成為了‘漢四郡’。

  即:樂浪郡、玄菟(tú)郡、真番郡、臨屯郡。

  所以,并不是我yy,又或者是在文中胡扯。

  嚴格意義上來講,朝鮮半島,確確實實是自古以來······

  咳咳咳咳咳咳·········

  今天算是沒更,明天兩更補上。

  帶病創作,實屬不易,還請大家多擔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沈兄!”

  “嗯!”

  沈長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會打個招呼,或是點頭。

  但不管是誰。

  每個人臉上都沒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對什么都很是淡漠。

  對此。

  沈長青已是習以為常。

  因為這里是鎮魔司,乃是維護大秦穩定的一個機構,主要的職責就是斬殺妖魔詭怪,當然也有一些別的副業。

  可以說。

  鎮魔司中,每一個人手上都沾染了許多的鮮血。

  當一個人見慣了生死,那么對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淡漠。

  剛開始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沈長青有些不適應,可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鎮魔司很大。

  能夠留在鎮魔司的人,都是實力強橫的高手,或者是有成為高手潛質的人。

  沈長青屬于后者。

  其中鎮魔司一共分為兩個職業,一為鎮守使,一為除魔使。

  任何一人進入鎮魔司,都是從最低層次的除魔使開始,

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愛閱app免費看最新內容  然后一步步晉升,最終有望成為鎮守使。

  沈長青的前身,就是鎮魔司中的一個見習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級的那種。

  擁有前身的記憶。

  他對于鎮魔司的環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沒有用太長時間,沈長青就在一處閣樓面前停下。

  跟鎮魔司其他充滿肅殺的地方不同,此處閣樓好像是鶴立雞群一般,在滿是血腥的鎮魔司中,呈現出不一樣的寧靜。

  此時閣樓大門敞開,偶爾有人進出。

  沈長青僅僅是遲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進去。

  進入閣樓。

  環境便是徒然一變。

  一陣墨香夾雜著微弱的血腥味道撲面而來,讓他眉頭本能的一皺,但又很快舒展。

  鎮魔司每個人身上那種血腥的味道,幾乎是沒有辦法清洗干凈。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

飛翔鳥中文    大漢第一太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