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23章 京城鬼市

  “我嘈,哪有你這樣買房子的?”張蘇陵得知李承一口氣買三套四合院,國罵脫口而出。

  下一個聲音卻包含驚喜,“李老板,你的三棟四合院,都用老家具填滿么?明天,明天我去京城,實地看看你的院子。”是秦禹老爺子的聲音。

  剛才他們四人還在發愁,這家具怎么出貨呢,這會聽到李承的“光輝事跡”,秦老爺子開心的恨不得今晚就趕到京城。

  繼而又有些頭疼,三套四合院,全用老家具填滿,而且每一套盡量風格統一,木質統一,自己上哪兒找那么多蘇式老家具?

  可是,真要讓他放棄…那不扯么!正愁著上哪兒找錢呢,送上門的生意不要?瘋了不成?

  看來,自己不僅要發動津門這邊的木作關系,估計還要到京城跑幾個老戶,才能湊齊。

  “阿承,明天我也過去看看。”張蘇陵連忙也喊道。反正明天拆房子不用這么多人盯著,都是工程隊干活,有涂玉明父子和袁克家在就可以。

  “對了,秦老,認識古建修復改造的么?幫我找一位。”李承問道。

  “我們這行當,通的。想要津門還是京城的?要津門的師傅,我明天捎一個過去。”

  “您老幫我找一個水平好點,做活踏實些的就行。”

  “您瞧好嘞,絕不會找那種玩花活的。”

  掛斷電話時李承挺開心,今天,楊家屯的家具整理完畢,估價要略略超過預期,兩百壹拾伍萬左右,也算個小驚喜。

  晚上,又與泰勒咪了會電話。

  對于李承在京城買四合院,她同樣有些驚詫,又不常住,買這么多干嘛?不過,她很理智的沒過問李承的財務問題,再說,房子多就多一些唄,金家的房產也不少。

  “歐巴,還記得羅杰拜倫教授么?我的老師。”

  羅杰拜倫?李承很快想起上次在黃石公園遇到的那位,“還有印象,那位光頭教授?”

  泰勒噗嗤一笑,“對,就是他。”

  “最近兩天,我們學校在做中南美洲地質研討交流。我和拜倫教授,就邀請他成為艾希礦物公司顧問這一問題談過一次,他接受邀請,并答應近期去中國考察。”

  “唔嗯!我家泰勒越來越能干了。”這是好事,李承賞她一個口啵。

  “歐巴,還有一件事。”泰勒又說道,“我和拜倫教授談話時,奧拉爾克羅斯教授也在旁邊,他表示對于去中國考察很感興趣,所以我…”

  奧拉爾克羅斯教授,就是那個古孢粉學大師,曾晃點過李承。

  上次李承回港,和港大教育事務中心提過一嘴克羅斯教授愿意來港學術交流,后來港大給他發邀請函,結果奧拉爾去巴西考察科迪勒拉巖層。港大和李承算是被他晃點,弄得李承有點小尷尬。

  “那就一起邀請吧。行程安排上,我稍后給師傅辦公室去電話,讓楚哥他們配合。”李承撓撓頭,笑著說,“問問兩位教授,如果可以,請他們在香江站一腳,去港大做一次公開課。”

  “呀,我也是這么想的。”電話另一邊的泰勒,眼睛瞇成一條細縫,挺得意的。

  上次邀請奧拉爾不成,李承在她面前抱怨過兩句,她可一直記著呢,這趟奧拉爾肯定跑不掉,算是把李承丟掉的面子給補回來。

  “OK,等你這邊確切消息,我再和楚哥聯絡,讓他通知港大。”

  李承所說的楚哥,是饒老在港大的辦公室助理楚中元,負責安排饒老在港大的教育和交流對接。類似的饒老辦公室,在中大、浸大、科大都有類似機構。

  放下電話后,李承攤開筆記本,開始做最近兩天的行程日記。昨天忙到很晚,今天空閑些,剛好給補上。

  興許是這兩天收獲太大,李承有些興奮過頭,寫完日記后,依舊沒有絲毫睡意,便躺在床上,拿著師傅的《殷商卜辭考》,隨意翻閱。

  殷商卜辭,就是甲骨文。

  饒老在甲骨文方面最為標志性的研究,是《今日雨》,一篇刻在牛面骨上的祈雨農事詩:“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

  這篇《今日雨》甲骨譯文出來之后,轟動一時。

  質疑者眾多,認為這是典型的“編造”,其根本理由只有一個,在那個時代,根本不可能有“詩歌體”存在。贊同者同樣眾多,董作賓(甲骨四堂之一)大師就力挺饒師,并就這塊牛面骨文字,廣邀學者共同驗證,最終證明饒師的譯文準確,并且同意“詩歌說”。

  這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詩歌”——從行文結構上,以及敘事手法上,它就是詩歌。

  整篇詩歌,先記占卜結果,已經得到了今天要下雨的征兆,接著寫進一步卜問上天,雨究竟從何方而來?表現出遠古時期人們對雨水期待的殷切。

  這不是詩歌是什么?只是它的行文結構,簡單一些而已。

  時年,饒老未滿二十,令名滿江湖!

  這世上真的有天才,師傅的才華,自己這輩子也追不上!自己這弟子做得還真是失敗,最多只能算是從他的懷中偷來一兩顆珠寶吧。

  眼睛盯著書本,腦袋瓜卻想著其它,興許,明天可以將黃昌林的那批貨,出給保商利。

  那批銅器和玉器,黃昌林帶到中海,被自己一行人所劫,再帶到京師,也該做個/處理。保商利想要籌建博物館,肯定會喜歡。

  晚上吃飯時,何平很爽快的承諾,籌建中的保商利博物館供貨權,對李承開放,并愿意就貨品來路承擔責任。這才是自己今天的最大收獲之一,意味著很多灰色途徑的物品,會有明確去處。

  感覺睡下剛一會,就被吳偉敲門聲吵醒,慵懶的應了一聲,翻身看看床頭手表,凌晨兩點半,一個鯉魚打挺,起床,去潘家園鬼市!

  洗漱之后,三人精神勃勃的驅車上耳環,直奔勁松南路潘家園鬼市。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這里已經影影綽綽的,燈光閃爍朦朧,時明時暗如鬼火燈影。

  “照舊例,你倆一人一千。”下車前,李承對吳偉招招手。

  吳偉立即樂呵呵從兜中掏出兩沓錢,塞進李承手中,這是老板給的紅利,倆早準備好了。

  九十年代的潘家園鬼市,還是有點味道的,沒有亮如白晝的氦氣大燈,沒有規整劃一的攤位,只有這一片攤位上的盈盈燈火,鬼市氣氛很足。

  京城鬼市歷史悠久,據說在清末民初就已經盛行,但不是潘家園!

  潘家園鬼市歷史很短,起于八十年代初,當時買東西要票據,物資供應不足,于是老百姓自發形成這么一個交易“黑市”,最初更多的是“雞蛋換白糖,豬頭肉豬蹄子換棉布的確良,老母雞換電子手表”這類更民生的交易。

  至于為什么轉成古董古玩專項交易市場,誰也說不清,最大的可能與古董古玩市場崛起有關。

  最早的潘家園鬼市,也不在現在這個位置,而是在勁松南路和旁邊的一個“土山”上。

  1992年,潘家園街道辦事處加強管理,在附近建九十多間鐵皮房,起名為“潘家園星期天舊貨市場”,也就是今天潘家園舊貨市場前身。

  起初,市場里什么東西都有,形不成特色,變化出現在1994年,“星期天市場”正式更名為“舊貨市場”,范疇鎖定在古玩雜項、字畫、書刊雜志、民間工藝幾大門類,偶爾也有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同時市場保留“地攤兒”形式,可任意“淘貨”和“撿漏”,這就是后來名動中外的潘家園舊貨市場。

  潘家園市場魚龍混雜,只有想不到,沒有淘不到。

  上至古代的字畫、陶瓷、家具、文房四寶、銅器、玉器、竹雕、奇石、古籍、舊書舊報、錢幣、鼻煙壺、香爐、紫砂、象牙雕、連環畫、煙標等,可謂五花八門,下至“文/革”時期的郵票,像章、金石、字畫、玉器、古玩,家什雜物,奇奇怪怪,無所不有。

  今天是周六,逛鬼市的人,超多。

  來逛鬼市的通常有三種人。

  一是京城的老玩家,就愛玩舊貨,他們會專注地研究寶貝。在這里想淘到真家伙,憑的是知識,靠的是眼力。

  第二種是附近的家庭婦女,她們會來淘一些廉價卻實用的日常用品。

  第三種是“抖腿青年”,年輕的潮男潮女,大老遠跑來卻未必有很強的目的性,有的是出于獵奇,有的是買便宜時髦貨,譬如羊城的喇叭¥什么的,還有的是,想找路子出貨或者進貨…

  李承三人,混雜在這些人中,時不時停下來看一眼,用手電筒照照,不買也沒關系,沒人找你麻煩。從骨子里透出的淘寶愜意,實在太享受。

  走過幾家賣小電器、包包與服飾的攤位,李承三人蹲在一家攤位前,那攤主是個年輕人,坐在馬扎上,抬頭看看,目光很快又回到手中的書本上。

  這么認真?李承借助他背后的臺燈瞅了眼,《新概念英語》,今年新推出的英語速成教材。額,沒猜錯的話,又是一個想出國的年輕人。

  學習勁頭挺足,這是好事。

  他的攤位上,舊書不少,還有不少書簽、法帖、小幅插版畫以及連環畫。

  書簽,是為標記閱讀到什么地方,記錄閱讀進度而夾在書里的小薄片兒,多用紙、賽璐珞、或陶瓷等制成。

  大師喜讀書,很多人喜歡自制書簽,就像魯迅先生,他三十年代自制的一套六張手寫唐詩書簽,2004年拍賣出六十萬的天價。

  李承之所以停下來,就是看中這家攤位上的一套自制書簽——四張一套署名“曹云祥”鋼筆自題詩書簽。

  既然攤主專心看書,李承便自己上手,將這四枚硬扎片紙貼合的手工書簽拿過來。

  正背都有文字,格式統一,書簽高約十六七公分,寬四公分,左下角分別用鋼筆勾勒“梅蘭竹菊”四君子小圖案。

  正面文字為小楷繁體,名言摘抄,分別是尼采、康德、亞瑟叔本華、培根四人有關讀書的名言。

  背面文字為行書制記:“乙丑年壬午月壬申日大學部成立,喜不自勝,乞中華讀書之風長存!云祥書。”

  曹云祥,清大第五任校長,在他手中,清大完成一個中等程度的留美預備學校轉變為完全大學的華麗轉身,并為后世清大成為中國兩大高等學府之一奠定基礎。

  因此,曹云祥有著“清大之父”美譽!

  其中關鍵點和轉折點,就是1925年大學部成立!

  這套書簽,是曹云祥為清大大學部成立制作書簽,滿滿的人文情懷啊!

  這東西,應該陳列在清大圖書館最顯赫的柜臺,供莘莘學子瞻仰,以為激勵的!也不知怎么就流落鬼市之中便宜自己!

  名家名記自制套版書簽,好東西!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下文學手機版閱讀網址:.bxwx123/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