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75章 十塊一本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帶一本明清古籍善本進場,這種方法對李承而言最為簡單,只是這位胖大嬸看他著實年輕,沒說而已。

  離開少年兒童出版社攤位前,李承再度瞅瞅那些連環畫,沒有發現畫頁多連,更沒有看見手稿,便沒再繼續往下等,和熱心胖大嬸擺擺手,告辭而去。

  周典負責往停車場送這些書,吳偉陪同著李承,順著街道兩旁的帳篷往前溜達著。兩側的書攤,九成九都是新書,李承走馬觀花,腳步挺快。

  剛轉過登瀛橋路,就看見有不少人往一條巷子里涌,還能聽見有人喊道,“數量有限,古籍善本!早來早得,十塊一本!”

  李承翻翻白眼,暈!古籍善本什么時間這么泛濫?竟然還有爛大街的促銷?也不止十塊錢一本吧?遂沒理會,繼續低頭在街兩側書鋪上尋梭。

  “李少,好像是真的呢。”不一會,吳偉胳膊肘碰碰他,說道。

  李承抬頭朝巷子口看看,我去,還真有人滿臉驚喜的手捧著一本藍皮線裝書走出來。路過身邊時,李承瞅了眼封面,《樗亭集》卷二,八品相,看其版刻切口,應該是清代中后期民印本。

  嗡!李承腦袋一陣迷糊,還真是古籍善本!

  《樗亭集》是“二董”中的小董董俞的詩詞集。

  “二董”,指的是清早期華亭人董含和董俞兄弟二人。哥哥董含是順治十一年的舉人,順治十八年的進士,殿試二甲第二名,這名次很高的(全國第五);弟弟董俞,順治十七年的舉人。

  兄弟兩人都因為順治十八年的“奏銷案”被黜,遂絕意仕進,耕讀自娛,又因董含擅詩、董俞善詞,江南士林稱之為“二董”。

  簡單解釋“奏銷案”。

  明代中后期,江南士族勢力龐大,很多士族擁有大量田地、商鋪,卻又不愿意交稅,此為拖垮明朝中后期國家財政的“弊根”之一。

  清入關后,在江南地區實行比明代更為嚴厲的催稅,但江南縉紳豪強依然憑借昔日的權勢交通官府,賄買書吏,隱混和拖欠錢糧,致使積逋常達數十萬。

  當時的江寧巡撫朱國治,正為江南士林鐵板一塊、針插不進的形勢生氣,又為收不上來稅(經征之官皆以十分為考成,不足額者要被參罰)而生氣。

  他的師爺便給他出了個“餿主意”——以奏請朝廷銷去這些年江南士林拖欠朝廷稅務的名義,將這件事捅到朝廷最高層,也就是皇帝面前。

  清廷可沒有明朝那么好說話,欠朝廷的稅錢不給?那哪兒行?正愁著沒借口收拾你們呢!

  順治皇帝立即下詔,徹查朱國治奏折中提及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并溧陽一縣,所欠朝廷稅銀,并最終于順治十八年,將這四府一縣官紳士子全部黜革。

  史書載:“欠糧者,不問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數多寡,在籍紳衿按名黜革,秀才、舉人、進士,凡錢糧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現任官概行降兩級調用,計共黜降一點三萬余人。”

  史稱“奏銷案”。

  奏銷案,一舉將江南士林明末遺存的那點傲骨,一棍子打折,從此“江南文人多順民”。

  也就是說,董含董俞兩兄弟,剛拿到功名沒多久,就被清廷剝的干干凈凈。

  董俞被剝奪功名之后,潛心于詞,成為“云間詞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樗亭集》是他中年時期的詩詞合集,非常受追捧。

  譬如瓊瑤奶奶就非常喜歡董俞的《浪淘沙》:“露重葉無聲,微雨秋燈,情深不見更分明。想得焚香垂手立,繡被寒輕。雁柱不飛箏,錦字誰憑,夢中猶記彩云名。桂影半窗人寂寂,依約三更。”

  清代中后期民印本《樗亭集》,妥妥的古籍善本吶。

  李承一眼瞅過之后,立即往小巷中快步走去。

  巷子狹窄,已經有十多人圍攏,李承覷著靠墻壁的人縫中鉆進去,只見兩個年輕人,蹲在那里,他們面前一床被單上,堆放著七八十本各色線裝書,還真是有些年頭的古書。

  剛才“數量有限,古籍善本!早來早得,十塊一本!”就是其中一人喊的。

  顧不得擁擠,李承探手在人縫中抓一把,大約有個四五本,撈過來。

  暈,真是清代古籍。

  第一本是光緒六年昆山山陰堂刻板的《獨賞集》卷三,這是清順治十六年探花、康熙朝重臣葉方藹的文集。葉方藹是昆山人,中探花后,因為欠稅收“一文錢”,同樣在“奏銷案”中被降職調用,因此有了“探花不值一文錢”的軼聞。

  “欠稅一文錢”,這明顯是葉方藹與江南士林共進退的一種態度,哎…

  這本書不錯,六品相。

  第二本是中華書局刊印的《風月寶鑒》,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詩人、文人吳偉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吳梅村”,婁東詩派的開創者,《圓圓曲》是他的代表作。

  這本書同樣也有六品相。

  第三本是津門楊柳刻印社刊印繪本武術精要《龍門太極拳》。

  李承隨手翻看幾頁,一頁一圖例,圖示龍門太極的精要,不知能不能練會,可以交給吳偉和周典他們去琢磨。

  保存一般,只有五品。

  第四本是清同治四年荊門廣悅堂刊本《介庵草》,廣悅堂是清康熙朝重臣周培公留在荊門一支后裔堂號,這本書是荊門周氏在同治年間為老祖宗刻印的詩集。

  “老去辭家事遠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關秦塞長為客,露竹蟬風早報秋。半壁燈昏人破夢,一聲雞唱月當樓。此時離愁添多少,不見歸鞍到郢州。”

  周培公,好奇計,是康熙手下智謀一等的人物。沒想到他的文采可以啊,不太像史書中所說的“貧賤州卒”出生吶。

這本書連封皮都沒了,還有不少浸漬,好在內文無缺頁,品相只能算三品  最后一本是環球書局刻印《兒女英雄傳》,這是清末滿人文康所寫的一本話本小說。這本書塑造一個國內家喻戶曉的人物“俠女十三妹”。

  這本小說被人翻看很多遍,卷邊角,折頁、毀頁情況嚴重,四品。

  無論多少品,這些書,十塊錢一本,不虧。

  李承很爽快掏出五十塊支付給對方,又將這五本書從人縫中遞給吳偉拿好,他自己還琢磨著繼續淘寶呢。

  剛才還有七八十本,一轉眼功夫,就剩下十來本孤零零的散落在床單上。李承不死心,又將這十來本書翻了一遍。

  這些人眼睛真毒啊,難怪這十來本沒人要,全是一些農業雜志、醫書,還有幾本大量印制的“赤腳醫生”科普本。

  李承又撿漏了一本。

  《農村便(bian)宜醫療》,1965年褐皮本,蘇民出版社印制。

  這是此后發行數億冊《赤腳醫生手冊》中鼻祖版本。

  《赤腳醫生手冊》內容就是修改和調整蘇版《農村便宜醫療手冊》而成。因此,李承說這本手冊是《赤腳醫生手冊》鼻祖,并不為過。

  所以說,這本書是非常有收藏意義的。

  再度付十塊錢,不過,李承沒走,站在幾步遠并沒有離開,等候書攤前最后幾人離開。

  這兩人的身份,他已經有所猜度,而且,他還發現另一個“蹊蹺”現象——這兩位年輕人所帶來的近百本古籍善本,就沒有發現一本是清嘉慶朝之前的。

  以這兩人的職業來說,不可能一本乾隆朝之前的古籍都沒有。

  所以他猜測,對方手中肯定有清早中期古籍,甚至宋金元明時期的古籍!

  等著,為這呢。

  有價值的書全被買走,小巷中的人很快散去,兩位年輕人叼著香煙,靠在墻根,美滋滋的吞云吐霧,不時的嘀咕一句。

  等人走干凈,李承再度上前,重新蹲在床單前,只剩下四五本破破爛爛,幾無價值的書籍。

  “沒了!賣空了!”其中一個長發青年對李承擺擺手。

  另外一位年輕人則認出李承——買六本的錢都是交給他的,“咦?你不是買過了么?”

  “是啊,買過幾本。”李承蹲在倆人面前,掏出香煙,遞給兩人一人一支,笑著道,“我想和二位談點大買賣。”

  “大買賣?我們能做什么大買賣?”那位長頭發的年輕人,嗤笑一聲。

  “立志,聽人說說嘛。”另一位瘦點的年輕人手肘搗搗同伴后,又對李承笑笑,“你說的大買賣…有多大?”

  顯然,他也不相信李承所說的。

  李承不急,將香煙點上之后,吸一口再說道,“兩位是書耙子吧?”

  沒錯,李承猜到兩位是書耙子,想要和他們建立長期聯系。

  耙,歸攏或散開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種農具,柄長,裝有木、竹或鐵制的齒。

  書耙子?就是從各個廢品收購站專門耙書的人。

  明清江南文風極盛,市井之中存有大量廢舊書籍,有些書籍保管不善,或者家中后人不識貨,經常會被當成廢品賣掉,最終被收購站以廢紙價收購,其中,就夾雜有大量的古籍善本。

  這兩位,就是專門耙這些古籍善本的小商販。

你能看到的  ,全部章節皆來自于熱心網友友友們親力上傳,轉載至此也僅僅只是為了更多的宣傳讓更多愛閱者們能喜歡和欣賞此書。如果你喜歡炎宗寫的《》txt電子書請購買正版閱讀。

  閱讀操作方法: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第575章十塊一本章節頁面至您的收藏夾;按回車[Enter]鍵返回小說章節目錄,按←鍵回到上一章頁面,按→鍵進入下一章頁面。

  她是豪門貴女,費盡心機嫁給所愛之人。

  他是商業奇才,為繼承家業娶了所憎之人。

  “生下孩子,你就可以滾了。”

  是誰,摧毀她一切向往。

  又是誰,在冥冥之中轉動齒輪,拉扯兩顆倔強的心彼此靠近。

  一紙契約,無處可逃。

  相互折磨還是彼此相愛,他們能否披荊斬棘化解誤會。

  “你以為能逃的出我的手心!”他目光冷冽,氣勢逼人。

  “你既然不愛我,就放了我。”

  “吃醋了?那我就好好愛一次你。”

  “你流氓…啊…”

  她是21世紀的金牌殺手,卻在地震后重生為相府嫡女李柒柒…本該享盡榮華富貴的身份,卻被棄深山,又遭滅口!兩世為人,李柒柒勢要奪回屬于她的一切。但商帝辛將她壓在身下,“深夜上門,王妃可是要侍寢?”一個翻身,李柒柒笑著問道,“王爺的五十萬大軍,真想餓死?”她是身負淘寶的天賜之人,亦是他欽定的王妃;他是名滿天下的嗜血戰神,亦是她選擇的男人。李柒柒并非善人,但愛了他,便為他赴湯蹈火,背負罵名;恨了他,便將他剜心剔骨,處以極刑!

  №Ⅰ本章內容提要:№Ⅰ...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帶一本明清古籍善本進場,這種方法對李承而言最為簡單,只是這位胖大嬸看他著實年輕,沒說而已。

  離開少年兒童出版社攤位前,李承再度瞅瞅那些連環畫,沒有發現畫頁多連,更沒有看見手稿,便沒再繼續往下等,和熱心胖大嬸擺擺手,告辭而去。

  周典負責往停車場送這些書,吳偉陪同著李承,順......№Ⅰ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