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94章 信宜南玉

  晚上,難得四叔有空,李承陪他吃頓晚飯。

  飯桌上,感覺四叔欲言又止,李承沒太在意,還以為老爺子擔心他行車安全,笑著反安慰對方兩句,又祝他此行京城順利——四叔明天北上京師,名義上為肇基中心開業籌備,實則還是深博新館建設一事。

  聽說李承三人準備開轎車西進,四叔立即皺起眉頭,“你那兩個安保怎么規劃的?不知道粵桂邊界全是山么?轎車怎么行?”

  吳偉和周典兩人,正在和四叔那邊的安保一個桌子吃飯,聽到這話,臉都綠了——雖然不為李家服務,可倆人的許多隊友都在李家。

  倆人更是被李家安保A隊的負責人彭敏,狠狠瞪了一眼。

  李承尷尬了,這事說起來還怪他自己。

  吳偉確實提過,西南多山,最好找一輛底盤高的車。他嫌再跑一趟珠江怪麻煩的,順嘴來了一句,你倆的車技應該不用吧?兩個開坦克裝甲車的主,自然不好說不行。

  連忙解釋一遍。

  “怕麻煩?就為圖個方便,你小命的安危就不考慮?”四叔哭笑不得,掄起筷子頭,在李承的頭上狠狠來了一記,挺疼的。

  挨了一筷子,李承的心卻暖暖的。

  陪同晚餐的李加輝,眼珠子都紅了!我呢?我呢?我才是“科班”侄子!

  有他的事!四叔轉臉就問他道,“阿輝,這邊有那種地盤高安全性能好一些的車子么?”

  羊城是肇基集團在國內的重要基地,各種車型都有。

  李加輝心頭不忿,不好撒謊,低頭撇撇嘴,裝作在思考,眼珠子轉轉,很快有了主意,“車子基本都在排班,不過,大哥還有輛平治ML320停在車庫。”

  平治ML320就是梅塞德馳奔馳的經典之作,上市不到一年,是李加杰托人從德國原裝進口的,絕對的心愛之物,連他自己都沒怎么開。

  呵呵,被李承爬山涉水一頓禍禍,指不定杰哥怎么生氣呢。

  孰料,四叔點點頭,又伸手在李承手臂上拍拍,笑道,“這車送你了,就當你那老城改造鬼點子的獎勵。”

  “這不合適吧…”李承搓搓手,感覺四叔今晚有點“感性”。

  “有什么不合適的?回頭讓你杰哥再買一輛就是!”四叔一言九鼎,把這事敲定。

  李加輝血液上涌,羨慕致死啊!

  他的事還沒完,四叔扭頭又說道,“阿承辦事要緊,他租來的那輛車,阿輝,你安排人給退了吧。”

  我是親的,我才是親的啊!李加輝心頭滴血,還不得不點頭應是。

  當晚,李承就收到這輛平治,吳偉和周典下去檢查,將他們隱藏的東西趕緊挪過來。

  梧州位于羊城西北,信宜紅旗農場位于西南,三者拉出個等腰三角形。先走信宜,再北上梧州,大行程是這樣規劃的。

  現在有屬于自己的車,李承三人一合計,干脆驅車北上——雖然此時的高速公路不咋地,可國道基本上都已經連通,累歸累點,可方便啊,吳偉還可以回老家一趟。

  吳偉選擇的是走沈海高速沿線,即沈城到瓊州的高速。

  這條貫穿中國南北的高速公路,從1983年立項,修修補補,一直修到2012,才算通車。其中,設計圖上的渤海灣跨海大橋由于工程量太大、妨礙船只航行等多重原因,即便是二十年后也未能建成成功。

  此時沈海高速粵省境內段,已經修完一部分,安全系數要比走國道高——昨晚被四叔連帶著罵了一句,倆人對安全問題變得更加重視。

  一路顛簸,幸虧換了車,八山一水一分田,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尤其是在茂名下高速后,207國道、370省道,沿山雙車道無護欄,太特喵嚇人。

  沿途風景還是不錯的,南方山多草木,遠山霧氣昭昭,一派仙境之像,看多了也困,李承迷迷瞪瞪被吳偉喊醒,到信宜市區了。

  肚子發出一陣咕嚕亂叫,抬手腕一看,哦,下午兩點,五百多公里,跑了七個半個小時,有點夸張,難怪餓了。

  “阿偉,找個地方吃飯,聽說信宜的山地雞味道正宗。”

  市區里面兜兩圈,車子停在一家名叫“苗鄉雞”的二層酒樓前,看著招牌上的大雞公,這家應該挺不錯的。

  迎出來的服務員是一位胖胖的大媽,一口地方俚語,完全聽不懂!

  三人還沒進門,就徹底懵逼了!

  原本李承認為信宜率屬于粵省,信宜話即便難懂,也不至于一句聽不懂吧?可事實上,除了兩者音調有些近似,李承還真就聽不懂。

  至于普通話…九十年代的普通話普及,還未到這等偏遠山區。

  我去!看樣還得找一名翻譯隨行?

  好在不一會,屋內出來一位年輕小伙子,走到門口,推著自行車準備離開。李承連忙上前攔住,“嗨,請問,你懂普通話?粵語?英語也行?”

  “你們是外地來的客人?”那小伙打量李承一下,重新將自行車支起,普通話雖然不咋地,但還能聽懂。

  大喜啊!李承連忙點頭,“我們是從羊城來的,準備去水口鄉紅旗農場,想在在這酒樓找點吃的…”

  “隨我進來吧。”小伙子和那位大媽嘰里呱啦一通后,又對李承三人招招手,笑著說道,“進去吧,我和我阿姆說過了,她會安排懂點普通話的服務員和您三位交流。對了,我阿姆是客家人,說的是艾話,你們確實聽不懂,不過,信宜話你們多少還是能聽懂一點。”

  合著這小伙子是這家酒樓的少東家?

  至于艾話,是粵西地區一種極其難懂的客家方言,因第一人稱為“涯”而得名。

  “您貴姓?要不…和我們一道進去坐坐?”李承作勢邀請道。

  “陳家明。不了,謝謝,我是信宜三小的老師,下午還有課。”那小伙子笑笑謝絕。

  老師啊,難怪普通話還湊合。

  李承還是有些擔心方言問題,自己這次來紅旗農場,可是要和不少人溝通交流,信息準確性非常重要——在粵桂邊界,一鄉一音,太正常不過。

  他心中一動,問道,“陳先生能幫我們介紹一位向導么?懂艾話、懂普通話、懂信宜方言的本地人就行。至于雇傭費用,一天兩百,住宿吃飯,所有花費都由我們負責。”

  其實,李承覺得這小伙子最合適。

  陳家明撓撓頭,猶豫不決。他挺心動的,他小學老師一個月工資才三百來塊錢,還經常拖欠,給李承他們當導游,一天就能賺兩百。

  他正猶豫著呢,屋內又出來一位獨大脖子粗的中年油膩大叔,笑著對李承幾人點點頭,又對著陳家明嘀嘀咕咕一陣說道。

  這位中年人說的是信宜方言,李承能聽明白三分之一,大概是在問陳家明怎么還沒走,陳家明在解釋,似乎提到雇傭向導一事,具體意思不確定。

  見李承幾人懵圈,陳家明介紹,“這是我阿爸。”

  剛才聽老婆說有人來吃飯,這會又聽說兩百一天招導游,再看看停在門口的車,苗鄉雞老板陳數,那還不知道來了貴客?也只有自己那傻乎乎的兒子,不招待貴客跑去上什么課?

  他伸手在兒子腦袋上一撥弄,嘟囔著罵了兩句,又轉過頭,非常熱情的將李承幾人引進酒樓,口中還在叨叨著。

  這次對方說的慢,李承聽懂了些,大意是替兒子答應下來做向導,稍后會給學校領導打電話請假,問李承大概要請幾天。

  “三天吧。”李承豎起三根手指晃晃,他不能肯定要幾天,暫且按照三天來規劃。

  陳家明也跟著進來,似乎為自家老爸的市儈,有點不好意思。

  一樓大廳擺滿竹制桌椅,此時已過飯點,大廳除了包括陳家明的母親在內的兩名服務員,再也沒有其他人,順著大廳一側玄關可以上二樓。

  大廳側面是供奉著一尊財神關公。

  見到這尊財神,李承一怔,忘了,信宜南玉,非常出名!

  脫口稱贊,“好漂亮的南玉綠關公!”

  尼嘛!這尊高約六十公分、寬四十公分、厚二十五公分的財神,竟然是黃綠色南玉整雕!雕工不談,算不得一等,但玉質晶瑩如冰,柔潤細膩,石紋雅致,絕對南玉中的精品貨色。

  南玉,又稱南方碧玉,是岫玉中的一個品種,與遼岫玉同屬蛇紋石質玉石,因而又稱南方岫玉。被譽為列為“粵省四大名石”(玉石、云石、英石、硯石)之一。

  信宜盛產高品質南玉,因此又有“南玉之都”的美譽。

  胖老板見李承驚訝于自家的財神像,面露得色,嘀咕一通。陳家明在旁邊翻譯,“我阿爸說,這塊南玉是極品綠,他廢了好大功夫才弄到手的。如果你喜歡南玉,他能幫你找到更好的料子和雕工師傅,也可以按照你要求的設計圖,進行雕刻。”

  其實還有一句,“只收取小小的中介費”,陳家明沒好意思說。

  看到這尊南玉財神,李承還真的有些動心。

  此時國內的地方玉,都不值錢,像產于東遼岫巖縣的岫巖玉;產于甘省酒泉的酒泉玉;產于晉省陵川的陵川玉;產在昆侖山麓的昆侖玉;產在會理的會理玉;產在滇省的滇玉;產在魯省莒南的莒南玉;產在京城十三陵老君堂的稱京黃玉…都在論噸賣!

  這些地方玉,真的沒價值么?

  不是!缺推廣而已!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下文學手機版閱讀網址:.bxwx123/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