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6章 紅葉陶瓷

  接下來的三天,李承可謂深居簡出,連晨跑都改變路線,只在萬惠小區周邊活動。在這三天內,他還完成自己所學四個科目的學期考。

  成績還沒出來,但李承感覺還不錯,成績差不了。

  至于那位司機和那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李加成這邊已經查出不少內容。明面上看,那位叫做顧赫的司機,沒啥問題,他確實是港務局下屬的保潔車隊員工。

  顧赫本人已經被警方罰款后釋放。

  但在細細追查之后,李加成也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線索。

  顧赫本人所屬保潔車隊,當天并沒有接到出車任務,也就是說,這次去山頂拉渣土,是顧赫本人的“主動工作”。呵呵,還有這種員工?此疑點一。

  另外,李加成安排調查的人員還發現,顧赫本人好賭,可謂家無余財,可最近他的賬戶上,冒出一筆八萬港紙的匯款。對方賬戶為匿名——查不到。

  這是不是與李承遭遇的車禍,有直接關系?值得懷疑。

  第三點就是顧赫本人,有過一段黑歷史——他曾經是“羽組”成員。

  羽組是七八十年代港島地下勢力重組時,興起的一支碼頭勢力,后來遭遇港島本土的勢力聯合絞殺,最終湮滅于九十年代初。

  引起李承警覺的是,羽組活躍時,有東瀛資本的影子。

  這種事情要比管理西田百貨有意思多了,李加成越玩越嗨。

  他建議李承,先不要動那位顧赫,看看能不能抓到“實錘”,也就是能不能找到顧赫犯案的最直接證據,抓到幕后策動者,為此,他已經安排人,二十四小時監控顧赫。

  李承有些無語,這家伙,是港島二富家的繼承人么?

  豈不知,年輕人誰不想著肆意江湖?

  算了,隨他玩耍吧,自己的安全有保障就行。

  這天,李承正在店內收拾行李,準備前往東瀛并返北美的行囊——購買了不少禮物帶給莊園員工。

  樓下,傳來吳衛忠的熱情招呼聲,“曹老,您來了,鮑斯在樓上。”

  曹老曹國源,國內文物研究會派駐海潤集團的鑒定師,也是魏老和郭老的同事,前幾次李承與趙帆的交易,都是他主鑒。

  “曹老,我在樓上。”李承朝玄關處喊一嗓子,同時將桌上的零碎,收攏到一邊。

  曹老今天過來,肯定是為了那只明德化窯口所出的海藍重色八角花盆。

  隨著海潤集團上層重新整合的完成,公司運營越來越正規化,李承這邊與趙帆的交易,也變得越來越嚴謹。

  不再像兩年前那樣,兩人談妥之后,就可以一手錢一手貨的直接交易。海潤會派出鑒定師和商務人員,一般情況下,還會加上一位法務,構成三人小組出面談判。

  曹國源今年六十不到,比郭老魏老年紀小一點,駐港一年多,與李承相處的也還不錯。他上樓后哈哈一笑,“小李子,你躲在房間內,又尋摸什么寶貝呢?”

  李承已經將海藍重色八角花盆從保險柜中取出,放在桌上,將辦公室門拉開,笑著回應,“有寶貝也是為曹老您準備的嗎?”

  如同以前一樣,進來三人,都不是生面孔。

  李承與他們一一招呼,隨即指向桌上的八角盆,“曹老,這次的貨色,絕對國內沒有,可以擴充有關德化窯口的研究資料。”

  是的,就李承腦海中的記憶,國內有關德化窯口的研究,起于建國后,中斷過二十年,七八十年代后又有繼續,但多在窯址挖掘和白瓷研究,這種德化青花整器,沒有!

  “這么新?”曹老的目光在花盆上梭巡一圈后,回到李承身上,吃驚的問道。

  他當然清楚李承的鑒定實力——從對方手中還沒有買過贗品。只是,有關德化窯口青花,他接觸的很少很少,而眼前這只八角盆,太新,所以才開口詢問。

  “曹老,您上手試試,是不是有股子海腥味?”李承伸手示意。

  都是行內人,不需要說得太直白,他這句話已經點透,為何這只海藍重色如此簇新。

  “海撈貨?”曹老眉頭微皺。

  海撈貨,確實有可能如此簇新,這與所處環境有直接關系。

  德化窯口的瓷器,主供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需求。每次出海,船主都會用草繩將若干瓷器困扎在一起,為防止壓碎,這種盆器之間還會撒上綠豆黃豆之類的,讓其在漫長的運輸途中發芽,充斥彼此之間的空隙。

  因為豆芽和草繩的存在,讓這件海藍重色八角盆在船只遭遇風暴傾覆時,還能保持完整狀態。在明代商船航行,一般都是沿著海岸線走,所以,風暴來臨船只傾覆,這些貨品,有極大可能性被海水裹挾,很快被泥沙覆蓋,就會行程一個保護真空——既沒有遭受空氣氧化,也沒有被太多的海水所浸泡。

  若干年后,這件花盆,又被人挖出來——挖海沙或者海峽清理淤泥什么的,都有可能。

  于是,一件簇新的明代海藍重色,又重現人間!

  在海中挖出簇新瓷器的事例,不多,但有!

  曹國源老師自然聽說過,所以,李承一提海腥味,他就明白怎么回事。

  盡管外表簇新,但檢驗一件瓷器的年份有很多種手段,譬如瓷胎瓷土、譬如造型釉色等等。

  這件貨品很真,李承不擔心曹國源鑒定不出來。

  許久,曹國源放下這件花盆,對隨行的商務點點頭,示意可以入手。

  “二十萬港紙。但我有個小提議,望各位知悉并稟報上去。”李承依舊走當天與趙帆說過的價格,但他多了一句話。

  “之所以報價這么低,是因為這件貨品的發現,與趙帆趙總有些關系,所以…”他攤攤手對曹老說道,“趙總高風亮節,不愿和我分利,讓我折價給海潤。”

  李承這么說,也有幫趙帆提正處加碼想法。

  “小趙這人,確實不錯,這兩年的成績,有目共睹的。”曹老秒懂李承的用意,贊賞地說道。

  這樁交易完成,李承可以休假一段時間。

  神戶機場尚在籌建,李承前往兵庫縣,只能轉道關西國際空港。

  開車前來迎接李承的是艾爾瑪湖莊園的“老人”布蘭登,他現在任職紅葉陶瓷的副總,主管財務與后勤。

  他是莊園所有員工中,第一個被外派到他國擔任管理職位,見到李承,他很興奮的跑過來擁抱。

  “過幾天我回艾爾瑪湖莊園,準備夏收篝火晚會,你有時間嗎?”李承笑著拍拍他的后背,然后又將吳偉介紹給他認識。

  吳偉,就是李加成的近身保全,這次跟著李承來到東瀛,個頭不高但身材很壯。

  “啊哈,真是懷念羅德琳大嬸的燒烤,還有老巴頓的嘮叨啊。”

  布蘭登搓搓手,露出一絲緬懷的神情,不過他很快聳聳肩,對李承無奈的說道,“真是遺憾,不能回去住幾天,陶瓷窯口這邊現在離不開。”

  兵庫縣的紅葉陶瓷,總經理金大佑是人選是西蒙指派的人選,據說康津金氏族人,布蘭登是印第安陶藝工坊這邊委派的最高管理人員。

  “情況…不太和諧?”李承笑著問道。

  布蘭登苦笑著搖搖頭。如果和諧,自己不過是副總一枚,又不主管技術,哪能沒有時間回艾爾瑪湖莊園看看?

  紅葉陶瓷窯口去年十一月份點火,銷售狀況由歐麥陶瓷負責,還湊合,但生產狀況就別提了,極為混亂。

  混亂的起因,還是在于兩套生產班子,以及各自對所謂的“配方保密”所導致的。

  這種情況,在李承與西蒙聊合作時就已經想到,但沒料到的是竟然如此嚴重。

  現在,紅葉窯口中的歐麥韓瓷技術團隊,基本上以“防賊”的心態,來對待印第安陶藝工坊的人員。他們有自己的配料間和調釉間,看管得非常嚴密。

  當然,印第安陶藝工坊這邊,也沒好到哪兒去。

  現在的紅葉窯口,如同一口土窯,兩家分燒,兩邊人馬甚至已經敵視并相互攻擊,推諉責任,根本就不是一家公司。

  雙方關系越鬧越僵,作為李承的“親信”,布蘭登怕出事,哪敢離開?

  原本是馬文濤來這,與西蒙兩人面對面商議,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現在馬文濤去國內,李承只得親自上陣。

  “西蒙到了?”李承再度問道。

  “今天上午到的,找我聊過,但沒什么新意。”布蘭登聳聳肩。

  這種情況也不是西蒙金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來得比自己還早。李承也很糾結,這事該怎么處理?所謂配方,真的有那么重要?

  這次來兵庫,他準備找西蒙開誠布公的談一談。

  關西國際航空港距離兵庫縣府所在地筱山町,不過一個多小時車程。對兵庫縣筱山町,李承在去年窯口選址時來過,點火開窯前也來過,不算陌生。

  這里,在東瀛戰國時期,屬于丹波國,境內細川氏、內藤氏、波多野氏、三好氏,被譽為丹波地區的四大氏族,直至今日,依舊是兵庫縣東部的主導族群。

  車速很快,進入兵庫縣不久,李承先是看到出石燒。這是東瀛歷史最悠久的窯口,所產瓷器被譽為“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東瀛工藝界對藝術品最高榮譽授予。

  半個小時后,又一座占地廣闊的窯口出現,那是丹波立杭燒,也是東瀛知名窯口,建于鐮倉時代,同樣被授予“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因為這兩家陶瓷公司的存在,兵庫又有東瀛陶都的美譽。

  繞過立杭燒,轉進一座風景秀麗的山谷,紅葉陶瓷的窯口已經再望。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下文學手機版閱讀網址:.bxwx123/

飛翔鳥中文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