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真是瞎了眼,認你們為朋友,不過是增加一百名額而已,你們就如此觍顏稱頌!你們沒看出來嗎,這朝廷明顯是不珍視我等每個士子之才,羞辱我等士子!即便伐木取材也要看其材質,而如今說擴招就擴招,而且還是在我這么多士子罷考的情況下擴招,這是把我們士子當成什么了?當成至賤至廉之物嗎,想取多少就取多少?!此等侮辱,誰能忍受!”
苗吉泰也很是激動地說了起來。
“話不要說的這么難聽嘛,這不是摧眉折腰,這是報效君王,自古良士便當提攜玉龍為君死,方符合忠孝之義,陛下如今已彰顯其思賢如渴之心,我們怎么能辜負君父這一片求賢之意。”
孔聞謤說了起來。
“無恥!”
陳獻策先大喝一聲,指著孔聞謤:“這也是你一圣人后裔說出來的話?之前的士子們白死了不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如父,父母之過怎能計較?如此豈能算是人臣人子之禮?”
秦元佐回道。
“沒錯!”
“陳兄之言,令小弟佩服,小弟亦當效仿之!”
苗吉泰回了一句。
不少南方士子也因此紛紛表示當繼續罷考。
但這時候,錢謙益則繼續勸道:“諸位且聽我言,朝廷這是陽謀,我們不能不認輸,諸位試想,如果這次你們這些罷考的士子都還要罷考的話,那我東林士子豈不損失很大?到時候列于朝堂上的年輕官員就以非東林官員為主;
另外,你們當中的南方士子再想想,如果你們這次還要罷考,那到時候會不會讓南北失衡,據我所知,這次罷考的多是南方士子,而到時候一旦朝廷真要以北方人與其他地方的人補南卷之缺額,會是什么后果,你們有沒有想過?”
接著,錢謙益又說道:“還有,陛下已著內閣擬旨,故意罷考的士子被查明后將會被革除功名,永不敘用,甚至三代不準科舉,如果不滿還要被流放,乃至三族三代皆不得科舉!
你們若繼續任性下去,無疑意味著會影響你們各自的宗族在鄉里的地位!倒是一等人家會淪落為二等三等四等,只怕你們宗族為求自保而將你們這些罷考者開除出宗譜也未可知。”
“什么?朝廷怎的如此狠辣!我們罷考還要對斷我三代求仕之路?!”
這些東林官員都沒有想到葉向高會這么器重錢謙益,竟也給錢謙益單獨來了一封信。
畢竟趙南星和鄭三俊都算是朝中重臣,收到葉向高的來信不算什么,而錢謙益目前只能算是清流,竟然也能得到葉向高的來信,所以,東林眾官員也都意識到錢謙益可能很受葉公看重。
錢謙益從黃道周手里接過了葉向高寫給他的信,且看了起來。
信中內容大意也是讓他勸阻自己東林諸人不要做一些過激行為并希望他能促成東林諸君子行事要有章法,要有大局觀,不能過于任性而不聽老者之言。
“葉公到底是老成持重之人!”
錢謙益看了信后因此說了一句,且也喊道:“諸位,葉公也說了,我們不能太冒失,不能讓朝堂上將來皆非我東林之人。”
“沒錯,趙南星人來傳話說,他們也收到了葉公的信,且也贊成葉公之言,我東林諸君子不能行事急切冒失,罷考是萬萬不可取的,不但不能罷考,還要積極應考。”
這時候,趙南星的一位門生舉子方一藻也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