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415章 雕版印刷

  悠久小説網ωωω.Х.,免費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做皇帝也有兩個年頭了,劉弘對于這個職業,還是有了一定的心得。

  現在,如果有人問劉弘:做一個好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劉弘的回答,幾乎不可能會有第二種答案。

  ——制衡!

  說簡單點,就是凡事兒留一手,遇人多留個心眼。

  拿朝堂的權柄制衡來說,封建時代絕大多數時候的皇帝,都會選擇以軍功集團、文官集團、外戚三方互相制衡。

  由外戚掌控核心兵權,來防止軍功集團坐大;由文官掌控朝堂議論,制衡‘不修私德’的外戚,再由軍功武將,以類似‘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的方式制衡文官。

  在通常情況下,華夏封建政權只要保證這三方勢力斗而不破,就能保證政權的安穩。

  而封建王朝的崩塌,也大半是由于這三方勢力失衡。

  ——兩漢覆滅是外戚勢力太過龐大,魏晉隋唐的亂相是武夫集團過于強勢,大慫大萌,則是由于文官將武官集團壓制太狠,外戚則被皇帝連帶著,讓文官集團關進了囚籠。

  三方割據的勢力變成一家獨大,這才有的大慫年年月月歲幣不絕,明皇登基必用太監。

  作為一個志向遠大的皇帝,劉弘自然也希望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形成三方對峙,又誰都奈何不了誰的局面。

  但在如今的漢室初,要想讓文官、武夫、外戚三方互相制衡,難度實在是有些太大了············

  在處于封建軍果主意余暉的漢室,武夫的地位不可撼動!

  而文官集團勢力,如今還十分薄弱,再加上劉弘對儒家的排斥,就使得文官集團很難在朝堂具備戰斗力。

  至于外戚,那更是劉弘心里的痛······

  ——滿打滿算,劉弘至今也才不過六七家外戚,母族的助力幾近于無,親戚里能掌兵的更是一個都沒有!

  原本應該成為母族助力的呂、張兩家外戚,一個把自己作死了一整本戶口本,另一個則男丁不豐。

  文官勢弱,外戚不豐,劉弘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也就和歷史上的歷代君王一樣,轉移到了另外一個群體身上。

  ——宦官。

  需得一提的是,對于后世為多數人所認同的‘后宮、外戚不得干政’‘宦官不得干政’的說法,劉弘可謂是嗤之以鼻。

  說到底,無論是文官武將,還是外戚宦官,本質終歸還是帝王制衡所用的旗子而已。

  畢竟相比起桀驁不馴、政治覺悟普遍低下的武將,以及開口閉口圣人如何如何,暗地里男盜女娼的文官,外戚和宦官更忠誠于皇帝,對皇帝而言更為可靠。

  至于歷史上,封建王朝為什么總會向文官主政的方向發展,則是因為:比起手握兵權的武夫,身份尊貴的外戚,以及日夜伺候在皇帝身邊的宦官,文官所能造成的惡劣結果,相對不會太過糟糕。

  ——畢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嘛············

  武夫可能仗著兵權擁兵自重,外戚可能憑著身份動輒廢立,宦官則出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心理缺陷,往往會比較偏激。

  與這幾個群體相比,整天之乎者也,滿口仁義道德的文官士大夫,顯然更容易掌控。

  文官掌控的朝堂,也更容易被能力不怎么樣的帝王輕松掌控住局面。

  現如今,漢室武夫階級位高權重,但終歸是在緩緩下降;外戚雖然還靠不太住,但東宮太后外加漢室‘以孝治國’的國策,也勉強能起到外戚的作用。

  正所謂椅凳最少三條腿,對格局的制衡,也起碼需要三方互相制衡。

  如今武夫有了,外戚也有了,這第三方勢力,劉弘選的便是宦官。

  原因也很簡單:一來文官掌政,幾乎只能仰仗‘人多勢眾’的儒家來完成,可即便劉弘撇開個人情感上的厭惡,此時的漢室,也不符合儒家進入朝堂的時代背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文官集團逐漸發育起來,成為漢室政壇‘三足鼎立’其中的一方,起碼也得是五十年后,劉弘的繼任者臨朝。

  在這種情況下,先選一個可堪一用的群體作為過渡,也算是順理成章的事。

  ——歷史上,以宦官作為制衡工具的皇帝,幾乎不比看不透生死的修仙者少到哪里去。

  這二來,便是劉弘的一點點私心了。

  特務政治,用過的人都說好!

  相較于獨立性更強的文官、武夫,宦官群體對皇權的依賴性,顯然高了不止百八十條街。

  毫不夸張的說:東方朔那句‘用之則為龍,不用則為蟲’,其實放到宦官群體身上才是最合適的!

  武夫勢大,皇帝就算想要杯酒釋兵權,也終歸需要費些功夫;文官亂政,也是一幢麻煩至極的事。

  但如果是宦官出了問題,那無論皇帝有多么草包,也還是能一語定其去留,乃至于生死!

  忠心、可靠,能力夠用,又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麻煩,這樣一個群體,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能抵擋住誘惑!

  很顯然,劉弘也是其中之一············

  審計一事,劉弘希望形成丞相、御史大夫、省御衛三方互相制衡、監督的局面,理論上也十分具有可操作性。

  御史大夫和丞相之間,本來就是天生的政敵,這兩方幾乎不可能出現同流合污的可能性。

  而宦官群體除了忠心、可靠等方面之外,最讓皇帝‘愛不釋手’的,便是普世價值對宦官群體的排斥!

  當全世界都看不起宦官,只有皇帝任用宦官,甚至賜予榮華富貴時,宦官群體對君王的忠誠,幾乎是上不封頂的!

  普世價值的排斥,也同樣會造成在審計一事中,丞相府、御史大夫也會對省御衛報以鄙夷。

  除此之外,劉弘還曾為今天的形成丞相、御史大夫、省御衛三足鼎立,提前埋下一顆種子。

  ——在丞相府、石渠閣的行政檔案當中,省御衛至今都還靠掛在御史大夫門下!

  在‘御史大夫太監分署’面前,丞相府的敵意,足以保證省御衛會在審計制度的推行中用盡全力,而不是跟丞相府眉來眼去,互相包庇。

  至于被劉弘擺了一道的御史大夫,也不會因為和省御衛之間的掛靠關系,就對省御衛有什么好臉色。

  ——老子清閑御史做得好好的,咋就沾染上‘親近宦官’的污名了?

  為了洗脫這個污名,御史大夫署衙對省御衛,必然會報以比丞相府更大的敵意。

  這樣一來,審計一事上,形成丞相、御史大夫、省御衛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算是順利形成了。

  不過至此,省御衛也該是時候從御史大夫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部門了。

  這一點不用劉弘去操心,過不了幾天,張蒼就會‘礙于’和宦官走太近的輿論壓力,請求劉弘把省御衛從御史大夫分離出去。

  而這,也同樣是劉弘很早之前的布局。

  ——經過這兩年的積淀,省御衛在御史大夫的庇護之下,已然是羽翼豐滿,度過了最脆弱的時期。

  從今往后,省御衛就要和雛鷹一樣,自己面對將來的風風雨雨。

  “呼······”

  “總算是熬過去了············”

  暗自長出口氣,劉弘便輕笑著低下了頭,不再逼著張蒼,對‘以省御衛參與審計’的提議給出意見。

——作為審計制度的提議者,張蒼對于審計制度的具體負責部門,是要避嫌的  再者,劉弘對省御衛這長達兩年多的布局、對省御衛參與審計制度的絕心,張蒼顯然也能看的明白。

  組織劉弘不可能成功,支持劉弘,又可能會讓張蒼染上‘為宦官張目’的污點。

  在這種情況之下,張蒼最好的選擇,就是對劉弘的話當沒聽見,全當默認。

  頂天了去,也就是回一句‘陛下說了算,臣全聽筆下的’。

  不出意外,張蒼沉默片刻,終是對劉弘拱手一拜,便恭敬退出宣室。

  至此,審計制度的推行已然是有了章程,明日早朝,張蒼就將在廷議上正式提出審計制度的‘草案’。

  等劉弘裝模做樣的做出一副‘還有這種事?我才知道’的模樣,然后讓朝中百官商議表決一下,審計制度,便將成為明年大朝儀的一道亮麗景色。

  對于這一番‘制衡’之舉措,劉弘還是頗有些自豪的。

  官員監管工作,無論是中央對地方、上級對下級的監管,還是對朝堂的掌控手段,劉弘都比較排斥單一渠道。

  就好比過去,漢室奉行‘上司的上司不是我上司’,這種單一、線性的官場秩序,就很容易出現欺下瞞上的狀況。

  所以對于官員監管,劉弘還是跟偏向于多渠道、多保險的手段,來保證信息來源、渠道的可靠性。

  就拿即將推行的審計制度來說,從客觀角度上來講,劉弘所擔心、關心的重點,并非是由誰主持審計工作,而是審計工作能否由幾個不可能媾和在一起的部門一起負責,互相監督。

  理論上來講,丞相府作為中央朝堂天然的運轉發動機,天生具備負責審計工作的資格。

  但丞相府一家獨大,顯然和劉弘想要促成的局面嚴重相左。

  而御史大夫作為丞相的制衡者,在過去的表現又實在有些雞肋。

  這樣一來,讓宦官群體以特務政治介入,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不過話說回來,審計制度到現在,也不過是確定了方案,在具體的操作上,還有著許多工作需要劉弘操心。

  別的不說——光是審計制度,讓丞相府、御史大夫、省御衛陡然增加的工作量,就足以使得這三個部門手忙腳亂,晝夜不分。

  省御衛還好,終歸是由宦官群體組成,負責的也不過是打探消息的工作,人員構成不是什么大問題。

  按照劉弘的預想,省御衛還能接著編外人員擴編,來解決漢室的‘余子無產,盡為游俠’的問題。

  但御史大夫、丞相府的人員擴充,以及其他署衙、部門的人手增加,就顯得比較棘手了。

  “嗯············”

  “考舉?”

  暗自呢喃出這個名詞,短短半息之后,劉弘便無奈的搖了搖頭。

  ——當今天下,文人還是太少。

  非但文人少,就連書本都少的可憐!

  經過秦統一天下盡焚天下之書,秦末項羽又一把火燒了秦咸陽宮,如今天下諸子百家,學說典故幾乎是十缺之七八。

  被極少數人藏在墻壁、地底的書本竹簡,也被這些人藏得嚴嚴實實。

  現如今,但凡是有名有姓的先賢所著之書,一片竹塊,價格那就是十金起步,上不封頂!

  若是語句通順,有完整篇章的殘卷,那更是曾被狗大戶開價數千金。

  ——而且還沒買到!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考舉了,連讓有條件進行學習的文人士子認全字,能拍著胸脯說一句‘我看過一本完整的書’,都顯得非常困難。

  沒有文人,漢室文官的空缺問題就無法解決,而文人群體的擴大,又需要足夠的書本。

  “雕版印刷術······”

  “白紙······”

  又一個被遺忘的黑科技,出現在了劉弘的腦海當中。

  作為華夏文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和造紙術,幾乎一手促成了華夏文明的大跨步跳躍式發展。

  尤其是雕版印刷術,徹底解決了華夏歷史上書籍典故稀少、文人士子窮其一生都不能看完一本書的尷尬,促成了華夏文家事業的興盛。

  對于這樣偉大的發明,作為穿越者的劉弘,顯然不可能視而不見。

  “王忠。”

  “去召少府、上林監覲見。”

  雕版印刷術、造紙術,劉弘并不覺得有多大難度;擁有龐大產業、能工巧匠的少府,必然能很輕松的解決。

  實在不行,多砸點錢就是了。

  但在‘發明’雕版印刷術、造紙術的同時,劉弘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那些被藏在家里的書籍典故原本,如何收歸國有?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全集TXT電子書免費下載!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