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414章 圖窮匕見

  悠久小説網ωωω.Х.,免費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啟稟陛下,審計之事,臣同朝中諸公多有商議,終得如此之策,呈陛下以觀。”

  聽聞劉弘問起審計制度的事,張蒼不著痕跡的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遞到了劉弘面前。

  單手接過張蒼遞來的竹簡,劉弘的目光當中,卻不由帶上了一絲意味深長。

  ——張蒼居然說,審計制度,是拿去和‘朝中諸公’一起商議完善,才拿出來的結果?

  這就是純粹的扯淡!

  作為當朝三公,雖無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實,肩頂功侯之爵,頭頂荀子門徒的身份,如今天下,誰能有資格對張蒼提出來的政策指手畫腳?

  就算是身為皇帝的劉弘,都很難對張蒼提出的政治舉措直接回絕;頂天了去,也就是委婉的暗示一句:這個方案,好像還不是很完善啊······

  在這種情況下,張蒼那句‘和大家商量出來這個方案’,完全可以直接理解為:陛下,這個方案,臣拿去給大家伙看過了,也都通過氣兒了。

  只有這樣,才能說得通張蒼的審計制度,為什么沒有引起朝堂的反對。

  ——要知道審計制度,其根本是攥緊官僚集團脖頸處的枷鎖,向地方官府施加政績壓力的舉措!

  在信奉黃老無為,以小政府為主要行政綱要的如今,對于這樣一個會讓官僚集團‘忙起來’的舉措,朝堂百分之百會阻撓。

  也就是張蒼政治、學術地位都達到了幾乎‘天下無敵’的地步,才能憑著超然地位,把這樣會導致‘官不聊生’的制度推行下去。

  若非張蒼首倡并全力跟進,恐怕就連劉弘,也很難在如今的漢室推行審計制度。

  如是想著,劉弘便攤開手中竹簡,仔細的閱覽起來。

  在原本的歷史上,審計制度,就是張蒼一生當中幾個最為重要的政治成就之一。

  憑借著‘每年小計,三年大計’的審計制度改革,張蒼更是曾在原本的歷史上,得到史家以‘計相’代稱的榮譽。

  而現如今,張蒼在劉弘的推波助瀾下,也在按照著原本歷史的軌跡,向著本就該屬于自己的丞相之位穩步推進。

  自然而然,作為張蒼為漢相時期所做出的最璀璨的政治成就,審計制度,也早早被擺在了劉弘的御案前。

  對于審計制度,劉弘原本就有一定的了解。

  原因無他:在原本的歷史上,文景之治普遍被認為是漢室中興、進入強盛時期的決定性基礎。

  而張蒼在漢文一朝的為政舉措,無一不對文景之治,乃至于整個西漢王朝,都起到了及其深遠的影響。

  這其中最為著名,最為實用,也最享譽盛名的,便是華夏封建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官員政績系統考核制度——審計。

  在過去這段時間,劉弘也得到了張蒼至少三個版本的奏疏,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為完善。

  經過這段時間的‘探討’,劉弘對張蒼打算推出的審計制度,也有了一個十足的了解。

  其中最為關鍵點一點,便是張蒼提出以每年一度的審計,來打碎漢室中央對地方政府跨級管理的空缺。

  ——按張蒼的意思,每年年初的審計,以縣為單位進行!

  具體而言,便是每年年末,秋八月中下旬,各地縣衙整理、匯總當年的人口、戶口、田畝、收獲的狀況,而后派遣上計吏,帶著這些行政案牘前往長安,接受丞相府的審查。

  考核的方面也比較簡單:以人口、戶口的增減,田畝的開荒、水利的建造進度,以及秋后糧食收獲的增減,稅收的狀況等,評委最、乙、殿三等。

  三個評價等級,顧名思義,就是后世人口中的優秀、良好,以及不合格。

  得到‘優秀’的縣,如果過去五年沒有得到過‘不合格’,則縣令可以進入官員升遷候補名單,當出現適合的官職空缺時,可以酌情升遷。

  得到“良好”,也算是中等偏上;連續五年都拿到良好,也同樣能進入升遷后補名單。

  至于“不合格”,那自然是輕則被罵的狗血淋頭,重則罷官免爵,趕回老家種田。

  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套審計制度推行之后,中央獲取地方行政情況的渠道,將不再是單一的‘問一問該縣所在郡的郡守’。

  作為主持審計的中央官員,丞相自此將具備對天下任何一個地方縣令的當面問責權利。

  這一系列舉措,也正是張蒼所拿出的第一版審計制度的草案。

  至于張蒼為什么會拿出第二版、第三版,乃至于今天這份第四版草案,自然是因為先前的方案,都被劉弘這個‘甲方爸爸’挑了毛病。

  最開始那一版,劉弘對張蒼提出‘以縣為單位進行審計’表示了認可,與此同時,對審計工作的負責單位,隱晦的提出了質疑。

  ——審計由丞相府全權負責?

  對于劉弘而言,這一點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首先第一點,便是老生常談的那個問題:君權與相權的天然對立。

  如今漢室,丞相府的權力已經近乎達到整個封建歷史上的巔峰,權利范圍更是軍、政、財、任免一應俱全。

  軍事方面,丞相府理論上負有對天下所有地方部隊的軍費、糧餉發放義務,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對地方部隊施加影響的能力。

  民政、朝政自不用說——在如今的朝堂之上,就連坡腳丞相審食其,也依舊能保證群臣避道,禮絕百僚的崇高地位。

  財政,則是以一個國庫為保障。

  至于官員任免,也是丞相府威權最主要的來源。

  在正常情況下,丞相府天然具備對千石以下地方官員、六百石以下長安官員的直接任免權,以及而千石及以上地方官員、六百石及以上官員的人選推薦權。

  就算到了皇帝劉弘都不能獨斷(理論上),需要擺到朝堂共議的二千石級別官員任免,丞相府也同樣具有非常巨大的影響能力。

  而作為丞相府的鉗制部門,御史大夫對丞相的制衡,也主要集中在官員任免權上。

  ——當某一官位出缺,丞相府提出繼任人選時,御史大夫可以憑借手中的官員審查權,對丞相府提出的人選‘仔細考核’一番。

  就算是這樣,御史大夫對丞相府的制衡能力也非常有限。

  當丞相府提出的官員后補人選,被御史大夫屬衙以‘政審不合格’而否決時,丞相是有權力對御史大夫提出質疑的。

  除非御史大夫能拿出十分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丞相府‘所選非人’,否則,御史大夫很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非但沒能否決丞相府的人選,還破壞了自己的政治威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讓丞相府再把審計攬入懷中,那往后,相權與君權的對立只會越來越劇烈,最終發展到不可轉圜的地步。

  在原本的歷史上,張蒼憑借審計制度作為相位,更得‘計相’之名,自然是威風無兩;但之后文帝劉恒借著黃龍改元,粗暴的把張蒼趕回家種田,也未嘗不是對丞相府愈發滔天的權勢有所忌憚。

  張蒼之后,漢室也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丞相替換期。

  ——先是老倔牛申屠嘉被景帝劉啟設局氣死,橡皮擦陶青被扶上相位;之后周亞夫挾潑天之功蒞臨相宰,又活活餓死在廷尉大牢之中。

  周亞夫之后,劉舍、衛綰又接替做了幾年橡皮擦,送走了景帝劉啟;帶等武帝劉徹上位,又拜舅祖竇嬰為相。

  竇嬰為相一年而死于驕詔,許昌、田蚡、薛澤又接替做了十幾年橡皮擦,漢室才終于迎來了最后一位實權丞相——布衣丞相,公孫弘。

  可以說,原本歷史上的審計制度,把封建時代的相權推到了最頂峰,卻也讓相權和君權之間的對立徹底到了無法和平共處的地步。

  這一世,劉弘顯然沒有‘假裝被一個術士騙改元,實際上是想罷免丞相’的打算,也不希望丞相府和自己的矛盾太過劇烈。

  所以對于審計制度,劉弘自然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審計工作的施行,不能由丞相府全權負責!

  正所謂絕對的權力,必將導致絕對的腐敗——最起碼,也要讓御史大夫在審計工作中,充當一個監督作用,美其名曰‘合作完成’。

  其次,便是審計制度的具體實施,也需要有一部分從丞相府手里摳出來。

  如張蒼提出,由丞相府決定官員的審計‘成績’,劉弘則希望,丞相府只具備給出一個參考意見的權力,最終的確定權,還是需要留給劉弘親自做。

  再比如張蒼的審計制度中,對官員審計成績所作出的相應賞、罰,遷、貶,也有丞相府為主導,而劉弘也還是希望,丞相府只給一個參考意見,最終決定還是由劉弘來做。

  ——恩處于上嘛!

  毋庸置疑,作為一個成熟的官僚,張蒼應該很明確的體會到了劉弘的意思——畢竟劉弘表達自己的意見時,也沒太過隱晦。

  但不出劉弘意料的是:自己近乎毫不加以掩飾的戒備,只換來了張蒼視而不見的敷衍。

  或者說,作為板上釘釘的準丞相,如今的張蒼,已經開始用丞相的思維、身份,來應對和劉弘之間的政治對弈了。

  沒辦法,劉弘也只能和張蒼一點一點磨,最終甚至頗有些直白的提了一句‘辟陽侯為相,權不宜過重’,來提醒張蒼不要太貪心。

  這番操作下來,才有的之后第二版、第三版的審計制度草案。

  當方案改到第三版時,張蒼的讓步,便大概到了劉弘的心理預期,劉弘的關注重點,也從‘丞相府接著審計制度權勢大增’,轉移到了審計制度具體的細節之上。

  對于如今這個落后的時代而言,張蒼的審計制度,無疑是十分先進,也十分具有實際效用的實政、良政。

  但還是那句話:畢竟是西元前的‘先進制度’,對于從后世而來的劉弘而言,如此‘先進’的制度,也還是有不少局限性和弊端的。

  首當其沖的,就是監管系統的缺失。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張蒼的審計制度當中,中央對地方縣級官府的情況掌控,主要來源于每年一度的上計。

  通過縣級地方官府上計時的數據,中央給出相應的獎賞和懲罰。

  但這其中,有一個是十分明顯的漏洞。

  ——如何確定地方報上來的情況是真是假?

  就好比某個縣,人口、戶口爆減,開荒、水利工作毫無進展,秋收大跳水,稅收直接腰斬。

  如果這樣的情況被如實報到中央,那這個縣令就算不死,恐怕也要脫層皮。

  那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縣令可能做出什么事,來規避審計的風險?

  答案很簡單:作假!

  人口、戶口虛報,開荒、水利虛報,甚至大搞形象工程,以提高在百姓眼中的風評。

  至于稅收,則很可能會被加攤到百姓頭上。

  比如說:某縣實際戶口一萬,審計卻虛報到了三萬,那為了收齊三萬戶人所該上繳的農水,此地的稅收很可能會變成原來的三倍!

  而對于這樣的情況,中央很可能會毫不知情!

  至于御史大夫屬衙派出的采風團,也有的是文章可以做。

  ——公費旅游性質的考察團,實在是最容易收買的群體了。

  這樣一來,各地縣級官府在審計當中的匯報真實性,就需要通過另外的手段來保證。

  劉弘有了這一點考慮,張蒼才會在第三版草案拿出后的第三天,拿出劉弘眼前的這份第四版草案。

  劉弘的目光也跳過了先前確定的部分,直接落到了竹簡末尾處。

  “審計次年春,以御史大夫遣御史采風,另以陛下親命刺史隨行,以驗審計之虛實······”

  低聲念出張蒼寫在竹簡末尾的‘方案’,劉弘的嘴角微微翹起,目光中,也帶上了一絲不懷好意。

  “北平侯所言之采風御史,恐與過往之采風團如出一轍啊······”

  “及刺史之制,朕亦不愿輕啟。”

  不著痕跡的否決了張蒼的解決方案,劉弘眼睛悄然一瞇,終于圖窮匕見。

  “既北平侯無人可用,何不以省御刺史相輔?”

  “當知省御衛,依乃御史大夫之屬啊?”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全集TXT電子書免費下載!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