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298章 藍田大營

  冬季的嚴寒,在臘月末達到頂峰。

  劉弘地御輦,也終于出現在了長安城東南,約七十里處的藍田縣。

  早在前秦之時,藍田,就是一座更偏向于軍事重鎮的小城。

  從秦昭襄王時期,秦設立藍田大營開始,幾乎每一支東出函谷的秦師,都是從藍田作為起點。

  統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嬴政也是在藍田大營子內,閱覽了秦軍銳士的精神風貌,并大肆封賞有功將士。

  時過境遷,秦亡已有數十載,藍田大營,也已經從滿是肅殺之氣的軍事重鎮,轉化為了一座普通縣城。

  如果不出意外,藍田縣在有漢一朝,都不再會被當做一座軍事聚點來使用。

  但在今年,這個‘意外’,便悄然發生了。

  在丞相府前后奔走呼吁、少府揮舞著大把新五銖錢兜底的情況下,關中九成以上的土地,都在今年冬天,種上了宿麥。

  尋常年節,雖然也有農民因收成不好,或家庭財政狀況不好等原因,趁著冬天補種宿麥,以貼補家用,但整個關中大范圍的種植冬小麥,卻還是有漢以來頭一遭。

  而這一次全關中種植冬小麥的‘變數’,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帶來了許多不存在的問題。

  其中最讓長安朝堂頭疼的,無疑便是冬訓。

  漢太祖高皇帝制:士不教,不得征。

  漢室每一個男子,都要在十四歲之后的每年冬天,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冬訓。

  至少經歷過連續三年的冬訓之后,漢室男子才會被認為‘具備基礎的戰斗力’,從而具備上陣殺敵的資格。

  這一項政策,極其有效地保證了漢室的國民軍事素養,使得漢室僅憑借兩千余萬的人口,就能隨便拉出百萬人以上的武裝力量!

  北方的匈奴人南下,攻打漢室一座人口數萬,戰員不過數千的城墻時,總是會驚疑的發現:城墻之上,居然站著數萬守城士卒?

  在漢匈雙方過去十幾年的交鋒中,甚至發生過‘匈奴人探查得知漢城守卒五千,在殺傷一萬人之后,城墻上依舊有守衛力量’的詭異事件。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漢室每年的冬訓,讓漢室每一個成年男子,都具備了水準線以上的戰斗力。

  原本身著短衣,手持鋤頭的農民,只要拿上一柄劍、一把弓,就能變成一個合格的戰士!

  片刻之前還在斗雞走狗,飲酒作樂的紈绔公子哥,也能在眨眼間翻身上馬,似模似樣的殺向敵陣。

  后世那句‘國恒以弱滅,唯漢獨以強亡’的評價,放在東漢,或許是在說窮兵黷武;但放在西漢,卻是‘舉國皆兵’最真實的寫照。

  憑借這一條鐵律,漢室才能在立國之后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內有諸侯割據、外有豺狼環伺的戰略局勢下,一點點達成內掃諸侯、南滅百越、北逐胡虜,甚至飲馬北海、封狼居胥的史詩性壯舉。

  準確的說:漢室的強大,有很大一部分,便建立在這一條‘全民皆兵令’之上。

  如此一來,每年的冬訓,就成為了漢室僅次于農耕的第二件大事。

  尤其是在關中,為劉氏皇帝視為基本盤,視為最后本營的關中,冬訓之事的重要程度,甚至不比春耕、秋收低到哪里去!

  根據慣例,每年正月初一,皇帝都要親耕籍田,以勸天下人農耕;而每年的冬訓,漢天子也同樣要象征性的進行巡查,以彰重視。

  漢以武立國、以武強國——絕對不是說著玩兒的!

  而今年冬天,原本應該控制的田畝,都種上了冬小麥,這就讓關中的冬訓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頓。

  北方地廣人稀,大片荒地,自然有的是地方供青壯冬訓、操練;關東雖然耕地不少,但人口密度遠沒有關中那么大,每個縣找個平坦的地方進行操演,也同樣不是什么難事。

  而關中,卻是很難找到一片足以容納數十萬青壯操演的空地···

  ——如今漢室天下滿共兩千余萬人,其中有將近一半,都聚集在了關中!

  而關中的土地,僅占漢室天下的十分之一不到···

  即便撇開人口密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燕、代等北方郡國,以及長沙、淮南等半熱帶森冷,光拿齊、楚、梁等關東郡國比,關中的人口密度,就已經在這些‘繁華之地’的五倍以上!

  除了人口密度之外,關中和關東的狀況,還有一項本質的區別。

  ——關中所行的,是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的‘大畝’;而關東,則行寬一步,長一百二十畝的‘小畝’。

  也就是說,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之下,關中百姓所占據的土地,是關東的兩倍。

  兩倍的人均土地分配面積,五倍的人口密度,再加上將關中一小半土地吞下的長安城、上林苑,以及各式皇帝行宮、皇家園林,使得關中的閑置土地,遠低于關東,以及北方邊墻、南方沼池。

  可以說,關中但凡是能耕作的土地,都在漢初,被劉邦分給了百姓。

  對于不需要精耕細作,只需要灌溉、日照,以及佛系除草的粟米而言,‘能耕作的土地’,往往就意味著地勢平坦的平原、盆地。

  這就意味著:整個關中,幾乎所有可用于軍事操演的區域,都已經是農田。

  這也是往年的冬訓,放在冬天的原因——不是因為冬天適合鍛煉,也不是因為百姓冬天才有空,而是因為只有冬天,占據關中所有平原的田畝才能暫時被用于訓練。

  可今年,即便到了冬天,關中的田畝也沒有閑下來。

  ——在少府‘宿麥石七十五錢’的承諾之下,幾乎每一個不覺得錢多到沒處花的農戶,都在自家的田畝種上了宿麥。

  就連‘土地肥力不足’的顧慮,也因為今年春、夏兩季,粟米耕種工作的缺失,而變得不再需要考慮。

  這樣一來,關中糧食短缺的問題是解決了;原本只能保障生存的大多數百姓,也即將借著冬小麥發一筆小財。

  但冬訓,卻成為了難題——田里都種著宿麥,上哪兒訓練?

  為了這件事,新任大將軍柴武可謂是茶飯不思月余,甚至一度懷疑當今劉弘,是在刻意刁難自己!

  最終,為了洗脫自己‘苛待功臣’的嫌疑,劉弘只能將原定于幾年后實施的一個計劃,提前拿來解決柴武的困局。

  ——經過三十年的冷遇之后,藍田縣,再度成為了軍事重鎮!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柴武就在少府田叔、丞相審食其,以及暫代少府事務的張蒼配合下,完成了‘漢藍田大營’的大致建造工作。

  原本居住于藍田縣方圓三十里的百姓,都被遷往了渭北一代——對于這種類似‘天津搬北京’的拆遷項目,藍田百姓并沒有表現出多大抗拒。

  為了安置這批‘拆遷戶’,劉弘甚至忍痛,從少府名下的‘皇田’,也就是屬于劉弘所有的田畝之中,撥出了上千頃良田,以補償藍田百姓失去田畝的損失。

  至于這批‘拆遷戶’原本在藍田一代所擁有的田地,也就成為了此刻,劉弘眼里所見的模樣。

  ——四座長寬各二十里,位于藍田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巨大軍營!

  就劉弘此時所見,距離長安最近的藍田北營,此時根本沒有什么‘軍營’的樣子——只是原本的土地被平為校場,校場邊沿多了幾片簡易的帳篷而已。

  名為‘軍營’的藍田北營,此刻卻連圍住軍營的籬笆都沒有,只是一片巨大的空地!

  北營如此,其余三營自然也好不到哪里。

  但劉弘卻絲毫沒有因此而感到不喜,只饒有興致的命令陳濞減緩車速,旋即打量起‘營’內,青壯們操演的狀況。

  在藍田一帶設立軍營,自是早就被劉弘列入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

  歷史上,同一時期的文帝劉恒,就曾下令:車騎將軍令勉屯兵飛狐、將軍蘇意于雁門一代屯兵句注,將軍張武屯兵北地。

  與此同時,漢室另外三支精銳部隊,也被劉恒一紙詔書立起框架:河內守周亞夫屯兵細柳,祝茲侯徐悍屯兵棘門,宗正劉禮駐軍霸上!

  這六支部隊,便是漢室除南北兩軍之外,最為精銳,也最為人所熟知的常備野戰軍。

  飛狐軍自不用說,自漢室立,便一直駐扎飛狐道,充當‘長城救火隊員’。

  句注軍,說是蘇意所立,實際上,就是代北雁門一代,原本散亂的戍邊部隊被統合在了一起。

  北地那更不多多提——在漢律之中,‘北地騎士’這個群體的待遇,可是‘比山東復’的!

  所以嚴格意義上,這三支部隊,都不是被文帝劉恒從無到有所創立,而是把原本就存在,卻沒有整合在一起的武裝力量整編為一軍,正式設為了常備邊防野戰部隊。

  而細柳、棘門、霸上三軍,就可以說是文帝劉恒所建立了。

  從馬后炮的角度而言,文帝以飛狐軍、句注軍、北地軍三支野戰軍,在漢室北墻東北、北、西北三個方向立起戰略支點,這個總體思想沒有問題。

  但在長安附近設立細柳、棘門、霸上三郡,卻是有一些考慮欠妥了。

  這三支軍隊的建議,是文帝為了保證長安的安危;但實際上,真正應該保證的,是作為關中門戶的蕭關、函谷關、武關的安危才是。

  如果北方匈奴,或關東諸侯攻入關中,那繼續保衛長安,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在景帝一朝的吳楚七國之亂中,叛軍剛打到睢陽,連函谷關的影子都沒見到,關中就已經人心大亂了!

  所以,相較于把一半的力量放在邊墻、一半的力量放在長安,倒不如將更多的力量集中在函谷關、蕭關這樣的戰略重點上。

  倒也不是說長安不重要,疑惑不屬于‘戰略重點’,而是說,關中一但被攻破,長安再怎么堅固,都已經于事無補了。

  就像后世的網絡游戲一樣:兩個門牙沒了,基地的破碎,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所以劉弘設立藍田大營,幾乎沒有在此屯扎重兵,以備‘長安北圍攻’時用來防御的打算——長安城北有北營,城南有南營;藍田大營再駐扎一軍,讓這三支部隊互相制衡,就足夠了。

  至于藍田大營的主要作用,還是用于關中的冬訓。

  或許在如今的長安百姓看來,冬小麥的種植,只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殊考量;等來年,粟米的收成恢復正常,冬小麥也就不用種了。

  但對于劉弘而言,關中今年冬天的冬小麥種植,只是個開始而已。

  等過了今年,百姓嘗到種植冬小麥的甜頭之后,冬小麥的推廣就將事半功倍!

  而劉弘最終要達成的局面,就是整個天下的百姓,都在冬天種植冬小麥,從而變相的讓中原大地的農作物‘一年兩熟’。

  只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漢室的物資匱乏、財富貧瘠的狀況。

  最起碼,也要達成關中‘夏種粟米,冬耕宿麥’的局面,劉弘才能滿意。

  這樣一來,關中百姓冬天種植冬小麥,就將成為以后的常態;關中的冬訓,也就需要劃出一個專門的區域了。

  思來想去,劉弘最終決定,將往后每年的冬訓地點,與即將成立的‘藍天都尉’大營放在一起,最為合適。

  一來,藍田大營將來會有一支常駐野戰軍,這對青壯的軍訓,將有肉眼可見的積極作用——榜樣的力量,總是能讓人忍不住效仿的。

  這二來,就是經濟角度的考量了。

  ——既然整個關中的冬訓都集中在藍田,那就意味著關中每一個地方的青壯,都要在冬天來到距離長安只七十里的藍田大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冬訓。

  既然都到藍田了,那冬訓開始之前、結束之后,青壯們能不去長安轉一轉、看一看,再給家中長親帶些禮物?

  而冬訓開始之前的十二月,以及結束之后二月,都是長安最為蕭瑟、貿易最為冷淡的時節。

  這種情況下,十萬以上的關中各地青年才俊涌入長安,瘋狂消費,無疑更能拉動長安的經濟增長。

  ——至不濟,也能讓少府的生意好一些不是?

  要知道不遠的將來,少府可是要開始售賣高品質食鹽的!

  即便是現在,長安城最大的一家‘布行’,也是一個姓劉的‘商人’麾下,名為‘少府’的機構。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