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191章 最終決策

  目送田蘭千恩萬謝的從宣室殿退下,并被王忠低調指引到宮內的少府屬衙,拜會少府屬衙的頭頭田叔之后,劉弘獨自走出宣室,在幾名宮內侍郎的陪同下,來到了一處涼亭。

  與后世影視劇中所展現的所不同,封建時代,起碼漢初的皇宮內,基本不存在‘御花園’這種透露智商的場所。

  如劉弘此時所見——放眼望去,只一座略顯些破舊的涼亭,屹立于一片方圓百米以上的‘荒漠’之中。

  別說樹木灌叢了,就連花草都少的可憐。

  涼亭周圍百米,除了幾條交匯于涼亭的石磚小道外,俱是以泥土夯實的土地。

  而皇宮內之所以采用這種毫無觀賞性的設計,主要原因還是防患于未然。

  ——花草樹木、假山水池,可是最好的藏身場所!

  如今漢立不過二十余載,戰國之風在民間依舊濃厚;若劉弘下定決心去查,必然能發現幾乎每一家勛貴府中,都有那么幾位寫做門客,獨坐死士的荊軻之‘后’。

  雖說自漢立伊始,關中就被老劉家當做最后的基本盤來運營維護,基本不太可能發生‘關中人行刺圣駕’的事件;但統治者的人身安全,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首先需要保證的。

  撇開別的不說,光從前段時間,匈奴使團耗時不過一個多月,便將外交狀況稟告此時遠在幕北的單于庭,并得到冒頓的外交指示來看,劉弘就敢斷定:恐怕就連都城長安,都不乏衣衫右衽,束發凈身的匈奴奸細!

  來到涼亭內,打量著陳年立柱上早已凋零殆盡的漆皮,劉弘暗自搖了搖頭,待等身邊侍郎在涼亭之內鋪下筵席,擺上矮幾,劉弘方上前坐了下來。

  若說漢初,高皇帝劉邦屬于暴發戶的氣質,文景二帝則是鐵公雞的形象,那在正史上被認為是漢室第五位皇帝的豬爺,無疑便是‘敗家二代’的形象。

  如劉弘此時所在的涼亭,都不用想,其建成日期必然和未央宮的完工日期相仿;劉邦整個皇帝生涯奔波于平定諸侯叛亂,在皇宮內的日子估計還沒臨幸呂后的日子多!

  沒住幾天,就意味著這座涼亭只要沒塌,就不會被劉邦注意到。

  至于惠帝劉盈更是不用多說——曹參身為漢相,卻在漢初的輿論中隱隱得了個‘兼皇帝太傅’的風評!

  就連廢黜御道,都逃不過曹參的口水洗禮,就更不用提宮廷翻新了。

  至于原本歷史上的文帝劉恒,那更是夸張——發現一座涼亭造價需要百金后,直接做出了一副大媽問價蘭博基尼的姿態,趕忙放下了這個打算。

  景帝劉啟,雖然因‘棋盤俠’的政治污點而被歷史刻意的淡化,但光一個‘文景之治’,就足以證明劉啟也不是什么鋪張浪費的人。

  再者說了,除了棋盤俠之外,景帝劉啟可還有一個在漢時更為響亮的綽號:賜劍狂魔!

  靠著連續幾代或主動或被動摳搜的皇帝,老劉家才將天下民心牢牢攥在了手中,即便面臨吳楚七國之亂那般,大半個國家陷入叛亂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強硬的坐穩天下。

  就連大興土木,于長安城以西興建建章宮,以為居所的武帝爺,之所以能在晚年憑借一紙罪己詔,將天下逐漸渙散的民心收攏回來,也與漢初這幾位皇帝的‘摳搜’太不開干系。

  從后世的角度來看,武帝后期的狀況或許也就那么一回事;但實際上,武帝后期,被頻繁的戰爭和逐漸繁雜的苛捐雜稅折磨的底層百姓中,已經出現了農民起義!

  注意,不是趨勢,是已經起義了!

  若豬爺最終沒有下那封罪己詔,只怕那伙起義軍,在歷史上就不會再被籠統的稱之為‘亂軍’,而是被某位史官單立一側列傳,如‘x勝x廣列傳’了!

  能憑借道歉讓社會重回安穩,這種事在歷史上也只可能發生在漢室,發生在文景二代皇帝之后五十年以內。

  后世物論中,文景二帝自然是勤儉持家,摳摳搜搜攢下與匈奴決戰經費的正面形象;而武帝豬爺,則是在鼎盛的武功之余,落下一個‘鋪糜喜奢’的負面評價。

  而在劉弘眼中,無論是三菜一湯的文帝劉恒,還是硬生生玩兒爛國家經濟的武帝劉徹,都不是好的參考對象。

  物極必反。

  好的事到了極致,就必然會引發壞的結果,而壞的事到了極致···

  即便有了好的結果,那過程也很淦。

  如勤儉節約的文景二帝,自是為漢室留下了‘簡約質樸’的官場作風;但最終,漢室基層的政府部門,卻都成了‘絕對不能修’的燙手山芋!

  為了保全官聲,官員非但不敢翻新維護政府建筑,甚至還會在期間刻意制造幾出因‘年久失修’而導致坍塌的小事件,以此來彰顯自己兩袖清風,為國為民。

  等下一任官員上任,看著殘破的部門建筑,更是會因為顧忌‘大興土木’的譴責,而坐視建筑繼續殘破。

  看上去,這番姿態確實在民間豎立的‘官家人都是好人’的固有印象,減小了地方行政阻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比起這點好處,其弊端更是令人無法接受。

  且先不提如此表面之下,會有多少官員在滿是補丁的衣服墊一層蜀錦,光是政府建筑破敗而導致的政府威權損失,就讓劉弘放棄為自己設立文帝那樣的人設。

  殘破的政府建筑,某種程度上會透露出一種‘國家貧窮’的訊息,從而延展出‘國家羸弱’的訊息。

  這就與劉弘地主張所不符了——劉弘不是地主豪強,漢室不是世家宗族!

  鋪張浪費固然可恥,但也完全不需要低調做人,奉行什么‘財不外露’。

  作為一個統一的華夏政權,劉弘應該做的是讓漢室百姓時刻感受到:國家真強,國家真富!

  只有這樣,才能設立政權‘神圣不可侵犯’的威權和形象,讓普通百姓心懷敬畏,服從統治;并讓敵對勢力能夠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愚蠢。

  對內,劉弘要讓底層百姓清楚地意識到:長安富強,關東諸侯必不可能成事;于外,劉弘也希望底層百姓對身后的長安中央,具有十足的信心。

  至于為什么要如此在意底層百姓的感官,則是因為在漢初,百姓,就約等于準士兵!

  在身處帝果煮義余暉的漢室,每一個成年男子,都隨時具備被充作預備役的戰斗能力!

  內外戰爭,也同樣是由中央僅有的南北兩軍為軍官骨干,招募這些具備殺人技巧的百姓充作士卒。

  當然,劉弘也沒想過向豬爺學習,只要能避免官場風氣轉向極端簡樸的方向,并適度的虛張聲勢,就可以了。

  將此事暗自記下,劉弘便不顧儀態的躺靠下來,盯著遠處的宮墻發起呆。

  劉弘今日走出宣室殿,自然不是看著一座破舊的涼亭感懷。

  準確的說,劉弘是在御史大夫的強迫下,走出了密閉的宣室殿,來透透風。

  不得不說,即便對張蒼由于政治緣故,被史書刻意低估有心理準備,但在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后,劉弘還是不由為張蒼的才華感到敬佩。

  或者說,是對張蒼非人般的全面能力感到驚訝···

  在張蒼堅決接過‘療養陛下’的艱巨任務之后,劉弘和張蒼的會面,其實比往日多了許多。

  與劉弘事先預想的有所不同,張蒼對劉弘的治療非但包括后世中醫所常見的針灸,熏艾,湯藥等手段,甚至還有后世西醫的心理疏導!

  ——沒錯,張蒼會隔三差五的跑入宮,陪劉弘聊天解悶,緩解壓力!

  當劉弘問起緣故,并得到張蒼的回復之后,劉弘不由再度為古人的智慧,以及華夏文化的悠久底蘊感到無限自豪。

  就在此時,公元前179年,黃老學的老頭子們在治理國家,研究學術,捍衛法律的同時,將醫學事業進展到了‘病由心生,欲治身當先愈心’的地步!

  通俗來說:張蒼認為,劉弘主要的問題還是心理壓力太大,從而影響了體內的陰陽平衡,導致內分泌失調之類的。

  所以在過去十幾天內,劉弘不但將未央宮里里外外轉了個遍,還輸了大概五十盤棋。

  ——全是執白,對手都是張蒼!

  一想到張蒼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劉弘就忍不住向一棋盤砸上去——不帶這么欺負人的!

  但放松歸放松,作為皇帝,劉弘不太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閑暇’。

  就如此刻,劉弘看上去怡然自得的躺靠在涼亭之下,曬著初春的暖陽;但心里想的,卻還是國家大事。

  滿打滿算,匈奴使團在長安,已經待了快一個月,但原本應該臨近尾聲的外交流程,卻幾乎是徹底停滯。

  按往常的慣例,匈奴使節在長安的停留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現在,已經是匈奴使團臨近折返的時間點了。

  可是雙方的外交訴求,卻近乎南轅北轍,或者說,陷入了依舊非常詭異的僵局之中。

  原本獅子大開口,強硬要求漢室提供大量物資的匈奴使團,在得到單于庭的外交指示之后,做出了一副‘我要的我都說過,單于也確實快死了,給不給、給多少你看著辦’的曖昧架勢。

  而本處于外交劣勢,因劉弘判斷出冒頓將亡的訊息而底氣大漲的漢家朝臣,又在匈奴人這幅作態下陷入了糾結。

  漢家朝堂,也因為此次外交事件而極為清晰的劃分為了兩個陣營。

  主戰派認為,這是匈奴單于冒頓在故弄玄虛,試探漢家的底氣;一但被嚇住,就很有可能讓匈奴人輕視,從而引來匈奴人肆無忌憚的侵擾。

  而漢室的主和派,則于后世的軟腳蟹有所不同:主和派普遍認為,若是不答應匈奴人的請求,那必然會遭來報復性打擊,如今的漢家沒有做好大規模戰役的準備,應該暫且忍辱負重,以待將來。

  這兩種‘鷹派’及‘更鷹派’的看法,讓劉弘對漢室中央的官員素質感到稍有些安心,對將來的大決戰,也有了更強的信心。

  不過,真正讓劉弘感到興致盎然的是,兩個陣營的成員,大大出乎了劉弘所料!

  陳平周勃劉揭自是不必多說,為了打擊劉弘地政治威望,自然是跳身主和派。

  但其余的主和派,則是讓劉弘大跌眼鏡!

  九卿屬衙去掉劉揭之外,唯一一個主和的,居然是郎中令令勉!

  其余七人,無論是剛剛以楚王太子之身上任宗正的劉郢客,還是皇黨元老劉不疑,亦或是開國功勛蟲達、陳濞,乃至于廷尉吳公等人,俱皆主戰!

  哪怕算上目的不純的劉揭,也不過二對七的比數,看上去主戰派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但光是令勉主和一事,就足以讓劉弘的心涼下大半!

  若說令勉主和還不能夠說明問題,那另一個群體的偏向,則徹底讓劉弘放棄了強硬到底的決心。

  ——三公盡皆主和!

  陳平周勃且不論,即將上任左相之位的審食其也先不提,光是張蒼主和一事,就足以將事實完全揭露在劉弘面前:漢室,打不起。

  即便撇開這些內應,光是‘三公一致反對’這一項,就足以劉弘放棄強硬的戰略方針,轉而爭取盡可能長的和平。

  這件事,可謂是讓劉弘絞盡腦汁,糾結到不知應當如何處理,如何判斷。

  但最終,還是劉弘的知識儲備,讓劉弘冷靜了下來。

  光按歷史上冒頓的死亡時間來看,起碼冒頓茍延殘喘的未來五年之內,匈奴并不會有太大的內部混亂和爭斗。

  只要冒頓在,哪怕是成了植物人,那也足以令草原百部俯首稱臣,不敢彎刀相向,只敢向著鳴鏑的方向沖鋒陷陣。

  劉弘也想明白了——重要的根本就不是冒頓真虛還是假虛,匈奴真亂還是假亂,而是漢室賭不賭得起,敢不敢打。

  就像一個被欺負的稚童,根本不該考慮隔壁家的大哥哥有沒有生病,而是應該低頭看看自己纖細的手臂,并做出冷靜的判斷。

  就目前而言,即便再不愿意承認,劉弘也只能接受現實:哪怕整個幕南脫離匈奴單于庭的掌控,右賢王割據獨立,漢室也還沒有進場,從中得利的資格。

  無論是失去幕南的單于庭,亦或是割據幕南的右賢王部,都不是此時依舊以戰車為精銳兵力的漢室所能抗衡。

  所以,劉弘已經做出了最終決定:撇開匈奴使團提出的玄幻訴求,單就糧米、鹽、布等生活物資,滿足匈奴人所要求的三成。

  這個雙方都不算很滿意,但都能勉強接受的結果,就已經是劉弘能做到的極致了。

飛翔鳥中文    少帝成長計劃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