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43章 江東巨眼,影青異色

  鄭老師聽老尚這么說,便也沒有再說話,微笑著點點頭。老尚畢竟是辦事處主任,而且現在確實也沒結果。

  實際上,在來的路上,梅小梅也告訴了吳奪一些情況。

  其中一點就是,鄭老師認為這應該就是一片柴窯瓷片,

  所以這一件六棱金杯,不失為一個重大發現。

  同時,根據走私者的供出的一部分情況,這件六棱金杯,是上個月在蘇南一處墓葬中被盜掘的。

  同一批走私文物中,有好幾件是出自這個墓葬,初步判斷是明晚期的墓葬,墓主身份疑似富商。

  不過,走私者從盜墓團伙手中接貨,

  交易比較隱蔽,目前尚未有這個盜墓團伙的確切線索。

  吳奪在聽之前,對金杯的金質和年份是有判斷的。

  從金質來看,含金量應該在七成到八成之間,類似于現在的18k金,這個硬度比較適合鑲嵌。

  如果含金量太高,質地偏軟,估計瓷片現在就有可能掉下來了。也不能太低,含金量太低了金色不好看,而且不上檔次。

  而金杯本身和鑲嵌瓷片的年份,從工藝細節上來看,大致符合明代特征。

  吳奪搭上金杯,湊近仔細“看”起來。

  吳奪首先聽到的,居然是明代的一位大收藏家。

  此人名叫華夏,字中甫;不玩古的人可能沒聽說過這個人,

  但這個人真真了不得。

  先聽一個外號:江東巨眼。

  一個人未必人如其名,但是外號往往是不會錯的。“江東巨眼”這個外號,足見其眼力。

  華夏的經歷也不尋常,

  他大概生活在明代弘治到嘉靖年間,無錫人,太學生。年少時游學各地,還拜過明代圣人王陽明為師,中年又和文徵明、祝枝山等人打成一片。

  華夏在書畫上的眼力最高,但凡他收藏的東西,不僅是真跡,而且是jing品。他有一處專門放置藏品的宅子,名叫“真賞齋”。文徵明就為了這個真賞齋,先后畫過兩次《真賞齋圖》。

  華夏在書畫上眼力最高,另外對青銅器、金石、古籍善本也研究頗深,他收藏的上三代青銅器、金石、書畫、古籍善本,藏品之豐富,在明代就聲名赫赫。

  如今真賞齋遺址仍在,屬于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這件鑲嵌六片瓷片的六棱金杯,當年就是華夏的藏品。

  華夏的瓷器收藏并不多,眼力應該比不了其他品類。至于他怎么得到的這六片瓷片吳奪沒聽到,

  但是鑲嵌于金杯,

  確實是出自他的安排。

  至于后來這只金杯如何輾轉、如何成為一個明末蘇南富商的陪葬品,

  吳奪也沒聽到。

  當然,這一點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瓷片的年份和真偽。

  吳奪繼續聽。

  汝官哥鈞定五片瓷片,和吳奪目力鑒定的結果一致,都是到代的真品,修整打磨時間則和華夏的鑲嵌制杯時間相吻合。

  而那片“柴窯”,卻不是柴窯!

  這是一片北宋饒州窯影青瓷片。

  饒州窯,其實就是JDZ窯。

  JDZ的瓷器,在明清官窯御窯廠時期,算是一個至高點。但實際上,東漢時期這里就開始燒造瓷器了。

  宋真宗景德年間正式建鎮,故名JDZ。

  但在宋代,JDZ窯只是南方民窯之一,名氣自是比不了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

  正是在北宋時期,JDZ制出了一種很特殊的瓷器品種,叫作影青,也叫青白瓷;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間,同時有點兒發藍。

  這個影青瓷,其實大致符合“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征。所以,有人懷疑影青瓷,很可能就是柴窯。

  這一點吳奪不敢茍同,但也沒有特別深入研究過。

  影青瓷片,吳奪本來不需要聽也是能鑒定的。

  但是,這片瓷片,顏色太特別了!宋代饒州窯影青瓷,雖然也是發亮發藍,胎薄釉透,但和這種極為特殊的“天青色”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或者說,宋代饒州窯的影青瓷,從目前已知的實物來看,從未出現過這種顏色!

  話又說回來了,若不是特別,華夏也不可能將一片民窯瓷片,和有準官窯“血統”的五大名窯瓷片并鑲于金杯之上。

  甚至吳奪猜測,會不會華夏覺得這就是柴窯瓷片呢?畢竟他在瓷器上的眼力稍遜一籌。

  而且這片影青瓷的顏色太特別了,可算作“異類”。

  吳奪若不是能聽,也根本無法判定。北宋和后周,年份上又很接近。

  就算是影青瓷片,這六棱金杯,仍是珍品。

  吳奪徹底聽完之后,緩緩放下了六棱金杯。

  而后不等他們發問,便開口說道,“汝官哥鈞定確實沒有問題,汝、鈞、定是北宋瓷片,官哥是南宋瓷片。但這一片天青瓷,我看是影青。”

  老尚聽后,微微皺眉;梅小梅則追問道,“確定?”

  不待吳奪接話,鄭老師就笑道,“我跟瓷器打交道快四十年了,從未見過這種顏色的影青瓷。”

  吳奪則先看向梅小梅,“我的意見是北宋晚期的影青瓷片,只不過顏色極為特殊,確實罕見。”

  隨后吳奪又看向鄭老師,“老爺子,北宋晚期和后周世宗時期,相差大概一百五十年,如果咱們局里有比牛津熱釋光檢測更為jing準的方式,可以通過檢測得出結果。”

  熱釋光檢測陶瓷年份,出現一兩百年的誤差是很正常的,所以吳奪才說“更jing準的方式”。

  鄭老師應道,“檢測暫時放一邊。小吳先生,我想問你眼力觀測是如何判定的?”

  “我并不能判定一百五十年的年份差。”吳奪微微一笑。

  “那如何篤定是北宋晚期影青瓷,而非柴窯瓷片?”

  “老爺子,您說跟瓷器打交道快四十年了,北宋晚期影青瓷的基本特征,應該很熟悉。這一片瓷片,全都符合,只有顏色特殊,目前無有對應的實物。”

  吳奪微微一頓,繼續說道:

  “但目前沒有,不代表沒出現過。

  再者,這片瓷片的施釉,不是完全均勻,有一小處釉偏薄了一點點,而這一處釉色,就和影青瓷的顏色相近了。

  這件瓷器,或許當年施釉之時,釉汁調得偏稠了,才出現了這種特殊的顏色。”

  吳奪腦中急轉,東拼西湊,也就能說這么多了。這件瓷片,實際上很難說出明確的鑒定證據;吳奪聽得確鑿,卻又不能說。

飛翔鳥中文    鑒寶無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