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42章 柴窯瓷片,六棱金杯

  “那你得抓緊指示啊,我可能要回燕京了。”吳奪應道。

  “明天走不走?”

  “應該走不了,你先說事兒吧小梅姐。”

  梅小梅壓低了聲音,“我這次來羊城,是有批關于鼎的保養材料要交接······”

  這個吳奪已經從寧霜那里聽說了,但梅小梅這么一說,他不由接口打斷,

  “難不成出事兒了?”

  “別緊張,這個很順利,剛剛已經完成了,會有專業團隊運送燕京。我找你是另一個事兒。”

  “嗐!小梅姐,你這鋪墊讓我都沒反應過來。”

  “順口先說一句,結果你給打斷了。”梅小梅接著說道,“但是呢,

  特調局羊城的辦事處,

  遇上一件事情,我一想,你不就在羊城嘛,正好可以幫個忙嘛!”

  “說說啥情況吧。”

  “有關柴窯。”

  “什么?”吳奪本來坐在床上,一聽不由騰地站了起來。

  柴窯在瓷器上,常用的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柴火燒的瓷窯,一個就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御窯。

  梅小梅這么說,肯定不會是泛泛的柴火瓷窯,定然是指柴窯御窯。

  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汝窯為魁,而且汝窯在整個華夏瓷器史上,地位也高高在上;如果非要找比汝窯更為名貴的,那一定是柴窯。

  但現在,尚未有一件公認的柴窯器出現。

  而它曾經存在,卻又是真的。

  明代宮廷整理和記錄藏品,

  有本書叫《宣德鼎彝譜》,

  其中就有明確記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

  柴窯排在汝窯前頭。

  而大名鼎鼎的董其昌也寫過一本書,

  叫作《骨董十三說》,其中提及“柴汝官哥定”;他沒提鈞窯,但仍是以柴窯為首。

  柴榮在位時間很短,不過幾年而已;趙匡胤是在他崩了之后,才有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成為宋太祖。

  汝窯的天青色,據說就是模仿柴窯。

  關于柴窯的天青色,很多人都知道含有“雨過天青云破”的兩句,這是后周世宗柴榮當時對燒制瓷器要求的顏色。

  雖然各種記載很多,但如今就是沒發現實物;不僅沒發現實物,窯址也沒找到。

  而且,早在宋代,不要說完整器,柴窯的瓷器碎片就已經很少見了。

  歐陽修的《歸田錄》里寫過:(柴窯)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飾為器。

  這說明歐陽修是見過柴窯瓷片的,也就是說最起碼民間是有人得到過柴窯瓷片的。

  但是到了明代,宮廷中雖然藏有極少的柴窯,民間卻連瓷片都見不到了。

  文震亨在《長物志》里說:柴窯最貴,

  世不一見。聞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未知然否?

  這說明文震亨這樣的鑒定專家和收藏大家,連個柴窯瓷片都沒見過。

  吳奪騰地站起來之后,倒是又迅速冷靜下來了,因為不太可能碰上真的柴窯,而且梅小梅只說“有關”。

  梅小梅則繼續說道,“在羊城查獲了一件東西,基本可以定性為走私品,沒能出羊城,就被我們辦事處的人給扣下了。具體案情就不給你說了,但是東西鑒定起來有些麻煩。”

  “就一件東西?”吳奪問道。

  “對。”

  “一件疑似柴窯的瓷器?”吳奪又問。

  “嗐!”梅小梅道,“怪我沒說清楚,要是一件完整的疑似柴窯的東西,那現在能調動的專家估計都會趕到羊城‘會診’。這只是一件鑲嵌瓷片的六棱金杯。”

  “聽起來檔次也不低啊!”吳奪想了想,“六棱,那也就是六面,六塊瓷片,柴汝官哥鈞定?”

  “對,很可能是這樣。但是汝官哥鈞定基本可以判定了,就是那片疑似柴窯的瓷片不能定。”梅小梅解釋,“我是想吧,如果你能判定個大差不差,不管是不是,有個基本結果。下一步我們根據這個結果再定如何具體處理。”

  “行,明天幾點?”

  “九點吧,你住哪里?我去接你到我們的羊城辦事處。”

  吳奪說了酒店地址,便掛了電話,隨后又去跟羅宇澤和葛亮說了說。

  羅宇澤一聽柴窯,也是兩眼放光,不過這種事兒,他肯定不能跟著去。葛亮卻笑道,“我看柴窯的可能性不大。”

  三人隨后議定,明天吳奪的事兒完了,就定下時間先回燕京了。

  第二天上午,吳奪在特調局羊城辦事處的小會議室里,見到了這件鑲嵌六塊瓷片的六棱金杯。

  這件金杯高約八厘米,口徑也在八厘米左右,從杯口到圈足斜直下收,圈足直徑則在六厘米左右。

  六條棱線和上下邊線,卡住了六塊長方形的瓷片。

  最顯眼的一塊,確實是天青色瓷片。

  這塊瓷片,也是六塊當中最薄的,雖然是鑲嵌在杯壁上,但從透光性上就能判斷其厚薄。

  而且這一片瓷片的釉,也是最亮的。實際上它是玻璃釉,透明的,而瓷片的天青色,是胎釉共同產生的,并不是釉色就是天青色。

  而和這一片天青瓷片相對的,則是汝窯瓷片。因為是六片瓷片,所以兩兩相對。

  汝窯瓷片也是天青色,但是和這片天青瓷片能看出不同;這片天青瓷片比汝窯那片,還要稍微偏藍一點兒;而這種藍中,又微微透出蒼翠之色。

  吳奪不聽,就這么看,肯定是無法判斷是不是柴窯的。

  不過,其他五片瓷片,基本可以看明白。

  與之相對的汝窯瓷片應該沒問題,可以算得上開門。

  而官窯瓷片和哥窯瓷片兩兩相對,都是青瓷,開片程度也都差不多,都具備南宋的特征,判斷起來問題也不大。

  剩下的定窯和鈞窯瓷片兩兩相對,定窯是純白瓷片,鈞窯則是彌漫性的玫瑰紫窯變色的瓷片。這兩片瓷片,能到北宋。

  “汝官哥鈞定,依我看問題都不大,而最特殊的這一片天青瓷片,容我再仔細研究下。”吳奪最后說道。

  在小會議室面對這件鑲嵌瓷片的六棱金杯,除了吳奪和梅小梅,還有羊城辦事處的兩個人。

  一個是主任,四十多歲的男子,梅小梅稱其為老尚;一個是鑒定組組長,年長,六十多歲,換別的單位都已退休了,梅小梅介紹時說“鄭老師”。

  老尚畢竟是主任,了解一些情況,也知道吳奪的“威名”;但是鄭老師雖然表面上謙和客氣,眼神中卻多少能透出些不信任。

  吳奪說了這句話之后,鄭老師笑了笑,“小吳先生需要多久?那中午就在我們這里吃飯吧?”

  “最多也超不過半小時。”吳奪也笑了笑。

  鄭老師正要接話,老尚卻搶在前頭抬抬手,“好,那先好好看,完了再討論。”

  1秒記住頂點:

飛翔鳥中文    鑒寶無雙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