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雹神

  原文:

  王公筠倉蒞任楚中,擬登龍虎山謁天師。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駕小艇來,使舟中人為通。公見之,貌修偉,懷中出天師刺,曰:“聞騶從將臨,先遣負弩。”公訝其預知,益神之,誠意而往。天師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須鬣多不類常人,前使者亦侍其側。少間向天師細語,天師謂公曰:“此先生同鄉,不之識耶?”公問之。曰:“此即世所傳雹神李左車也。”公愕然改容。天師曰:“適言奉旨雨雹,故告辭耳。”公問:“何處?”曰:“章丘。”公以接壤關切,離席乞免。天師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額數,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師垂思良久,乃顧而囑曰:“其多降山谷,勿傷禾稼可也。”又囑:“貴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煙,氤氳匝地。俄延逾刻,極力騰起,才高于庭樹;又起,高于樓閣。霹靂一聲,向北飛去,屋宇震動,筵器擺簸。公駭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師曰:“適戒之,所以遲遲,不然平地一聲,便逝去矣。”公別歸,志其月日,遣人問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溝渠皆滿,而田中僅數枚焉。

  譯文:

  東漢張陵,創立正一道,其子孫世居于龍虎山之上清宮中,號稱張天師。龍虎山,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八十里,因兩峰對峙,如龍昂虎踞,故有此名。

  淄川王筠(yún)倉先生,昔日在楚為官,曾到江西登龍虎山,拜謁張天師。途經鄱陽湖,遇一人前來求見,自懷中取出天師名帖,作揖道:“天師知貴客將臨,特遣在下在此迎候。”王先生訝異非常,不覺敬意又增三分,以前聽說天師道法無邊,未敢輕信,不想天師竟能預知,可見所傳不虛。細看來使,生得修偉壯碩,不類常人,遂亦敬重有加,乃以使者為向導,同往龍虎山。

  是日上清宮中,大設酒宴,待之甚恭。

  天師左右侍從甚眾,鄱陽湖所遇使者,亦在其側。

  觀此間人物,形貌特異,衣冠須發,皆迥異于常人。

  想此仙山福地,真是頗多神奇。

  宴上,使者忽俯身向天師細語,但見天師微笑頷(hàn)首,不知何意。

  “先生識得此人否?”天師見王先生疑惑,便笑道。

  “神君生得相貌非凡,只是,王某眼拙。”

  “此人本是先生同鄉,不想先生卻不認得。”

  “慚愧慚愧,愿天師明示。”

  “這便是俗世所傳,專司雨(yù)雹的雹神,李左車呀。”

  “原來是漢初廣武君,失敬失敬。”

  雹神還禮道:“先生客氣了。”。

  天師道:“適才李神君接到玉帝圣旨,將去雨(yù)雹,故而細語告辭。”

  “不知冰雹將下在何處?”

  “山東章丘。”

  “啊,章丘。”王先生不禁一臉憂色。

  “先生為何不快?”

  “章丘正與淄川接壤,也算得是王某家鄉。玉帝降旨雨雹,固不可違,然而冰雹降下,必打壞無數莊稼,又有多少百姓,要遭受這天降饑苦!如此想著,心中實實不忍。敢請天師垂憐,免了這場雹災吧!”

  “此是天帝玉敕,降下多少冰雹,均有定額,豈敢稍有改動,以犯天條?”

  “畢竟百姓無辜,玉帝若知,想來亦不至加罪。”

  “只是…”

  “王某代章丘百姓,拜謝天師了。”說著起身再三鞠躬。

  天師見他如此,連忙止住。垂思良久,乃向雹神道:“盡量降在山谷之間,勿傷禾稼也就是了。”雹神領命欲走,天師道,“且慢,今有貴客在坐,離去時,還須斯文一些才好。”

  雹神應了一聲,拱手而退。

  出至院中,足下忽起一陣煙霧,氤氳匝地。

  如此許久,忽極力騰起,才高于樹,又起,乃高于樓閣。

  而后霹靂一聲,向北飛去,屋宇振動,杯盤擺簸。

  王先生嘆道:“雹神來去,必作雷霆乎!”

  天師笑道:“先已特意叮囑,這才緩緩升空,不然平地一聲,便飛去了。”

  王先生亦笑道:“今日可算是開了眼界了。”

  是日宴罷,即拜別返楚。

  后遣人到章丘核問,則那日果然大降冰雹,溝渠皆滿,而田中僅數顆而已。

飛翔鳥中文    聊齋志異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