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大昏君 第四百三十五章 征戰四方
有了遷民的新思路、新辦法,對于安南的占領和統治,也更有了把握。
越人不是難馴難治嘛,遷往異地,由大明人口填充,達到一定數量,統治和穩定的基礎也就堅實了。72文學網.72wxa
盡管有大災害,但皇帝已經有信心平穩度過。而人口的增長,也將比歷史上提前出現爆發。
歷史上中國人口從一億增加到四億,用了不到二百年。
現在,沒有了歷史上的大戰亂,大災害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隨著東北、西北和南方,以及海外土地的開發,賦稅的不斷減免,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口暴增的跡象已經出現。
不能出現問題再去解決,皇帝已經把自己的考慮傳達給臣子,讓他們從這個出發點來制定政策。
不管是擴張,還是掠奪,歸納成一句話:“征戰四海,為大明子民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大明帝國的國策已經改變,滅奴平叛之后,即便是大災害,也無法阻擋帝國的崛起和擴張。
所謂的太平盛世,在皇帝的理解中,就是沒有國內戰爭,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天才一秒鐘就記住:(72文學
但國家必須亮劍四顧,征服周邊的蠻夷,擊敗西夷,使大明的國威如日中天,無敢觸犯。
承平日久,看似好事,卻最是消磨進取之心,開拓之jing神。
沒有敵人,那就制造出敵人。使得jing神不敢懈怠,意志不會萎靡,警惕之心常在。
作為軍隊,自然是國家之刃,要充分理解皇帝的jing神,忠實地貫徹執行皇帝的意旨。
而作為軍人,戰爭是他們所希望的。這意味著更多的晉升機會,更多的軍功賞賜。
熊廷弼作為兵部尚書,是皇帝意旨的直接執行者。不管是東北,還是西南,各項戰事計劃已經制定完畢,正在一個一個地實施。
“湄公省能動員上萬人馬,再加上水師,南阮已經不足為懼。”熊廷弼作出判斷,目光移到緬甸的位置上,微瞇起了眼睛。
緬甸能夠蠶食大明的宣慰使司,并在與大明的戰爭中占據優勢,并不是軍力有多強,而是明朝消耗不起。
但現在已不是神宗時,沒有倭亂,沒有遼東和北方的戰事,明朝的財政也差不多轉型成功,依靠工商稅收,足以支撐開疆拓土的投入。
況且,以戰養戰的原則確定,掠奪土地和財富是主要目的,將大大減少初期的花費。等到大量繳獲,能夠預見將是產出大于投入的贏利買賣。
“大人,王巡撫新定的作戰計劃,是否還需進行修改?”幕僚伸出竹鞭,點了點沙盤上的三個地方,分別是鐵壁關、天馬關和漢龍關。
這三處是原來計劃的進兵關隘,三路進兵,分取孟養、孟密和木邦。
雖然是三路并發,但出漢龍關的是主力,攻占木邦后,便可沿阿瓦河南下,直取緬甸都城阿瓦。
王三善更改后的計劃則是兩路進擊,在鐵壁關屯兵守衛,防范西面的孟養。因為孟養曾是明朝的宣慰使司,雖依附緬甸,卻未必會為其死戰。
而從天馬關和漢龍關攻入緬甸的明軍,相距不遠,可以互相支援。在南下的過程中穩扎穩扎,尋機與緬軍主力交戰,并一舉擊敗。
鐵壁關留五千明軍足矣,兩路進擊的明軍各有兩萬,王三善率一萬在后作預備隊。
再加上出兵的助戰的土司人馬,將近十萬的大軍,再有犀利的武器裝備,獲勝是極有把握的。
秋收之后,沿途的宣慰使司,以及緬人村寨,都有存糧,明軍隨處就食,也幾乎沒有斷糧的擔心。
熊廷弼覺得新計劃很穩妥,雖然動作慢了些,卻減少了出現意外的可能。
伐緬的明軍骨干,都是經過了剿滅奢安之亂的jing兵強將,對于山地叢林作戰,頗有經驗。
就是新兵,也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嚴格訓練,戰力比緬兵只強不弱。
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這個幕僚,熊廷弼問道:“那依你之見,要如何修改呢?”
幕僚用竹鞭指點著說道:“兩路并進改為右路急進,吸引緬軍主力來戰。然后左路包抄,聚殲緬軍。”
熊廷弼點了點頭,說道:“此計甚好,可作為建議,轉給前線將領。”
停頓了一下,熊廷弼又補充道:“緬軍未必會主動迎戰,倒是依阿瓦河防線,在城下與我軍作戰的可能性較大。”
攻入緬甸后,初期的抵抗不會激烈,象孟養、孟定、木邦等地,原來都是大明的宣慰使司,不會出死力作戰。
與明朝一樣,對于這些土司,緬甸也給予了相當的自治權,只是派一些緬官維持統治。
至于改土歸流,那是百年后,緬甸貢榜王朝的建立者雍籍牙才采取的措施。
重新將三宣六慰置于大明帝國的管理之下,只是皇帝的權宜之計。這種羈索的統治方式,已經無法保證長治久安,但也不能立刻就改。
所以,暫時對占領區的管理方式是宣慰使司與州縣并存,再通過設立土官學校,使土司的后代在學校學習,朝廷則控制任免權。成績不合格,就不準其承襲。
經過一段時間的緩沖之后,再實施半土半流、土流合治,把朝廷官員安排進宣慰使司,從土司手中分權。
最后,時機成熟才是改土歸流。或許有叛亂,或許是腥風血雨,但這是社會的進步,歷史車輪不可阻擋。
熊廷弼與幕僚又商討了一陣,才算結束了這次會議。熊廷弼回到辦公室思索半晌,提筆給皇帝寫奏疏。
戰事是一個接一個,皇帝的雄心壯志顯露無遺。南面是吞并占城,討伐緬甸;西北則是收復前套,目前正在積草屯糧,訓練軍隊,明年開春便要發動。
而東北的穩步推進,就目前來看,還不會爆發大的戰事。皇帝的意思是不急不緩,穩穩地把刺刀頂到建奴殘余的胸口。
大災害導致的天氣越來越寒冷,大明有黑麥、土豆、玉米等耐寒或早熟的作物,建奴殘余有什么,光靠漁獵是養不活那么多人口的。
利用大自然的威力,先餓死一部分。拖得時間越長,建奴殘余的日子越不好過,實力越是損耗。
興許會出現內亂,也興許會亡命北竄,接受更寒冷環境的毒打;更大的可能就是投降,使明軍不戰而勝。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