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相國府。
“相國,燕國使者求見。”
正看著軍情的呂不韋,聽到了下人的稟報,不由眉頭微皺。
自從發起戰爭以來,呂不韋感覺事事不順。
本來讓蒙驁攻韓,在沒有其余各國插手的情況下,呂不韋認為此戰肯定能夠大獲全勝。
不曾想,秦軍苦苦攻打野王,牽制住了韓軍主力,最終卻被趙嘉摘了桃子。
此時野王已經被秦軍攻克,上黨卻有大部分被趙嘉占據,蒙驁發來信函,詢問是南下攻打韓國南陽,還是撕毀與趙國之間的盟約,轉而攻打被趙嘉占據的上黨。
這件事情,也讓呂不韋苦惱不已。
若此時撕毀盟約,轉而攻打趙嘉所占據的那些城池,秦國好不容易破壞的合縱聯盟,有極大可能會再次出現。
那個時候,秦國非但占不了什么便宜,甚至可能會被鎖死在關中,難以東進。
至于攻打韓國南郡,呂不韋也不是沒有想過。
只是如今的韓國,已經只剩南郡之地,秦國若攻南郡,就相當于發動了滅國之戰。
七雄并立許久,關東諸侯能夠容忍秦國奪取別國領地,卻不能容忍秦國滅掉一國。
除非,秦國已經有能力可以面對諸國的聯合。
如今的秦國,有些進退維谷,呂不韋也正在發愁,究竟應該怎么做。
讓呂不韋發愁之事,并不止這一件。
李牧、井忌攻燕,本來是秦、趙聯盟存在的基礎,只是呂不韋也不愿意看到,趙國攻占大量燕國領地,繼而壯大自身。
如今的趙國屢戰屢勝,中興勢頭極其猛烈,再加上與楚、齊之間的關系,就連秦國都有些難以壓制趙國。
假如任由其繼續發展壯大下去,趙國必會成為秦國統一天下最大的絆腳石。
“燕國使者么?”
正感覺心煩的呂不韋,忽然聽到有燕國使者求見,不由眼睛微亮。
“來者何人?”
下人急忙答道:“乃蔡澤族弟蔡鳥是也。”
“蔡澤族弟么?”
呂不韋得知來人身份以后,當即站了起來,喝道:“有請!”
沒過多久,菜鳥便進入相國府,看到了呂不韋。
“外臣拜見呂相!”
呂不韋上前,挽住蔡鳥手臂,熱情的說道:“吾與汝兄蔡澤同事多年,今日看到先生,就仿佛見到故友。”
“我這就讓人大擺筵席,今日定要與先生不醉不歸!”
呂不韋的熱情,也讓蔡鳥感到受寵若驚,不過他牢記自己此來目的,也知道燕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倒也不敢繼續拖延下去。
他垂首道:“族兄亦時常念叨呂相,蔡某對于相國亦仰慕久矣,也多謝相國厚愛。”
“只是相比起與蔡某把酒言歡,想必呂相更應該關心蔡某此行目的。”
呂不韋笑道:“那么先生此來為何?”
蔡鳥從懷中掏出一張地圖,將其鋪在案幾上面,指向了被標注起來的河間十座城池。
“此乃河間十城,燕王愿將此十城獻于呂相,以為呂相封地。”
隨后,蔡鳥小心翼翼從腋下拿出一塊美玉,將其放在案幾上,又從大腿旁邊掏出了一塊符文。
“相國若是同意,即可收了玉璧、符文、地圖,河間十城自此歸相國私有矣。”
呂不韋聞言,看著案幾上的三件物品,卻是瞇起了眼睛。
沒過多久,呂不韋笑著搖頭道:“河間十城可并非不毛之地,極其富庶,燕、趙兩國為了這塊地,不知爆發了多少次戰爭。”
“呂某無功不受祿,又豈敢貿然收下如此厚禮。”
蔡鳥卻是扶劍看向呂不韋,反問道:“君無功,胡不解君之璽以佩蒙敖也。秦王以君為賢,故加君蒙驁之上。”
“今燕獻地,此非秦之地也,君弗受,不忠也。”
呂不韋聞言,當即說道:“此非小事,吾當請奏秦王。”
呂不韋安置好了蔡鳥,遂入宮見秦王,以此事告知。
此時的秦王嬴政,十五歲矣,面容雖略顯稚嫩,卻又帶著成熟、威嚴的氣質,已經有了王者風范。
若按照歷史發展,秦王應該會同意這件事情,繼而會發生了后續一系列大事。
不過現在,由于趙嘉的出現,已經讓歷史變得不一樣,趙國也遠比歷史上更為強大,更加難以應付。
沉吟許久,秦王忽然說道:“以相國之見,能否接受這十座城池?”
呂不韋垂首道:“臣猶豫不決,這才前來向大王請教。”
秦王起身,背著雙手走到了墻上懸掛的地圖旁邊,目光落在了河間十城那里。
“據井忌傳回來的戰報上講,這塊地已經被李牧攻下,如今燕軍退守易城。”
“燕國拿出已經失陷之地,妄圖離間秦、趙聯盟,果然打得是好主意。”
歷史上,燕國只丟掉了兩城,就拿出了河間十城送給秦國,有白拿的城池,秦國自然不會拒絕。
可是如今,河間十城都被趙國占據。
秦國若接受那些城池,就必須撕毀與趙國之間的盟約,轉而去奪取河間之地。
如今局勢,秦國以武力拿下那十座城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勉強能夠得到那十座城池,若不能削弱趙國,早晚也會被趙國奪去。
呂不韋心中微微嘆息,道:“臣這就回去拒絕燕國使者。”
不曾想,秦王卻是出言阻止道:“相國可以拒絕接受那十座城池,卻不能拒絕燕國好意。”
呂不韋面露疑惑之色,問道:“大王此言何意。”
嬴政那略顯稚嫩的臉上,露出了莫名神采。
“這些年,趙國屢戰屢勝,國力急劇膨脹,已然成為我秦國東出之最大障礙。”
“此番秦、趙聯盟,趙國更是借我秦國之勢,先后奪取了燕國河間十城,以及韓國上黨,疆域急劇擴張。”
“然,趙先后與魏、燕、韓三國交惡,又展現出了如此強大的攻擊性,必然使得鄰國心生恐懼。”
“既然蒙驁將軍奪取韓國上黨失敗,索性直接放棄野王,與韓國交好,并且趁著燕國獻地之機,背趙盟燕。”
“燕與趙有奪河間十城之仇,韓與趙有奪上黨之恨,只要許諾擊敗趙國之后,可以相助他們奪回故土,兩國必然盟秦攻趙。”
“再派策士奔赴魏國,許以重利,盟三國而攻趙,豈不美哉?”
金陵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變化龍。
呂不韋望著侃侃而談的嬴政,忽然感覺眼前之人,已經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存在了。
秦始皇嬴政,終于開始露出了自己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