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
“嘎吱!”
“嘎吱!”
沉重而又高大的城門被二十幾人緩緩推開,趙嘉帶著土軍要塞將官出城相迎。
“吾乃趙嘉,見過將軍。”
“按照兩國盟書約定,秦軍入趙以后,所有士卒歸趙將統帥,井忌將軍擁有拒絕執行命令之權,卻沒有調動兵馬的權利。”
“那么從現在起,就開始交接這兩萬秦軍的指揮權吧。”
如此苛刻的條件,本來對秦國大不利。
然而讓兩萬虎狼秦軍進入趙國,趙嘉以及趙偃又豈能放心?
特別是土軍要塞,乃是申岐之地西部門戶,若是不讓井忌交接指揮權,一旦秦軍暴起奪城,對于趙國而言絕對是場災難。
“原來閣下就是平岐君公子嘉啊,末將有禮了。”
“交接指揮權既然乃是大王決定之事,末將自當遵從,此乃調動兩萬秦軍之虎符,還望公子嘉接受。“
待趙嘉接過虎符以后,井忌卻是沉聲道:“不過大王有令:若貴國下達某些不符合秦軍利益的命令,本將有權拒絕接受命令。”
趙嘉頷首,面帶笑意的說道:“自當如此!”
兩國雖然已經結盟,始終有些防著對方,趙國擔心兩萬秦軍不受控制,在趙國境內搞風搞雨,這才極力要求獲得這支秦軍的指揮權。
秦國又擔心趙國將兩萬秦軍當做炮灰,這才讓井忌保留拒絕接受命令的權利。
兩萬秦軍進入申岐之地,趙嘉讓司馬尚帶領申岐之地兵馬隨行,直接將其護送到了北疆,把指揮權交接給了李牧,這才返回。
此番,相比起歷史上的小打小鬧,趙國可謂是大動干戈,共計出兵十萬,由李牧統帥從中山故地大舉東出,攻打燕國以南的督亢之地。
由于趙嘉的建議,李牧并未像歷史上那般,僅僅攻克兩座城池便淺嘗輒止,而是準備拿下燕國督亢之地以南的十余座城池。
“踏踏踏!”
戰馬奔騰,大地震動,旌旗飄揚。
趙嘉騎在戰馬上,看著南方的趙國上黨郡,臉色無比復雜。
上黨郡,乃秦、趙、魏、韓四國交界處。
四國為了上黨這塊土地,連年征戰不休,就連當年讓趙國永生難忘的長平之戰,也是因為上黨而起。
可笑的是,趙國付出如此慘重代價,最終卻沒有得到上黨。
韓國禍水東引以后,又趁著秦、趙之戰結束,趙國被打殘、秦國國庫空虛之際,復奪上黨。
這些年來,韓國雖然處于夾縫之中,卻也八面玲瓏,維系著脆弱的平衡。
“王父當年未完成的心愿,就由我來完成吧。”
趙嘉看著遠方韓國上黨那富庶的土地,心中豪氣頓生。
此戰,若沒有趙國參與,秦國也會奪走韓國上黨郡,既然如此,趙嘉索性自己取上黨。
至于怎么取,還需要好好想想。
韓國,新鄭,王宮大殿。
“秦、趙聯盟,秦將蒙驁統兵十萬攻野王,趙平岐君趙嘉統兵三萬自申岐之地攻千畝。”
“秦、趙皆為虎狼之國,諸位可有良策卻敵?”
韓王看著殿中大臣,臉上滿是焦急之色,希望能夠從他們口中,得到可以令自己心安的答案。
“野王?”
韓國朝臣聽到這個地名以后,全都臉色微變。
這些年來,由于秦、魏兩國不斷蠶食,韓國疆域由北向南變成了一個狹長的領地,北方乃是上黨郡,南方乃是南陽郡。
如今的韓國,僅僅擁有兩郡之地,饒是如此,兩郡仍舊有不少領地被其余各國占據。
若非上黨與南陽郡十分富庶,城池以及人口密度都十分驚人,恐怕韓國早就難以支撐下去了。
而野王,正是位于上黨郡與南陽郡交界處。
野王如果丟失,秦國也就切斷了上黨郡與韓國之間的聯系,那時上黨郡不復為趙國所有矣。
這也就代表著,韓國可能會失去將近一半的領土。
最為重要的是,韓國勢弱,難保秦、趙得到上黨以后,不會繼續南下滅掉韓國。
如今的韓國,莫說抵擋住秦、趙聯軍,就算是單獨一個趙國,也并不是韓國能夠抗衡的存在。
這一次,韓國很可能會有亡國之禍!
“以韓之國力,難以據秦、趙兩國,如今秦、趙聯盟攻韓,韓恐有亡國之禍,大王若欲保全韓國,必須向其余各國求援,合縱以破秦!”
韓王卻是甩著衣袖,說道:“寡人又何嘗沒有想過,派遣使者向其余各國求援,合縱以攻秦國?”
“然如今趙國盟秦,聯軍攻韓、燕,燕自顧不暇,齊偏安一隅,楚與平岐君交好,魏新敗與秦、趙,早已膽寒,又豈會發兵救援?”
“合縱之勢已破,爾等讓寡人如何聯合其余諸國合力抗秦!”
韓國眾臣聞言,盡皆面面相覷。
直到此時他們才深刻了解到,趙國對于合縱聯盟的重要性有多大。
趙國在時,只要哪個國家有亡國之禍,合縱大軍很容易就被組成,正是為此才能保全韓國。
可是如今,秦國盟趙,也就代表合縱從此難以實現,韓國又如何自保?
秦國之所以花費如此大心思,與趙國結成聯盟,甚至派遣井忌統兵相助李牧攻燕,也正是知道趙國對于合縱聯盟的重要性。
沒有了合縱核心的趙國,其余各國就是一盤散沙,秦國破之易如反掌。
眼看群臣皆靜默不語,顯然對于如今局勢,沒有想出任何解決的辦法,韓王臉上焦急之色更濃。
韓相張平,乃張良之父,忽然想起了自己出門之前,門客所說的那番話,不由心中微動。
他上前兩步,說道:“大王,韓欲合縱,必先盟趙!”
韓王看到張平發話,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急忙問道;‘秦、趙已然結盟,趙國更是派兵攻打上黨,又怎么可能與韓國結盟?“
張平沉聲道:“吾常聞,趙之所以盟秦者,乃因趙王昏聵、趙相親秦是也。”
“平岐君趙嘉頗有公子無忌之風采,絕非短視之人,定然能夠看出秦國對于諸國之威脅。”
“此番公子嘉領兵攻千畝,亦是迫于邯鄲壓力,不得已而為之,心中恐怕并不愿與韓國為敵。”
“大王能否盟趙攻秦,就落在了公子嘉身上。“
韓王聽到這里,不由眼睛大亮,他有些激動的說道:“寡人聽聞公子嘉之妻乃楚國長公主,齊相周子亦與公子嘉相交莫逆。”
“若能由公子嘉主導合縱事宜,諸國莫敢不從也!”
不過很快,韓王就有些為難的說道:“話雖如此,然趙國畢竟由趙王說了算,既然趙王決心盟秦,哪怕公子嘉心中不愿,恐怕亦不能改變趙王心意啊!”
張平臉上,忽然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大王是否覺得,今日秦國攻韓之局面,與昔年有些相似?”
韓王只是略作遲疑,當即恍然大悟。
秦國當年為了奪取上黨,也正是率先攻打野王,切斷了上黨與南陽之間的聯系。
眼看上黨就要被秦國攻下,就連韓王也下令給韓國上黨太守馮亭,令其將上黨獻給秦國,以求秦國罷兵。
不曾想,上黨太守馮亭無視了韓王的命令,反而將上黨獻給了北方的趙國。
趙國兵不血刃得到上黨這塊膏腴之地,卻是徹底惹惱了秦國,這才爆發了長平之戰。
馮亭此舉,不僅讓韓國在夾縫中得以保全,還在戰后復奪上黨,可謂人生大贏家。
韓王有些遲疑的問道:“相國莫不是想讓寡人,將上黨獻給趙國,以求趙國罷兵?”
張平卻是搖頭道:“非是獻給趙國,乃是獻給公子嘉也!”
PS:給大家推本歷史類的小說——《我有個國》。
穿越成為了最窮國王,皇宮竟是三間小土房,宮闈籬笆墻不足半人高,王后還穿著帶補丁的衣裳,且看他如何扭轉乾坤,成為一代帝皇。
這位作者是我朋友,也是一位老作者,文筆啥的沒話說,感興趣的小伙伴們都去瞅瞅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