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塞外,大旗獵獵。
土軍要塞,趙嘉立于城墻之上,看著越來越近的秦軍,臉色肅然。
“踏踏踏!”
腳步聲由遠及近,為首一員大將乘坐戰車之上,徑直來到了城墻下面。
“吾乃秦將井忌,奉大王詔令,統兵兩萬助趙攻燕,還望城中守將能夠放行!”
言畢,井忌就從懷中掏出了兩國盟書,以及趙王親自頒布的通關文牒,示意屬下將其順著吊籃送入城中。
韓倉成為趙之國相以后,投靠者不計其數,很快就壓制住了龐暖這些主張合縱的派系,趙偃也決心和秦攻燕。
此次,趙偃可謂是雷厲風行,兩國剛剛商議完攻燕事宜,就催促秦國派兵入趙支援。
秦國本不想如此快出兵,卻又擔心拖延下去會惹得趙王不快,趙國朝堂畢竟還有不小的反秦派系。
思量再三,呂不韋終究還是派遣井忌,統帥兩萬兵馬進入趙國。
與此同時,秦國境內也開始大規模征調兵馬,準備出兵攻韓。
趙嘉看著戰車上威風凜凜的井忌,腦海中卻想不起絲毫有關此人的記載。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這件事情?”
趙嘉眉頭緊皺,感覺事情有些超出了自己的預料,對于井忌所統帥的兩萬兵馬,亦是充滿了忌憚與防備。
趙嘉所不知道的是,歷史上確有井忌此人,不過其名卻并未記載于《戰國策》或者《史記》上面。
《戰國縱橫家書》記載:秦使井忌據趙攻燕,拔二城。燕使蔡鳥(應該是蔡澤)入秦,以河間十城封文信侯。
此書出土于1973年,該書共27篇,其中一部類似于《戰國策》,有11篇內容、文字與今本《戰國策》和《史記》大體相同。
趙嘉雖然沒聽說過井忌,卻知道李牧在趙偃繼位之初,領兵攻下燕國兩座城池的事情。
《史記》: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結合《戰國縱橫家書》可以推測,正是在這一年,李牧、井忌二人聯合攻下了燕國的兩座城池。
這場戰爭,也正是秦國瘋狂擴張的開端。
你道為何?
就在秦國派遣井忌聯盟趙國攻燕之際,又令老將蒙驁領兵伐韓,接連攻下韓國十五座城池。
十五座韓國城池,讓本就弱小的韓國丟失了將近一半領地,由于韓國北方緊鄰趙國,丟失這些土地以后,也讓趙國邯鄲暴露在了秦國的兵鋒之下。
緊接著,由于秦、趙聯軍攻燕之事,導致燕國上下惶恐。
燕王麾下有一大臣,喚做蔡澤。
蔡澤本為燕人,學有所成以后想要出仕,奈何屢屢碰壁,根本得不到重用。
無奈之下,蔡澤遠赴秦國,為秦相范睢所看重,極力舉薦給秦昭襄王,被授予了客卿職位,待范睢被罷免相國之位以后,蔡澤成為新的秦相。
可惜蔡澤僅僅出任了幾個月相國之位,就被人惡語中傷,他擔心被殺,托病辭掉了相國職位,這才得以保全自己,反而被封為綱成君。
秦始皇繼位的那年,呂不韋派遣蔡澤前往燕國為官,到如今已經三年矣。
由于蔡澤曾在秦國擔任過相國之位,倒也頗受燕王器重,眼看燕國被秦、趙聯軍攻打,已經有了亡國之禍,蔡澤就向燕王獻計,以河間十城賄賂秦相呂不韋,破壞秦、趙聯盟。
河間那塊沃土,乃趙、燕兩國共同掌管,若是中間加上一塊秦國領地,還能為燕國減輕壓力。
燕王雖然舍不得十座城池,可是考慮到秦、趙若繼續聯盟下去,燕國將有亡國之禍,也只得依計行事。
于是乎,趙燕王派遣蔡澤入秦,以河間十座城池賄賂呂不韋,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燕國十座城池。
不得不說,呂不韋這招玩得十分漂亮,先是和趙攻燕,既破壞了合縱聯盟,給秦國攻打韓國創造了時機,又嚇得燕國雙手奉上十座城池。
燕、趙兩國,都被呂不韋玩弄于鼓掌之中。
更夸張的事情還在后面。
呂不韋得到河間十城以后仍不滿足,想要攻趙以廣河間封地,就準備與燕國結盟。
為了保證兩國盟約的有效性,呂不韋派遣張唐前往燕國為相,并且要求燕國將太子丹送到秦國為人質。
燕王欣然應諾,仗著秦、趙聯盟破裂之際,仗著自己背后有秦國這座大山,遂起兵攻趙,想要奪回被李牧攻下的城池。
假如這個時候,秦國聯合燕國攻趙,趙國若沒有其余國家相助,的確兇多吉少。
可惜的是,秦國沒有出兵,膨脹的燕國反而被龐暖擊敗,也成了龐暖拜將以來的首勝。
與此同時,呂不韋派遣甘羅出使趙國。
甘羅巧舌如簧,告知趙王:文信侯欲攻趙者,為廣河間也。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趙國畏懼秦國,又想要維系與秦國之間的聯盟,當即應允了這個條件,送上五座城池以廣呂不韋河間封地。
于是秦國歸換燕太子。
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不得不說,呂不韋的一系列操作,簡直妙到絕巔峰,先是和趙攻燕,破壞合縱聯盟,讓秦國有機會攻下韓國十五座城池。
緊接著利用燕、趙兩國畏懼秦國的心理,空手套白狼從燕國那里得到了河間十城,緊接著又一通威脅,兵不血刃得到趙國河間五城,
就連趙國辛辛苦苦打下的燕國三十座城池,秦國也分到了十一座。
沒有通過戰爭,僅僅依靠反復背信棄義的外交手段,以及秦國強大的國力,就兵不血刃獲得燕趙二十六座城池。
若再加上韓國的十五座城池,呂不韋的這波操作,讓秦國足足增加了四十一座城池,幾乎相當于整個韓國的所有疆域了。
這四十一座城池,不僅極大擴張了秦國領地,也讓各國深深感受到了秦國的威脅。
于是乎,才有了龐暖統帥合縱大軍攻秦之事。
可惜,這次合縱以失敗告終,也成了戰國時期關東諸侯的最后一次合縱。
秦國橫掃天下之勢,再也難以阻擋。
現如今,天下大勢已經走到了歷史的拐點,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與趙嘉能否把握住這次機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