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汝等各級將領,待事情查清楚以后,皆可官復原職。”
說到這里,龐暖停頓了一會兒,語氣也變得嚴厲起來。
“此番,吾奉太子詔書而來,又有宗室以及滿朝公卿支持,廉頗將軍若負隅頑抗,非但乃以卵擊石之舉,更會牽連軍中數萬將士。”
“廉頗將軍,就算汝不為自己名聲著想,也要考慮麾下將士身家性命吧。”
龐暖聲音雖然略顯蒼老,卻仍舊中氣十足,雄渾異常,城墻上不少趙人都聽見了。
龐暖這些話,可謂是點到而止。
不過城墻上許多將領,都聽懂了對方隱晦之言,那就是以將士家眷作為威脅。
事實上,就算龐暖不這么說,各級將官也能猜到。
按照律令:參與叛亂者,無論官職、爵位,皆要株連家眷,輕則發配流放,重則貶為奴隸甚至直接斬首。
絕大多數中高級將官,都有家眷待在邯鄲,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變相給王室充當人質。
這也是為什么,廉頗并未真正想過起兵反叛了。
他落入此等境地,將士們可能會同情他,除非被逼上絕路,否則很難跟隨其造反。
不為其它,僅僅是為了家人,將士們也不會那么做。
廉頗雙拳緊握,感覺無邊憤怒、悲傷充斥心頭,可是看著城外那密密麻麻的大軍,終究還是松開了拳頭。
他轉過頭去,看向跟隨自己南征的眾將官。
不少人被廉頗目光掃到,都是下意識垂下了腦袋,顯然沒有跟隨廉頗,與王室對抗的決心。
唯有郭旭等幾個心腹,昂首挺胸站立著,臉上露出憤怒之色。
廉頗見此情形,欣慰之余也不由頹然嘆了口氣。
他知道,自己已經失敗了,而且一敗涂地,沒有絲毫翻身的可能。
起兵叛亂,代表著徹底與趙偃決裂。
不僅邯鄲城內家眷會被株連,就連麾下絕大多數將士,也不會跟著叛亂。
如此做,等待廉頗的只有家破人亡,遺臭萬年。
廉頗也有想過,跟隨龐暖返回邯鄲,可是這個念頭剛剛從心中閃過,就被其狠狠掐滅了。
廉頗自信,憑借自己威望,縱然此時被押解回邯鄲,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然趙國此時有趙偃當政,兩人又向來不和。
返回邯鄲,廉頗必然失勢,只要趙偃在位一日,廉頗就沒有再次被啟用的機會。
更何況,別看廉頗這些年風光無限,卻也結下了不少政敵。
廉頗大權在握的時候,那些政敵自然不敢對其如何,真要等到廉頗失勢,恐怕不少人都會暗中報復。
深吸口氣,廉頗對著城下龐暖喝道:“吾從未背叛趙國,更不會與將軍刀兵相向,將軍暫且在城外扎營,吾自會給將軍一個交代!”
廉頗說完這番話以后,其身后那些將官,大多都松了口氣。
龐暖聞言,臉上亦是露出了笑容。
只不過,龐暖并未就此放松警惕。
他反而統帥麾下兵馬,有條不紊的撤退二十里,背靠著黃河安營扎寨。
事實上,龐暖渡過黃河的時候,就知道此番雙方交戰的可能性,微乎極微。
廉頗真要舉兵叛亂,憑借對方的統兵才能,不可能讓龐暖麾下大軍輕易渡河。
縣衙內,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廉頗看著麾下一眾將官,最終深深嘆了口氣,額頭上的皺紋,仿佛也在剎那間變深了許多。
“汝等隨我南征,連克繁陽、陰安兩城,本來能夠風風光光返回邯鄲。”
“不曾想,因我一人之故,而讓諸位遭受牽連。”
“這件事,乃我廉頗對不住諸位!”
說到這里,廉頗對著屋內眾將校深深鞠躬,臉上滿是愧疚之色。
“上將軍!”
眾將校見狀,都有些動容。
他們有心想要說些什么,可是千言萬語,最終也只能化為了這三個字。
廉頗站直了身體,目光掃視過屋內眾人,語氣忽然變得激昂起來。
“先王在世之時,太子素來與吾不和。”
“先王剛剛駕崩,太子尚未真正繼承王位,就迫不及待給我亂扣罪名,意圖奪我兵權。”
“吾雖問心無愧,亦知太子容不下我,既如此,吾又何必返回邯鄲,受人羞辱?”
“吾欲離開陰安,南入魏國。”
“待吾離去以后,爾等即可打開城門,迎龐暖將軍入城。”
眾人聞言,盡皆大驚。
“上將軍,萬萬不可!”
心腹愛將郭旭大呼出聲,臉上滿是焦急之色。
他雖然早有預料,廉頗不可能真的舉兵造反,卻從未想過,對方居然準備前往魏國。
要知道,廉頗剛剛帶領五萬趙軍,打下了魏國的繁陽、陰安兩座城池。
繁陽乃商賈云集的膏腴之地,陰安更是魏國北方門戶,這兩座城池對于魏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時,魏國上下恐怕都在記恨廉頗,彼此時前往魏國,豈能得到重用?
“公子嘉賢明遠播,對待上將軍更是敬重有加,既然上將軍不欲返回邯鄲,何不前往申岐之地投奔公子?”
郭旭話音落下,當即有不少將官出言應和。
他們雖然不會跟隨廉頗造反,卻也并不愿意看到廉頗前往魏國,而后受到冷落。
廉頗聞言,卻是搖了搖頭,繼而嘆道:“吾意已決,汝等莫要再勸。”
言畢,廉頗也不再廢話,直接大步朝著門外走去。
“吾愿棄官,跟隨上將軍入魏!”
廉頗剛剛走到門口,就聽到了心腹將領郭旭的吶喊。
他轉過頭去,只見郭旭扯掉了腰中印綬,臉色決絕的朝著自己走來,不由感覺鼻子有些發酸。
廉頗不是沒想過投奔趙嘉。
然此時趙偃當政,趙嘉處境本來就不算好,假如前往申岐之地,勢必會讓趙偃越發忌憚趙嘉,甚至引發父子反目。
廉頗并不愿給趙嘉帶去麻煩,這才準備前往魏國。
可惜此番亡魏前途未卜,廉頗本不愿葬送了心腹愛將的前途,不過略作思量后,終究還是沒有說什么,繼續朝著外面走去。
廉頗如此做,并非自私之故,乃因郭旭與自己走的很近這件事,眾人皆知。
哪怕郭旭繼續留在趙國,也不會受到重用。
縣衙內,眾將校看著兩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都有種莫名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