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一一七章 發現問題4

  第一一一七章發現問題4

  跟季華告別的時候,孫吳冬隨意朝羊湯館內掃了一眼。羊湯館內除了季平安那矮墩墩忙碌的身影,還有那滿地花花綠綠的方便面包裝袋。

  看到了滿地的方便面包裝袋,孫吳冬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些方便面包裝袋是學生吃完后扔掉的,緊接著孫吳冬腦子里便閃現了第二個念頭,這些方便面是羊湯館出售的還是學生從學校小賣店里買過來的?孫吳冬接下來又有了想去學校小賣店看一看的念頭。

  學校小賣店就位于學校大門口的傳達室,傳達室總共兩間屋子,里面一間是門衛老王頭休息的宿舍,外面一間就是小賣店兼做傳達室,里面總共擺了兩排貨架和一排柜臺,還有一張舊寫字臺和一部內線電話,空間顯得很狹小。小賣店里賣的東西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吃的有面包、方便面、火腿腸、瓜子、糖塊等,用的有紙筆文具、毛巾肥皂等,玩的有撲克牌、各種小玩具等,當然也少不了煙酒和冰糕飲料,反正是各種貨物琳瑯滿目,說是個雜貨鋪一點都不過份。

  戶山中學的小賣店是在1990年劉文化執政戶山中學的時候開始開設的。

  那個時候,因為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員流動性又差,所以導致社會閑散人員非常多。因此,戶山鎮街頭的小混混也就特別多,這些無所事事的小混混經常跑到學校里尋釁滋事,不是騷擾女生就是敲詐學生,有時候甚至還打罵教師,這些小混混的頻繁騷擾讓劉文化感到束手無策。打電話報警吧?警察一來這些小混混就一哄而散,根本就抓不到人。即使有時候抓到一兩個到學校鬧事的小混混,警察也只是把這些小混混帶到派出所做個筆錄、訓斥兩句就放了。因為這些小混混犯的錯誤根本都夠不上治安管理處罰的標準,更不用說是犯罪了,所以警察拿他們也無可奈何。再說了,戶山鎮街頭有不少的小混混跟派出所的警察已經混成了哥們,有時候派出所的警察還得偷偷摸摸想方設法維護這些小混混的利益。就這樣,日子久了劉文化也就懶得事事都去“麻煩”人家警察了。

  于是,就有人出主意說可以從戶山村雇一個身強體壯的人到學校做門衛,肯定會對那些小混混造成一定震懾。再說了,大家都是一個村子上的人,也許彼此還沾親帶故,這些小混混總得給同村的門衛幾分面子吧?這樣一來說不定到學校里鬧事的小混混就少了。

  劉文化一聽這個主意是不錯,可是,若要找一個年輕一點的專職門衛還真是不太好找。首先是專職門衛要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蹲在學校里,可人家門衛就是一普通農民,誰家里沒有點活計?要是一天到晚都靠在學校里,家里的活計還干不干了?除非是那些七老八十干不動農活的老頭,可這些人老胳膊露腿的走兩步就上喘,哪里還能對那些小混混造成震懾?其次,人家門衛也要維持生計,又是一年輕體壯的人,學校里給人家多少錢的工資才算合適?給多了,學校財務上根本承受不起。給少了,讓人家拿什么來養家糊口?所以說,這個門衛的人選還真的不太好找。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符合做學校門衛條件的人還真的讓劉文化給找到了,這個人就是老王頭。當然了,老王頭只是戶山中學的老師們對門衛老王的戲稱,也是不少年齡大的戶山鎮街頭的老百姓對他的“尊稱”。老王頭人其實并不老,今年剛剛五十二虛歲,1989年到戶山中學做門衛的時候老王頭只不過才四十出頭,正是一個男人身強體壯、年富力強的時候。可是,老王頭為何會在大好年華的時候選擇到戶山中學做一個看起來永遠都沒有出息的門衛呢?

  這話說起來就有點長了。原來,老王頭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朝氣蓬勃、生龍活虎的俊俏后生,只可惜生不逢時,在老王頭正當風華正茂之年卻趕上了“十年動亂”。正所謂“無畏者無懼”,在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文攻武斗”的社會大潮流之中,并且成為了戶山鎮“造反派”的頭頭,天天領著一幫子年輕人搞串聯批斗,大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勢。

  有斗爭就會有傷害,這話一點不假。在一次革命大串聯的武斗中,身為造反派的老王頭帶領著戶山鎮的“紅衛兵”坐火車一路殺到了省城,沒想到,就是在這一次的“造反派”和“保守派”的武斗中,身先士卒的老王頭被人硬生生打斷了一條腿,半條命都差點丟在省城。

  后來,老王頭在同去省城的“革命戰友”的精心護理下總算保住了一條命,但老王頭的左腿卻成了永遠的殘疾,走起路來總是一瘸一拐,再加上“武斗”時候留在臉上的那兩道看起來有些猙獰的疤痕,讓老王頭看起來確實有些讓人望而生畏。

  省城一戰成就了老王頭的威名,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年紀輕輕的老王頭便有了“老王頭”這個威震戶山鎮的名號。

飛翔鳥中文    九朝杏壇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