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杏壇 第三〇一章 大喜之日2
婚車出了石門溝子村,慢慢駛向了戶山鎮。
從石門溝子村到戶山鎮,這段路程騎摩托車也就十幾分鐘,因為今天要配合攝像師的工作,所以車子開慢了許多,以便攝像師把沿途的風光收錄到鏡頭里。
春天坐在裝飾一新的婚車里,心里說不出什么滋味,沒有快樂、沒有喜悅,也絲毫感受不到大喜之日的甜蜜和幸福。春天感覺自己就像木偶一樣,被家里人指揮來指揮去,無可奈何地接受著他們的擺布。
老許家的家門口,許丹的堂哥和堂嫂早就等候在了胡同拐角的路口迎接婚車的到來。
許丹家的大門也貼上了大紅的喜字和喜聯,大人們跑里跑外的忙碌著,幾個小孩子在人群中嬉笑打鬧。門口停著一輛貼著大紅喜字的輕卡貨車,車上已經裝滿了老許家陪送女兒的嫁妝。二十五英寸長虹彩電,海爾“雙王子”組合冰箱,“小鴨牌”滾筒洗衣機;還有按照戶山當地風俗準備的“六鋪六蓋”的被褥、衣鏡、臉盆、衣架、皮箱等物,皮箱內放的是娘家人給出閣閨女“壓箱”的紅包,一般是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車尾還有幾個貼著紅喜字的大紙箱,里面裝的都是新娘分“小飯”用的糕點、“喜花”、花生、糖果等物品。
許丹的堂嫂引導著春天和伴郎伴娘走向了堂屋,春天向等候在堂屋的許丹的父母敬過茶之后,在堂嫂的指引下來到了許丹的閨房。
此時的許丹,穿著一身粉紅的婚紗端坐在床上,正在接受許丹的伯母用紅絲線給她“開臉”。
“開臉”,又稱開面、絞面、絞臉,也是流傳幾千年的婚俗之一,指婚禮前為新娘修飾梳妝臉面。女子一生只開臉一次,開臉后就表示該女子已婚。開臉多由公婆、丈夫和子女俱全的所謂全福婦女進行操作。開臉的用具有新鑷子、五色絲線或錢幣等,戶山地區多是用紅絲線。開臉時,負責開臉的婦女還要邊開臉邊念念有詞地表示祝賀。“左彈一線生貴子,右彈一線產嬌男,一邊三線彈得穩,小姐胎胎產麒麟。眉毛扯得彎月樣,狀元榜眼探花郎”。出閣女子的“開臉”,其實就是寄托了家人對出閣女兒的祝福和新娘對美的追求,以及新娘對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許丹正因“開臉”被扯掉臉上的汗毛而疼的呲牙咧嘴,也就沒有顧得上招呼春天。春天在一旁站了一會兒,自感甚是無趣,只好又訕訕地退回了堂屋。
許丹家的堂屋里正在忙碌著擺酒席,這也是女方嫁女的一件大事,要把前來迎親的男方伴郎伴娘等人招待好。舊時的戶山地區,迎娶時新娘陪送的嫁妝是要用人手提肩抗的抬到男方家里去,所以女方家的這一頓晨宴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要讓這些抬嫁妝的人吃飽吃好才行。現在雖然已經不用人去抬嫁妝了,但大喜之日在女方家吃晨宴的習俗還是流傳了下來。
趁著男方賓客吃酒席的功夫,娘家人還要為即將出閣的閨女喂吃“上轎飯”。
上轎飯是指女兒出嫁前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頓飯,這頓飯一般要由家族里公認的比較有福氣的婦人喂吃才行。上轎飯要有魚、有肉、有蛋,還要有一碗摻著花生、紅棗的米飯。吃上轎飯時,一般是吃一口飯,夾一筷子魚,寓意是“年年有余”;再來一口飯、一塊肉,最后吃蛋;上轎飯大都是吃三口的,當吃到最后一口時,新娘把飯吃進嘴里,嚼幾下之后再吐出來了,寓意是新娘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在春天陪著老丈人許多,許丹的兩個姐夫、堂哥和伴郎吳曉、伴娘王莉等人在堂屋喝酒的時候,許丹在閨房里也吃了自己的“上轎飯”,她的上轎飯是由伯母和母親兩個人一起喂吃的。
酒足飯飽之后,接下來要進行的是新郎向新娘“求婚”儀式。
整個求婚的過程很簡單,就是春天給許丹左手的無名指戴上了金戒指,然后接過王莉手里的塑料捧花遞到了許丹手里而已。許丹很寬容地沒有刁難春天,省掉了攝影師要求春天下跪求愛、慫恿許丹索要紅包等等的苛求。“求婚”儀式的整個過程春天都緊繃著臉,表情嚴肅,許丹也一直沒有笑。
求婚完畢,許丹的伯母為她蒙上婚紗的“罩頭紅”,于是,春天在攝影師的指揮下,牽著許丹的手慢慢走出閨房、走出堂屋,走出了院子、走向婚車。
春天和許丹在婚車的后排坐定,伴娘王莉坐在了副駕駛的位置,司機麻利地發動了車子。在婚車即將啟動的一剎那,許丹的伯母把一碗清水潑到了婚車車底下。閨女上轎后娘家人在喜轎前潑水,這也是戶山地區的婚俗之一,這是娘家人對出閣閨女的祝福,寓意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希望女兒永遠不要走“回頭路”。
在婚車緩緩駛離許家門口的時候,春天隔著透明的紅蓋頭巾,看到了許丹眼角閃爍的那一絲晶瑩和濕潤。春天不由在心里暗嘆一聲,面對著這樣一個拋卻父母,一往情深、義無反顧地來到自己身邊的女人,春天卻不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該如何去面對。
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