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杏壇 第二六〇章 瞅準商機
春天拿著兩張校報的底稿去了梁超老師在校內開設的油印部,隔老遠春天就聽到了膠印機工作時候發出的有節奏的“咔嚓”聲。
梁超,戶山鎮楊各莊人,1984年高中畢業后托人在戶山中學謀了一個民辦教師的工作,一直任教初一生物課。
1985年春天在戶山中學上初一的時候,梁超曾經教過春天,算起來他也是春天的老師。
1993年7月,經過幾年的努力,梁超終于考上了戶縣師范民師班,算是圓了他夢寐以求的變身公辦教師的“轉正”理想。
1993年春天分配到戶山中學的時候,也好正是梁超去戶縣師范脫產學習的時期,故此,春天和梁超兩個人前兩年一直未曾謀面。
1996年8月,在戶縣師范學習期滿的梁超被分配回了戶山鎮。
回到戶山鎮的梁超第一時間帶著禮品找到了趙志強,要求回戶山中學繼續任教。因趙志強和梁超以前共事過一年時間,對梁超印象還算不錯,盡管趙志強知道梁超和王一川是“拜把子”的兄弟,但看在禮品的份上,趙志強還是把梁超留在了戶山中學。
梁超是個識時務之人,對趙志強和王一川之間交惡的內幕也心知肚明,現在看到王一川大勢已去,再次回到戶山中學的梁超審時度勢,并沒有對以前的“把兄弟”王一川表現出過度的親近,反而對趙志強極盡逢迎。梁超的做法深深地刺激了王一川,王一川對梁超這種勢力小人的做法深惡痛絕,兩個人的兄弟之情已經名存實亡。
梁超的妻子跟王一川的妻子一樣,都是地道的農民,既無一技之長,也無什么正經工作可做,只能是待在家里侍弄幾分薄地,相夫教子。但梁超卻不是個本分之人,不想安于現狀,也一直在積極地想方設法要給妻子找一份輕松賺錢的工作,也好讓妻子早日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困苦日子,過上揚眉吐氣的生活。
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這話一點不假,天天鉆研發財之道的梁超突然從學生試卷上發現了商機,并且在心里細細地算了一筆賬。按照時下流行的行情,一張試卷賣一毛錢,戶山中學有1000多名學生,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要發100張以上的復習題,這樣算下來,戶山中學學生試卷一年的毛收入就可以達到三萬多塊,就是刨去成本,純利潤也得有兩萬多。這比起梁超每個月只有兩百多塊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的死工資,這筆錢簡直就是天文數字。這還只是戶山中學一家的獲利,如果再加上戶山鎮的其他小學,或者臨近鄉鎮的中小學,那可真的就是一個足以令人震撼的數字。
于是,梁超那顆不安分的心變得更加不安分起來。
于是,梁超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往外跑,近的地方就騎自行車,遠的地方就坐公共汽車。梁超出去的目的,一是要考察印刷試卷的行情和市場,二是想設法購買一套印刷試卷的設備。
可是,一段時間跑下來,梁超的心都要涼透了。
試卷印刷這個行業在戶縣地區剛剛起步,社會需求和市場的前景行情都非常好,讓梁超心涼的原因是印刷試卷設備的昂貴,已經大大超出了梁超可承受的范圍。東州市印刷設備的市場梁超去看過,一套全新的八開單色試卷膠輥印刷機的價格是兩萬七千多元,還要再加上一臺價值一萬兩千多元的柔性版制版機,只有這兩樣設備全部齊備,才可以保證最基本的試卷印刷。一個膠輥印刷機和一個制版機,這兩臺機器加起來就得四萬塊錢,以梁超現在的工資狀況,就是不吃不喝也得積攢二十年。更何況,梁超正式領取公辦教師的工資還不到半年時間,以前領取的都是每月幾十元的民辦教師工資,現在家里面一分錢的積蓄都沒有。
梁超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依然鍥而不舍地每個周末去縣城或者東州市碰運氣,看看能不能碰到別人淘汰的、價格便宜的二手印刷設備。
機會還真的說來就來了,年前,梁超還真的在東州市的舊貨市場碰見了一位急于出售二手八開單色膠輥印刷機的客戶,設備雖然舊一點但還能用,開價也不貴,只要七千元。梁超大喜過望,但表面上卻不動聲色,扯東扯西地跟人家客戶嘮起了家常。憑著梁超的三寸不爛之舌,巧舌如簧地把膠印機的售價侃到了六千元,并且還要人家保證一年的售后維修。因為眼看就要過年,那位客戶也很大度,就以六千元的價格跟梁超達成了售賣協議。梁超留下了五百元的定金,然后急匆匆趕回戶山鎮籌錢。
正是臨近年關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準備回老家過年,戶山中學大院里所剩住戶已經不多。梁超跑東家竄西家,幾乎借遍了整個戶山中學大院,用了兩天時間,總算是把六千元的現金湊齊。
去東州市把膠印機拉回戶山鎮后,梁超新的煩惱又來了。
梁超面臨的第一個煩惱是印刷地點的選擇,梁超家里倒是有空房子,可是總不能把印刷地點放在楊各莊那個偏僻的小村子里吧?最好的選擇地點當然就是戶山中學,交通便利,又是處在全鎮的中心位置,可以很好地輻射戶山中學以外的各村級小學。
于是,梁超拎上兩瓶好酒和一些土特產,借拜年之機去了趙志強家,向趙志強提出了租借兩間校舍搞印刷的想法,趙志強很爽快地答應了。學校大院里閑房子多得是,能租出去賺點錢也不錯。于是,趙志強打電話通知了總務主任宋秀文,三個人在一起商定了兩間房子每年的租金是四百元,水電費另行計算,并且草簽了一份協議。
梁超面臨的第二個煩惱是購買制版機的費用還沒有著落,沒有制版機,買回的膠印機就是一堆廢鐵。于是,梁超只好再次厚著臉皮在戶山中學大院里挨家挨戶地登門求助,好在梁超平時能說會道,在老師們中間人緣也還算不錯,雖然老師們手里都不富裕,但還是這家五百,那家三百地再次給梁超湊了一部分錢款。就連梁超的“把兄弟”王一川看著梁超可憐兮兮的樣子,也不計前嫌地借給了梁超一千元。可是,即使這樣還是遠遠達不到購買制版機的錢款數額。無奈之下,梁超又把目光放到了單身教師的身上。梁超借了一輛摩托車,開始了他風塵仆仆的征戰,把他自認為能借到錢的單身教師全部走了一個遍,每家兩瓶酒,一番好話,一圈轉下來,錢款也就湊了個七七八八。剩下的梁超想找找自己家的親戚借一借,估計就可以解決。春天因為一直在學校里輔導學生,倒省了梁超的跑腿和花費,春天分兩次給梁超拿了兩千元,梁超自是千恩萬謝。
正月初十,梁超去東州市購買了一臺全新的柔性版制版機,花費了一萬二千元,又花費了三千元購買了油墨、紙張等印刷必備的物品。
正月十二,梁超在戶山中學大院里放了一掛鞭炮,等于表示他的印刷工作室正式開業了。
梁超把印刷設備安裝調試完畢,在賣給梁超二手油印機客戶手把手的指導下印出來第一張戶山鎮真正意義上的膠輥印刷品,從而結束了戶山中學蠟紙刻板和絲網印刷的歷史。
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