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

  世之軍神。

  這個詞伴隨著一個個諸侯的興榮與強盛,曾無數次被安放在擅于用兵,且在同時代彰顯出無人能敵的霸氣與勇毅的將軍們身上。

  故對于諸侯而言,戰神一詞總有著別樣的特殊意義,那就是國之強盛。

  所以在八年的冷冬里,扶蘇始終很振奮。

  四年,借由李恪在澠池一戰的潑天大勝,秦軍高開低走,贏了土地,卻沒能贏得士氣。

  五年,天下太平,一歲無戰。

  六年的主角是楚趙齊,秦國不僅是配角,還是丑角。

  大秦是強國啊!

  想當年九郡的大雍由李恪主政,所向披靡,不戰已叫人怯上三分,一旦出戰,則必是大勝完勝。

  可現在呢?占了更多的土地,聚了更多的人口,有了更高的威望,只少了李恪,大秦便不行了?

  夜深人靜,扶蘇忍不住會捫心自問。

  究竟是李恪留給他的雍州一系不能任,還是他不能任?

  這口氣在他心里憋了整整三年,直到七年,在經歷了短暫的不健之后,他終于用一次善任為他的大秦迎來了第一次高光!

  韓信出世!

  區區十萬關東秦軍,在司馬欣與蘇角手上始終表現得不溫不火,中規中矩,卻在韓信手上爆發出無比璀璨的光芒。

  一敗強楚,連克三郡,誘出項羽調動聯軍,緊接著不爭土地殲敵有生,還利用了項羽貪小性婪的惡性徹底分化了楚與齊趙。

  韓信用兵與李恪的精密和章邯的剛毅皆不同,自出道起就彰顯著一股子從容與謀定后動,萬事萬物皆了于心,出兵之前,便已算到了勝戰之果。

  這一勝奠定了韓信在關東秦軍中的領袖地位。

  他平息眾議,放下元氣大傷卻尤有余力的楚地,只奪潁川、陳、南三郡,扎入楚漢越三國之交,以戰挑釁。

  在巨大的軍爭壓力下,始終隱而不發,又曾巧出逼退過李恪的越國終于出來了。

  韓信又是提前調走了王師精騎,在最關鍵的時刻用之,一錘定音!

  世無不可謀!

  韓信斬趙平一戰,真正向世人展露出韓信的兵鋒和獠牙。

  他沒有連場的大勝,也沒有無敵的強軍,但只要進入他的算籌,對手就會在不知不覺間陷入死局,無數可逃。

  所以,空有二十萬強悍南軍的趙陀才會不戰而逃。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者,韓信是無可爭議的軍神!

  收獲軍報,扶蘇大喜。二世皇帝以明詣昭天下,晉淮陰侯韓信徹侯,封潁川,號韓君。

  一時間,韓信風光直逼向隱世多年的李恪,一時無兩。

  此一封,君臣相得。

  韓信多年的宿愿便是不下李恪,一朝成其志,不免生出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

  他當即把最后那點謹小慎微拋了,請令節制潁川、陳、南、三川、南陽五郡,鎖留財稅,廣興兵貿。

  他一面提高士卒的兵甲裝備,一面用自己的面子從白于將作請來墨家施工隊與配套機關,依南郡之山水河澤興建起連片的雍州特色堡壘防線,繼續與漢楚越三國相持。

  秦軍依托防線時攻時守,時進時退。殺人,劫財,不掠地,用一刻不停的戰爭壓力把三國拖進軍備競賽的深淵,眼看著他們在國政破產的道路上猙扎哀號。

  韓信的表現令李信老懷寬慰。

  他老了,快死了,作為始皇帝早期的年輕干才,在歷經了浮沉之后,他甚至一度丟掉了李氏的顯貴。

  直到他在站隊中選定了扶蘇。

  選擇扶蘇,卻與蒙氏似近實遠,拋開兵家的身份,在更復雜也更詭譎的政爭中左右逢源,乃至于夸大地宣揚自己與李恪出了五服的親戚關系,把自己化身成墨家與大秦連架的橋梁…

  他拋棄了一切,也獲得了一切。

  作為最早對墨家表達出善意的勛貴家族,手掌著李恪在人世間最親近的李泊一脈,槐里李氏已經是當今大秦當之無愧的第一世家。

  李泊,居郎中令,帝信不下于往日蒙毅,三公之位唾手可得。

  李左車,陛下的妹婿,居雁門郡守,身兼中央、地方、雍州、中土多重身份,乃大秦地方實權派的鼎足人物。

  李超,接呂奔之職任少府,九卿之列,李氏繼主。

  余者如仲車、諒、憨、埠等族中才士皆有重用,得八百至千二百石秩級。

  他們不僅是秦廷的中堅,更是李氏區別于李恪,能夠被勛貴們視作領袖的關鍵所在。

  李氏興旺!

  自家祖將李氏捧上大秦勛貴之寶座,李氏從未有哪一刻像今日這般深受器重。

  但李信心中仍有遺憾,那便是在這個風起云涌的軍爭之世,身為兵家豪門的李氏卻總拿不出一個真正領袖群雄的將主。

  而現在,這個遺憾終于被彌補了。

  他親手挑選的女婿撐起了李氏在軍方的驕傲,韓君,通武上將軍,主持關東秦軍,力壓三大逆王。

  在大秦,韓信終成為王翦、李恪之后,第三個以徹侯之身統領大軍的將主王臣,軍神之名響徹天地。

  李信覺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他告老后,李泊會繼任大秦相國,李氏的政治權威不會有任何減弱。

  至于他這把老骨頭,大可以為李氏再盡一次綿力,讓大秦再欠李氏一個大大的人情。

  心思即定,李信施施然去到阿房,在御書房中見到了勤政中的扶蘇。

  “陛下,勞苦了。”

  扶蘇活動一下脖頸抬起頭:“國政紛亂,朕不似先皇帝天縱,又無恪之奇才,將勤補拙只是本份,當不得夸。”

  李信微微一笑:“陛下還念著夏子么?”

  “恪…”扶蘇嘆了口氣,“朕總想著甚時候去一趟雁門,聽聞他栽了萬畝竹梅,一年四季皆有花香…”

  “那何以不去?”

  扶蘇不由面露尷尬:“國政憂憂,分不得閑。”

  “其實老臣也明白,是因為郯君吧?”李信了然一笑。

  “恬師…”扶蘇放下筆,站起身,去到窗邊,“相國以為恬師是恪殺的么?”

  “不會。”

  “何以篤定?”

  “因為…”李信臉上一陣苦笑,“夏子之才,夏子之傲,臣一生觀人也不曾見過傲如其者。他不會殺郯君,因為他從未把這世上的英雄視作對手,任何人在他眼中,不過是可用與不可用罷了。”

  “那朕呢?”

  “陛下…可用。”

  扶蘇哈哈大笑起來:“說吧,相國有何事?”

  李信整了整衣襟,正肅下拜:“臣,欲告老。”

  扶蘇不由挑眉:“各路逆王橫行于世,天下無一刻之安寧。這個時候,相國要告老?”

  李信輕笑,又揖:“陛下,臣無才德,于相國之位,本就是尸位素餐,當不得大任。臣告老于國無礙,但臣倚老賣老,這身秩級,這身輩份倒正可為陛下所用。此時告老,也可在老死之前,為陛下解一憂愁。”

  “相國之意…”

  “難道陛下就真不愿知道,夏子究竟想要什么嗎?”

  秦二世八年二月,通武上將軍信斬趙平,怯越四百里。

飛翔鳥中文    大秦鉅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