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霸主 第779章從龍之功沒有那么容易拿
接著就是更加嚴厲的軍事訓練,三大步法,四面轉法,蹲下起立,當然是必修課程。結果這段操練一直持續了訓練了半個月。
而且自從冉明在第一天露了一面之外,其他時間根本就沒有看過眾學生,這些學生參與幫助冉明,其實未償沒有接近冉明,混一份從龍之功的心思。
可是看到冉明連面都不露,他們從龍混功勞的心思又淡了不少,中途又有人退出,冉明也同樣一并允了。
似乎冉明把這些學生當成士卒來訓練,從最基礎的三大步法,四面轉法再到行軍布陣,刀、槍、劍、盾、弩等軍器械的操作,可是在這期間并沒有人退出了。
此時剩余的學生還有一百四十七個,豐樂三杰就是像崔宏也咬牙堅持了下來。
也興好在這個時代,漢人的血性并沒有丟失。哪怕嬌貴如崔宏之流,也是文武全能,別看崔宏如同一個瓷娃娃,可是他卻騎得了烈車,駕得住馬車,雖然力道不足,卻可以用七斗輕弓十矢七中。
顯然平時崔宏在騎射方面也下過苦功,不過張袞卻不一樣,他本來就生長在遼東燕地,遼東漢人生性悍勇,他不僅騎術精良,箭術不俗,更難得的是,他的功夫也不弱,特別是摔跤,在眾學生中沒有敵手,就連麒麟衛好手也不容易拿下他。
冉明高調宣布徹查侵稅一案,最終卻從未出鄴城東宮。
反而把豐樂書院一百多學生訓練成了勁卒,這下河洛豪強士紳和天下官員紛紛側目,議論紛紛。
就在這時,豐樂算學院又被送來了不少活物。
將近一月的嚴格軍訓,從軍伍上看,這些學生已經有了明顯的精兵氣象,但是卻沒有什么膽識。好兵都是殺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只有見過血的兵,才是好兵。
冉明可沒有人給這些學生練手,他采取了最初的方法,以狗、豬、馬為訓練之法。
這一百四十七名學生都穿上了精致的皮甲,全副武裝了起來。這時,冉明卻露出面了。他沖眾學生道“孟子曰天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近月的訓練,不過是最簡單的軍事訓練。我大魏以武立國,武乃根本,無論是皇室貴胄,還是黎民百姓,必須人人習武健身。除非春耕秋收,其他農閑時,農民必須接受軍事訓練,即使工坊里做工的工匠,亦要接受此等訓練。黎民百姓都要接受的軍事訓練,這點苦都受不了,還想做官執宰,大魏的官沒有這么廉價。要想舒服,回家讓爹媽疼去!”
這些學生一聽不禁失笑,笑聲中這連天來刻苦訓練的怨氣也一掃而空。冉明的話雖然是笑話,不過卻透露了一個意思,那些無論是什么原因受不了回去的人,都是被淘汰者,即使學業再好,將來也失去了被冉明大用重用的機會。
而現在他們都是優勝者,這連天的訓練,其實也是一種考驗。
冉明等學生笑聲停止了,這才又道“不過,今天還有最后一場考驗,你們能通過考驗,就擁有了官身,若是不能通過,那才回去繼續學習,看在你們近日刻苦努力的份上,本宮再給你們一個機會。”
能堅持到現在的學生,哪有一個笨蛋。這就是好比唐宋時期賜同進士,對于學術不精這是一種恩賜,對于德才兼備者來說,賜同進士哪就是一種變身侮辱。
冉明道“你們沒有愿意退出的嗎?接下來則是一場生命考驗,弄不好可會丟命的!”
眾學生異口同聲的道“學生愿為山長出生入死。”
“那好吧,這可是你們自愿的。”冉明道“來人,準備放狗。你們現在要用你們的武器,殺掉你們面前的惡狗,豬、馬。”
崔宏突然舉手道“學生有一個問題請教山長!”
“但說無妨!”
手機閱讀請訪問wap版:(第1/3頁)(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崔宏道“我等是士人不是軍中悍卒,何以要學要兵家霸道之術!”
“問得好!”冉明笑道“河洛豪強和士紳辜負了父皇的信任,他們不顧河洛百姓受災,生存艱難,無視國法,我們這次就是要查那些國之蛀蟲,若是查到實據,那應該怎么辦?”
張袞道“查出實據,不殺不足以正國法,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對啊,原來你們知道啊!”冉明道“可是你們連一天惡狗都不敢屠,怎么會有膽量殺人?”
仿佛風云加重了一番,眾學生似乎有一種天要壓下來的感覺。不敢屠狗,何以敢殺人?這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異曲同工之妙。
崔宏心中突然一種想要笑的沖動,賭對了……太子殿下果然要重用這些學生。這次歷練,注定要打上太子一系的烙印。屠殺河洛豪強和士紳看樣子也是向冉明交的第一份投名狀啊。
張袞則非常淡然,別人或許不知道,他自己卻清楚,自己殺過人。他雖然是官宦世家子弟,但是在燕國治下,漢官子弟的地位還不如一介鮮卑奴隸。即使是一個鮮卑奴隸,也敢沖自己揚鞭子。張袞小的時候非常怕狗,也被鮮卑人的牧羊犬咬過。至今腿上還有清晰的牙印。
在魏國兵圍龍城,龍城大亂時,張袞就把平時欺負他的人殺了,而且殺了不止一人。可是當時兵慌馬亂,沒有人知道。這個其貌不揚,似乎弱不經風的張袞,手上居然有十幾條人命。
惡狗實際上并不多,只有十幾條,冉明畢竟不是訓練士卒,而訓練士子們的膽量。所以十幾條狗,卻要一百多人對付。幾乎沒有什么危險。特別是士子中間還有十幾名麒麟衛好手,即使赤手空拳,他們也能應付這些惡狗。
十幾條惡狗如同怒潮般涌來。這些學生,實際上以士家子弟居多,那些商賈或平民子弟貪利而短視,沒有什么遠見。見冉明不來,而他們沒有都刻苦訓練,害怕真被冉明訓練成士卒,送他們去邊境送死。這種想法非常荒謬,可是很多人偏偏這樣想。結果原本四十多個商賈子弟,結果走得一個不剩了。
這些士族子弟雖然在后趙國過得并不如意,況且也遇到了石虎這個暴君,但是石虎的征斂雖重,可是這些士族和豪強都把這些重稅轉移到平民百姓頭上,所以他們在成長期間倒也不缺吃穿。生存沒有威脅,自己膽氣不足,況且在石氏養漢民如羊的壓制下,他們的膽量更小。
似乎是張袞激起了眾學生的血性,他們一看張袞如此,也紛紛鎮靜了下來,雖然還有數十人想逃,可是卻有十幾人提刀或舉槍向惡狗沖去。或是用刀砍,用劍刺或是用槍矛捅,反正依靠人多力量大,那十幾條惡犬都被虐殺一空。
總算沒有讓冉明絕望,這些學生,還是慢慢穩住了陣腳。還有幾個被惡犬嚇得扭傷了腳,好在沒有人被咬傷。
接著冉明又讓人放了二十幾條惡狗,這下這些學生沒有給惡狗擦身的機會,就連嚇得已經哭出場的崔宏都命中了一箭。盡管這一箭或許是瞎貓撞到死耗子,居然意外的射到了狗的臀部,可是仍讓崔宏興奮的大聲吼叫著。
至于后面的馬和豬,也沒有給眾學生造成什么傷害,被殺掉的狗和豬、馬都沒有浪費,直接進了眾學生或麒麟衛士卒的腹中。
當晚眾學生大吃大喝一頓后,冉明高調宣布,軍訓結束了。然后給他們每一個人頒發了一個告身。
“謁者,怎么會是謁者,難道要把我們閹了送進宮去不成?”張袞拿到自己的告身,滿臉悲憤的道。
衛健認真的解釋道“張兄所言繆矣,所謂謁者也是使者的別者,并不是中宮謁者。你沒有看到我們的告身都寫著謁者中大夫嗎?這雖然只是九品流官,不過卻是為天子張目,使為爪牙耳。”
其實魏國的官制就連冉明也沒有弄明白,雖然魏國官制大都承襲漢制,卻部分采取了晉朝官制。如九品定品制度。這個謁者中大夫,其實就是冉閔特批的一批恩賞官員。九品,算是官員內的最低品了。盡管是最低品,卻是流內官,就是后世制度內的公務員。
到了晚上,冉明讓人給這些學生送來了量身定做的儒袍,清一色的寬袍緩袖,這是冉閔當初從曲阜孔門請來的圣門樣式,這是最正統的儒門學袍,分為禮、樂、書、數、射、御六種不同的款式。
漢服和儒學一樣,一直被后世詬病。事實上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漢人華貴、美觀、大方、端重,但是常被指責為不方便。無論生活還是生產都不方面,所以漢服才被歷史淘汰。事實并非如此,如果是出席各種祭祀、禮教,自然要著深衣。如果是騎馬射箭,自趙武靈王晚胡騎射,漢服就有了勁裝。當然漢服從漢人身上消失,其實也是和清朝入關有關。
滿清用易服剔發的方式逼著漢人改變自己的傳統,久假成真,結果漢人就這樣從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即使影視劇中,除了鞭子戲,還沒有哪一個朝代的服裝會不出現錯誤。這是中國的悲哀。
就連冉明也是有意無意弱化儒家的影響。
冉明的政治主張是尚武,百家爭鳴。王猛雖然看出來了,在冉明成為太子之后,王猛就忍不住的向冉明建議,讓冉明尊儒。
冉明道“使儒便養已如羊,不如崇武使民如狼。”
王猛則道“殿下大誤,尚武與尊儒根本就沒有沖突。”
冉明反而迷惑了,爺們唐朝娘們的宋,就是宋朝崇文抵武,所以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因為內部民不聊生,狼煙四起而被滅亡的朝代。而儒學就是被普遍認為是亡宋的根源。
王猛道“儒并非棄武修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照樣橫掃匈奴,虎吞西域。儒家也是文武并舉,初始之儒只有四科,既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德行者,其道德品行,能為世人之典范。言語者四使造四方,而利社稷。政事者,有內政和外政之分,內政治國,施之以仁,外征用武,用之以王。《論語》所載,政事科有汝先祖冉有,外有子路,殿下何以如此?”
這下,冉明更加驚訝異常。其實不用王猛再提示,冉明也發現了歷史才華驚艷的人,像李白杜甫,韓愈一直沒有當得高官,冉明還曾以為這是朝廷昏庸,用人不明,埋沒英才。原來,儒家真正提倡的不是堆砌出來華麗文章,而是真正的德行。即使千古詞帝治國也是一塌糊涂。即使大史學家寫出《資治通鑒》司馬光政治上也不過是一個初中生的水平,簡直就是低能。漢唐使儒,用其德,所以造就了漢唐雄風,然而到了明清則用其文。這才遍地迂腐的腐儒。
王猛道“前漢文政則用蕭何張良,武政則用韓信、衛霍,言語者則是陳平、蘇武,即使桑弘羊一個商賈子照樣執掌權柄。學問如東方朔、司馬相如之流,養之如娼優。”
冉明聽到這里這才目瞪口呆,在后世每每看到活著不盡如意的東方朔時,冉明就氣憤不平,似乎以為東方朔應該大用,重用。原來這都是自己進入了一個誤區。
ps今天就這一章,不用等了。
手機閱讀請訪問wap版: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