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公堂上分成兩排站著六名衙役,手中都握著粗大的水火棍,中間地上跪著一個40歲左右身穿深灰色衣服,商人模樣的男子。
王班頭就是張年曾經提到過的推薦茍三的那位捕快班頭王快,他二十六七歲年紀,方臉盤、濃眉大眼,膚色微黃,中等偏高身材,看上去健碩有力,精明干練。
他說道:“大人,經過小人的走訪,在馮氏遇害的時候,有人看到此人慌慌張張快速離開了現場。經過小人調查之后,發現此人與那被害的馮氏,曾經發生過激烈的口角。小人認為,此人有重大的殺人嫌疑,因此將其拿了回來。”
跪在地上的那個中年人,急忙喊道:“大人,草民冤枉啊!這件事兒真的與草民無關啊!”
張年說道:“你先閉嘴,等本官問你話時,再來申辯。”
他問道:“王班頭,此人殺人可有人證物證。”
王班頭說道:“尚無直接的證據,小人正在派人尋找現場的目擊證人。因為此人嫌疑最大,因此特地傳他來問話。”
張年不悅的說道:“王班頭,你也是老捕快了,為什么做事依然如此毛躁?”
王班頭慚愧地說道:“小人無能,此案已經延宕三年之久了,仍然無法破獲。還請大人責罰。”
說完王班頭臉色發白,雙腿微微顫抖起來。因為這件案子,他已經被縣令大人打了4次板子了,這次這一頓打看來也是跑不了了。
張年說道:“本縣多次教導你們,不可草菅人命,辦案一定要證據確鑿。這頓打暫且給你記下,如有再犯一并處罰。”
王班頭急忙行禮說道:“謝大人了。”
王班頭說完站到一邊。他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狄仁杰等人,心道:“看來是自己沾光了,如果不是這些欽差大人在場,估計自己這頓打是跑不了了。”
張年對堂下跪著的人和顏悅色的說道:“你且起來回話。”
看到張年如此的辦事態度,狄仁杰等人還是十分欣賞的。
那個中年人叩謝了縣令大人,站起身來等著大人問話。
張年首先詢問了中年男子姓名,職業,家庭成員等基本情況后,問道:“高允,你且說說,你是如何與被害人馮氏結怨的?”
中年人高允開始辯解起來。
狄仁杰等人聽完了審案的整個過程,又讓張年和王班頭介紹了這個案件的經過,基本上弄清了這個案件的來龍去脈。
這個案件是三年前開始出現的,在此期間共有五位女子在街頭被殺,馮氏是在兩天前遇害的。殺人者的手段極其殘忍,每位被害女子身上至少被刺了15刀以上,
這個案件在武威乃至整個涼州地區的影響極大,總管大人親自下令張年督辦此案,可是至今仍然沒有頭緒。張年壓力極大,具體承辦案件的捕快班頭兒王快,也因為辦事不利多次被打了板子。
張年對狄仁杰等人并不抱什么希望,也不認為他們能夠對這個案件提供什么幫助。出于禮貌,他問道:“欽差大人,對于這個案件該如何破案?還請欽差大人指點。”
捕快王快等人看到欽差大人如此年輕,心中都有些不以為然,暗道:“我等熟悉情況的本地人,數年時間都破不了的案件。問他們這些年輕的外地人,有用嗎?”
張柬之是個人才,不過他的才干主要在于有大局觀,政治嗅覺敏銳,人情練噶,善于交際等方面。在刑偵方面卻遠遠比不上狄仁杰了。
他認為自己跟狄仁杰作為欽差,是特定負責調查墳塋**的,不便分心來插手地方案件。一來王爺交代的案件尚無任何眉目,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二來插手地方公務也是比較忌諱的一件事情。他咳嗽一聲,示意狄仁杰不要插手此事。
不料,狄仁杰置若罔聞。他說道:“好啊,本人愿意協助縣令大人調查此案。當然了,此案是以你們為主,本人不是以欽差的身份,而是以律學學子的身份參與調查,是來向縣令大人和各位捕快大哥學習的。”
對于狄仁杰謙恭的態度,張年等人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們當即表示了感謝。不過他們認為,狄仁杰等人只不過是說說而已,他們自身負責的調查的案件還沒有結果,不會是真的來參與這個案件的偵破的。
張年對堂下的中年人說道:“高允,你的確是有嫌疑,你所說的事情本官需要核查,因此要將你暫且收押。兩日內如果對你所說的事情調查屬實,即刻放你回家。”
說完,他對捕快們說道:“你等暫且將高允收押,不可欺乳于他。王班頭留一下。”
捕快們押解著犯罪嫌疑人出去了。
處理完了這些事情,張巖對狄仁杰等人說道:“欽差大人,下官這就帶著您們去茍三的家中。”
說完他吩咐準備馬車。
狄仁杰說道:“大人,不必麻煩了。咱們三人乘坐一輛馬車,路上正好有事向你請教。”
在前往城東茍三家中的路上,狄仁杰問了很多問題,卻沒有問一句關于茍三的事情,問的全都是連環殺人案的細節。
張年雖然不相信狄仁杰能夠幫助破獲這個案件,不過,他還是認真的向狄仁杰提供了他所知道的全部情況。
張柬之在一旁暗暗著急,不明白狄仁杰是在抽什么風?
武威縣城并不大,南北兩條東西三條主要街道,不到一炷香的時間,眾人就已經來到了城東的一片普通的民宅區域。
茍三是有名的工匠,他的家境較好,居住的院子有兩進,里面有七八間房屋,家里有父母妻兒六口人,還有一個傭人。
自從發生了墳塋**之后,對于官府來人調查,茍三的家眷已經習以為常了。即便是面對狄仁杰等這些京城長安來的欽差大人,他們也沒有感到害怕。
狄仁杰沒有說出任何威脅恫嚇的話語,只是和顏悅色地跟他們嘮家常,聊的也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不過,他們停留的時間比較長,因為狄仁杰詢問的內容很多,大約到了快中午的時候,才告辭離開了。
在返回縣衙的路上,張年問道:“欽差大人,請問,你們看出了什么問題嗎?”他這些年來,積累了很多的辦案經驗,對于狄仁杰這種細致的調查方式,他還是認可的。很多案件的線索直接去查不一定能夠有什么收獲,反而是在家常里短的談話中,會在不經意間有所收獲。
狄仁杰搖搖頭說道:“暫時沒有看出什么問題,只是覺得這家人有些太淡定了。”
張年不以為然的說道:“當時御史臺的大人們來的時候,這家人看上去還是有些緊張的,后來官府前來調查的人和次數也多了,大概是他們是習慣了吧。”
狄仁杰說道:“大人,這件事情發生了反正已經好幾個月了,破案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時,咱們還是先來談談連環殺人案的事情吧。”
張柬之覺得狄仁杰有些糊涂了,于是急忙又咳嗽了幾聲。可是狄仁杰并沒有意識到,或者是沒有在意他的提醒,接著跟張年談論連環殺人案的事情。
張柬之是副欽差,無權阻止狄仁杰的決定,而且,當著張年的面兒,也不愿意暴露他們之間的分歧。于是他就沒有阻止狄仁杰。
狄仁杰跟張年聊了一路,到了縣衙后,在等待午飯的時候,又叫來了班頭王快,繼續詢問連環殺人案的細節。
接著,他邀請了張年和王快一起共進午餐,談論的還是連環殺人案的有關情況。他跟張年約定,下午由王快陪同他們去案發現場進行勘查。
午飯后,張年和王快離開了客舍,張年要回后宅去休息片刻。
王快跟在后面問道:“大人,欽差大人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放著他們自己的案件不去查,反而來調查這個連環殺人案呢?”
張年也想過這個問題。他認為,這是狄仁杰等人年少輕狂,或者說是好奇心重。他們本身又是律學的學生,遇到離奇復雜的案件,想一試身手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狄仁杰等人對破獲這個連環殺人案有如此的熱情,張年雖然不抱什么期望,還是樂于接受的。
他認為反正自己是沒有能力破獲這個案件,不妨就讓狄仁杰等人試一試,能夠破壞了這個案件更好。破獲不了,更說明了這個案件的復雜程度。張年并不是想利用這件事情來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覺得自己從心理上寬慰了一些,證明自己不是個無能之輩。
不過這番心思張年是不能對王快說的。他說道:“你就別想那么多了。既然欽差大人愿意調查這個案件,咱們就配合好了。從現在開始,你就負責陪同欽差大人,隨叫隨到。”
王快說道:“是,大人,小人知道啦。”
張年等人走后,張柬之不解地問道:“懷英,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不全力去調查王爺交給咱們的案件,卻管起這件應該由當地地方官府處理的案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