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05章 事件明了

  朱壽脫下身下的儒衫,仔細地疊好交還給管家。他和潘府的幾個下人混入士子的游行隊伍。按照潘舉人的意思鬧點事。但沿街兩旁站滿官兵,他們沒能找到適合的機會。

  “小九好好干。你名義上是主家的養子,是能參加科舉的。”管家試探他的態度。

  朱壽苦澀地搖了搖頭:“當今陛下處置犯事的叔伯曾透露出,將來還需要叔伯打仗的意思。”

  “如今家里就剩下俺一根獨苗。不給皇家賣命了。”朱壽摸著頭憨笑,“俺沒啥出息,只想安穩度日。等局勢穩定,攢了錢贖身出府。找一良家子成親,開枝散葉,延續香火。”

  管家鼓勵了幾句,把試探的結果報了上去。

  潘舉人很滿意。

  “田公公讓人回宮打探。沙拉醬是陛下在遼東期間,身邊的御廚無意中搗鼓出來的東西。調制時需要雞蛋和花生油,成本太高。陛下就沒讓酒醋面局調制。”潘舉人想到豐盈的利潤,做夢都要笑醒。

  “田公公讓府上趕在出海前調制一批,彌補其他調味料數量的不足。需要的花生油,田公公會想辦法的。”

  管家又調派了不少人手給朱壽,朱壽在府里下人中的地位越來越牢固。

  廚房管事心里有些不平衡,新人都要爬到他頭上了。廚房管事給朱壽找了不少麻煩。可朱壽一直笑臉相迎。

  朱壽總結的職場法則之一:誰對你不好,你就要對他越好。

  過了幾日,管事為此呵斥了廚房管事。管事一走,廚房管事把怒氣灑在朱壽身上。朱壽抹了把廚房管事噴在臉上的口水,依然一臉賠笑,把姿態弄得極低。

  到了晚上,朱壽指使谷大用從廚房搬走了一大半調制好的海鮮沙拉醬。

  潘舉人怒火沖天,責罵朱壽了半天。

  “今后你就是廚房的管事。丟失的部分一定要加班加點趕制出來。聽到了沒有!”潘舉人接過朱壽遞來的茶杯問。

  朱壽點頭哈腰:“小九對老爺的信任銘感五內!小九一定竭盡所能,定不辜負老爺重托。”

  打了一棒潘舉人又給了顆紅棗:“你好好做事,三年后老爺放你出府。每批貨的利潤百里取一,老爺給你存著,讓你出府后置辦家業。”

  “謝老爺!”朱壽感激淋涕。

  晚上,谷大用帶來了東廠的最新調查進展。

  “近幾日,登州作坊有一批花生油未登記在冊。田逵派身邊的人回了京師。除了回宮一趟,還去了京營參將神英的府上。”

  “神英部在德勝門外駐扎,難免會與負責酒醋面局的公公有來往。但神英不可能知道水師沿海巡邏的具體時辰。”

  “經查,神英與保國公來往密切。保國公掛著軍機處的閑職,能從軍機處拿到水師的巡邏安排。”

  “保國公府分家了。保國公的幾個兒子,分別在武清縣、三河縣有田莊。確認過,保國公府用真金白銀從原主手上買來。無威逼利誘之舉。”

  朱壽奇道:“武清縣、三河縣靠近京師,田莊十分保值。原主會舍得賣?”

  “保國公府暗中出了三倍的價收購。原主到更遠的地方買地。”谷大用回道。

  “哦”

  “陛下,近段時期京中權貴瘋狂地并購土地。像保國公府這般行事得體的不多。很多人在收購土地中以勢壓人、壓低田價。有百姓莫名背上債務,不得不買地求生。離京師越遠的地方,形式越嚴峻。”

  “都察院呢?六科給事中呢?集體失明了?”朱壽怒道。

  谷大用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朱壽:“大人們忙。忙著尋人,忙著安撫躁動的士子,忙著關注軍校、研究院、醫學院招生。”

  “地方上無人上報此事?”

  “東廠報告:張忠大人偷偷派人聚集起受迫害的百姓。錦衣衛的人報了上去,被牟指揮使壓了下來。地上無百姓鬧事,地方官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朱壽陷入沉思,半晌后拍著桌子大笑,“朕終于知道張忠想干嘛了!的確是‘暴風雨般的打擊’啊!”

  谷大用愕然:“陛下給了張大人那樣的密旨,事前不知道張大人的計劃?!”

  現在的京營可不是以前只會造房子的泥瓦匠。京營官兵的訓練嚴苛,時不時拉出去剿匪、殺江洋大盜見血。已經能與打過仗的騰驤四衛打成平手。

  一萬精兵,用的好能破京師城門!

  “想要馬兒跑得快,就得讓馬兒吃飽。可每個人的追求又不一樣。李東陽要名,張忠要的是朕的信任。朕給他們想要的,他們才能為朕上刀山、下火海。”朱壽笑瞇瞇地道。

  朱壽心想:如果一萬人能攻下京師,他回頭就把軍機處撤了。

  “管事,您還沒睡啊?”胖舍友在外敲門。

  朱壽拍拍腦袋:“朕笑得太大聲,把人引來了。你推下吧。”

  谷大用身手矯捷地跳窗離開。看似鐵桶一般的潘府,已經被東廠戳得千瘡百孔。

  朱壽開門讓胖舍友進來:“今日當上了廚房管事,俺太高興,一時沒忍住大笑了起來。”

  胖舍友拎了個食盒來獻殷勤:“俺出府到酒樓買的。祝朱管事高升。”

  朱壽笑納,裝作不經意地問,“還沒問過你的事,你是潘府的家生子?”

  “不,俺和你一樣,也是‘養子’。俺為了討好主家,主動改了姓。”

  “這樣啊。”朱壽瞇起了眼睛。

  他在登州耽誤了很久,張忠說不定都拉起了幾萬人的起義軍。他也該去辦正事。

  大明盛世的假象,來自與系統帶來的科技,來自于高產的糧種、肥料,來自于巨額的海外貿易貼補,來自于北方的安定。

  朱壽改善了外部,還沒來得及清理腐朽的內部。

  用不著后世的信息資料。只要翻看前幾年劉大夏、劉健、馬文升等老臣給便宜老爹的折子,大明內部腐朽的跡象清晰可見。

  要不然,山東哪來30萬流民遷徙河套;江南20萬百姓遷往落后的瓊州;京師清查出5萬的流民;從鄖陽驅趕了近百萬流民!

  流民,失去土地的農民。

  歷史上的正德朝起義此起彼伏。最洶涌的劉六、劉七起義,差點打到了京師。朝廷節節敗退,被逼從九邊調邊軍消滅起義軍。

  朱壽原以為歷史不會重演。

  張忠,你辦事悠著點,可別讓朕回京被太上皇追著打。

  不行,得把使者們盡快送走。

  他是大明皇帝,也是要面子的。

  士子有時間游行示威,一定是州學布置的功課太少!

飛翔鳥中文    大明第一禍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