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04章 京師日常一二事

  每日買一份《大明皇家日報》了解天下事,已經成為大明讀書人的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

  訪友會客、品詩論畫、煮茶賞花,誰不得聊些國家大事,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

  朱壽不顧報社總編胡獻的死諫威脅,硬是讓日報騰出四個版面刊印。胡獻不反對,報紙刊印初期自行廠的鋪天蓋地。可陛下只認費、不限內容的行為,讓他氣暈了幾次。

  布商的降價、書商的打折、名家出書、弄璋弄瓦、訃告、辦壽之類的,都是小事。

  賭坊開張、戲班出新戲、青樓辦花展,閉著眼睛就當沒瞧見。

  可權貴們指名道姓謾罵、捧角、明碼標價納妾等傷風敗俗的,胡獻看到一次暈一次。

  胡獻明白鋪設通信線路、打造電話、電臺掏空了陛下的私庫。可陛下不能見錢眼開!屢勸不聽、再勸不見,胡獻也是沒轍了。

  一甩衣袖不干了?怎么可能!胡獻死也要霸著總編的位置不走,換一任不敢頂撞陛下的上來,皇家還要不要臉面了?!

  “總編大人,登州士子集資100金,想要刊登明日示威游行的。要不要接?”翰林院編修跑來詢問。

  隨著《大明皇家日報》送報范圍的擴大,報紙的編輯全換成翰林院、國子監、詹事府的官員。朱壽首批征召的落魄讀書人,被京官們趕到外地開設分館。

  胡獻吹胡子瞪眼:“接!陛下金口玉言:只要費到位,內容沒有限定。”

  編修喜笑顏開地趕著讓人排版。一定要把這條放在最顯眼的位。

  因為一旦取消了免稅權,投靠在名下的土地,馬上會物歸原主,投身的下人也要離去。每年的損失不小。就算地契、賣身契、收養契約的手續符合律法。可都是同族至親,他還能告官不成?

  攝于陛下的手段,很多人悶聲不吭。但他們在力所能及之處,首先站出來反對的士子。

  天下人的目光聚焦在登州的示威游行。

  游行當日,什么都沒發生。

  陛下的臉皮比城墻厚,哪怕士子們叫破喉嚨,陛下也沒現身。

  示威的士子們彈冠相慶,以為陛下被他們的洶涌的氣勢震撼。紛紛叫囂著繼續示威,堅持到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面對十萬韃靼鐵騎沒被嚇退過,還會怕你們幾個毛頭孩子不痛不癢地叫聲?”胡獻失望至極,“估計陛下爬上登州府衙的房頂看戲。”

  第二日,胡獻踏入位于保大坊內的報館時,翰林院檢討、編修,國子監助教、學正,詹事府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們圍在一起激烈地討論。

  “又出了什么大新聞?”胡獻步伐穩重走入內。

  翰林院、國子監把年輕的官員派到報館增長見識。但怎么連沉穩的詹事府官員也一起湊熱鬧了?

  陛下常年不在京,詹事府的官員無事可做。胡獻兼任詹事府少詹事,就讓詹事府的輪流到報館做事。

  能有什么大事發生?

  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費宏拉著胡獻臉色焦急:“山東報館急報:子夜時分,東廠廠督王岳帶上百多號人敲開衍圣公府大門。少詹事,您說陛下想做什么?”

  詹事府在元朝又稱儲政院,顧名思義,是輔佐太子的官制。太子登基,詹事府的官員們就是新皇的新班子。

  因為陛下和太上皇父子關系融洽,詹事府的官員們大多沒有調動。但詹事府出了楊廷和、梁儲兩位內閣,吏部尚書焦芳,其余人一但升遷,就是高品級的官員。

  楊廷和、胡獻在京師領著詹事府官員,沒少給朱壽收拾殘局。

  但這次,連詹事府內部也有不認可朱壽的聲音。

  胡獻心里一咯噔,慌忙往宮里跑。

  “少詹事,太上皇還在貢院沒出來。”費宏在身后喊著。

  胡獻回道:“我去集義殿守著。”

  胡獻趕到集義殿時,這里擠滿了官員。

  屠滽等人正在安撫官員們的情緒。“諸位不用擔心,東廠沒抓衍圣公府任何一人。”

  胡獻得知劉健在軍機處所在的本仁殿,馬上趕了去。

  相比熱鬧的集義殿,本仁殿就有些冷清。

  胡獻尋了一圈,在偏院的亭子里找到正在喝茶的劉健和馬文升。

  “本仁殿怎么就剩馬公一人了?”胡獻很是驚訝。武官的地位節節拔高,本仁殿節制天下兵馬,素日也是人來人往。

  馬文升苦笑:“軍校招考在即,許進忙著安排。遼王把彭清請走了,說是要請教西北地形。伊王請走了焦俊,請教海上作戰的戰船戰法。軍機處缺人。候補的名單呈上去,陛下只同意讓焦俊補上,其余人都不批。”

  “定西侯、惠安伯馬上回京了,等兩位回來,您的單子也輕一些。”胡獻道。

  馬文升搖頭嘆息:“老夫、彭清都是快入土的人,定西侯感染疫病后身體垮了,我們三人也就是杵在這個位置上震懾下面的人而已。等軍校招完生,我們三人去傳道受業解惑也。”

  “想必陛下心中已有接班的人選。”馬文升猜測道。

  三人聊了一會,內侍前來傳話,“太上皇回宮,召大人們前往。”

  “太上皇想見哪些官員?”馬文升追問道。

  內侍著急地道:“都可。太上皇被仁和大長公主堵住,正等人解圍。咱家見集義殿里的大人們忙,便尋來了本仁殿。諸位大人快些去吧。”

  馬文升臉上閃過一絲厭惡:“大長公主又有何要求?”

  “長公主想要武清縣的地。”

  “大長公主眼光不錯。天津衛海貿繁華,武清縣位于京師和天津的要道,來往商旅絡繹不絕。”胡獻這位總編耳目靈通。

  劉健頭疼:“陛下一發表‘取消免稅權’的主張,勛貴高門們并購土地的熱情空前。‘取消免稅權’是為了限制土地兼并。他們這么做,不是撞陛下槍口嗎?”

  “老夫以前覺得陽武侯是傻的,現在發現他大智若愚。”馬文升笑道。

  三人邊說邊往乾清宮趕。

  宮門外,有位不起眼的小內侍正給張忠帶話。“仁和大長公主正纏著太上皇索要武清縣的土地。”

  張忠塞給了內侍幾枚做工精良的金幣,內侍高高興興地離去。

  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從暗處走來。

  張忠遞上朱壽的密旨:“我正在執行陛下的命令。”

  牟斌仔仔細細檢查密旨上‘威武大將軍朱壽’的私章。

  牟斌心臟一顫。

  根據密旨,張忠有權從三大營中抽調一萬人。

  “悠著點!”牟斌警告道,“搞事離京師遠點。”

飛翔鳥中文    大明第一禍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