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赤帝 第十六章你問我支持不支持
禾本科植物:、、、、、、、、、
在與漢朝數百年的,好像馬拉松一樣的戰爭中,曾經不可一世,橫跨萬里,控弦四十萬的草原帝國,終于還是無可奈何地土崩瓦解了。
曾經的輝煌煙消云散。草原的霸權轉移給了曾經他們看都不會看一眼的,游牧民族中的邊角料,曾經的東胡后裔的鮮卑人。
而原本的匈奴帝國也慘遭分裂。最糟糕時,匈奴帝國的國土上出現了“五個”,自稱匈奴單于正統的廢柴。這些廢柴在互相攻伐,爭權奪利的同時,最經常做的,就是拼了命的諂媚漢帝國。
那個時代是漢宣帝執政,也就是那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劉病已。時值漢帝國的又一治世。
順便。
在那之后的漢朝皇帝是漢元帝來著。
是的。
就是傳說中的“昭君出塞”的那個漢元帝。
與后世“有良心的歷史明家”說的完全不同。漢元帝雖然在為政治舉措上非常幼稚無能。但因為前人留下的好底子,漢朝國力仍舊強盛,同時匈奴則衰弱的要命。這種情況下說什么漢元帝被匈奴逼迫拋棄愛妃什么的,腦子絕對是被胡桃夾子杵了
曾經因為匈奴人強盛,而投靠匈奴的外族部落理所當然,在最短時間內分裂出去。
而匈奴本部人員,則分裂成了南北兩部。
在分裂之后,北部匈奴最終遠道遷徙,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在這之后出現在歐洲地區,帶給羅馬帝國災難與滅亡的,堪稱天災的匈人或許與遷徙的匈奴有一定聯系……但因為中亞草原地區太過混亂,時間跨度較長,并且沒有文字歷史記錄,所以至今沒有確切的結論。
以帝國與匈奴之戰,時間跨度之長,波及范圍之廣,人口之多,出動軍隊之眾。不要說在現在,東亞范圍內,即使是在全世界,整個古典時代都是絕無僅有的。
漢帝國之強,理所當然世人皆知。而匈奴之強韌,善戰,瘋狂。于草原興起的無數霸主中同樣坐二望一。
與漢帝國與匈奴帝國之間數百年的宏達史詩戰爭相比,西方引以為傲的希臘波斯的二百年戰爭不足掛齒,至于后世生在蠻族化的歐羅巴地區的一系列百年戰爭,八十年戰爭什么的,更和小孩子過家家沒什么區別。
北匈奴遠遁大漠草原,消失無蹤。再之后,便是南匈奴。
在被帝國打崩之后,南匈奴最終內附,成為漢帝國的附庸國之一,直至今日。
這群匈奴人在默默地舔舐傷口,積攢力量。而同時,漢帝國的實力在不斷衰落。雙方的力量對比在接近,不斷接近……非常,非常,非常危險的不斷接近。
這種情況下,既沒有被同化,仍舊保留著游牧民族習俗的匈奴人……理所當然,心中產生了一些想法。
問題出現在今年的二月份……
在漢室帝國內部盜賊蜂起的情況下,朝廷里不知道那個“天才”想到了一個天才一樣的想法。
也就是征召南匈奴兵馬,以鎮壓中原農民起義。
當時的劉玄德剛剛任職河內,在得到消息后連忙上書——開玩笑,這種情況下,帝國之所以還能鎮壓住南匈奴這種渣渣,就是靠著祖上積威,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會兒你去南匈奴,要調南匈奴騎兵鎮壓漢民起義?
先不說從國家,民族大義上說,你這種行為有多人渣——對于封建統治者來說,引外人鎮壓自己人民起義駕輕就熟。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清朝時候,滿清統治者與歐美帝國主義勾結,聯合鎮壓農民起義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說了。就說大家覺得強盛偉大的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借師助剿,引回鶻兵南下進攻叛軍。
至于說中原群雄爭霸時,引北方游牧的事情就更多了。
眾所周知的兒皇帝石敬瑭,大家都聽說過就不說了。仍舊提一下唐朝……隋末軍閥混戰的時候,北方幾個割據軍閥,包括李唐在內,哪個沒叫過突厥爹?
所以說,對于封建統治者來說,面子是第二位的,真正重要的仍舊是他們的政權,他們的統治……至于說國家民族大義什么的,那種東西又不能當飯吃。
——至于劉備覺得驚訝,憤怒。并且上書——他心里自然以國家民族為己念。但是上書朝廷卻不能這么說,而應該從實際的,功利的角度說——
這方面,劉備說得當然也不是沒道理——也就是說——南匈奴在內附之后,這么多年沒有戰爭,部眾自然增加,實力恢復。倘若為敵,必定強勁。
朝廷不要認為這么長的時間里,南匈奴沒有對朝廷下手,是因為南匈奴的人乖巧懂事。
所謂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他們之所以沒動手,是因為之前與帝國數百年的戰爭,死傷以百萬計。對漢帝國的恐懼已經深入骨髓。
現在天下紛亂,帝國的軍事實力大幅度下降。如今已經無法用實際上的軍事能力,震懾南匈奴了。
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騙人,拉大旗扯虎皮的讓南匈奴搞不清楚帝國的實力,讓他們繼續畏懼,才能乖乖的不搞事。
這種情況下,隱瞞帝國窘迫的實際情況還來不及,怎么能夠主動告訴南匈奴,漢帝國已經衰落了呢?
——你要借南匈奴的兵平叛。南匈奴又不傻。自然會思考。
平叛?平叛的話,為什么不用你漢帝國自己的軍隊呢?
你漢人的軍隊不是天下無敵,北掃匈奴,東屯西域,南并百越的嗎?
現在不過是區區民眾作亂而已,為什么就要我們這些匈奴人,曾經的帝國仇敵的后代,現在的帝國的奴仆們出兵?
這究竟是怎么了?
想必,匈奴人并不是白癡,其中的道理他們很簡單就能明白——那就是漢朝衰落了,帝國甚至連一支鎮壓農民起義的軍隊都湊不出來。
這種情況下,匈奴人難道還會乖乖的給你賣命?還會幫你鎮壓農民起義?肯定不會啊!
劉玄德的奏章傳到了朝廷之后,才現情況已經出了他的控制——天子的確非常重視劉備的這封奏疏。對于疑心病非常重的天子來說,就算他身邊的大臣,他都一直覺得不可靠呢,自然更不用說北方匈奴了。
然而很可惜,已經晚了,前往南匈奴諸部宣旨的太監已經出。再接下來,事情一如劉備所想的那樣,朝著最糟糕的方向展。
南匈奴人覬覦漢朝的財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在進行上述思考之后,他們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是同時,漢帝國的積威仍舊是要考慮的……
于是再這種情況下,匈奴人內部出現了分裂——休屠各和追隨他的軍隊動了叛亂,并州北部一片糜爛。同時叛亂的南匈奴族人,還與并州地區的黃巾軍取得了聯系,二者有合流的傾向。
這也是董卓上任并州牧后,所要面對的最重要問題。
在董卓與劉備的通信方面,兩個人討論了一下,這究竟是真的因為內部沖突,意識形態不同產生的分裂呢,還是因為想要試探一下帝國,所以故意分裂的。
那些分裂出來的,由匈奴休屠各率領的軍隊,是一個探路的石子。
倘若情況很好,漢朝衰落了,休屠各部斬獲頗多,那就什么都不用說了,大家一起愉快的搶劫就是。
但如果漢朝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衰落,仍舊擁有足夠實力,那么……
那都是休屠各那個混蛋做的好事,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可都是大大的良民啊,把休屠各推出去做替罪羊,大家愉快的躺在漢朝的身上繼續吸血,豈不是美滋滋。
對于這樣的情況,劉玄德一直都看不過眼。
是的,接收匈奴人的投降,接收他們的部眾沒問題。甚至說接收任何一個游牧部落的投降都沒問題。
但是在接收投降之后,將他們整個內遷,然后安置在距離京畿如此之近的地區,再讓他們繁衍生息就不對勁了。
正確的方式不應該是將他們打散,貴族頭目當成吉祥物,放在洛陽軟禁起來,部眾什么的拆分,融合的嗎?
某種意義上,漢帝國對于投降的游牧民族的懷柔政策,正是導致了晉代五胡亂華,北部半壁江山淪陷的原因之一。這也是劉備與董卓商量,最終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所在:
“不管南匈奴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們怎么想都無所謂。關鍵是我們自己怎么做。”
“殺他們。”
“拼命的殺。”
“讓南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徹底改變漢朝如今的對外政策,劉備還做不到。然而要“改變”一下南匈奴,卻在劉備的能力范圍之內。
解決的方法,便是趁著董卓還是并州牧的時候,給與支持。就好像支持公孫瓚攻擊烏桓與鮮卑一樣,將后五胡亂華中的這一支滅掉。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zanghaihuatxt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