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魂海中拋出一本族譜,砸到圖騰之火的筆劃上,從而“逼迫”老火出工出力,才是最大的收獲。
那一砸,意味著衛龍找到一種方法,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也可以依葫蘆畫瓢,巧妙地使用圖騰之火。
就算無法外用,也可以藏在魂海中,作為最大的底牌,防御并燒毀一切外來的干擾和攻擊。
總之,蔡府一行,源于冥冥中的血脈呼喚,衛龍滿載而歸。
在回程的夜色中,徐慧娘的表現,可圈可點,十分亮眼。
每當巡邏的丘八快要出現時,還沒聽到丘八的腳步聲,徐慧娘就已經給出及時的提醒。說是味字天賦極大地增益嗅覺,她可以提前分辨各種各樣的氣味。以目前的境界,有效范圍高達三十丈,也就是一百米左右。
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獲。
于是,衛龍帶著兩位新成員,無驚無險地回到家里。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衛龍親力親為,主持各項工作,忙成一條狗。
起因嘛,在于朱雨鈴提到的一則消息,說是清國即將顯化,邀請自己去清國殺敵。
只有衛龍明白,那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清國與元國聯手,意味著槍炮與騎兵融為一體,意味著滿清與蒙元無敵于天下,別說明國無力抵抗,就是宋唐漢秦也不可能是對手。也就是說,整個漢祚傳承與華夏文明都將滅絕。
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咸吃蘿卜淡操心,而是理性思考與邏輯推論的必然結果。
因為清朝滅亡明朝,痛殺朱氏子孫,仇恨不共戴天。作為明朝與明國的皇帝,朱元璋必然興兵討伐。
而且,攻打清國不僅是仇恨的原因,還有巨大的利益,由不得朱元璋不興兵。
與當初的元國攻打明國一樣,元國歷經多年的發展,修士成群結隊,輕松吊打明國的丘八。反觀明國,則是剛剛顯化,憑借少量的修士,根本不足以抗衡,只能節節敗退,喪失大片的領土。
領土是什么?
是人口,是糧食,是物產,是無數的資源,是國家的基礎,是發展的保障。
這時候,情況悄然變化,明國換成清國,清國又豈能例外?
起碼在戰爭的初期,明國肯定取得碾壓性的大捷,占領清國的大片疆域。
所以,朱元璋絕對第一時間興兵,猛烈地攻打清國,瘋狂地掠奪資源,用來反哺明國,提升明國實力,從而抵抗元國。
然而,清國的皇帝不可能引頸就戮,也不可能坐以待弊。
雖然很艱難,也很痛苦,卻也不是沒活路。因為版圖太遼闊,一時半會兒占不完。
一方面,在戰爭的初期,以空間換時間,既是最合適的戰略,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憑借黃河與長江的兩道天險,勉力維持局面,暗中積蓄力量另一方面,引外援。
就像明國與宋國是天然的好基友一樣,清國與元國也是天然的盟友。
而且,清國擁有巨大的優勢科技的力量。
火槍與火炮的巨大威力,由不得成吉思汗不心動,與清國結盟共榮,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到那時,會怎樣?
放眼整個明國,甚至整個龍神世界,也只有衛龍一個人明白,一旦清國出現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就意味著洋務運動的興起,意味著清國的強勢崛起,意味著各國淪陷、漢祚斷絕。
早在閉關以前,衛龍就涌出強烈的危機感與緊迫感,擔心自己淪為色目人的奴仆,擔心自己的腦后掛上一條辮子,甚至連擔心都是多余的,因為早就死了。
無論如何,也不甘心。
無論如何,必須自救。
這就是衛龍忙成一條狗的原因和動力。
事情太多啦,真的好忙啊!
好在天賦不俗,資源充足,忙的很開心,也很充實。
一,購置房屋,大興土木。
結合十幾張還沒捂熱的地契,要么補錢交換,要么高價收購,添置大量的周圍房屋,與衛府連成一片,總面積從原先的一畝擴增到八畝。衛張氏高興的不得了,見人就笑,合不攏嘴。
于是,拆的拆,建的建。
其中最主要的建筑,包括但不僅限于一間私塾和一座燒磚的窯爐。
私塾就是學堂,這是最重要的基礎行業,必須盡早設立,以培養更多的修士,最終形成大勢力以衛龍為核心。
學堂的夫子人選,已有三位之多,正是衛張氏、徐慧娘、衛小紅,剛好對應不同的年齡段教材方面,先是以三字經與千字文充數,再挑選原時空的部分內容,慢慢編撰后續的教材。
至于燒磚的窯爐,事關衛龍的本職專業,寄托鋼鐵的龐大構想,涉及反清反元的大業。
然而,萬事開頭難。
之所以選擇燒磚的窯爐作為整個計劃的起點,既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
說無奈,是因為時代的限制,搞不出別的花樣說必然,是考慮現有資源的結果。
試問天底下的讀書人,衛龍領悟的火字系列天賦,包括九個漢字焰、炎、熾、燃、灼、炙、燒、焚、燼,什么才是真正的核心?
很簡單,天賦的核心不在于火焰的各種顏色,而在于愫氣加持的高溫。
所以,衛龍充分利用天賦,結合皇室的煉器法門,去蕪存菁,親自鍛燒耐火磚。
沒錯,就是耐火磚。
這才是一切的起點。
可以說,沒有耐火磚,就沒有高溫,就可以下結論:鋼鐵是臆想,不可能實現!
尤其是高品質的低碳鋼,根本不可能,想都不要想。
明國延續的炒鋼法與鍛鋼法,以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就是最明顯的鐵證。
由于欠缺足夠高的溫度,不論是哪個國家,目前只能產鐵,不能產鋼。只有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才能偶爾搞出一爐品質低下的高碳鋼,而且鐵匠們還不明白原因,只當自己撞大運。
神奇的是,衛龍只是購買常見的幾種原料,比如,高嶺土、葉蠟石、白云石、石英砂、硅粉,在高溫天賦的烘烤下,經過簡單的去蕪存菁,就燒出優質的成品。耐酸耐堿的性能,輕松碾壓原時空的產品。這就是天賦結合知識的奇妙。
可惜的是,境界低微,愫氣不足,就算全力以赴,每天也只能燒出180塊。相對于幾萬需求的一座窯爐,最少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簡直遙遙無期。
慶幸的是,衛龍并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而是按部就班地燒。哪怕一天積累十幾塊,也是樂在其中,堅持不懈。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
總有一天,筑成一座磚窯。
到那時,就可以量產優質的耐火磚,推出超越時代的反射爐,解決爐溫的難題,以高質量的低碳鋼,帶動明國起飛。
二,改良褲子,養殖肉豬。
這年頭,不論男女老少,都穿著直筒的膝褲,只是簡單地裹著臀部,中間不設襠部,鳥兒不受約束,穿起來不舒服。
一直以來,衛龍都在懷念原時空的褲子,都想著改良褲子,尤其是在擁有真葉的情況下,改良的念頭變的更加強烈。
要知道,真葉的意義十分重大,意味著底蘊與潛力,就連智神諸葛亮也在謀劃,盛行的孔明燈,就是明證。
然而,好事多磨。
衛龍的身邊,找不到合適而堪用的裁縫。
前不久,他遭到三人組的狙擊,蔡仆與呂明秋身死,趙丁旺盡孝求活,甘愿為奴為仆,并且立誓為證這兩天,趙丁旺帶上一家老總計七口人丁,遷居衛府,成為附庸。
趙父是低賤的掏糞工,趙母是手藝精湛的裁縫。
于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衛龍親自掌舵,主持面試。經過詳細的溝通,了解二人的品性,確定可堪一用。
接下來,耳提面命,詳細交待。
讓趙父帶上銀兩,去郊外物色場地,組建肉豬養殖場,準備大規模經營。
同時,受益于卦攤的一塊幡布,衛龍駕臨當時光顧的一間店鋪,批量購買帆布,讓趙母裁剪牛仔褲。
哦,不對,樣式與形制照抄牛仔褲,取名“帆仔褲”,以免同名撞車,暴露穿越的事實。
然后,劃出沿街的一間屋子,作為“衛記成衣店”的鋪面,任命趙母為掌柜,負責日常運作。
三,精制肉松,爭奪市場。
衛龍“發明”的肉松,經過兩個多月的流傳,已經深入民間,賺取大量錢財的同時,也迎來劇烈的競爭。
根據管家衛暖的匯報,市面上跟風的仿制品,最少有七種。雖然“衛記雜貨鋪”擁有一批忠實的老顧客,生意還算紅火,但在無形中瓜分了消費群體,也分薄了利潤,更加嚴重的是,阻滯了第四片真葉的凝聚。
事關真葉的隱秘,衛龍絕不會等閑視之,但也不可能殺上門去,霸道地斷人財路。只能優化產品,以質取勝,形成一騎絕塵的超然優勢,與仿制品爭奪市場。
如果這樣都玩不過競爭者,還不如買一塊豆腐,一頭撞死了事。
于是,徐慧娘走馬上任,全面主持肉松的制造。
俗話說,神仙放屁,不同凡響。
那么,徐慧娘的味字天賦,體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