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章魚丸子第二百四十三章章魚丸子 小菜是涼拌的海蜇皮,劉芒試了試,味道甜酸適宜,還算不錯。
又等了一會,剛才那個身穿和服的東瀛女人,端著托盤走了進來,將托盤里的食材放在桌上。
“劉芒君,今天來試試我們東瀛特色的章魚刺身。”井田次郎招呼道。
端上來盤子里鋪著一塊大的芭蕉葉,芭蕉葉上放著一段段白色的觸角,看得出來,這是剛從活章魚身上取下的。
“靠!這怎么吃?”五眼和悟靜一下就犯難了,這盤子里的章魚觸須還在緩緩蠕動,像是蟲子一般。
“試試吧,很好吃的!非常的甜美!”井田次郎伸出筷子,加了一段觸須蘸點醬料送入嘴中,咀嚼了幾下,臉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不聞殺、不見殺、不為我殺。和尚我雖然吃肉,但這個還真受不了。”悟靜搖了搖頭,拿起啤酒抿了一口。
“我來試試吧。”五眼倒沒那么多忌諱,學著井田次郎的樣,夾了一段章魚須送入嘴中,‘吧嗒吧嗒’的大嚼起來。
“嗯,其實吧,味道還不錯,你別想著它還是活的就行了。”
還在蠕動的章魚須在口腔里輕輕彈動著,在牙齒的切合下,形成了一種特別的觸感。
蘸上的醬料里除了味噌外,還添加了大量的芥末。
入口后,先是一股辣氣往喉嚨處一沖,接著便往鼻腔中倒流,緊接著章魚肉質的甘甜便緊接著在口腔中爆發。
“試試,蕭大美女,非常的好吃!”五眼嚼完嘴里的章魚段,吆喝道。
“不吃…好惡心啊!”蕭誠誠一臉嫌棄的表情。
“次郎先生,你們東瀛的料理也分菜系嗎?”劉芒也沒對那盤章魚動筷子,雖然他是廚師,但個人并不喜歡吃這種生鮮。
“有的。”井田次郎點點頭:“不過我們東瀛不叫菜系,而是流派。”
“流派?”
“沒錯,主要分為關東料理和關西料理兩種。”
“都有什么分別呢?”劉芒一下就來了興趣。
“關東菜即東京菜系。東瀛人又習慣稱“江戶前”,即指江戶川前的東京灣,那里的海產新鮮,可用來烹制出各種美味佳肴。關東料理的口味濃,以炸天婦羅、四喜飯著稱。這是因為東京灣產一種小魚和蝦,無論是炸天婦羅或做四喜飯都特別好吃。關東料理就用當地產的這些原料來做天婦羅、四喜飯等。”
“哦,明白了,那今天的這道章魚也是屬于關東菜啰?”
“不是,口味濃并不是指口味重,今天這道‘章魚刺身’是另一個流派——關西料理。”
井田次郎喝了一口啤酒,接著說道:“關西料理的特點是口味清淡,可以吃出鮮味。同時關西的水質也比關東好,生產出的蔬菜味道也好,所以關西料理的菜點比關東料理菜點要好一些。”
“其實流派并不重要,東瀛的地方沒有中國的寬廣,所以人的口味并沒有太多地域的特征,所以東瀛人的口味,無論是甜還是咸,都可以接受。”說完,井田次郎想了想,又補上了一句。
品嘗完‘章魚刺身’,接著又上了一道菜。
這道菜品是一個個類似中國獅子頭的小丸子,上面澆上了白色的醬料和綠茶粉。
“章魚燒?這道菜我喜歡!”蕭誠誠笑道。
章魚燒劉芒知道,也在國內吃過,大致做法是將調制好的面糊,澆入圓洞型的烤盤內,然后加入切好的章魚粒和配料,煎成球形。
這道菜品可能是國人,對東瀛料理最熟悉的一道小吃了,在國內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章魚丸子。
“咦,不對,這個‘章魚燒’里面怎么沒有章魚?”夾起一個章魚丸子咬了一口后,蕭誠誠詫異的問道。
“哈哈,這是‘章魚燒’最原始的做法,一開始的‘章魚燒’里可沒有章魚。”井田次郎笑道。
“最原始的做法?”
“沒錯,說到大阪的“章魚燒”,其實它的始祖是將牛筋肉、魔芋、面渣、蔥一起燒制的,它的名字也和章魚沒有多大關系,是英文radio的變形,也就是收音機的意思。”
“收音機?這和食物有關系嗎?”蕭誠誠好奇的問道。
“收音機在昭和初期那個年代,也是文明開化影響后帶來的“高大上”的先進東西之一。因為當時很流行將牛筋這種食材加入到了這種小吃中,所以章魚燒的創始人遠藤先生,就使用了同樣流行的“收音機”這個名字來作為呼應。因為有一段時間牛肉很貴,后來才加入便宜的章魚,這才形成了今天的章魚燒。”井田次郎解釋道。
“是嗎?那我來試試這個最原始的‘章魚燒’有什么特別的。”劉芒點點頭,夾起一個丸子送到嘴邊一咬。
這個丸子的外皮經過烤制后,變得酥脆無比,輕輕咬下去,便在齒間碎裂開來。
里面的餡料是腌制好的牛筋肉,加上魔芋混和而成的,飽含著濃濃的湯汁,非常的滑嫩,配上新鮮的抹茶粉,簡直香氣撲鼻。
“不錯,不過要是我來做的話,我還是會選用章魚,章魚肉經過加熱后,會有微微的脆感,能和酥脆的外皮遙相呼應,餡料里面最好還添上魚凍,以便增加它的鮮味。”劉芒心里暗暗想到。
來東瀛的這幾天,劉芒就像是一塊海綿,在拼命吸收東瀛料理里面的精華部分。
現在的他也大致明白了,如果中國烹飪是火的話,那么東瀛料理就是水。
中國烹飪注重火候,和味道的繁復。喜歡往菜品里添加各種個樣的調料和香料,以豐富的層次感取勝。
而東瀛料理則喜歡用新鮮的食材,來展現天然的味道。比如剛才的章魚刺身,就只放了味噌和芥末,現在這個章魚丸子,也只用了鹽和一種醬料來調味,非常的清淡。
“嗯,如果我現在做菜的話,會試著去做減法,選用最新鮮的食材,用少量的佐料來輔佐菜品的味道,還原食材的真味。”
想到這,劉芒腦海里突然蹦出《調鼎集》上的一句話——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