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六二七章 收徒

  第三六二七章收徒第三六二七章收徒←→

  “你現在還想賺錢嗎”

  張天元問道。

  “想,做夢都想啊。”

  小伙子急忙點頭道,他知道自己遇到了貴人,畢竟張天元開的車,可比林楠的車更好。

  “不瞞你說,我也是做古董生意的,如果你想賺錢的話,可以先跟我身邊,最起碼讓你可以得到合法的居留身份,還能讓你過上比工地體面又安全的生活。”

  張天元來美國之后,身邊一直缺這么一個打下手的人,平日里干點重活什么的,也算是幫了這小子了。

  如果這小子真有心,跟著他那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將來這身份,再去追求林楠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那個昏迷的林楠,張天元也是要弄醒的,不然林楠藏得那些好東西可弄不到手啊。

  “師父在上,請受徒弟一拜”

  要說這劉金寶也是聰明,聽到張天元的話,就立即領悟到了什么,竟然在車上就要下跪。

  “下跪就免了,這可是車上,倒是你身上戴著的那兩枚銅錢,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賣給師父”

  張天元問道。

  “師父啊,你居然還要買,要我說,他就應該拿那個東西作為拜師禮。”李云璐瞪著眼睛說道。

  “別胡說”

  張天元瞪了一眼李云璐道。

  他可不是假模假式的,而是真得不好意思白要別人的東西,買下來倒是可以的。

  “師父在上,徒弟愿意將這東西給您。”

  劉金寶覺得,既然要改變自己的人生,那總得付出點代價吧,如果什么東西都不愿意付出。

  那也太不真實了。

  張天元接過東西,隨手取出了一千美金給了劉金寶道:“說了不能白要就是不能白要,這些錢你拿著吧,買身衣服,以后跟著我,也不能穿得太丟人了。”

  劉金寶想要推辭,卻被張天元一句話給堵回去了:“不收錢就別認我這個師父了。”

  直到劉金寶不吭聲了,張天元才拿著那銅錢仔細鑒別了起來。

  “沒錯,真得是它”

  這個時候,拿在手里自己鑒別之后,他終于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這對銅錢,應該是三國時期孫權造出來的錢幣。

  公元222年,孫權依靠江南豪族割據東南半壁江山建立了吳國。

  229年,他正式稱帝,設置郡縣、設聘百官,安撫百姓,“鑄山為銅,煮海為鹽”,政治逐步趨向穩定,經濟也得到比較快的發展,在亂世中把個霸業經營得有聲有色。

  但他面臨一個很大的難題是人丁缺乏、財政困難。

  東漢末年先后爆發的黃巾軍農民起義和董卓之亂,把個漢光武帝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漢代祖業攪得“周天寒徹”,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雖然也和曹操一樣實行屯田,且規模很大,僅次于北方的曹操,以這種邊耕邊戰的軍屯方式解決軍民的生計問題。

  但連年軍閥混戰,“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社會的運轉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邊緣。

  孫權的地盤上雖然有**的冶山、揚州的大小銅山,不缺資源,但缺勞動力,尤其是從事開采和冶煉這些重體力的勞動力。

  孫權曾派手下大將衛溫去寶島,不是去占地盤,而是擄掠勞動力,可見當時缺人缺到何種程度。

  人少,盤剝對象也就少,造成東漢末年各個割據勢力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財政困難,整個社會鬧錢荒,貨幣市場出現了五花八門質量低劣的“惡錢”,如董卓的“榆莢錢”,還有民間的減重五銖、剪邊五銖、侵輪五銖等等,總之就是盡量把一個錢變多個使用。

  靠鑄大錢解決財政困難的,首先是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蜀國,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攻打益州,為解決軍需,鑄“直百五銖”。

  用鑄造兩個五銖錢使用的原料鑄出的錢,卻要當五銖錢的一百倍使用,這實在和搶錢無異。

  不過,首先發明這種把一個錢變著法當若干錢使用的“面值貨幣”的人,并非劉備,而是王莽。

  王莽在西漢居攝二年第一次改革貨幣,發行了大錢、契刀、錯刀三種大面值新貨幣,分別折合五銖錢五十、五百和五千,此后多次“幣改”,各類大面值貨幣改頭換面,卻始終存在。

  當時有批評者指出,他鑄造的大錢“大泉五十”重不過十二銖,卻要當五十倍使用,因此王莽的貨幣改革被人貶為“瞎胡鬧”。

  由于錢幣不斷減重,相鄰的蜀地又通行起虛值當百錢,鑄造自己的貨幣成為吳國當務之急。

  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有兩項記載:一是“嘉禾五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二是“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

  就當時來看,孫權至少鑄造過這兩種錢。

  孫權的“大泉當千”是繼王莽之后鑄造的又一虛值大錢。

  目前所發現的“大泉當千”錢,最早的鑄于公元238年,最晚是公元246年,早期的較重,也不到三十五銖,后期的則不足二十銖。

  歷史上往往錢幣減重或者大額錢幣的出現,都會引起私鑄投機行為。

  剛開始,官方鑄造的“大泉當千”徑一寸四分,重十六銖,還比較規矩,像個樣子。

  后來,你也鑄,我也鑄,一發不可收拾。

  而私鑄錢更惡劣,有縮量的,有減重的,惡劣到家的甚至有鑄出來的“大泉當千”錢只比普通五銖錢大一點,重一克多,卻要當一千個普通五銖錢用。

  間更有仿制盜鑄的“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錢,造成今天泉界收藏的“大泉當千”版別繁多,五花八門。

  事情到了這一步,不鬧出惡性通貨膨脹才見鬼了。

  據說當時有些商販們根本不敢收銅錢,索性恢復了物物交換。

  值得一提的是,張天元手里的這枚“大泉當千”,是在洛州省登封縣的一家廢品收購站揀選的。

  這是劉金寶的爺爺收來的。

  登封在中原腹地,屬曹魏地盤,離魏國的國都洛陽很近。

令人稱奇之處正在于此,“大泉當千”怎么會跑到敵國的腹地來  一個解釋是,當時“大泉當千”鑄造的數量很大,難免有漏網之魚;

  另一個解釋是,當時各個敵對政權之間貿易往來還是比較頻繁的,銅錢實在太重,如果有大宗交易,一個錢當一串錢花的大錢攜帶方便,偶爾用一個,也是有可能的。←→

  《》和《》以及《》和全文閱讀來源于互聯網相關站點自動搜索采集,僅供測試、學習交流和索引服務。

飛翔鳥中文    鑒寶秘術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