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三國之水龍吟

第四十三章 危局

您可以按"CRTLD"將"傲宇閣"加入收藏夾!方便下次閱讀。

第四十三章危局

“什么?”

丁辰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李肅口中的‘大都督’是誰。

李肅苦笑道:“華雄都督昨夜偷營劫寨,不想中了孫堅詭計,被孫堅斬殺于陽人關。”

丁辰倒吸一口涼氣,呆愣住了。

昨日晌午,他們還收到華雄從陽人關傳來的消息,言局勢穩定,陽人關戰事順利。

怎地這一夜間,就一下子風云變幻了?

丁辰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

“何以發生這種事情?”

“據陽人關逃回來的士兵說,前幾日,孫堅的軍司馬,監糧官黃蓋叛逃,投降了大都督。那黃蓋說,袁公路心胸狹窄,見不得孫堅立功,于是在暗地里克扣糧草。

營中糧草短缺,黃蓋不得已減少口糧,被孫堅發現。

孫堅不問緣由,棒打黃蓋,險些要了他性命。黃蓋因而感到受了屈辱,所以投降了大都督。他獻計于大都督說,孫堅營中糧草短缺,軍心不穩。他在孫堅軍中,有幾個心腹,正看管糧草。只要大都督愿意,他們可以里應外合,焚燒軍中糧草……

大都督深信不疑,便率部偷營劫寨。

可是那孫堅早有準備,大都督中了埋伏,更被孫堅斬殺,陽人關也不攻自破……”

苦肉計!

丁辰聽罷,也不禁連連搖頭。

久聞那江東猛虎悍勇,未曾想如此狡詐多謀。

此前,他兒子孫策便設計殺了胡軫,而今華雄也中計被殺……這父子二人,端地厲害。

陽人關失守,也就意味著滎陽再無險可守。

丁辰迅速調整了心情,道:“那叛軍今在何處?”

“據斥候打探,孫堅已經和張邈聯軍的前鋒軍匯合一處,相信其兵馬很快就會抵達。”

兵貴神速!

孫堅既然是一個知兵且有計謀的人,想必會很清楚這一點。

他不會在陽人關停留太久,一定會迅速派兵前來,乘勝追擊。

丁辰咽了口唾沫,閉上眼沉思片刻后道:“叛軍士氣正旺,而我方則正慌亂。必須要設法打掉叛軍的勢頭,若不然兵臨城下,勢必會令我城中兵馬士氣更加低落。”

“我亦如此想。”

李肅看著丁辰道:“卻不知,子陽有何妙計?”

我,一時間又能有什么妙計呢?

丁辰在庭院中徘徊,片刻后,他停下腳步道:“我有一計,卻不甚有把握。”

“愿聞其詳!”

“滎陽而今,已成孤城。

然城高墻厚,易守難攻……公可率部鎮守城中,我領騎軍出城,藏于浮戲山中。待叛軍抵達之后,我便從后偷襲。公見火光,可出城接應,你我前后夾擊,可獲全勝。”

李肅聽完了丁辰的話,先是一喜,而后露出了懷疑的表情。

他看著丁辰,猶豫再三道:“子陽,莫不是想要逃跑?”

“跑?”

丁辰苦笑道:“我往何處跑?

我才得了丞相封賞,若不戰而逃,你道丞相能饒我不成?再說了,我阿姐與甥兒皆在洛陽,曹阿瞞可以對他們不管不顧,我卻不能棄之不理。又怎可能獨自逃走?”

“啊,是我錯怪了子陽。”

李肅對丁辰的事情,也知道一些。

他連忙道歉,隨后眉頭緊蹙道:“可是,叛軍勢大。

據我所知,張邈所部叛軍十五萬,加上孫堅部曲,近二十萬人,如何一戰而全勝?”

“我說的不是叛軍全部,而是他的前鋒軍。”

丁辰道:“憑滎陽一座孤城,并不過兩萬人,如何能與叛軍對抗?

我的意思是,先干掉他們的前鋒軍,打掉他們的勢頭,振奮我軍士氣,而后與之周旋。

當然了,還請李君派人把大都督的噩耗送往洛陽,報于丞相知曉。

我們在這邊與叛軍暫且周旋,相信丞相很快會有行動,到那時候,咱們再做主張。”

聽起來,似乎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李肅雖然是虎賁中郎將,但一直做的是文官事務。

對于行軍打仗,他并不擅長,甚至連出謀劃策都略顯吃力。他擅長的是具體的事務,以及口中的三寸不爛之舌。想當初,呂布橫行洛陽城下,就是被李肅所勸降。

“如此,那就拜托子陽。”

在城中危險,卻比在城外安全,舒服很多。

“另外,我把高順留在城中,陷陣士一同留下,保護公之安全。

請公速抽調三千騎軍隨我出城,事不宜遲,趁那叛軍尚未覺察,我們必須要早些安排。”

丁辰也不客氣,大聲吩咐。

李肅的心,又安定不少。

陷陣士是丁辰的親軍,高順更是他的心腹。

丁辰把高順和陷陣士都留下來,也進一步證明了,他并非想要怯戰逃離。

“子陽稍待,我這就準備。”

李肅匆匆離去,丁辰則返回大堂。

走進大堂,就看到賈詡坐在那里,神色悠閑。

他不禁苦笑道:“先生,倒是好自在。”

“呵呵,非是自在,而是求心靜罷了。”

賈詡站起身來,走到了丁辰身邊,低聲道:“都謀劃妥當了?”

“啊?”

“啊什么啊,華雄被斬首,你道我不知道嗎?”

“還不是因為你,三番五次說,不要暴露你的存在。

剛才李肅找我問計,卻讓我好生為難。被他催的急了,我只好獻出一計,卻不知是好是壞。”

按照丁辰的想法,是想要賈詡拾遺補缺。

不想,賈詡連問都不問,道:“如此甚好,你能想出辦法,那是一件好事。

子陽,為大將者,需有自信。

你既然想出了對策,就要相信自己。成與不成,只管去檢驗一番,莫要事事依賴別人。”

丁辰看著賈詡,哭笑不得。

“先生,此危急存亡之時,你怎可兒戲?”

“非是兒戲……”賈詡的眸光深邃,輕聲道:“子陽,你不是問我為何不愿張揚嗎?那我可以告訴你,我在等一個機會。我要知道,董卓是否值得我去為他出謀劃策。

而今,這滎陽就是一個機會。

相信用不得多久,就會見分曉了……”

“什么意思?”

丁辰有點疑惑了,露出茫然之色。

而賈詡則閉上了嘴,笑著沖他搖搖頭。

“若想知道,就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待你得勝回還時,我再擺酒,與你細說此事。”

正說著話,李肅從外面走了進來。

賈詡立刻口氣一邊,對丁辰道:“丁將軍,陷陣營的糧草和兵甲需盡快補充,而且咱們在扈城亭損失慘重,必須要盡快補齊人手。剛才老高還說,需六百銳士方可滿員。”

“文和,這件事交給我吧。

待會兒你讓高司馬去各營挑選,只要是你們看上眼的,就一并納入陷陣營便是……我這邊還有要事與丁將軍商議,你持我令牌,只管挑選,所需兵甲輜重一并拉走。”

李肅正急著和丁辰商議出兵的事情,所以和賈詡說話時,也不甚客氣。

畢竟,他身為虎賁中郎將,是真兩千石的職務。

而賈詡不過是主簿從事,如何與他相比?再者說了,陷陣士是要留在滎陽城內,加強一下力量,也不是不可以。高順要的人又不多,六百人,在李肅看來不足掛齒。

賈詡連忙躬身答應,只是在告退時,他和丁辰相視一眼,露出了一抹極為古怪的笑容。

丁辰立刻反應過來,陷陣士滿員八百。

此次扈城亭一戰后,陷陣士尚有四百五十多人,為何要選六百人呢?

不過,他并未說破,而是沖著賈詡點點頭,“此事就辛苦文和,營中事務咱請你與老高多多費心。”

“喏!”

賈詡再次行禮,退出大廳。

賈詡離開之后,李肅便急不可耐道:“子陽,都已經吩咐下去了,你可以隨時行動。”

丁辰看得出,李肅真的是急了。

于是,他也不推脫,便拱手道:“既然如此,我立刻出城。

城中事務,便托付李君。若有事情,可以找高順幫忙,他在兵事上,還是知之甚多。”

“子陽,請多保重。”

李肅松了口氣,和丁辰道別。

丁辰快步走出了府衙,就見外面胡車兒早已等候。

他手中牽著爪電飛黃,看到丁辰出來,便屈膝單腿跪地。

丁辰也不客氣,踩著他的腿翻身上馬,而后接過了韁繩,對胡車兒道:“咱們去校場。”

“喏!”

有了李肅的首肯,一應事情自然變得非常順利。

別看丁辰是主管軍事的將軍司馬,但是在滎陽城中,他還遠遠比不得李肅的威望。

好在,挑選騎軍時,也沒有什么刺頭出現。

就這樣,他帶領三千騎軍,悄然自城中離開,直奔滎陽縣城南面的浮戲山。

浮戲山,自古有之。

山海經中有記載:晨起伏而憑之,煙霞彌漫,萬頃茫然,峰巒盡露其巔,煙移峰動,如眾鳥浮水而戲……天下奇觀也!

浮戲山,也因此而得名。

其早在夏朝時,夏都便建造于此。

春秋戰國時,更有‘九州之險,洛陽東方屏障’之稱。

山中洞穴繁多,有一百多座,各具特點,千奇百怪。整座浮戲山,是由一百零八座俊俏山峰所組成,怪石嶙峋,山中道路更錯綜復雜,莫說三千人,就是三萬人藏于山中,也無人能夠覺察。

丁辰率部進入浮戲山后,便在山中尋到一處峪谷,讓兵馬藏于其中。

這浮戲山里,景色宜人。

山外是酷暑難耐,可山中卻涼風習習。

丁辰來不及去欣賞這山中的美景,直接喚來了斥候軍,命其出山偵察叛軍的動作。

那斥候軍的軍侯,看上去年紀并不算大。

他在丁辰面前,顯得有些拘束。

“你,叫什么名字?”

“末將龐德。”

“龐德……好名字。”

丁辰點頭,上前攬住了龐德的肩膀。

這軍侯的個頭不低,長的雖有些稚嫩,卻透出一股子英武氣概。

“你多大年紀?”

“末將今年已十六歲。”

“十六歲,很好!我十六歲的時候,已隨我阿兄征戰沙場,在亂軍中斬首了張寶。

你而今,正好好年紀。”

丁辰說罷,聲音放低道:“聽著,我要你帶著人前往陽人關,偵察叛軍的動作。你要弄清楚,叛軍前鋒軍的來歷,人數,主將何人……弄清楚后,要立刻回來報告。”

龐德聞聽,立刻鄭重領命。

“末將明白!”

“好了,去吧……要小心點,前往莫暴露了行藏。”

“喏!”

龐德領命而去,丁辰則目送他率領斥候軍離開山谷,消失在遠方。

待龐德離去之后,丁辰不禁松了一口氣。

時局變成如今的模樣,的確是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

華雄被殺了,滎陽失去了陽人關的保護,能否抵擋住十數萬叛軍的圍攻,尚未可知。

不過,他并不在意這些。

他獨自一人,走上了一座山崗,坐在山頂上,任山風吹拂。

賈詡說,他在等待時機?到底等待什么樣的時機?還有,他說很快就會有結果,又會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一想到這些,丁辰就感到有些沉重,心頭更有一絲茫然。

網站地圖導航:

20122015傲宇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