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農夫

四百六十五章 山茶油

“那個收錢碼到了吧?記得貼在顯眼的地方讓游客自己掃。”張凡想起來這個事就提醒道。

“一收到就貼了。現在都不用收錢找零,全是游客手機一掃就提示收到多少錢,真的很方便。”老村長滿意說道,“招聘信息欄這一招也很管用,基本沒找工的人來煩了。”

這些細節上的完善,連游客們都夸贊村委們的辦事效率越來越高,服務水平跟外面景區的差距越來越小了,在網上又刷了不少好評。

“電腦一定要多用才熟練,那些陌生的鏈接、網站就不理會。”回家之前,張凡怕這群家伙忘性大又啰嗦了一遍練習的重要性。

“哈哈,我們是年紀大了點但都不是愛偷懶的人,好學的心強著吶!”村高官笑道。

一天的學習下來,他深刻體會到電腦的神奇,比家里的電視機厲害多了。沖著它的高效便捷,就下定決心要學好一點。

“那我先回去了。”

經過一天一夜的忙碌,周宇航的團隊終于連人和項目必須的設備等物料搬到特效藥研發大樓那邊騰出來的空實驗室。

落好腳后,那個研發負責人來找張凡把山茶油要過去,進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埋頭研發的狀態。

次日早飯后,張凡正準備出門就被周宇航纏住:“老弟,你今天可哪也不能去,得陪我去回水村轉轉!”

“航哥,別開玩笑啦,我很忙的,走不開啊!”張凡知道趙雨晴今天只有一節課,正想找她一起去市區逛逛來著,便推辭道。

這話一出,周宇航心里就一頓吐槽:整個張家寨都知道你最忙的就是帶著狐貍和猴子這里溜溜,那里走走。找理由還能不能再假一點?直接說去拍拖不更好?

不過為了能夠以最快速度把事情敲定,他就打定主意拉上張凡一起過去,只好在心里跟未來弟媳說對不起了。

“我對回水村人生地不熟,沒你在怎么行?誰不知道,村民們都認你的口碑。”周宇航吹捧道。

雖然是拍馬屁,但他知道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因為張凡的帶領和指點,多少村民脫貧致富是有目共睹的,自然都對其有著絕對的信任,敬若神明。

換作別人興許早就沾沾自喜了,可張凡對這些很淡泊,不管成就多大都一如既往地低調。

考慮到自己是回水村山茶油項目的始作俑者,張凡回了個電話給女盆友趙雨晴后就帶周宇航及其助手驅車來到回水村村口。

“老弟,這路挺爛的,得好好修一修。”對著泥濘的村路,周宇航皺眉說道。

“陰雨天是這樣的,修路的話還請航哥多多支持啊!”對這種“抱怨”張凡十分理解,索性幫回水村爭取些福利。

反正這個家伙不是差錢的主,出點血就跟蚊子咬差不多。

拿點出來,不僅造福村民,且對油茶樹種植基地和山茶油生產加工基地的建設發展也大有裨益,何樂而不為?

“必須的!我還等著回水村的山茶油給我賺大錢的。”周宇航點頭同意道。

來到王村長家,張凡就見到王大娘正在門口的水龍頭漂洗煮好的艾葉,于是熱情問候道:“大娘,準備做什么好吃的呀?”

“張老板,你怎么來了?準備做艾糍,中午就有得吃,快進屋里面坐。”見到有客人來,王村長的老婆馬上關緊水龍頭,放下菜籃子,進屋叫老伴出來招呼客人。

得知貴人登門拜訪,王村長趕緊從屋里出來迎接張凡他們:“不知張老板過來,有失遠迎!快到屋里坐,這兩位是?”

“這位是我之前提過的周老板,旁邊是他的助手,專門過來談山茶油投資的。”張凡介紹道。

“歡迎兩位光臨寒舍,先喝杯茶。我去通知下村委們過來。”熱情地打過招呼后,王村長就連忙跑去村委喊人過來,結果走得太快撞門上了。

“王老村長,沒大礙吧?看路啊,我們不急的。”周老板見憨厚的村長都撞門了,臉上還是一副無比燦爛的笑容,叮囑道。

你們不急我們急啊!我們回水村窮怕了,現在終于等到一個大好的發財機會,未來吃飯吃粥都指望它了,不急才怪!

事情越早定下來,村民就能越早脫貧致富,他作為村長當然心急如焚。顧不上撞門的痛,加快腳下的步伐,沒幾分鐘就把村委們叫到家中。

大家互相介紹完后,周宇航大致說了一遍項目概況就讓助手代替自己談具體的東西,走去看王大娘做艾糍了。

得!果然是只吃貨,在吃面前生意也是可以靠邊站一站的。

見周宇航做起甩手掌柜,張凡就跟過去說道:“航哥,現在掏要緊事時你跑開,不好吧?我可是舍命陪君子,犧牲了陪女盆友的時間啊!”

“助手跟我好多年了,辦事絕對放心。老弟,我很喜歡艾糍這種小吃,你就滿足我想動手做艾糍的心思唄!”

對于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周宇航覺得親手做出來跟家人、朋友一起品嘗,才是真正的美味。

好吧!每個老板都有自己的辦事風格,張凡本身也是甩手掌柜慣了的,也沒什么面說人家。

找到廚房,周宇航就彎起嘴角問道:“哈哈,大娘,不介意我們來搗亂吧?”

“讓兩位大老板幫忙,多不好意思?沒有多少工夫的,你們出去坐就好。”剛好揉好青色面團的王大娘哪里舍得貴人干活,連忙委婉拒絕道。

“客氣了,我們就手癢,想包艾糍來著。大娘,你就給個機會唄!”張凡開口說道。

在這一帶,艾草算是很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地尾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煞是可愛。

特別是在清明節時期,基本家家戶戶都會把鮮嫩的艾葉采回家,或和蒸熟的粳米或者糯米一起舂成米膏,或和糯米粉一起揉成面團,再包上餡料團成糍粑放鍋里蒸熟或直接滾入水中煮熟亦或油炸,供過節食用。平時想吃的話,也會有人家做來吃。

于是,王大娘讓張凡幫忙炒花生米、研碎加入炒香的芝麻和白糖,讓周宇航像包湯圓一樣把餡料包入和有艾葉糊的面團中,捏好壓扁后放在芭蕉葉上。

“對了,大娘,外面有些艾糍像餃子的那種要怎么包?”周宇航請教道。

“這個沒試過,木薯糍就包過好多次。想吃的話,我試試。”于是,王大娘包了幾個月牙狀的艾糍,“是這樣的嗎?”

“呃,有點不一樣。跟餃子很像的,也不知道艾糍皮那么厚怎么捏的。”周宇航搖頭說道。

“嘿嘿,這個我知道!”張凡得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