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四十二章 決議

第四十二章決議第四十二章決議:、、、、、、、、、最新網址:ishuquge

第二天,朝會正式召開。

這對于朝堂中的許多官員而言,還是一件新鮮事——他們自入職以來,還沒有怎么見過皇帝呢!

自從萬歷十五年之后,皇帝就基本不怎么上朝了,也就之前因為朝鮮戰事曾經召開過一次朝會,令大臣們得以一睹天顏,但是隨后又是數年的隱居深宮。

這次突然召開朝會,也是出乎朝臣的預料,有許多人猜測,估計是要對近些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妖書之事做一個了斷。

大臣們各懷著心思,進入了皇宮之中,看到了皇帝。

萬歷坐在龍椅之上,二十九年的光陰令他有了些許的蒼老,但是總體上精神依然很是不錯。隨著宦官上朝的喝聲落下,朝會正式開始了。

最先開始討論的,正是對于一眾妖書案參與者的處理方式——不僅僅是顧氏兄弟還有顧伯陽,其他的一些東林書院中的高層人物所謂“君子”,還有在其他城鎮響應顧憲成的一些士大夫,都已經被錦衣衛陸續逮捕。

刑部尚書走出隊伍,奏道:

“稟陛下,三法司會審之后,一致認為:顧憲成、顧允成、顧伯陽三人,妖言惑眾,懷有不謀之心,以謀反論,凌遲處死;東林數人,非議朝廷,相助顧憲成,秋后問斬;其余一干人等,則處以監禁等刑罰。”

這個判決結果,沒有任何問題,縱然其中有些人甚至是頗有名望的大儒,也沒人覺得不妥。

從顧憲成在信中寫下“社稷之功”四字開始,這個事件就已經成了誰碰誰死的死結。因為單憑這句話,不追究,還可以說是口出妄言,但是要是追究的話,那可以直接追到謀反。

更何況還給朝野上下造成了這么大的政治風波,這樣的判決沒有絲毫的問題。

萬歷聽完,卻是開口道:

“朕以為,此等判決有些不妥。”

聞言,下方大臣們的神色不由地一凜。

莫非陛下還不滿足,想要牽扯更廣不成?

似乎是沒有看到群臣的眼神,萬歷慢條斯理地說道:

“顧憲成、顧允成、顧伯陽三人,罪有應得,判決不變;東林數人,念在多人并不知情,且許多為朝中舊臣,朕免其死罪,發配遼東充軍;其他一眾士紳,念在被人蠱惑,并無實質謀反跡象,改為申戒訓斥,每人罰銀五千兩。”

話音落下,群臣面面相覷。

五千兩雖多,但是能做到大儒的,誰會缺黃白之物?至于申斥……那玩意兒的效用和學校里的“預習作業”一樣。

這雖然是出了一筆血,但是相比于其所觸犯的刑罰,真的是太輕了。

萬歷可不是什么大方的家伙,他怎么會?

看著群臣們疑惑的目光,萬歷不由地冷哼了一聲:

“多虧福王為他們求情,否則,那些造謠生事的人,朕非得送他們下去陪那顧憲成不可!”

原來是這樣!

無論福王是出于什么目的,能夠為自己的敵對者說話,這已經足以搏得很多人的好感了,要知道這些大儒,和朝中很多官員,都是有著一定聯系的。

這一番話,令這些官員都承了福王的情。

而接著,又有安排好的官員從隊伍里走出,奏報道:

“稟陛下,今科舉子之中,也有許多附從顧伯陽之同謀,甚至他們還僭越上疏,之后亦時常非議朝臣……該當如何處置?”

“陛下,是學生率先響應那罪人,以至于大家觸犯律法,僭越上疏……舉子們不過是受到了我和顧伯陽的蠱惑而已,非眾舉子之過也,還請陛下明察!”

張以誠從一旁走出來,用力在地上叩首,大聲說道,話語之間,竟是把錯都攬了過去。

這要是坐實,他也得落得一個斬首的下場!

萬歷的表情卻沒有絲毫的變化,他淡淡開口道:

“諸位,議一議吧。”

下方的臣子們互相看了看。

能把這件事拿到朝堂上來說,本身就已經代表了皇帝的態度。否則要是真的想全當做顧伯陽的同黨的話,還用得找這么興師動眾?直接按著那上疏的署名,有一個算一個,舉人們一個都跑不掉。

而張以誠,更不會有機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

當朝的大臣們可都精著呢,揣摩上意那是基本功。

于是很快就有人站出來說道:

“臣以為,舉子們畢竟年輕,一腔熱血,而且雖然受人蠱惑,但也是為了朝廷,情有可原……張以誠雖然有響應之罪,但畢竟并非首惡,臣以為,罰銀申斥,比較妥當。”

又站出來了幾個臣子,也都是這般的說辭。

萬歷在皇座上,輕輕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張以誠!”

“念在你與眾舉人也是被人所欺,事后又有悔過之意,今日便從輕發落!”

“你們須牢記今日之誡!”

“若有再犯,嚴懲不貸!”

張以誠聞言,呆滯地抬起頭,看向了萬歷皇帝。

他本來以為,這下子應該是十死無生了,沒想到皇帝只給了這么輕的處罰,這幾乎可以說是赦免了他的罪行!

他忽然狠狠地在地上磕了兩個響頭,大聲道:

“謝陛下!”

這對于舉子們而言,是一張赦免的令牌,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被朝廷所緝拿,他又則能不喜?

不過,在下方的朝臣看來,這事情卻不是那么的簡單。

萬歷之所以令張以誠上朝并從輕發落,是在借此向天下傳遞一個信號。

這是對那些曾經支持過顧憲成的人的擔憂顧慮,做出一個回應:只要你們愿意認錯,就會和張以誠一樣,得到皇帝的原諒。

畢竟最頂峰的時候,大江南北都幾乎在支持顧憲成的言論,萬歷就算想要,那也抓不完啊!要是真的動手,大明的基石——士紳地主們,怕是直接就要造反了。

該寬恕的時候也當寬恕,與曹操在官渡戰后焚燒自己下屬與袁紹往來的書信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萬歷的話語中,也暗含著另一層意思:

要是依然執迷不悟,站出來說一些不合適的話,那就以顧憲成的同黨論處。

大臣們聽懂了,眼眸中閃爍著隱晦的光芒。

身后的那些家族,總算可以安心了。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