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二十九章 廷推,新的內閣

最新網址:biqusk第二十九章廷推,新的內閣第二十九章廷推,新的內閣←→:、、、、、、、、

欒從龜光榮地從一個正七品的御史升為了正五品的禮部郎中,不過沒有人羨慕他。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結局。

果不其然,欒從龜在禮部甚至屁股還沒有坐熱,朱祁鎮就給他安排了一個新的工作——南甸宣撫司同知。

他甚至連裝都不肯裝一下。

朝中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他們就是想反對,也說不出什么。

因為這個職位屬于平調,它也是正五品。

但是南甸宣撫司在云南,之前思任發叛亂的時候,首當其沖的就是這兒。

可以想象是什么好地方。

這甚至不如他原本的正七品河南道監察御史。

同品級之下地方官不如京官,這是大家的共識,但偏偏你不能說,因為理論上他們是平等的。你要是直接說你這是懲罰欒從龜,可不是直接看不起同等品級的地方官嗎?唾沫能淹死你。

所以朝廷上下一片寂靜。

而欒從龜在不久之后就死于一次土人的動亂,更是讓這一幕的戲劇性達到了巔峰。

各個言官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辭,收斂了許多。

不過,這其實也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大佬們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在這些事上面。他們對這所謂彈劾陳國公的關注遠沒有之前楊士奇被迫離職多。

無他,內閣空出來了。

內閣四人,現在只剩下了一個,換屆的時候到了。

一雙雙眼睛,盯緊了內閣的位置。

首輔是不用說的,雖然楊榮已經病逝,楊士奇引咎辭職,可是楊溥還在,論資排輩輪不到他們。

但是次輔與群輔的位置,卻完全可以爭上一爭。

朱祁鎮也如他們的愿,召開了廷推。

九卿悉數到場,一番你爭我斗,利益交換,挑出了“李賢、曹鼐、馬愉”三人。

這沒什么問題,在原本的歷史上,就是曹鼐、馬愉先后入的閣,他們也都是忠直有為之臣,受到了楊溥以及九卿等文官集團大佬的青睞,自然該當入閣。

另外在原本歷史上,他們其實都是小皇帝的侍講,這樣入閣也是順理成章,畢竟和皇帝熟悉,李賢也是因此能夠入閣,至于另外的王直和嚴敬休,在表現上不如李賢,再加上多少還是要給大佬們的人讓路,因此遺憾落選。

對于群臣們廷推上交的名單以及楊溥擔任首輔、李賢擔任次輔的決定,朱祁鎮表示了認可。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之時,正統皇帝卻又突然說道:

“諸位愛卿所推之人都是忠直賢良之臣,朕自然是信任的。只是朕打算再加上一人,不知可否?”

“陛下想要加誰?”楊溥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陳國公之子,嚴峻。”

朱祁鎮話音剛落,群臣的臉色就變了。

又來?

倒不是嚴峻怎么了他們,而是嚴峻,他是個武將!

五軍斷事官是個文職這不假,但是嚴峻誰都知道他這個五軍斷事官是怎么來的,這家伙本質上就是一個將領。

等到他繼承陳國公爵位之后就更不必說了,妥妥的武將勛貴之首。

上次有一個嚴鏗也就罷了,這次又來一個嚴峻,是不是以后干脆就在內閣里設置一個給武將的席位算了?

文臣們早就把內閣看作了自留地,之前陳國公勢大也就算了,現在他們當然不愿意讓一個武將入閣。

“陛下,嚴斷事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讓他入閣,怕是不妥吧。”

“陛下若是想要升嚴斷事的官,臣倒是覺得可以,只是入閣,卻是萬萬不能。”

“是啊陛下,嚴斷事打仗有一手,但是任用武將處理政務卻是不妥,又不是人人都是陳國公……”

滿堂頓時都是反對的聲音。

朱祁鎮的臉色聞言也垮了下來,他冷冷道:

“若是嚴峻不能入閣,那你們的名單朕也一概否決,只令李賢入閣。”

“至于嚴峻,朕會下中旨讓他入閣,你們看著辦吧。”朱祁鎮擺出了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他不是傻子,事實上十六歲、在嚴鏗教導下學習了許多帝王之學的他懂的很多,遠超過同齡人。

嚴鏗為什么會選擇辭職,或許剛開始的時候他有些迷糊,但是隨著這幾天他的親政,感受到了大權在握的感覺,他已經懂了。

這也讓他對這位恩師更加敬重,甚至隱隱還生出了些許的……愧疚?

畢竟其他的臣子有很多六十二歲乃至更大的歲數,依然還縱橫于朝堂,而陳國公六十二歲便已經歸隱田園,朱祁鎮內心多少有些感覺對不住。

他把這樣的感情,傾注到了嚴鏗之子嚴峻身上。

嚴峻,必須要入閣!這是朱祁鎮的底線。

楊溥和身后的九卿們互相看了看,眼神中有著無奈。

內閣成員的任命,說到底還是要看皇帝的。在早些年皇權正盛的時候,成員完全由皇帝乾綱獨斷,或者找一個心腹一對一談話讓他推舉,這些年由廷推而出,已經是放權的結果了。

可是要是皇帝堅決不同意廷推的結果,那說什么都沒轍。

看朱祁鎮這個樣子,今兒他們要是不讓嚴峻入閣,這個主是不會罷休了。

罷了罷了,便讓他這一回。

楊溥嘆了一口氣:

“既然如此,著嚴峻入文淵閣參預機務,領兵部尚書銜,陛下看如何?”

“妙!”朱祁鎮終于眉開眼笑。

而文官們只能相視苦笑。

沒有給他大學士之銜,算是文官們最后的倔強了。

新的內閣,終于成型。

浙江省,寧波府。

一輛寬敞的馬車轆轆行駛在大道上,數十名精悍的騎兵護衛左右,雖然因為朝廷的限制沒有穿戴鎧甲,但是他們魁梧的身材與腰間的長刀依然足以令人膽寒,哪怕是明軍,沒有幾個百人隊合力,也休想將他們擊垮。

這是嚴家的家丁,他們負責護衛陳國公返鄉。

寧波府的嚴氏族兵一直承擔著提供越國公府與陳國公府所需家丁的職責,畢竟都是族親自己人,關鍵時刻才會效死。

一路奔波,他們終于從北京來到了寧波。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