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第十八章 麓川

最新網址:yingsx第十八章麓川第十八章麓川←→:

“宦官之中,也有良善之人。甚至有些時候,皇帝也要依靠他們才能對抗朝廷之中的威脅。”

“宦官是皇帝的貼身內臣,是服侍你們的存在,因此皇帝與宦官天然感到親近,這是肯定的。”

“但是千萬不要因為這份親近,就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情,甚至把權力無保留地賦予他們,將他們當做親人,這是極其錯誤的。”

“陛下,您千萬要記住,您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人,您不能沒有信任的人,因為您需要這些人幫助您統治天下;但是您同樣不能沒有懷疑,因為權力是所有人都覬覦的。”

“陛下,現在您還小,等您長大些,就會明白這些道理的。”

“這天下所有人,都只是您的工具,僅此而已。”

“哪怕是我……也是。”

小朱祁鎮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處理完了王振,嚴鏗就要去收拾另一個家伙了。

西南那邊,已經亂了。

就在不久之前,孟養宣慰使思任發趁著麓川宣慰使刁賓玉實力衰弱,于麓川起兵某反,驅逐刁賓玉,隨后竟爾攻入明朝境內,破孟定、灣甸、南甸州,大肆擄掠!

云南總兵、黔國公沐晟當即上報朝廷,然而當時正統剛剛即位,朝局還不穩定,因此嚴鏗只是命人斥責一番思任發,命他退還土地,打算秋后再算賬。

本來想的是,大明如此強大,思任發定然不敢公然作對,想來必定是會退回去的,這樣就算開打,也是在國門之外。

可他沒有想達到的是,這個孟養宣慰使竟然如此膽大,他竟然拒不奉詔,還出兵四處掠奪,攻擊當地土官,甚至屠殺民眾!

得知消息的嚴鏗只感覺內心充滿了怒火。

他找到了朱祁鎮,對他說:

“陛下,您知道王朝的基石是什么嗎?”

“知道,是百姓。您說過,百姓是王朝統治的基石,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百姓。”朱祁鎮回答道。

“是的陛下,君父君父,君為天下之父,天下百姓就如同您的兒子一般,書中常常贊頌某位帝皇‘愛民如子’,便是這般的意思。”

“百姓向朝廷提供賦稅,是感謝您允許他們在土地上耕種的恩德,也是感謝大明朝的軍隊護衛四方,給他們一塊平靜土地耕作生活。”

“如今有麓川思任發,侵入大明的統治之地,大肆屠殺我們的百姓,所過之處,生靈涂炭,白骨露于野,臣聽說之后,心如刀割啊!”

“百姓為我們繳稅,給我們提供力役,難道朝廷就是這樣報答他們的嗎?如今他們遭到如此劫難,我們又怎能置之不理?”

“此仇不報,如何安西南百姓的魂靈、我等如何可以心安理得坐在此高位上,享受天下百姓的供奉?”

“朝廷之中,竟然還有人不同意出兵,這些人不知道是安的什么心!”

“陛下,臣請求大明出兵西南,剿滅麓川叛軍,擒拿思任發,將他壓到京師千刀萬剮,以祭奠百姓死去的魂靈!”

朱祁鎮在他一番話下,也是熱血沸騰。他那稚嫩的臉上顯示出嚴肅的神情,鄭重地說道:

“陳國公您說的對。麓川思任發如此作為,朕若是不征討,那還有什么面目去見天下之人!”

“只是朝臣哭訴戶部空虛,這是一個問題。”

“去年年末,朕曾下令重修紫禁城,花費了大價錢去制備材料,招募工匠。如今出現了這樣的大事,我怎能繼續享受。”

“朕這就命令他們統統停工,朕要把修城之錢都拿出來充作軍用,討平麓川!”

于是第二天,宮中便傳出了旨意,詔曰:

“昔日思倫發(思任發之父)反叛,以至有定邊之捷,太祖念其悔過之意誠,仍以孟養宣慰使任之,豈知不知悔改,竟有今日之事!”

“麓川思任發,不尊朝廷,屢犯邊疆,屠戮我大明子民,此誠不能忍也。”

“令黔國公沐晟為征南大將軍,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次之,領云南、廣西、貴州、四川四省之兵共十五萬,討平麓川!”

詔書發下,大明這臺戰爭機器隨即開動了起來。

西南的明軍也開始了集結。

不過,雖然嚴鏗很憤怒,但是他卻也并不擔心西南會出什么問題。

不僅是他,就連朝廷里的其他臣子,也都認為明軍此去應當是摧枯拉朽,思任發根本不會有什么反抗的力量。

西南邊那幾個宣慰司,雖然名為明朝統治,但是實際上屬于自治,麓川雖然在滇西,然而當地根本沒有什么漢官統治。

在大明的衣冠眼中,他們都是“夷人”,開化的程度甚至不如那些土官,畢竟土官所在的地方還是流土并用的,還有“文明”。

夷人嘛,怎么可能是我禮儀之邦,天朝上國的對手?

明軍長時間對外戰爭的勝利,也讓他們堅信明軍的戰斗力,不會有任何問題。

所以雖然下令出兵平叛,但是很快朝中諸臣就把這事情拋在了腦后。

與西南相比,其實朝中群臣更關注的,是大明的腹心之地里爆發的災難。

正統二年,這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先是陜西平涼六府爆發旱災,麥苗枯死,水井干涸,百姓衣食無著,許多人就此踏上流離之路,流民激增。

接著,黃河、淮河相繼泛濫,北邊,北直、山東、河南受災,水漫千里,南邊,江西、南直亦是化為澤國。

不知道多少百姓被淹死在洪水當中,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被迫背井離鄉。

之前之所以會有人反對明軍征麓川,便是因此,大明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好在朱祁鎮拿出了他修宮殿的錢,再加上群臣認為思任發撐不了多久,也就半推半就的應允了。

而現在,應當處理這些難民了。

嚴鏗首先下令,免去兩京及三省一年的賦稅,隨后又火速下令開倉濟糧。

他任命官員收攏流民,隨后又命令囚牢里除了死囚之外的囚犯以運輸錢糧這樣的方法贖罪。

一番折騰下來,大明的各地總算是稍稍平息了下來。

(本章完)

←→新書推薦: